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31篇帖子。 字体大小:较小 - 100% (默认)▼  内容转换:不转换▼
 
点击 回复
49 30
(轉載知乎)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排名亚洲大学前二,超过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如何看待?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楼 发表于:2025-11-1 15:54

人均高质量科研产出

人均自然指数
部分大学
人均自然指数(2023年5月1日-2024年4月30日)
大学 人均自然指数
南京大学 663.63/2048=0.3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94.00/2200=0.315
东京大学 418.70/(2209*65%)=0.292
香港科技大学 156.89/(700*85%)=0.264
南开大学 390.23/1741=0.224
京都大学 246.91/(1800*65%)=0.211
香港中文大学 130.56/(1100*60%)=0.198
香港城市大学 187.64/(1500*65%)=0.192 *
香港大学 146.34/(1400*60%)=0.174
中山大学 557.52/3272=0.170
新加坡国立大学 274.22/(2555*65%)=0.165
复旦大学 528.76/3295=0.160
浙江大学 688.61/5181=0.133
清华大学 625.37/4920=0.127
北京大学 669.30/5411=0.124
南洋理工大学 186.54/(1775*85%)=0.124
首尔国立大学 233.49/(2130*65%)=0.120
上海交通大学 557.74/5628=0.099
香港理工大学 98.99/(1230*85%)=0.095 *
……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楼 发表于:2025-11-1 15:55
作者:厄玛努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5846003/answer/3436123620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笔者之前在国内985读过研,现在在京大读书,应该是有资格说明下京大和国内985大学的差距。

首先说结论:我觉得京都大学大学院肯定是比不过国内顶尖985学校的。

其一,京大春假居然放两个月,而且实验室连打卡制度都没有。要知道我上个研究生的东北某985高校

都引进了先进的打卡制度,要求每天打卡4次,在实验室有效时长达到每天8小时(吃饭午休不算时间),寒假暑假也不过二周。京大科研时间不如国内985,此一败也。

其二,国内985高校老师可以通过微信/电话随时联系学生,喊学生干活。而京大只能通过邮箱/slack找学生,学生一般都是一天后甚至几天后才看到消息。京大沟通不便,此二败也。

其三,国内985硕士毕业要求高,一般都是要求学生发文章。有的组甚至要求发sci才能毕业,不然就卡毕业甚至劝退。而京大硕士没有类似的要求。京大毕业标准不高,此三败。

其四,国内985硕士实践机会多,很多导师自己开公司接横向,给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锻炼能力的机会。而京大学生就没这样的锻炼机会。京大学生实践机会不够,此四败。

其五,京大校门特别小,估计连国内的小学校门都比不过,如何能和985比?至于东京大学,那更不用说,校门上都找不到东京大学这四个字。京大校门太小,此五败。

京大正门

其六,京大学生素质不行,天天闹游行,甚至熊野寮的学生还强闯过总长办公室。而我们国内985的学生素质高,不是在学习,就是在给导师打工,哦不,科研的路上。京大学生素质不行,此六败。

其七,紧接第六条,强闯校长办公室的学生,居然只是被停学一个月,并没受到其他处分。要知道在国内,这样起码得被开除并记录学信档案。京大纪律不严,此七败。

其八,国内高校团结,紧紧围绕党中央。而京大这帮学生教授,天天和日本政府唱反调,有的教授甚至要求京大退出日本政府举行的“国际卓越研究大学”的评选。京大不团结,此八败。

其九,京大有的学生最近天天在校门口支持巴勒斯坦和中国,虽然作为中国人我非常欣赏这种行为,可这也恰恰说明了京大学生不爱日本,此九败。

最后一点,京大科研不行。虽然根据维基百科上来说,京大有19个诺贝尔奖。但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已经彻底不行了,其今年的物理奖居然都颁给了AI,足以说明诺贝尔奖的衰落。这里我们不如使用在2014年才推出的自然指数作为参考指标,南大中科大实现了对京大的遥遥领先!

综上,国内高校必成最大赢家!赢,赢,赢!

