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宣布,日本100歲或以上人口首次逼近10萬人,創下新高。
厚生勞動省週五表示,截至9月,日本百歲人瑞共有99,763人,連續第55年刷新紀錄,其中女性佔比高達88%。
日本人擁有全球最長壽命,經常誕生「全球最年長者」,雖然有研究質疑全球百歲人瑞的統計數字是否精確。
日本同時也是全球老齡化速度最快的社會之一,居民通常飲食健康,但出生率偏低。
目前日本最年長者是114歲的賀川滋子,來自奈良市郊的大和郡山市;最年長男性則是來自磐田市的水野清隆,現年111歲。
厚生勞動大臣福岡資麿向87,784名女性及11,979名男性百歲人瑞致賀,並感謝他們「多年來為社會發展所作的貢獻」。
9月15日是日本「敬老日」。這一天是日本的國定假日,政府會向新晉百歲人瑞贈送首相賀信和銀杯。厚生勞動省表示,今年共有52,310人符合資格領取。
1960年代,日本是七大工業國中百歲人口比例最低的國家,但數十年來情況出現巨大變化。
1963年政府開始調查時,全國僅有153名百歲人瑞;到1981年突破1,000人,1998年已達10,000人。
日本人長壽,主要原因在於心臟病和常見癌症(尤其是乳癌和前列腺癌)的死亡率較低。
這與日本人的肥胖率偏低有關,而低肥胖率則得益於少紅肉、多魚類和蔬菜的飲食習慣。
日本女性的肥胖率尤其低,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何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明顯高於男性。
當世界其他地區飲食中糖和鹽的攝取量逐漸增加時,日本則走向相反方向,公共衛生宣導成功讓人們減少鹽分攝取。
不過,長壽的原因並不僅限於飲食,日本人往往在晚年依然保持活躍,比歐美長者更多步行、乘坐公共交通。
此外,自1928年起,日本文化中就有「廣播體操」這項群體日常運動。這套三分鐘的動作不僅為促進健康而設,也旨在加強社區凝聚力。它透過電視播出,全國各地的社區小組都會一同練習。
然而,多項研究質疑全球百歲人口數據的準確性,認為資料錯誤、不可靠的戶籍紀錄及缺失的出生證明,可能導致數字偏高。
2010年日本政府審核戶籍時,發現超過23萬名登記為百歲或以上的人口無法確認,其中不少其實已過世數十年。
調查還懷疑,有家庭可能隱匿長者死亡,以繼續領取其退休金。
這項全國調查起因於東京一名被認為111歲的長壽男子加藤宗現,其遺體在家中被發現時,已經去世3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