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預測,若維持現有趨勢,2026 年日本本土人口將跌破 1.2 億關口。
地域分化呈現極端反差。在全國 47 個一級行政區中,光是東京都達到 0.13% 的人口正成長,最新常住人口突破 1400 萬,穩居首位,之後是神奈川縣的 920 萬、大阪的 877 萬構成第二梯隊,而鳥取縣等偏遠地區人口已不足 54 萬,秋田縣更以 1.84% 的跌幅成為衰退最嚴重區域。
分析人士認為,奧運設施再利用政策與育兒支持措施形成人口虹吸效應,東京都政府 2025 年度 9.158 兆日元預算中,逾 7000 億日元專項用於兒童照護及教育。
外籍人口逆勢成長成雙面刃。2024 年在日外國人總數達 377 萬,較年增 10.5% 至 35 萬,連 3 年刷新紀錄,其中永住者 91.8 萬佔比最高,中國(23.2%)、越南(16.8%)、韓國(10.9%)為三大來源國。
值得注意的是,外國遊客人數亦超越疫情前水平,全年超 3300 萬人次,推動旅遊業成為經濟支柱,但人口流動呈現高度集中特徵,東京、大阪等五地聚集全國過半外籍居民,就連鳥取縣等人口稀少地區也出現約 7000 名外國人定居。
針對移民問題,日本民眾態度呈現兩極化,既有對獎學金資源競爭的抱怨,也有對犯罪率與稻米漲價的指責。
今年參議院改選,右翼政黨「參政黨」借「日本優先,口號在參院選舉中異軍突起,三年間議席數從 2 席飆升至 14 席。政府因應措施相對滯後,儘管近期成立跨部門「外國人共生推進室」,但地方知事會議通過的《青森宣言》仍強調需制定多元文化共存基本法,要求在職業准入、財政支持等方面建立系統性框架。
人口學家三瀬実教授警告:「全球已開發經濟體正激烈爭奪優質勞動力,日本若繼續維持低工資水平且缺乏有效引才政策,將在國際競爭中陷入被動。」
當前人口嚴峻形勢迫使日本決策層在保守民意與現實需求間尋找平衡點,這場關乎國家存續的人口保衛戰已進入關鍵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