—2025-10-8

虽然京大在2025年里实现了三天两诺奖的壮举,但由于其25年QS排名以及自然指数排名不佳,故此n+1败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3楼 发表于:2025-11-1 15:55

Icastico:


别给呢喃招黑了,我就在这儿上学我能不知道它比不比两所帝大好吗

南大是我考不好才去的,东大是我上中学的时候做梦也想去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4楼 发表于:2025-11-1 15:56

南宫林夕:


这没什么奇怪的,搞科研无非两样,钱和人。日本已经不是三十年前的日本,京大也不是三十年前的京大。日本现在钱少人少,制度也不咋地,培养新人做得又很烂,比不过很正常。在这榜上还能待在这么靠前的位置已经很不可思议了,以后只会下滑得更远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5楼 发表于:2025-11-1 15:56

陈同学你多少钱:


如何看待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超越清北位列中国top2?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6楼 发表于:2025-11-1 15:56

毛毛:


我只看到首尔大学排那么后面啊,今年QS首尔大学超东京大学一名已经让全网韩吹写软文围攻抢留学生生意了,但另一个集中理工科科研的指标居然还差那么多。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7楼 发表于:2025-11-1 15:56

南大学生的感受




作者:西红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5846003/answer/345162092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8楼 发表于:2025-11-1 15:57

一水横陈:


逆天,麻烦 

@石擎 老师下次不要把我们科大加上了,我们嫌丢人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9楼 发表于:2025-11-1 15:57


TuyuUnofficial:


笑点解析:《高质量科研产出》

就问你这榜对哪些人群有真正的参考意义呢?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0楼 发表于:2025-11-1 15:57

南大是综合性大学,用单一指标否定不了它,也没必要用单一指标去抬高它。

我毕业时正值南大百年,当时九校联办校庆,同学们在卧谈会当然也会说这些,就有同学说,当年要是没拆分那该多好,说不定比清华北大都牛。我说,那样我们就考不上南大了。然后我们再也不提这个话题。

当然,如果这个人均自然指数,里面有你的贡献,那还是值得你骄傲的。



作者:jlbluemoo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5846003/answer/189470840870115085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1楼 发表于:2025-11-1 15:57

求求你别黑我南了




作者:骄傲是温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5846003/answer/18947782341781053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2楼 发表于:2025-11-1 15:58

石擎:


怎样看待形形色色的大学排行榜?

自然指数,ESI,软科ARWU、泰晤士、QS、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哪个更可信、更有意义?

怎么看待亚洲大学排行榜?

人均高质量科研产出

人均自然指数

部分大学

人均自然指数(2023年5月1日-2024年4月30日)

大学 人均自然指数

南京大学 663.63/2048=0.3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94.00/2200=0.315

东京大学 418.70/(2209*65%)=0.292

香港科技大学 156.89/(700*85%)=0.264

南开大学 390.23/1741=0.224

京都大学 246.91/(1800*65%)=0.211

香港中文大学 130.56/(1100*60%)=0.198

香港城市大学 187.64/(1500*65%)=0.192 *

香港大学 146.34/(1400*60%)=0.174

中山大学 557.52/3272=0.170

新加坡国立大学 274.22/(2555*65%)=0.165

复旦大学 528.76/3295=0.160

浙江大学 688.61/5181=0.133

清华大学 625.37/4920=0.127

北京大学 669.30/5411=0.124

南洋理工大学 186.54/(1775*85%)=0.124

首尔国立大学 233.49/(2130*65%)=0.120

上海交通大学 557.74/5628=0.099

香港理工大学 98.99/(1230*85%)=0.095 *

……

2023年,人均自然指数,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超过日本东京大学等。

如何看待 2022 年亚洲大学排名?

