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共发了174篇帖子。 字体大小:较小 - 100% (默认)▼  内容转换:不转换▼
 
点击 回复
1720 173
(轉載知乎)日本汽车产业如果不行了是不是经济会有危机?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31楼 发表于:2025-5-6 17:26

汽车看起来是一个单一品类,但其实和上下游结合很紧密。

毫不夸张的说,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综合提现。

同时,还能解决当地的部分就业。

如果陷落,我觉得比所谓的更厉害。

金融是货币游戏,本质上是货币多寡。而汽车,是日本工业的根基。一旦出现问题,一半的GDP都会受影响。



作者:一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457766/answer/223308848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32楼 发表于:2025-5-6 17:26

到此为止:


汽车行业行不行,不是看几个车企,看的是产业。

现在都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不是纯电就是插电混动。造这些车,需要产业支撑。

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863计划和火炬计划就制定好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到现在都30多年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实力和规模已经是全球第一。而日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除了松下的电池,其他的都不行。现在开始转型,晚了,比中国晚了起码10年。

现在的车企,想造新能源汽车谁也绕不开中国的产业。即使日系品牌在未来依然维持现有的市场占有率和销量,可在造车环节,用的产业已经不是日本本土的了,而是中国的。

日本的汽车产业衰退只是时间问题。一旦日本的汽车产业不行了,日本就会掉出发达国家的行列。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33楼 发表于:2025-5-6 17:26


知乎用户THSB41:


之前的回答说过2035年我们会在人均三万美元相遇,没想到日本今天就到人均三万二美元了,好兄弟了属于是。

讲道理你可不能蹦的这么快,国内矛盾大了真怕你想不开,毕竟老赌狗了。

不行,明天我得买点日货支持一下。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34楼 发表于:2025-5-6 17:27

在我司和日本客户的项目中,我发现,日本工程师老化严重,虽说是做新能源项目,但是日本工程师更喜欢燃油车,吐槽电动车一套一套的。这样能做好电动车真是见鬼了。

德国工程师也有同样问题,到快70岁才能退休。掌握的知识在电动时代完全没用,还占着重要位置,年轻工程师有心无力。

中国工程师到60岁退休,知识更新换代得更快,所以在电动化上占据领先位置。



作者:山万重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457766/answer/272465762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35楼 发表于:2025-5-6 17:27
回复34楼 @JosephHeinrich 的内容:
在我司和日本客户的项目中,我发现,日本工程师老化严重,虽说是做新能源项目,但是日本工程师更喜欢燃油车,吐槽电动车一套一套的。这样能做好电动车真是见鬼了。
德国工程师也有同样问题,到快70...
底下評論一則:



iamherosp:「中国工程师到60岁退休——中国工程师现在35岁 就可以退休了」13讚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36楼 发表于:2025-5-6 17:28

思思如烟:


先表看法:日本汽车产业如果不行了是不是经济会有危机?肯定会有经济危机,而且是致命的!估计历史上将会出现第二次“底特律破产事件”

众所周知,作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查阅的数据显示:在日本的GDP的构成中,第一产业(农业)占GDP的比重不到5%,第二产业(工业)占GDP的比重为25%,而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70%。可见支撑日本经济的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

但最让日本人引以为傲的就是工业领域里支柱汽车产业。汽车产业堪称日本制造业的一张金牌名片,汽车与相关产业,至少为日本提供至少上百万就业岗位,预估占据日本劳动人口的10%左右。在日本知名的汽车企业有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三菱等,在世界各地均有其踪影,2019年日本52家世界500强企业当中有6家汽车企业,其中丰田、本田、日产的营业收入就高过1000亿美元。你想想若果这个产业不行了,会产生哪些连锁效应?会有什么后果?

就拿汽车产业里的老大,日本汽车的标志丰田来说明一下相关情况,如果汽车产业不行了,那后果会有多么严重!丰田汽车总部单独人数7.5万人左右,集团整体(包含投资公司)超过36万人之多。几乎四分之三的零件都是从其他厂家购买,一级供应商有约500多家,二级供应商大约有5000家,三级供应商以及以下全部包含大约有3万家供应商。所以,简单推算,与丰田有合作的企业总人数大约有140万人,约占据日本人口的3%。你走在日本的大街上,看到的100个人中,就会有3个人与丰田有关系,这就是日本的“丰田帝国”。

如果丰田倒下,首当其冲的就是各级供应商这将牵涉到多少人?其次就是日本国内和海外的工厂。目前丰田在日本有16家工厂之多,如果丰田倒下,这些工厂也会相继关门!这又将波及到多少人就业,波及到多少家庭?会有人失去支撑家庭的生活来源。被生活所迫的不仅仅是公司员工,还有附近的街道,工厂如果倒闭,那么经济指数将会迅速降低。

比如,从城镇到工厂的公交车如果停运,公交公司将会面临损失。附近的餐饮店、超市、医院、福利设施以及学校等也会逐渐消失,城镇将失去原有的活力。完全失去经济循环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失业的人,早晚城镇会变成“鬼城”。想想曾经的汽车城底特律!

作为日本最大的“企业城下街”爱知县的丰田市,如果丰田倒下,那么它就没有办法继续作为自治城市。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丰田财政赤字4610亿日元,当时财政税收减少了90%。日本自治体的财源大部分来自于当地企业,如果企业破产,就直接关系到自治体的生死存亡!这只是日本汽车产业一家代表,在日本知名的汽车企业还有、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三菱等,在世界各地均有其踪影。如果汽车产业不行了,那影响肯定就是致命的!

在千变万化的汽车业,体系越大创新可能就会越慢,俗话说“船小好掉头”。可以说如果日本想要继续保持经济大国的地位,那么丰田就必须在接下来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日本也必要保住汽车产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但是目前日本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已经完全落后了,前景堪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37楼 发表于:2025-5-6 17:31

看到还有人吹氢气动力车,氢气动力不是凭空挖矿来的,是用电转化为氢,再用氢转化为汽车动力。光是这个转化过程耗费的电力能量损失和多余的装备就不靠谱。日本人一根筋,投了多年氢动车,沉没成本极高,但是中美不给你路,你再多技术储备都无用。

到今天还有很多人维持着技术为王的简单思维,世界早就成了市场为王的时代了。当年国内互联网一个防火墙,让中国出现了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市场,众多互联网巨头。今天中国汽车市场,慢慢的也会让你所谓的技术大厂无用武之地。

车用电池一直在变化变强,看不到这个趋势的人,还想躺着过去的荣光活一辈子,可笑可笑。



作者:满嘴仁义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457766/answer/22543663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38楼 发表于:2025-5-6 17:31
作者:排骨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457766/answer/25848578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们要是说,大众要不行了,我还能理解。说丰田不行我始终理解不了,而且这种问题还特别多,老是邀请我回答。

也拜各位所赐,我把丰田还有其他几个日本车厂的报表和计划好好看了一遍。发现去年居然日产

都扭亏为盈了,简直是奇迹。

大众2019年以前是连续四年世界第一,2020年被丰田超过。大众2021年整体销量是888w台,比2020年减少5%,而且中国市场减少非常大,最大市场中国的销量为330万辆,比2020年减少14%,所在地西欧市场为286万辆,同比减少3%。北美市场高档车业绩良好,销量为90万辆,同比增长16%。纯电动汽车销量为45万辆,占总销量的5%,而大众原本的目标是6%,可以说未完成当年目标。当然,有一定原因是半导体不足,不过这个问题对所有车厂都一样。

