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黨退出和自民黨的聯合政府後,經過多日籌謀,自民黨與右翼勢力日本維新會達成了合作共識,這是10月21日高市早苗能夠正式當選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的現實原因。
高市早苗身上有個鮮明的標籤,就是女性。環顧全球,政壇女性政客並不罕見,但是在東亞政治體系內女首相女總統並不常見,尤其在女性地位不如男性的日本,高市早苗能夠當選日本第一位女首相具有突破性意義。
原本人們以為這是一位女強人。但諷刺的是,一個以女性身份當選首相,並以此為傲的人卻反對日本天皇出現女系接班人。這到底是日本民主政治的退步還是進步?
高市早苗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時以「安倍女孩」的身份自居,處處標榜自己是繼承安倍遺志的人。當選首相後,高市早苗在10月21日舉行的記者會上,佩戴珍珠項鍊和珍珠耳環, 身着藍色套裝,刻意模仿英國首位女首相戴卓爾夫人。以女首相的姿態希望成為戴卓爾夫人一樣的女強人的意圖不言自明。但是人們不禁要問,從安倍女孩到第二個戴卓爾夫人,高市早苗何時做自己?
高市早苗上台後,自民黨內最大的受益者是重新成為自民黨副總裁的麻生太郎。沒有自民黨唯一沒有解散的派系麻生派的支持,高市早苗不可能勝選。黨內基礎薄弱的高市早苗不過是麻生太郎的提線木偶。她的上台不過是麻生太郎重新回到自民黨政治核心的一個操作。麻生太郎長期擔任財政大臣,他的財政經濟主張偏向穩健和高市早苗的激進財政有着根本不同。未來執政,高市早苗很難施展自身主張。
成為首個女首相固然具有突破性意義,但高市早苗的種種表現都顯示她的個人能力個人格局根本不具備突破性意義。她不是獨領風騷式的人物,更不是旗手式的人物,她很有可能只是一個被擺在前台的傀儡。
高市早苗身上另外一個顯著的標籤是極右翼。以往人們普遍以為高市早苗是日本政壇一個讓人一笑了之的邊角料。但是現如今她卻爬上了首相的位置。
和自民黨聯合執政的日本維新會也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右翼政黨,和高市早苗在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推動「自主防衛」等方面的主張有共通性。
但在經濟政策上,高市早苗主張積極的財政支出和寬鬆的貨幣政策,而維新會傾向於小規模、高效率的政府,主張減少中央干預地方事務,推動地方分權。高市早苗主張增加國防開支,強調「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維新會同樣支持增加國防開支,但更注重憲法修訂和地方安全治理。 如果說高市早苗是極右翼,那麼維新會是一個右翼。兩者右的程度不同。
日本維新會將以「內閣外合作」的形式與自民黨結為執政盟友,即日本維新會成員不加入新內閣。以往政黨都積極尋求加入內閣分一塊內閣大員的蛋糕,但是右翼的維新會卻謀求的是內閣外合作。謹慎的姿態可想而知。利用高市早苗,但是不入內閣不為未來的政策失敗背鍋。一個右翼政黨對一個極右翼政客的防範姿態從一個側面說明,高市早苗內閣的前景並不樂觀。
由於自民黨在國會失去了多數席位,即便同維新會聯合執政也沒有獲得過半優勢,這使得高市內閣相當脆弱。以女性和極右翼標籤粉飾支持率的這次政權更迭,看似轟轟烈烈,實際上不是日本政治的成功,而是日本政治最成功的一次失敗。
原文網址: 高市早苗成首位女首相 日本政治最成功的一次失敗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8756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