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是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國,如今汽車出口依然是最大單一出口項目,支撐製造業與貿易盈餘。眼下,多數車企吸收關稅並降價銷美以維持短期出口量,但分析人士警告,此舉不可持續。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亞太區主管馬塞爾·塞利安特(Marcel Theliant)對美財經媒體CNBC表示,日本經濟短期內成功「頂住」美國關稅,但未來數季投資支出可能減弱,出口亦將小幅回落。
信金中央金庫綜研所高級研究員角田匠(Takumi Tsunoda)則對路透社指出,第二季數據掩蓋了關稅的真實衝擊,汽車出口與部分科技產品的提前出貨只是暫時現象。
分析認為,若就業與收入改善趨勢延續、通脹放緩帶動消費回暖,加上美日貿易協議落地,日本央行今年內或具備重啟加息條件。
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在內閣會議後表示,數據顯示經濟正溫和復甦,但須警惕美國貿易政策帶來的下行風險,關稅預計將使日本實質GDP減少0.3至0.4個百分點。
上週,日本政府將本財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實質GDP增長預測由1.2%下調至0.7%,理由是美國關稅與通脹恐抑制內需和投資。日本央行則在7月31日會議上,將同一財年增長預測由0.5%上調至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