而丰田,2021年全年销量961.5w辆,中国市场大幅度增加,194w辆比19年增加了9%。虽然比不上大众,但要知道,2012年在中国所有日系车加起来都不如大众一家销量高,2012年丰田车在中国的销量只有85w辆。中国市场本来就是偏向于大众。

再说丰田的新能源车,这也是大家都认为丰田药丸的主要原因,因为按照中国标准,丰田几乎没有新能源车型。主要是在中国HEV

车不算新能源车,但中国不算不代表其他国家不算。丰田的混动一年能卖260w辆,中国销量就占了五分之一,几乎年年两位数增长。甚至比亚迪为什么能在2021年卖那么好,混动占了27w辆。

混动车本来就是丰田主导的,因为丰田不想让燃油车那么快退出市场,所以找了折衷方案。当年还在上大学的时候,跑去MBA那里蹭课,MBA教授就参与了丰田混动的设计,教授其实很担忧,因为从历史上看,这种折衷的方案反而会加速更新换代,还特地举了两个例子:

磁带和唱片往CD和MD过度的时候。日本厂商推出了一款叫DAT的媒介,就是介于两者之间。胶卷往数码相机时代推进的时候日本胶卷厂商联合起来推出了一种介于数码和胶卷之间的APS,希望延缓胶卷的淘汰。结果这两个都加速了更新换代,早早被淘汰了。

但结果,丰田反而成功了,现在混动反而是中国市场最大的增长点。增长速度甚至超过纯电车。所以说,我看不出丰田药丸的理由,你要说大众药丸,我都还能理解。

丰田唯一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纯电车(其实有,但等于没有)。丰田从来就不认为纯电车是方向,主要原因是电池,因为现在的电池技术日系厂商肯定竞争不过中国和韩国,这是日本的共识。丰田也没把氢能看的很重要,只是当个技术点在养着,现在氢能的研究反而是中国投入最大。丰田期望的下一代技术是全固态电池

全固态电池是将用于纯电动汽车的主流锂离子电池上属于液体的电解质改为固体的电池。日本TDK

等已实现小型电池的商用化,但车载电池仍处于试制阶段。被认为可将续航距离延长至2倍,充电时间控制在3分之1。而且起火风险小,安全性也更高,课题在于成本。有估算称目前达到一般锂离子电池的4倍以上。

自2021年9月起,丰田大幅提高了纯电动汽车战略目标。该公司将在2030年之前投资4万亿日元,其中2万亿日元将投向电池领域,确保280吉瓦时的电池。这一规模相当于约470万辆日产“LEAF”(中国名:聆风)高配车型的电池用量。首先将在美国与丰田通商共同投资1430亿日元新建电池工厂,并于2025年投产,最初将面向混合动力车生产电池。丰田把2030年的纯电动汽车销售目标提高到了350万辆,这一规模可与铃木整个公司的全年汽车销量相匹敌。丰田章男在介绍背景时表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上,各国的能源战略变得明朗起来”。

换句话说,丰田的纯电动车是在考虑下一代技术目标了,后发优势就在于此。况且丰田就凭现在的燃油车和混动也是世界第一车商。就算丰田保守,也是在思考该不该和众多纯电车一个赛道比赛。自己贸然大量投入纯电车,其实是在和自己的燃油车和混动车抢市场。

当然,全固态电池是不是一定能商业化成功,这个很难说,2030年毕竟没几年了。这里大多数人也不是专家,只能观望。但丰田至少还留了一步后手,和比亚迪成立了合资公司。

12月15日消息,外媒autoevolution报道,在昨日举行的丰田电动汽车战略发布会上,丰田一次性发布了15款电动车,涉及轿车、SUV、Kcar、跑车、皮卡等等。丰田总裁丰田章男表示,丰田和雷克萨斯

将在2030年前推出30款电动汽车。
其中,一款名为bZ SDN

的车很可能就是首款与比亚迪合作打造的纯电动汽车,将用上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售价或会在20万元左右,量产版或最早在明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亮相。
本月初,路透社报道,四位消息人士称,丰田明年将在中国推出一款小型纯电动汽车,电池等关键技术来自比亚迪,能够显著降低成本。
丰田和比亚迪去年就成立了合资公司,当时各自持有50%的股份,出品的车型将使用丰田的标志,使用丰田的经销商网络进行销售,成立以来一直没有大消息,现在,首款车终于来了。

既然当前电池技术比不过,那就让给比亚迪,丰田的贴标和销售渠道,卖的好两者都有利,卖的不好还有其他车系,未来还有固态电池可期。

所以丰田到底药丸在什么地方呢?大家铮铮有词的自信我始终看不懂。就算是现在美国要求2035年停售燃油车,新能源车比例要占50%,等共和党特朗普上台说不定就推翻了。而且美国自己的车厂才是最吃亏的。日本本土已经被丰田搞定,混合动力属于新能源标准。一直说要环保的欧洲反而大退步,德国还取消2035年碳中和目标,世界开始往回转的可能性很大。大众说不定比丰田更难承受转型的代价。

中国车系公司发展很快,这点肯定不否认。中国市场也很大,发展的先天土壤很好。但汽车厂商除了技术以外,还有一点就是传承。中国制造业公司在管理上的最大问题就是二代不行。一代创业者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很多都在二代手上消亡了。这点恰恰没办法和海外公司比,比亚迪的王传福好在年轻,10年之内不用担心。但10年以后就不一定了。


我讲完了,你们可以开始批判了。说我是中介的我当无视,换点新鲜的说法行不行?

当年我等普拉多等了半年,现在我定的新款兰德酷路泽要等4年才能提车,我只求少点人和我抢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39楼 发表于:2025-5-6 17:33
作者:拂晓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457766/answer/28499491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会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

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60%以上是汽车及汽车配套企业!

汽车行业每年直接为日本提供542万个工作岗位,还有其他零碎的工作岗位不包括在内。

日本之所以能够在2021年保持人均GDP 3.93万美元的水平,主要是因为汽车产业

为普通人提供了大量的高薪工作岗位。

在日本,汽车行业一般岗位工资

最低的是机电加工工人,年薪为369万日元,按2022年6月汇率计算为18.2万人民币。普通岗位的最高年薪是汽车企业的职员,年薪为688万日元(以2022年6月的汇率计算,约为34万人民币)。

这是2022年6月的汇率,因为日元最近一直在大幅贬值。在货币贬值

之前,这些职位的年薪大约在25万至45万元人民币之间。

想想中国每年能提供多少30万个工作岗位?日本汽车工业

提供了500多万个这样的工作岗位。

大国的核心在于制造业。只有制造业先赚钱,才能围绕这些人创造第三产业。例如,一个工业园区周围通常有快递、理发、餐饮、KTV、电影院、便利店等,这带动了日本其他行业的工资。

日本大学教授和医生的平均年收入约为1000万日元,到2022年约为50万人民币;钢铁工人的平均年收入约为3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IT顾问的平均年收入为643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2万元);超市收银员的平均年收入为250万日元(约合12.3万元人民币),日本厨师的平均年收入为500万日元(约25万人民币);记者的平均年薪为78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8.5万元。

为什么日本超市收银员的年薪是12.3万人民币(人民币贬值前更高),而中国超市收银员的年薪只有4万人民币左右?

