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多數漲幅來自日本國產米價的飆升。在2024年,日本米價價格幾乎翻倍,原因包括歉收、政府農業政策以及部分批發商的戰略性囤貨。
金融時報分析說,這項咖哩指數僅僅是再次證實官方的全國數據,即7月剔除生鮮食品的核心通膨率為3.1%,且已連續40個月高於日本央行的2%目標,但咖哩飯成本急升,卻更加凸顯日本家庭的困境。
咖哩飯物價指數是由日本民間研究機構帝國數據銀行編製,追蹤最受日本民眾喜愛的家常料理牛肉咖哩飯的整體製作成本,雖然指數追蹤的咖哩飯食材,包括日產稻米、馬鈴薯、洋蔥、紅蘿蔔、食用油與各式咖哩塊調理包,物價範圍比官方通膨指標狹窄,卻格外貼切地反映出民眾感受到的通膨。
此外,指數假定使用進口牛肉,因此也反映日圓過去兩年重貶,擴大了日本境內物價壓力。指數也計入其他受日圓影響的成本,例如蒸飯用的電力、烹煮牛肉用的瓦斯,以及加進鍋裡的自來水。這些費用同樣大幅上漲。
顧問業者BMI的經濟分析師指出,食品支出在日本家庭預算中占比達17.8%,因此食品漲價迫使家庭將更多資源集中在日常必需品,減少非必須消費支出。
金融時報同時指出,咖哩指數所反映的通膨、家庭的焦慮與不滿,正激烈影響日本政治,因為這正是全球各地民粹政黨得以壯大的土壤。在7月的參議院選舉中,激進民粹政黨「參政黨」意外獲得大量選票,該黨政見大幅度聚焦在日本民眾面臨的雙重壓力:實質工資下降與最基本飲食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