目前共有11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18 10
高市「搞事」 市場對日本經濟脆弱性發出紅色警報|點經 | 香港01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樓 發表于:2025-11-19 17:52

日本股市連跌三日,軟銀、東京電子、資生堂等巨頭企業,紛紛遭到資本拋售,市場一片哀嚎。可以說從日本財團、科技產業到消費巨頭,日本股市崩得非常「均衡」。是的,高市早苗直接帶崩了日本金融市場。日本經濟本就非常萎靡,被高市早苗這麼一折騰,更是雪上加霜了。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樓 發表于:2025-11-19 17:53

資本市場的異動,反映的就是投資者用腳投票,逃離日本金融市場。為什麼逃離呢?理由很簡單,高市早苗政府正在讓日本陷入動盪。市場反映說明,在資本看來,高市早苗的種種舉措,正在把日本帶進三大巨坑中,日本經濟短期內都很難恢復正常了。

日本旅遊和消費板塊則出現大跌。高度依賴中國消費者支出的日本美妝巨頭資生堂股價一度下跌11%,三越和伊勢丹百貨的母公司「三越伊勢丹控股」股價下跌也一度超過12%。無印良品股價大跌超9%。此外,東京迪士尼度假區的運營商東方樂園公司股價下滑5%。日本航空巨頭全日空控股、日本航空兩日跌超4.5%。此外,鐵路、零售和酒店運營商阪急阪神控股的股價也下跌超過2%。另外,據報導,這段時間以來,至少有49.1萬張中國飛往日本的機票被取消。 這是數年來,最大規模的退票潮。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3樓 發表于:2025-11-19 17:53

資本市場的異動,反映的就是投資者用腳投票,逃離日本金融市場。(Getty Images)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4樓 發表于:2025-11-19 17:53

原因就是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鄭重提醒中國遊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遊。2012年9月,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引發中國國內大規模反日示威,中國政府也呼籲公民避免赴日旅行,結果導致中國團客取消訂單數激增、中國赴日觀光客大幅減少。當年,中國赴日旅客數較前一年減少25.1%。今年1至9月,中國赴日旅客占整體訪日旅客的23.7%,排名首位。去年10月到今年9月的1年間,中國遊客數為922.1萬人,同比增長42.7%。

假設未來1年同幅增長,並以今年7至9月期間,中國旅客在日本的人均旅遊消費額23.9萬日元推算,中國旅客未來一年能在日本消費約3.15萬億日元。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警告,中國政府的旅遊提醒,可能令日本旅遊消費收入減少約2.2萬億日元。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5樓 發表于:2025-11-19 17:54
對日本來說,旅遊業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根據其官方統計資料,2024年共有約3200萬外國旅客赴日旅遊。外國遊客在購物、住宿、餐飲、觀光等各個方面為日本帶去了8.13萬億日元的外匯收入。中國赴日遊客、留學生數量一旦大幅減少,日本一年旅遊消費收入,將蒸發上千億人民幣規模。按照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研究員木內登英預測,中國政府的旅遊提醒可能令日本今後一年旅遊消費收入減少約2.2萬億日元,拖累日本實際GDP減少0.36%。木內基於日本政府預估的0.6%年潛在經濟增長率指出,「(來自中國的)訪日遊客減少將帶來超過一年經濟增長率一半的拖累效應」,凸顯其對日本經濟衝擊之大。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6樓 發表于:2025-11-19 17:54

對日本來說,旅遊業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資料圖片)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7樓 發表于:2025-11-19 17:54

市場也很清楚,這還只是第一波衝擊,如果高市早苗政府一意孤行,中方還有大量反制牌可打。比如服裝、家電、稀土等領域,減少對日本的出口供應。再比如中國消費者,自發減少購買日企商品,轉而支持國貨品牌。中方無論在出口還是進口層面實施反制,日本經濟都將遭到更大的衝擊。中國是日本最大交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對象國和最大進口來源國,兩國經濟利益和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交融。

從從中日貿易的結構來看,中國主要是來料加工,從日本進口原材料和晶片,生產成產成品後再出口賣給日本。進口額最大的則是積體電路、半導體和電晶體,規模再5400億元,佔了中日進口額的一半,出口額最大的是智能手機、平板和筆記型電腦,差不多佔到了4400億人民幣,佔到了出口額的40%左右。