这是因为日本的制造业很强大,赚的钱足够支撑其他行业的高工资。

其中最重要的是汽车工业。日本确实在游戏、光学、医疗设备等领域做得很好,但规模不够大,无法养活这么多人。

500强企业中60%以上是汽车及相关配套产业,这是问题的核心!

到2021年,日本将在世界上生产2321万辆汽车,以维持其平民的高收入。如果我们要实现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的目标,我们就必须从事这种可以提供很多高薪工作的产业,让中国每年能卖数千万辆汽车,而不是过去的廉价汽车。

如今,中国汽车出口快速上涨,2022年最后一季度出口甚至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如果明年依旧能保持这个趋势,我们就能大幅蚕食日本在汽车领域的份额,依靠汽车工业极大幅度的提高经济水平(人均GDP),如果日本汽车企业衰落,日本人均GDP可能会降到希腊这种级别发达国家水平,会被中国超过。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40楼 发表于:2025-5-6 17:35
作者:生叔大局观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457766/answer/323381317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强烈反对,正式向海洋中排放福岛核污水,引发舆论轩然大波。

根据德国一家顶级海洋研究机构对核废水扩散进行的模拟计算,预计仅57天后辐射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只需要3年,美国和加拿大所在的东太平洋就会被污染。

要知道,日本国内的核废水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排放完毕,日本政府为此还定下年限,核污水排放,为期将近三十年。

对于日本政府丧心病狂的恶行,我们当即宣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接下来日本的政客就开始了各种花式表演,直播吃海鲜、饮用核污水,甩锅给国际原子能机构等来试图说明核废水是安全无害的,这一系列的行为真是蠢得令人发指。

更滑稽的是,原本明明我们是受害者,中国人民对岛国的所作所为气不打一处来,但现在他们非但不知悔改,竟然还胆敢反过来指责中国是杞人忧天,无理取闹,在中方全面叫停日本水产品进口后,日本马上向世贸组织进行投诉,要求中方“立即撤销”。

在日本政府的煽动下,日本民众的反华情绪进一步升温,竟纷纷跑到中国驻日使馆去闹事,简直是荒天之大谬。上上下下傻成一团,相映成趣。

事实上,日本这个民族的特性,司马光总结得非常到位:

“知小礼而无大义,畏威而不怀德,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

他们在小的礼节上头头是道,而在大的道义面前却表现得十分冷漠,如果他感觉自己很强大,那就会来欺负你,可碰上了强硬的人时,他就在你面前服服帖帖。

往远了说,明朝万历期间,日本主动发起对朝鲜的侵略,一开始势如破竹,朝鲜的国君被吓得瑟瑟发抖,后来大明派出军队支援,经过三场激烈战斗(碧蹄馆之战、鸣梁海战、露梁海战)日本被打得溃不成军,从此就夹着尾巴做人,300年来不敢再通过武力向外扩张。

拿近的来说,二战初期日本人牛逼哄哄,到处烧杀抢掠,天王老子都不放在眼里。还经常喜欢放狠话,侵略中国时曾狂妄的叫嚣要“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偷袭珍珠港

后,又乐观的估计“半年之内,打败美国“。

可是,这幅狠相,只是日本的第一张面孔而已。

⽇本⼈二战时被美国彻底打服了。投降后,他马上就摆出了第二张面孔:对强者进行无条件的跪舔,丝毫不觉得羞耻。

1945年日本有超过10万人在东京大轰炸

中丧生,烧焦的尸体堆得到处都是,整个东京几乎都被夷为平地。这是毕生奇耻大辱吧?

结果日本政府战后非但对美国没有仇恨,竟还给指挥这次空袭的美军司令官柯蒂斯.李梅

颁发了个奖章。非要作个不恰当的类比的话,这就相当于中国给冈村宁次

搬发了一个中日和平贡献奖。我们能干出这种事吗?

美国人在广岛和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

,炸死了日本几十万平民,换作其他国家对这种血海深仇就算不采取军事报复,时不时的谴责谴责总可以吧。

结果日本政府直接假装失忆了。

2016年日本首相安培不顾民众反对,煞费苦心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参观广岛原子弹纪念馆,合照时双方都满面笑容。可以近似地理解成美国邀请日本首相参观珍珠港遗址,参观完了开个香槟,放几个烟花庆祝一下。

而对于他们眼里的弱小者,日本人会以蔑视和伤害的方式对之。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两次发家史都和中国有关,主要就是甲午战争

和朝鲜战争。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惨败,割地赔款,日本发了大财,从此开始迈上发展快车道,一战时期趁着欧洲列强打得天昏地暗日本正式发展为了一个工业大国,后来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面对孱弱的国民党政府他们得寸进尺,杀死中国数千万人,直到日本投降,日军仍占领着面积极为庞大的中国领土。

朝鲜战争期间,日本作为美国的补给基地,天量订单使日本的市场需求随之大增,出现了战后经济奇迹。

所以日本人的普遍意识里,在战争中从来就没有输给过中国,也从没有在本土遭到过来自中国的报复。二战投降只是向美国投降,凭什么说我们输给过中国?朝鲜战争时战火根本没有波及到日本本土,他们还在一旁偷笑中国这个穷屌丝在往他们口袋里送钱。

谁会尊重⾃⼰的⼿下败将呢? 谁真正看得起经济实力上要比自己落后得多的穷国呢?

理解了这点,你就能理解日本人对于美国和中国的不同态度。

就能理解日本军队曾杀害了无数中国人,强迫大量的中国女性成为慰安妇,用活生生的中国人进行人体实验,但他们从未有过道歉,也并未表达过丝毫悔意的这种心态。他们在本国学校的历史课教材中对上述罪行只字不提,反而着重强调日本自己是二战的受害者,更有甚者竟然还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杜撰出来抹黑日本的。

尽管今日的中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已经远超日本,我们成为了日本第一大出口国,但日本依然没有给予中国应有的尊重。日本首相经常通过参拜靖国神社

、“购买钓鱼岛”等方式来不断挑衅中国政府,还在本次排放核废水事件中倒打一耙指责中国。

一句话,还是欺软怕硬啊。


那我们有什么手段来打击日本,让他们体会到切肤之痛呢?

手段是丰富多样的。

首先,最立竿见影的还是贸易制裁。

中、美两国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对于其他任何国家来说,其生产的商品如果不能打入这两个超级市场,那么发展空间上必将被锁死在一个极低的上限值。

就在2020年,中国超过了美国正式成为了日本第一大出口国,除了海鲜以外,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从贸易上制裁日本,比如在2001年的时候,日本曾单方面对中国“大葱”实施紧急出口限制,中国当即宣布对日本汽车、手机等产品进口加征100%报复性关税,直接就导致日本相关产业阵脚大乱。

当然了,如果直接制裁工业供应链

中的元器件、设备、材料,除非我们能及时在国内找到替代货源,否则很有可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反而影响了下游我们自己的相关产业。

鉴于中国还是日本食品和日用品最大的出口国,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限制和停止进口日本的各种食品、化妆品、日用消费品来对日本实施制裁,还可以减少限制赴日旅游。

以上措施对日本的冲击想必也是巨大的(光是禁止海鲜日本政客就跳脚了),而这些商品也不存在什么卡脖子问题。

同时中国也可以用独一无二的供应链和战略资源来卡日本脖子,包括限制对日出口稀土、镓、锗等金属。

然后,本文的重点来了,不管怎么说贸易制裁也只是短期内见效快的手段(日本还会在国际上用WTO规则来施压中国),从长期角度真正能够有效打击日本的手段还是在于中国的产业升级。

日本既是世界第三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均GDP

超过3万美金的富裕国家。日本总人口并不算低,有1.25亿,在富裕国家中排第二,仅次于美国,而旁边的韩国只有5000万人口。

尽管经济体量和人均GDP数据都非常亮眼,但日本国运的巅峰其实是在上世纪80年代,再往后的30多年GDP基本上都处于原地踏步,人均GDP反而从最高时4万以上一路下滑到今天的3万左右。

二战过后是什么支撑了日本的自信?