世界主流大学水平比较,人均自然指数

大学水平比较

人均高质量科研产出

部分大学

人均自然高质量科研产出指数

人均自然指数(自然指数区间 2021年9月1日-2022年8月31日)

大学 人均自然指数

东京大学 0.270

南京大学 0.25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0.239

京都大学 0.191

……

2022年,日本东京大学高于中国南京大学,而中国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超过日本京都大学。

再看之前,2020年、2019年,……,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高于中国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等。

世界主流大学水平比较

高质量科研产出

自然指数

(2019年7月发布。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

大学水平比较

人均高质量科研产出

人均自然高质量科研产出指数

部分大学

人均自然指数

大学 人均自然指数

日本东京大学 0.295

日本京都大学 0.235

南京大学 0.192

香港科技大学 0.19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0.179

……

学校规模,几年人员数一般应该变化不大,因此采用了相同的人员数,个别院校除外,例如中国科技大学由于科学院研究所归口因素人员规模有所增加。即使人员数有误差,由于一般采用了相同的人员数,那么,可以可以看出发展变化趋势,中国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等发展比较快,相对而言,日本东京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则呈下降趋势。加上规模变化不大,看总量也能看出同样的趋势。

如何看待2015亚洲大学排名?

《自然指数》2015年

2015年自然指数如何?

自然指数

(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

部分大学

东京大学 487.03

京都大学 270.40

南京大学 241.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38.43


人均自然指数

(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

部分大学

东京大学 487.03/(2209*65%)=0.339

京都大学 270.40/(1800*65%)=0.02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38.43/1888=0.126

南京大学 241.26/2048=0.118




2015年自然指数,日本东京大学名列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之后,排名世界大学前三。中国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没有进入世界大学前十。

2023年自然指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列世界大学第二,日本东京大学则排在世界前十大学之外。

可以看出变化趋势。

不过,要看到,这期间,自然指数所含期刊数量增加了,应该说,总体上,自然指数含金量有所下降,尤其对国内高校,相对没有以前那么高端了,近十年间增加到了三倍左右,而对日本高校,人均自然指数变化比较小。应该说这反映了国内科学的快速发展。相对而言日本等等国家、地区则比较停滞。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比较典型,十年左右来看基本没有变化。哈佛大学等等也类似。例如,2015年自然指数,哈佛大学七百多,而2022年,在增加建康科学之前,哈佛大学也是七百多,增加建康科学后,由于哈佛大学生物医学方面、附属医院等规模很大,因此2023年提高到一千多,否则很快会被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校超过。

除了考虑误差等因素外,还要看到,更高端的指标,可能国内高校劣势更大。这代表国内还有差距。

通常,水平越高的大学,在越高端的指标上优势越大,反之亦然。例如,国内大学,往往,越高端的指标,南大、中科大优势越大,而越低端的指标,南大 、中科大劣势越大。例如,基本科学引文索引SCI,原来是内地大学很高端指标的时候,南大、中科大数一数二前三,现在相对含金量低了很多,南大、中科大排在一二十名、二三十名,自然指数NI也有类似的趋势。亚洲大学、世界大学,类似。例如,最高端的指标,诺贝尔科学奖、沃尔夫科学奖等顶级奖项,亚洲大学中,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优势大,而世界大学中,巴黎高师、加州理工、麻省理工、哈佛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等等有优势。当然,这种重大成就高端指标,往往反映的周期长,可能不能反映最近十几年、最近几年的情况。

目前实际水平如何,需要结合多方面多个指标,全面衡量。



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排名亚洲大学前二,超过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如何看待?


国内高校必成最大赢家!赢,赢,赢!

诺贝尔奖反映的是二三十年前、几十年前的情况。

自然指数是现在、最近的情况。

现在看大学,现在选择大学,是不是更需要看现在和将来?

能不能正面回应、直面比较现在怎么样?趋势怎么样?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3楼 发表于:2025-11-1 15:58

solidsnakeshenyi:


大学背靠的是一流企业,东京大学,出来在日企混不会差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4楼 发表于:2025-11-1 15:59

jackylam:


大哥。中国人在热门专业还有一点竞争力。

有很多古老又非工业化的专业。

车尾灯都看到欧美。日本勉强能看到。

兽医学.