但近年來,隨着貿易戰的鋪開,美國的「霸王條款」也逼出了中國的彎道超車路線。中國製造的電子產品基本碾壓了日本製造,工業原料也能實現自給自足,而日本的海外製造業也不過在中國一帶一路的版圖中,未來中國的製造業一定還會持續的向外擴張,而且結構上也會沖着高端製造發起衝鋒,可以說留給日本製造業的空間已經是越來越小了。

要知道,日本製造業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與外部市場,而中國既是其最大交易夥伴,也是關鍵的零部件供應國與產品出口地。衝突爆發後,中日貿易通道中斷將引發連鎖反應:汽車、電子等核心產業因原材料短缺與零部件斷供陷入生產線停擺,豐田、索尼等巨頭的庫存僅能維持短期運營。出口市場大幅萎縮,依賴出口的企業將遭遇倒閉潮,失業率飆升。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8樓 發表于:2025-11-19 17:54

日本製造業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與外部市場,而中國既是其最大交易夥伴,也是關鍵的零部件供應國與產品出口地。﹙路透社﹚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9樓 發表于:2025-11-19 17:54

更糟糕的其實是能源與資源供應斷裂:經濟運行的「窒息式打擊」。日本是典型的資源匱乏型國家,98%的石油、90%的天然氣和煤炭依賴進口,海上運輸線是其經濟命脈。衝突一旦爆發,中方可通過海軍力量與潛艇封鎖東海航道,切斷日本的海上物資運輸通道。日本石油儲備僅能維持約180天,天然氣儲備更顯不足,能源供應中斷將直接導致:火力發電佔比超70%的電力系統癱瘓,工廠停工、交通停運;農業生產所需的化肥、農藥等物資供應短缺,糧食自給率不足40%的日本將面臨糧食危機。

可想,一旦如此發生,物價飛漲與民眾恐慌性搶購交織,社會運轉陷入混亂。如此東京股市將出現斷崖式暴跌,日元匯率大幅貶值,外資加速撤離,金融市場陷入動盪……

回過頭看看日本自身基礎吧。日本內閣府11月17日公佈的初步資料顯示,剔除物價變動因素,日本第三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季度減少0.4%,按年率計算下降1.8%,為六個季度以來首次萎縮。日本內閣府此前發佈中期經濟預測報告稱,考慮到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經濟下行壓力以及物價持續上漲造成消費疲軟,日本政府將2025財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的1.2%下調至0.7%。

儘管日本政府認為,三季度GDP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美國高關稅政策影響,出口下滑以及住房投資疲軟。但中國作為日本最大交易夥伴,雙邊關係惡化必然影響兩國貿易往來。高市的激進政策若持續,將進一步削弱日本經濟復蘇動力,最終讓民眾承受損失。有日本民眾就在網上留言稱:「比起擴軍,我們更需要民生保障。」

日本考慮推出規模約17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計畫,據日經新聞週六報導,日本高市早苗政府正考慮制定規模約17萬億日元的刺激計畫,這凸顯出政府側重擴張性財政政策。為該方案提供資金的追加預算規模可能在14萬億日元左右,超過上一年的規模,或增加日本本就龐大的公共債務。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0樓 發表于:2025-11-19 17:55

在日本銀行外飄揚的日本國旗,2024年3月攝於東京(Reuters)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1樓 發表于:2025-11-19 17:55

11月18日週二,日元兌美元跌至155.37,創下1月以來新低。與此同時,日本國債市場遭遇拋售,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1.754%,是2008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而20年期國債收益率更是在週一觸及1999年以來高點。這是外界愈發猜測高市早苗政府即將推出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畫,將加劇日本本已沉重的債務負擔最直接的反映。日本債務已經達到了8.6萬億美元,是它GDP的兩倍多,債務佔比遠遠超過其它發達國家,好在它的利率現在非常低,所以還息的壓力還不是太大,但就是這個低利率,要想償還利息,也佔到了它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所以一旦利率抬頭,日本很可能就直接被債務壓垮。

從經濟視角來看,日本經濟的脆弱性在潛在衝突中暴露無遺,資源依賴、供應鏈單一、外部市場集中等結構性問題使其難以承受戰爭衝擊。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才是日本經濟復蘇與持續發展的前提,高市早苗試圖以涉台問題挑釁中方底線的行為,本質上都是在透支日本的經濟安全與未來發展空間。

原文網址: 高市「搞事」 市場對日本經濟脆弱性發出紅色警報|點經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9560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18 回複數:10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11-19 17:55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