主要是以是汽车、半导体

、家电、液晶面板

、造船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

,而在这些产业中起到核心贡献的企业都是存在了几十年的那一批老企业。

之前在(芯片战争02 :日本神话的终结)(会附在最后面)中分析过,日本失去的二十年表面上是广岛协议签订后金融投机泡沫所致,而背后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在中、韩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日本各大优势产业逐渐失去市场份额,各大终端品牌全面衰落所知。

与此同时,在近三十年出现的新兴产业上,如互联网、智能手机、Ai、电动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日本的发展并不顺利,并没有诞生出如过去的索尼、东芝、日立、本田、丰田那样的全球知名公司。

比如日本曾经不可一世的储存芯片产业就被韩国三星通过反周期

投资的方式给打爆,彻底退出。无奈之下只好收缩到最上游的材料、设备等领域上,幸运的是过去几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让占据产业上游环节的日本也闷声赚了很多钱。

日本在半导体设备的市场份额占到30%,仅次于美国和荷兰,在半导体材料

的市占率甚至超过60%,是日本极少数相对中国具有绝对优势的行业。

但是往长远了看,日本在这个领域的垄断优势未必就能够长期稳固。

在美国的封锁下,中国正在被倒逼着实行自主可控,国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相关公司进步非常快,光刻机

暂时替代不了,难道别的先进半导体设备中国还做不出来吗?

我们的思维不要被当下的格局所束缚,不要去迷信什么日本的工匠精神,我们是全球半导体最大的终端市场,这是日本根本无法相比的,我认为未来在半导体上游日本被中国超越的可能性非常大。

除了芯片,液晶面板也曾是日本的典型优势产业。

电视进入液晶面板时代初期,日本几乎垄断了世界液晶面板产业,1994年,日本液晶面板产量占全球的95%,然而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公司无力砸钱研发,逐渐被韩国、中国台湾

地区超越,2009年之后中国大陆加入战局,把投资焦聚在高世代的8.5代线、甚至10.5代线。

到今天,显示面板这个2000多亿美金的巨大市场中仅剩下了中国京东方、TCL以及韩国三星、LG等寥寥几家公司,已经完全没有了日本企业的身影。早在2009年日本NEC就关闭了其鹿儿岛液晶面板工厂,接着日本显示面板企业一家接着一家倒下,索尼将旗下的液晶面板公司卖给了三星,夏普将其面板业务卖给了鸿海集团,最后由东芝、日立、索尼显示业务合并成立的JDI时至今日也已经是半死不活。

日本丧失了液晶面板的制造能力,直接给日本品牌企业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早年的时候,全球10大电视品牌中有超过一半都是日本品牌,而如今全球前五的电视品牌中有3家是中国企业(TCL、海信、小米),两家韩国品牌(三星、LG),尽管索尼依然是高端电视的代表,而其实它的液晶面板采用的却是三星、LG和京东方的。

另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在日本本土市场,电视销量第一的品牌竟然是中国的TCL,第二名夏普和第三名TVS Rega其实已经被鸿海和海信收购了,理论上背后都是中国企业,可以说日本彩电市场TOP15里中国品牌占据12席。中国电视(不管是自主品牌还是收购品牌)竟然可以反攻到曾经这个行业的王者日本人的本土,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除了电视以外,曾经风靡世界的日本终端品牌,几乎也都是在中、韩两国全方位的打击下节节败退。

在家电领域,东芝继把电视业务卖给海信后,又于2016年将白电业务卖给了美的,其他还在自主经营的日本家电品牌也几乎都变成了小众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远不如欧洲、韩国和中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日本家电品牌的市占率目前已经跌到了10%以下,而在日本本土市场海尔+美的两大中国品牌的市占率合计却超过了20%。

最悲催的是,日本当年引以为傲的蓝光DVD、数码相机、walkman,录音机、扫描仪这些产品,有的变成了小众市场,更多的都在智能手机拉枯摧朽屠戮下几乎从消费者视野中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美国的苹果、韩国的三星和中国的华为。

我们眼睁睁的看着日本一路下来失去了一个又一个优势产业,又错过了诸如PC、智能手机、互联网软件等一系列新兴产业,但客观上来说,所带来的结果也仅是让日本经济

在过去30年完全停滞,而日本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即使有所下滑,但也远远谈不上是大滑坡,从一个富裕国家落入贫困陷阱。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日本依然还有最后一个巨型的产业——汽车工业。

汽车工业是一个万亿美金级别的超大型产业,全世界范围内能够与汽车工业的规模相媲美的产业就只剩下ICT

产业(通信+手机+PC+软件+AI等)。

如果把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强

中的日本企业单独拎出来看,1995年的时候日本共有149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分布在汽车、家电、电子、半导体、机械装备等各行各业,而到了2019年日本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仅剩下52家,去掉金融、商贸、服务业等公司,只看工业企业

,那么我们会发现排名靠前的几乎都是汽车工业相关的企业,日本制造业中利润前十名汽车公司有四家,汽车零部件

公司有三家,整个工业的利润也在往汽车产业

集中。

比如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丰田、本田和日产。丰田一家的收入、利润规模就达到了2700亿美金和253亿美金,相当于后面第2-5名总和,而索尼和日立这种公司收入和利润其实仅有丰田的1/3。

可以说汽车产业就是日本的半壁江山,每年汽车产业直接为日本提供了542万个就业岗位,普通操作工人的平均收入就达到了18万人民币,而汽车产业里坐办公室的白领和技术研发人员平均工资更是超过了30万人民币。这还不算汽车背后的相关配套产业所创造的就业岗位。

日本凭借着在整车领域的优势还拥有大量零部件供应商,包括电装、爱信、普利司通、住友电工、捷太格特

、小糸制作所,三菱电机等公司。

再往上汽车产业还可以带动玻璃、钢铁、塑料、电子元器件

、芯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日本的代表公司包括旭硝子、新日铁,JFE,神户制钢

、京瓷,TDK,村田制作所,东京电子

、瑞萨等等,这些公司尽管单独拿出来无法与丰田、本田、索尼这样的巨头相媲美,但加在一起的经济贡献也不容小觑,他们共同组成了日本工业的最后屏障。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日本光靠着吃汽车产业的老本就可以维持三万多美元的人均GDP。