个人读不错。自己开诊所。大城市也有大型兽医医院。风险小。收费高。

qs前五十亚洲一间东大。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5楼 发表于:2025-11-1 15:59


柳黛眉:


正常啊,毕竟前面有的学校已经变成32强了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6楼 发表于:2025-11-1 15:59

tony:


祝福,又一次超越了日本。这要庆祝下的。而且,对于排名敏感的人,这种事必须要大书特书。到时候说,从某年某月开始,就超过了。

根据个人经历,更喜欢南京大学。高考那段时间,听说南京大学天文学国内特别厉害。于是一直很崇拜,小孩子的我觉得看星星看到第一名是很浪漫的。后面工作遇到的一个中科大的同事,特别聪明。之前工作过几年,然后母亲去世了。和我借了几万块钱,就一直都不还,催了好久就是不还。后面听说在外面养小三,买了个官各种有钱。于是这辈子对中科大就,地铁老人了。

所以总结,学校好不好,角度非常多。就比如武大杨同学事件一出,作为皮肤病患者在报考的时候会不会犹豫呢?但是也一定有人因为它的排名去的。怎么看学校?凭个人感觉吧。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7楼 发表于:2025-11-1 15:59

Banach Spaces:


除非你认为南京大学 > 复旦大学 > 清华大学,不然我建议你别信这个排名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8楼 发表于:2025-11-1 16:00

防长:


简单啊,南大中科大东大,都给你offer,全奖,你上哪个?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19楼 发表于:2025-11-1 16:00


哥斯拉朗普:


真功夫,不象有些巨无霸高校是靠人海战术。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0楼 发表于:2025-11-1 16:00


Uuiiiiiu:


我宣布:安徽顶尖高校水平超越日本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1楼 发表于:2025-11-1 16:00

人均自然指数,是用什么人数均?如果是phd数量,那么这里面很多学校一共只有两千个phd这我是不相信的,而且互相之间也匹配不上。如果是教授的数量,那么这样的比较没有多大意义。总所周知,科研的主力是研究生,或者更准确一点是博士生(包括博后),同一个教授只有一个学生和带十个学生,产出是完全不一样的。近些年来国内研究生招生数量持续大放水,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一个院系一年招收几百个博士生的奇观。在这种情况下不考虑学生数量单纯比教职人数是意义不大的

如果要合理的排人均自然指数,正确的方式是按照研究生,博后进行细分甚至一定加权以后排名。只是这个数据可能不一定都能搜集完全



作者:Super Gravit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5846003/answer/196471822965929344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2楼 发表于:2025-11-1 16:01

峯山乌鸦:


纯纯的野榜,怀疑是哪个在日安徽人的阴谋。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3楼 发表于:2025-11-1 16:01

AnartiaOvitis:


不用看就知道是谁提问的…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4楼 发表于:2025-11-1 16:01

咕咕咕:


衰弱与发展,时代规律罢了。

无论如何,不要懈怠,否则日本衰弱了30年才赶上,自己被别人赶上要多久呢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5楼 发表于:2025-11-1 16:01

shuugyou:


就日本那些学生天天不好好做实验,不做科研。就科学技术水平,被中国学校超越是迟早的事情。

科学技术就是在肝+运气+天赋下诞生。

中日学生智商没啥区别吧。那就是看运气和肝了。当然还要比钱。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6楼 发表于:2025-11-1 16:02

二哈同学:


中国顶级大学比日本顶级大学好很有可能

中国学生过得比日本学生好不大可能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7楼 发表于:2025-11-1 16:02


Marlboro:


收到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8楼 发表于:2025-11-1 16:02

搬砖的熊猫:


哈哈哈哈哈哈哈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29楼 发表于:2025-11-1 16:03

张华:


拿工科欺负下东/京就行了,比理科……

自取其辱


项目经理 二十四级
30楼 发表于:2025-11-1 16:03

丁老:


很正常啊,这么多科研牛马再拼不过人家才不正常。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快捷键:Ctrl+Enter)
 

本帖信息

点击数:49 回复数:30
评论数: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后回复:JosephHeinrich
最后回复时间:2025-11-1 16:03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