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近日公布2024年人口數據,去年約有2萬多名新生兒是外國公民,佔比逾3%。雖然可彌補日本勞動不足問題,但也讓日本政壇掀起更多對移民的討論與爭議。
《日經亞洲》報導,根據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數據,日本2024年新生兒中的外國公民有2萬2878人,佔比更達3.2%,且較2023年增加3000人,與10年前相比則大增50%。
根據厚生勞動省定義,「在日本生下的外國公民」是指由外國雙親生下的嬰兒,或由未婚外國母親生下的嬰兒。
至於日本雙親生下的新生兒總數則繼續下滑,來到 68萬6173人,較2023年減少4萬1115人。這也表示,外國籍新生兒為日本新生兒的減少彌補了逾半人數。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籍母親日本生下4237名嬰兒,菲律賓籍為1807人,巴西籍為1351人。人數最多的類別則是「其他國籍」,包括尼泊爾、越南籍,共有1萬4425名新生兒。
根據厚生勞動省數據,至2024年底,擁有日本永居權的外國人已創下330萬人新高,約佔總人口約3%;日本出入境管理廳上週更公布,合法外籍居民已增至 395萬人。
據統計,外籍居民近6成是20多歲及30多歲青年,目前在日本求學或工作。報導指出,這些人口可能在日本長期居留並生育子女,可望提高日本新生兒出生人數。
然而,許多外籍居民在日本部分地區聚居,也引發部分右翼政治人物呼籲應加強移民限制與社會融合措施。
在7月的參議院選舉中,極右派的「參政黨」主張「日本人優先」,反對擴大接納外籍勞工與移民,獲得不少民眾支持,席次自3席躍升至14席。
新上任的自民黨黨魁高市早苗競選時,也將移民問題與「外國觀光客的不良行為」作為主要政見。
然而,由於日本本國籍人士的生育率不斷下滑,勞動力不足與人口老化持續,預計日本的移民將有增無減。
《衛報》報導,日本法務大臣鈴木馨祐近期表示,到2040年,日本外籍居民比例可能超過總人口的10%,比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兩年前的預測時程提前了整整30年。
專家呼籲,地方政府應加強對外籍家庭的支援。關西大學國際部客座教授Toshihiro Menju表示,日本許多地方針對外籍嬰兒及其家庭的政策與支援仍然落後,「大多依賴非營利組織提供協助」。
他表示,日本必須制定政策,「讓外籍子女長大後能講日語、收入與日本人相當,並能養活自己的家庭,否則社會將會出現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