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持續飆漲,到底要怎麼樣才能更省錢?日本遭遇米荒、禽流感,導致稻米、雞蛋價格居高不下,接下來還有1萬4千多項商品準備漲價。為了減輕生活負擔,「萬物訂閱潮」正在日本成形;稻米、青菜都推出月費訂購服務,購買價格便宜,更不用擔心物價波動。
對於米這件事,日本人開始妥協了。
日本NHK電視台記者 木村京:「我來到埼玉縣的一間超市,剛到貨的進口米,已經排在入口處等待購買。」
來自美國加州的白米,一落一落就擺在顯眼的店門口。同樣是5公斤裝,比起國產秋田米,美國米只要4千出頭,占盡價格優勢。在這物價高到快吃不起飯的節骨眼,管它是哪國米,只要便宜就好!
日本民眾:「很便宜啊,目前不會太排斥進口米。」
日本去年夏季傳出米荒,至今不見緩和,日本米價格一翻再翻,5公斤裝平均零售價超過4200日圓,連續16週站上新高點。日本人不再糾結國貨,餐飲業也鬆綁規定,採購美國米以減低成本負擔。
稻米進口商:「這是正在洽談的加州米。」
日本對於進口稻米設有「最低進口量機制」,每年有77萬噸免稅米配額,超過配額或不使用制度,每公斤得要課徵341日圓關稅。儘管如此,嗅到機會的商人還是決定脫離免稅機制,擴大進口數量。
稻米進口商 嶋崎英彥:「進口米出現史無前例的需求,我們希望構築完整體系,讓海外米能夠穩定供應。」
雖然民間傾向增加進口美國米,而這也符合白宮所求,有利日美關稅談判;但日本政府將稻米視為戰略物資之一,既是主食也是政治敏感議題,國家必須重點保護,因此,暫不打算靠美國解決缺米問題。
稻米農家 秋本則夫:「米價當然越低越好,現在米價這麼高,我們其實也不想。」
沒人希望生活成本越來越高,但現實往往殘酷。日本政府三開糧倉,動用共計數十萬噸儲備米,卻因為物流系統不夠暢通、透明,分發到貨比例僅個位數,造成民間期待落空。除了天價稻米,去年秋天延燒至今年初的禽流感,導致養殖業重傷,「物價優等生」的雞蛋大失控,連續三個月漲價,創1993年有統計以來單月次高紀錄。
物價貴得令人束手無策,為了可以「好好吃頓飯」,日本民間正在形成一股「萬物訂閱潮」(Subscription)。
米店員工:「您要十公斤對嗎?」
例如這間米店開始了「稻米訂購制」,只要跟店家確定好品種、重量,就能每個月以同樣價格入手。業者以此掌握庫存數量,並回饋在價錢上;消費者則省去買貴或買不到的憂慮。
稻米批發商 德山大介:「因為民眾有這樣的需求,明年也會考慮繼續相同服務。」
菜園訂閱制會員:「洋蔥是這一區嗎?」
不只稻米開放訂購,菜園也做起會員預訂制。
訂閱制菜園負責人 松本直之:「訂閱農園如果可以夠配合在地生活,未來也許能擴大到整片農園或市鎮。」
只要事先依人數繳交月費,即獲得重複入園採收資格,節省開銷之餘,還能享用新鮮水嫩的當季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