然而事与愿违,世界正在迈入电动车时代,在这一新变局下,日本最后的优势产业也在走向衰亡。

日本公司的强项概括起来就是:在一条长坡厚雪的赛道做持续的创新,逐渐积累隐藏的know-how。

比如汽车这个行业,在过去整个汽车工业是缺乏颠覆性创新的,一直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性能、装饰、成本,比如把原来的车型不断拉长一点、缩短一点、价格微调、换个名字、换个颜色,换点内饰,就卖给客户了。所以日本企业靠着先进的管理模式(如零库存),死抠细节的工匠精神牢牢占据了优势。这就是日本汽车工业

的骄傲。

但一旦遇到颠覆性创新,诸如从大型机

到个人PC,从传统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从燃油发动机到电动汽车,日本就会变得难以适应,跟不上创新的大趋势。

曾经不可一世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

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们的质量不够好,人不够多,市场份额不够大,而是环境的巨变,以iPhone和安卓阵营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对传统功能机实施了降维打击,今天的汽车业环境也同样正在加速变化,产品送代的目标和路径全都变了。而这一轮革命是以中、美企业作为领头羊带动的,日本企业已经逐渐走向边缘化。

下表是日本头部的两家汽车公司近10年来的经营数据。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不管是本田还是丰田,近十年几乎都在原地踏步,收入和利润的巅峰出现在2017年,随后的5年里竟然不增反降,相比于头部公司的丰田和本田,显然其余的日本汽车公司处境更加不妙。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几年中美电动车公司收入的爆炸式增长,比如美国的特斯拉

2016年营收仅70亿美元,2018年直接翻了3倍变成220亿美元,而到了最近发布的2022年财报,其收入已经达到了惊人的815亿美元。

日系汽车公司的颓势,在中国市场也可以看出来,日本五大汽车品牌中铃木已经基本退出中国,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整体还在增长的大背景下,除了广汽丰田以外几乎清一色的出现负增长。吃下这些日系品牌市场的主要是来自中国国产品牌。

比亚迪

2018年收入是1300亿人民币,而到了2022年5年时间里翻了3倍多,已经达到4200亿人民币。同时中国近10年里成立的新势力品牌小鹏、理想、蔚来

、零跑、问界、极氪都是连年动辄100%+的营收增长。

汽车将会是我国打击日本经济的最主要战场,对于中国来说,汽车产业的突围从中长期来看倒并不需要担心,新能源这个赛道上我们已经占据了非常有利的位置,竞争优势只会越来越强,就算抛开电动化上遥遥领先于日本车企的优势,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升级,自动驾驶的普及都是对日本传统汽车产业的降维打击。

我们必然又会在汽车工业上重演一遍在电子产业、家电等行业已经发生的故事,最后将日本汽车产业给彻底埋葬。

除了上述介绍过的几大产业以外,日本剩下的一些优势产业就只有电子元器件、机械制造、机床、钢铁、制药、部分材料这些了,这些产业相比汽车、航空航天以及ICT产业来说本身产值并不算高,是远远无法支撑日本这个1亿人口的国家维持在人均3万美金GDP的水平的。

对了,日本还有一个被拉下神坛的大型产业就是造船业,80年代中期,日本造船业占世界产量份额的53%左右。而现在已经被中、韩两国给甩飞,新接订单量占比连10%都没有了,篇幅关系这里不展开,可以阅读我之前的文章《轻舟已过万重山:苦战20年,中国造船业横扫世界》(会附在最后面)。

至于像大飞机这种工业明珠我们已经造出来了,反观日本却已经正式宣告失败。


尾声

日本的富裕主要是建立在发达的制造业基础之上,更具体来说主要是汽车工业。

上世纪80年代,韩国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0%几,后面通过产业升级将原本属于日本的产业利润逐步转移到自己国家,2000年左右韩国人均GDP就达到了日本的31%,再到现在韩国的人均GDP将近是日本的90%。

国运从根本上来看其实就是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行业

的争夺。

中国当前人均GDP刚刚迈过1万美金,相当于日本的30%,要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日本过去30年人均GDP不升反降,我们则从日本的百分之一不断提升到了30%,这已经是非常夸张的成就了。如果光看北京、上海、江苏

、深圳、广州等地区其实人均GDP都已经超过了2万美金,未来5-10年里超过日本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中国整体人均GDP要超越日本还比较困难,未来10年里应该都看不到,但是只要我们在汽车、半导体、ICT等领域全面崛起,都将带来极高的价值,创造出大量高薪岗位。到时候全国人均GDP达到现在日本的70%左右(2万美金)是完全有可能的。

同时,我们成功的产业升级对于日本经济来说是致命的,纵观这两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史,我们就会得出一个简单的规律,只要是中国成功突破,已经崛起的产业,相关的日本企业几乎都赚不到钱,最后只能完全退出。

我们每前进一步,日本的整个经济,包括国民的生活水平就会往后退一大步。

失去了高端制造业(主要是汽车和半导体上游产业

)的日本,将会重新再体验一次90年代经济大衰退

的副本,几百万人失业,人均GDP将会再掉一个档次到2万美金以下,从政府到普通老百姓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只能吃着自家门口核废水中浸泡的海鲜,在寒冬里苦苦挣扎,这是非常悲惨的。

高学历的年轻人只能流向金融、法律、医生、红灯等服务业进行内卷

,进入了中国香港的模式,但中国香港总人口才700多万,又依托于大陆的经济发展金融和贸易,而日本人口超过1个亿,到时候就会迎来更加极致的内卷。

而且不要忘了,即使是服务业也是建立在制造业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庞大的制造业赚足够多的钱,创造足够多的高薪岗位,你拿什么去支撑服务业和金融业的收入利润?一切都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为什么我要整理本文的资料,因为我觉得现在和平年代,我们不可能通过主动发起战争的方式来向小鬼子复仇,但大家也不要以为我们国家不以武力回应就是认怂,就是不作为。

我们只要保持国内的稳定发展,坚持不懈完成产业升级,二战时候我们所受到的耻辱将会在一个世纪后用产业来进行血洗,不费一枪一弹地彻底碾碎他们最后的一分嚣张气焰,这远比网络上的”爱国人士“单纯愤懑的说要在日本本土投几个核弹有用得多。

很多年以后,当日本年轻人介绍起自己国家时,也许会说道:“我们日本什么都有,有优美整洁的环境,有富士山、有蓝色的三文鱼,有长了16条腿的章鱼,有风俗街,有女优,食物中含有氚、碳-14

、钴-60、锶-90、碘-129

等丰富的矿物质。”

“就是没有希望。”


微信公众号:myzbyyl


往期内容

轻舟已过万重山:苦战20年,中国造船业横扫世界

芯片战争01 美苏冷战

背后的隐秘战线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27b7614e696b57947f77463beaa60c7d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327" data-original-token="v2-3d7fdf63154ae37ad548f0cfdb47d60e"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7b7614e696b57947f77463beaa60c7d_r.jpg?source=1def8aca"/>

芯片战争02 日本神话的终结

中国大飞机三十年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41楼 发表于:2025-5-6 17:35

梅赛嘚瑟·奔驰:


只需一个问题

让日吹全闭嘴

以前牛逼哄哄的涨价怎么不见了?

怎么全部大优惠了?

连公路闪电都降价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42楼 发表于:2025-5-6 17:36

ZLYZ:


日本经济的停滞也可以说是衰退,实际上不仅仅是美国打压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战略方向始终犯错,国运这东西真的不能赌,尤其是大国,你根本承担不了赌错的代价。当年电子工业领先的日本在手机方面犯了个大错,独辟蹊径玩CDMA,结果南辕北辙导致日本手机一败涂地;新能源汽车成为可见的未来方向,日本又玩氢能源,不讲别的,大家知道氢气爆炸的危害性吗?比汽油危险大的多的多!是极其恐怖的,即使能降低安全风险也必然大幅度提高防范成本,成本太高就根本不可能推广!说日本汽车产业危险了,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汽车产业一旦完蛋,等待日本的就是万劫不复!有人就日本发动机、变速箱加工技术很高,但电动汽车不用发动机不用变速箱!还有人讲,芯片制造日本不行但芯片材料厉害,属实,但这些材料的市场规模太小太小,根本不能支撑一个5万亿美元GDP的经济!有人讲日本海外资产规模庞大,足以支撑日本经济,这是胡扯!中国也有庞大的海外资产,一个油田就上百亿美元,日本的GNP实际上比GDP高的有限!并且海外产生的附加值并不由国内老百姓享用。日本就这样的,一个近30年几乎没涨工资、经济没怎么成长的国家,你会怎么看?日本精于战术荒于战略的致命缺点不改,怎么玩都没有用,至于为什么战略能力不足,美国制约、阉割是一方面,国内政治势力的保守顽固是一方面,民族特点也是因素之一。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43楼 发表于:2025-5-6 17:36

EL Finito:


日本不光汽车产业不行,各个行业都开始不行了。我们以前出口用日本配件多还贵,自从疫情,国产配件大量代替日本配件。这个趋势还在继续。

到时候日本剩下的产业没多少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44楼 发表于:2025-5-6 17:37

石老师:


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呼吁日本政府未来不要实行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丰田章男很担心日本汽车将迎来不归之路!

实际的形势恐怕远比丰田章男预料的要坏得多。到目前为止,日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鼓励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日本汽车的末日似乎马上就要到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最近一段时间日本各大品牌汽车的表现实在是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刚刚过去的十月份,据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的数据,日本全国的汽车销售量同比下跌了31.3%!只卖出去不到28万辆汽车,这是日本汽车销量连续第四个月出现同比下滑,也创下了该国自1968年有相关统计以来最差的十月销售记录,什么意思?日本汽车发展几十年了,刚刚过去的这个十月份是有史以来销量最差的一个月!更关键的是7、8、9月的销售也是低的惊人!

在日本本土汽车品牌中,越是大品牌似乎下降得越厉害。比如说丰田汽车销量同比下跌了42.2%,本田销量更是暴跌了49.9%,这简直是腰斩,要了日本车企的命,日产汽车总体下跌了13.9%。马自达下跌了25.8%,铃木也下跌了23.5%。就在十月份,丰田和本田在美国市场连续三个月出现了销量同比下跌,丰田十月份销量下跌了29%,打破最惨记录!本田十月份在美国市场汽车销量下降了24%。丰田、本田的一众车型像卡罗拉、凯美瑞、汉兰达、思域、雅阁、CRV这些车通通下跌,而且还不止北美市场。在我国市场,九月份日系品牌普遍销量下跌20%-30%,丰田更是拔得头筹,九月份中国市场丰田车的销量同比大幅下降35.9%,本田下降了28.1%,日产下降了26.2%,一夜之间曾经被无数人赞叹的日系品牌,几乎在全球所有主流市场销量都有两位数以上的下降!

人们不仅发问:日系品牌车这是怎么了?要知道曾经日系品牌汽车在北美市场大杀四方,把美国三大品牌打得还手之力,在我国市场,长久以来的口碑最好。尤其是在二手车市场上,大量日系车的保值率是相当的高的,这说明消费者对于日系品牌汽车是非常肯定的!然而今年事情出现了变化,最近几个月日系车卖不动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有人找到客观理由,比如说芯片的紧张以及供应链的危机。自疫情以来全球车企都遭遇到了芯片供应的危机!而日本是造车大国,各系列品牌车非常依赖芯片,零部件和芯片的供应不足,丰田甚至几次三番的停掉了生产线!因为芯片的供应不足,在新车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事,比如加价订车。以前到汽车4S店去买车,经常会询问有没有各种各样优惠,现在销售人员讲别提优惠了,车太紧俏了甚至要加价你才可以提车!

然而很显然,芯片的短缺可能是一时,但这一时的危难将造成日系汽车未来有可能永世不得翻身的结局!为什么?当大量的日系汽车因为产能不足、芯片危机而销量下降,把大量的市场拱手让出,那其他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借机占领了市场!在这两年新能源汽车一直是传统汽车厂商的梦魇,而且欧洲早就提出来到2035年已经不销售燃油车!美国拜登总统前些日子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研讨会说,要在10年之后让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一半以上是新能源汽车!美国政府马上就要推出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后在美国你买一辆新能源汽车有可能减免高达4500美元的税费,更别说在咋们国家买新能源车了。

我国很多车企早已经借由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出了一大批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大趋势逼着日本政府也正在研讨要不要未来开启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当然作为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还是有各种各样的不足的,这也使得以丰田为代表的一众传统汽车厂商认为他们能够与之一战,甚至,他们觉得新能源汽车全面取代传统车企,那是十年20年后的事,他们还有机会,还有时间。但事情发展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大多数的消费者已经看到了十年后,20年后可能已经没有传统燃油车,那么现在选择汽车品牌的时候,是不是要先行一步,选一个新时代的产品呢?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45楼 发表于:2025-5-6 17:37

昨夜的云:


因为芯片、液晶和手机产业大溃败,日本已经经济停滞了二十几年了。如果日本汽车产业再溃败,跟手机一样,从最终成品退回到零部件、原材料等上游产业,日本经济会继续停滞下去。

不过日本的零部件、原材料产业还是很厉害的,短期之内替代不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46楼 发表于:2025-5-6 17:38

某匿名用户:


日本人真的很焦虑……

在电动车刚冒头那会儿(2012年,巴菲特购入比亚迪股份,同时特斯拉开始盈利),丰田非常傲慢地认为,电车技术很简单。认为中国造不好车,丰田技术天下第一,哪怕暂时落后,也能很快追上。

到了2019年,特斯拉放开专利,丰田才着急转型,研发出电动车BZ4X(即二维码车),推出市场后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比如车轮莫名其妙脱落,而且完全找不到原因在哪里。

丰田这才意识到电车跟燃油车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技术,丰田落后太多了。

然后丰田再不敢小瞧电动车,放下身段跟中国BYD合资,仅一年后,又把合资公司的人才召回总部,成立EV俱乐部。

日本人真的很期待丰田能产出有竞争力的电动车,但丰田章男那个老东西在YouTube上强调他就是喜欢有汽油味的车,气得很多(日本)人大骂他老古董。

新社长上任后,为了满足日本人的期待,对外宣布到2026年实现年产150万辆电动车的目标。

电动车四项技术:电池,电机,芯片,软件,日本全不占优势。

日本的制造业,一半靠汽车,汽车产业主心骨是丰田。

因为丰田章男一直无视电动车的战略,松下不敢投资电池技术,导致现在落后于中国。

此外日本电机技术原本非常不错,但因为丰田的燃油车战略,电机在日本没市场,只好把上下游关联企业全都迁到中国,现在他们的客户都在中国,想迁回日本也不容易。

回答问题:

日本汽车产业如果不行了,日本经济整体就完了。

不过不破不立,日本在经济崩溃后,很可能要经历一场产业大变革。

日本从二战后建立起繁文缛节的工作文化,实在太落后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47楼 发表于:2025-5-6 17:38

某匿名用户:


日本受影响肯定有,但德国才是大危机。

中国虽然有优势。但是整个新能源的上下游,日本还是很强。

像锂电池,日本还有很多技术。上游的精细化工方面,也有很多优势。总体来说可以美中日韩是一个大的产业链,有竞争但更多是互补。

而且丰田本田的储备是够的,不会被甩开。

德国才是危险。德国的技术储备都在机械领域,如发动机、变速、传动系统之类的。

一旦进入混动和电动,优势将荡然无存。

本身成本就高,叠加一个供应链不稳定,很可能被中日美分食。

大众900w的全球产量,奔驰宝马加起来四五百万的全球产量,前者被日系混动或者之类慢慢取代,后者被蔚小理之类的蚕食。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48楼 发表于:2025-5-6 17:39

要不是平时关注日本股市,我还真信了。

日本上市公司利润目前正处于史上最好的时期,从坚挺的日经225指数也能看出来。

举几个目前刚公布财报的日企

迅销年报 收入23011亿 +7.9% 利润2733亿 +60.9%

日本电产半年报 收入11308亿 +24.2% 利润866亿 +30.1%

佳能前三季度 收入 28742亿 +12.5% 利润1591亿 +2.7%

瑞萨电子前三季度 收入 11100亿 +63.3% 利润1851亿 +151.7%

信越化学半年报 收入14093亿 +49.7% 利润3923亿 +77.6%

武田制药半年报 收入19748亿 +10.1% 利润1668亿 -9.2%(年报预增+33.4%)

富士通半年报 收入17053亿 +2.5% 利润720亿 +36%

爱德万半年报 收入2748亿 +46.2% 利润712亿 +101.9%

基恩士半年报 收入4440亿 +25% 利润1806亿 +27.4%

下周一日企成长之星第一三共制药和lasertec将公布财报。

顺便说一下,我对中国股票投资额100倍于日股,至于投资业绩,看看香港中国企业指数走势也能看出来,真是不是经济危机胜似经济危机



作者:小小星海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457766/answer/27318181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49楼 发表于:2025-5-6 17:39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457766/answer/269245604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会有经济危机,也不会发生很多人口中的崩溃和收入下降,日本的人均gdp过几年会随着日元的升值重新回到4万美元以上。

首先22年日元下跌本身是一个市场投机行为,这个行为会在一定时间内瓦解,一旦投机资本撤离市场,日元就会很快止跌反弹,并且重新回到120的水平。

经济危机这种东西,只会在流动性匮乏的时候出现,而日本始终是流动性最充裕的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概率极低。

日本的很多中小制造业,包括丰田核心的供应链,已经提早发现了电气化的趋势,并且已经在生产线上布局适用于电车的产品。生产变速器的爱信,也开始逐步放弃原有的AT产品。

目前美国的新能源渗透率只有5%,除了特斯拉,其他新能源汽车几乎无法进入美国市场。最差的局面,也是在2030年出现油车电车并存的局面,即使在中国市场,电车渗透率从30%-50%也会远比从0-30%缓慢的多,更不用说还有其他市场。

希腊、西班牙、葡萄牙,这些人均产值较低的欧洲国家,本身也很少听说其有著名公司和产品。目前,日本已经有keyence这样由技术导向转向市场导向的转型公司,并且这样的新兴公司的员工薪酬也能达到百万,说日本的产业完全衰败是一种刻板印象。

并且,日本的就业观念在逐步改变,日本已经有40%的员工开始从事合同制工作,在新兴公司中,有Preferred Network这样的AI公司,AI框架pyTorch的理念就是源自这家公司,同时也有Mercari这样的独角兽和indeed这样的全球招聘软件。日本的VC规模在不断扩大,未来也会孵化出更多高科技公司。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50楼 发表于:2025-5-6 17:40

作者:XMTX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457766/answer/25145862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目前骂日本是政治正确

大部分人无法客观评价日本汽车产业

首先 电车不可能完全取代燃油车

在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燃油车都还没普及

电车能卖出去吗

在中国如果电车开始限号 没有补贴 上牌难

会有多少人买电车

总有人用诺基亚比喻燃油车 我真的笑拉了

如果国家政策规定

买苹果可以补贴 办手机号 24小时通话

买诺基亚 不补贴交购置税 办不下手机号 单号能打电话 双号不能打电话

那你可以说燃油车像诺基亚

诺基亚和苹果不是一个东西

燃油车和电车就是一个东西

燃油车市场未来10年依旧是世界汽车领域最大的一块蛋糕

日系车在燃油车市场的基本盘没问题

再说电车

日系车在电车领域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先发优势

但这不代表日系车会溃败

燃油车日系也是在德系已经极度成熟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电车日系有溃败的可能性 并且很大 但知乎主流风气是日系一定溃败 我觉得很搞笑

我认为丰田在全球电车市场的赢面是远远高于蔚小理和比亚迪差不多(特斯拉在全球市场已经赢了)

氢能源 (别扯什么氢能源无用)中美欧早早就开始布局氢能源了 如果你觉得氢能源无用请和国家战略局的人争论

氢能源日系的先发优势可以说是非常大 但氢能源是未来20年的事了 真到那个时候 丰田还在不在都不知道了

总结 我觉得日系全面溃败是有可能但是小概率事件

大概率是缩小规模 牢牢抓住燃油车基本盘 维持现状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51楼 发表于:2025-5-6 17:40

lynxliu:


日本不是汽车产业不行,是每一个产业从新世纪开始都不行,相对来说,汽车算是最后不行的了。

那些说什么丰田,本田的根本就不懂产业。小米起来是因为小米厉害吗?都是产业链而已,甚至包括苹果。新能源产业链后面就是规模和技术的快速迭代,核心就在中美。接下去五年内就是自动驾驶革命,软件定义一切,日本人守住份额就不错了。不仅如此 日本会错过后面的每一次产业革命,包括商业航天,机器人,民用航空,基因疗法等。不是日本人笨,日本人很聪明很努力,就是没有产业基础了。市场大,用户多,积累的数据和资本多,这是信息时代竞争的核心。当然错过产业革命不会影响小日子哈,日子还是会过得不错的,产业革命其实惠及所有人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52楼 发表于:2025-5-6 17:41

实际上日本汽车工业已经面临中国新势力的强大压力了。在美国则面临特斯拉的压力。如果日本车在全球竞争中失利,那么很可能日本人面临一次长期的危机,收入下降和物价上涨同时发生,生活质量下滑,以美元计算的GDP会大幅度缩水。总的生活水平下降是肯定的,资产价格可能也会再一次下滑。实际上目前日元已经大幅度贬值了,到了130。如果一切顺利,可能会到150以上。日本海外车企别说利润返回日本了,可能还要输血来对抗竞争。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应该算是一次经济危机了吧。只不过日本社会还会非常稳定,不会有什么大变化,只是正常下行罢了。




作者:走线哥带你了解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457766/answer/24763268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53楼 发表于:2025-5-6 17:41

哇哇:


换一个角度来看,现在国内在大规模建设各种电池工厂还供不应求,各种供应商也在大规模积极扩产,同时很多国内汽车制造设备商也快速扩张!这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以前大量进口的、整车和相关制造设备可能要逐步减少,而这些会带给世界最大汽车制造产业国日本和德国什么不言而喻!新势力就业增加,很可能老势力门就得失业,大规模失业同时还没有其它产业兴起吸纳就业就意味着经济危机、经济深度衰退!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54楼 发表于:2025-5-6 17:42

无处安放:


说白了,现在是存量世界,谁能通过产业占领更多蛋糕,谁就是所谓的发达国家,一方崛起,必然带来多方的衰落,但如果衰落的一方是曾经在我们头上耀武扬威,不把我们当人的国家,那我们有什么不能心安理得的。我们是文明型国家,希望一起把蛋糕做大做强,让世界都有饭吃,奈何别人却只想压榨我们让我们一直做底层加工产业,让我们996。所以没有办法,在不能照顾全世界之前,我们只能让我们自己先崛起,别忘了,这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只不过不是通过战争,而是经济科技殖民,所以几十年了,这块科技技术大蛋糕是不是也得轮到我们种花家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55楼 发表于:2025-5-6 17:42

某匿名用户:


日本撑不过这十年,一定会爆发经济危机,极速衰败,彻底退出发达国家行列,如果没有奇迹,甚至成为最贫困国家之一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56楼 发表于:2025-5-6 17:42

肯定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日本别说没有领头羊企业,连顶尖配件供应商都不多,如果说油车被国产车抢市场还能靠供应链苟命的话,新能源代替油车真能要了日本汽车行业的老命

从特斯拉落户中国开始,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地方能和中国抢新能源产业链的世界地位,未来只会有很多的外国新能源车企来华投资建厂



作者:虾米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457766/answer/24115590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57楼 发表于:2025-5-6 17:42

西塞狼烟:


日本最近的二十年是日本企业总体下滑的二十年,在家电、造船等产业被中国和韩国替代后,目前,汽车出口也出现了较快的下滑。

如果汽车行业再下滑,日本就没有一个支撑国家经济的大产业了。日本虽还有一些产品和产业在全球居于顶尖位置,但是,这些行业规模太小,不足以支撑日本继续作为发达国家。

如果日本不能扭转当前的局面,日本经济有可能继续滑落,甚至退出发达国家阵营。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58楼 发表于:2025-5-6 17:44

肥胖的-猫:


在1986年日美半导体协议签订之后,就已经注定了在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框架内,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无法解决。

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生产与分配,在以前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经济活动受限于交通的不便利往往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随着公路、航运、铁路、空运的发达,人类的经济活动已经实现了全球化,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就涉及到产业分工,有些国家从事利润高的产业,有的国家从事利润低的产业,想要国家经济能够不断进步就需要更多的从事高利润产业,或者能够创造高利润产业。

比如美国,它以前从事的航空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都是高利润产业,随着微电子技术革命美国又引领创造了半导体产业等一批高利润产业,所以美国经济世界第一。

日本作为一个国内市场体量不是很大的国家,想要发展好经济无疑要参与到国际产业链中,自然也就无法避免产业分工的问题,想要经济越来越好当然也要产业升级。

1960年代日本电子产业如日中天,日本电视、冰箱等电器横扫世界,但这也引来了美国老大哥的卡脖子,美国利用日本必须从他那进口部分关键元器件的弱点来反制日本(记住这个套路),日本电子产业发展一度受挫,但时来天地皆同力,日本的国运注定不会终结在此,7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逐渐成熟并最终形成了微电子技术革命,日本政府敏锐的瞄准了这一电子产业的全新升级版本并大量投资,并且吸收了之前的教训,这次日本建成了完全不依靠美国的半导体产业链,这一产业链包括了日立、富士通、NEC、东芝等一系列产业巨头,日本在半导体行业再一次把美国打的满地找牙。

但日本毕竟只是一个没有完整主权的美国殖民地,美国不可能把半导体产业这只下金蛋的鹅拱手送给自己养的狗,所以1985年广场协定按住了日本的经济主权以防日本反抗,1986年日美半导体协议直接肢解了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至此美国用最粗暴的方式封死了日本的产业升级之路。

产业升级无望的日本想要维持经济增长无非就是拓展市场和在自己的产业分工内精耕细作。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是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可以承接大量低利润产业的工业国,日本抓住了中国发展的机会,利用中国的市场维持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产业升级。

中国以前从事的轻工纺织、基础工业品加工等低利润行业很多都是日美转移的,利用这些行业打好的基础中国不断进行产业升级,逐步挤压日美占据的高利润产业,汽车产业就是其中之一,中国政治独立同时又具有极大的国内市场,使得产业升级可以利用内循环来孵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手机和互联网。

中国的市场已经过了高速增长期,而且还在坚定的进行着产业升级,日本无论是用政治还是军事手段都难以改变中国市场和产业状态,日本经济在难以获得更多市场的前提下还要被中国不断升级的汽车、手机、互联网等行业不断挤压,同时美欧也在与日本不停的竞争,可以说汽车行业行或不行日本经济早就出现危机了,只不过汽车行业不行会加剧日本的危机。

日本在汽车行业的危机,本质上说其实也不源自于汽车行业本身,新能源汽车除了电池和电机与燃油车并无不同,日本的电池和电机技术上也不比中国差,只是把发动机变速箱换成电池电机那日本汽车行业依然具有优势啊。

实际上现在的汽车相比于2000年左右的汽车最重要的改变是智能化程度更高了,发动机有ECU、变速箱有TCM、电池电机有BMS、车内还有车机娱乐系统、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等功能无不来自于半导体产业以及脱胎于它的互联网产业,未来汽车里会越来越多的融入半导体和互联网产业的产品,日本汽车行业的危机本质上是来自于半导体产业未能成功升级以及没能搭上互联网产业这条大船。

要解决日本的经济危机本质上还是要摆脱美国控制进行产业升级,和日本类似的还有欧盟。

多说几句,实际上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内吃最大蛋糕的只能是美国,美国只会在有更美味的蛋糕的时候才会把吃剩下的分给欧盟和日本,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革命,日本剩下的这些半导体产业估计都会被美国吃干抹净。

在这种体系下想过好日子只能是对美国说不,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和勇气那就老老实实的舔狗食碗里的残羹冷炙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59楼 发表于:2025-5-6 17:44

日本现在不光是汽车一个行业问题,是一堆国民支柱产业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减少的问题。1994年世界五百强,日本企业有149家,三分天下有其一。而到了2020年,日本企业只剩下53家。

半导体芯片产业,日本企业被韩国,台湾省等半导体企业取代。船舶造船业,日本受到中国韩国冲击。高铁等轨道交通,现在中国高铁在全球是碾压日本新干线。客运大飞机,日本连支线客机生产都没有多少……



作者:鹏鹏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457766/answer/255109312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60楼 发表于:2025-5-6 17:44


斯大林:


日本是什么,一个战败国 一个人口领土资源都远不如中美的国家。长期霸占汽车市场几十年了,该退出位置了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快捷键:Ctrl+Enter)
 

本帖信息

点击数:1720 回复数:173
评论数: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后回复:JosephHeinrich
最后回复时间:2025-7-11 16:48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