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 92 歲的老人警告說:“核武器威脅甚至在氣候變化產生破壞性影響之前,人類就可能因之消失。”
1945 年 8 月 6 日至 9 日,美國對這兩個日本城市進行轟炸,造成約 214,000 人死亡,並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田中照美 (Terumi Tanaka) 13 歲時,他所居住的長崎被炸彈摧毀,導致他的 5 名家人喪生。周一,他對核威脅的死灰復燃表示震驚,並敦促俄羅斯總統普京停止在烏克蘭衝突的背景下煽動核威脅。
普京最近通過法令修改了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他的軍隊在該領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武庫。
11 月 21 日,莫斯科明顯使用了一枚中程彈道導彈襲擊了烏克蘭一座城市,這是一種旨在攜帶核武器的裝置,但此次發射並未使用該裝置。
諾貝爾委員會主席約爾根·沃特納·弗里德內斯 (Jørgen Watne Frydnes) 周一評論道:“人類必須維護核禁忌,將這些武器視為道德上不可接受的。”
法新社稱,對於西方人來說,威脅還來自正在增加彈道導彈發射的朝鮮和涉嫌想要獲得原子武器的伊朗,但德黑蘭對此予以否認。目前有九個國家擁有原子武器: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朝鮮以及非正式的以色列。
2017年,122個國家的政府在聯合國談判並通過了歷史性的《禁止核武器條約》(TIAN),但該文本的範圍本質上是象徵性的,因為沒有任何有核國家簽署該條約。
其他學科(文學、化學、醫學、物理學、經濟學)的諾貝爾獎也將於當天在斯德哥爾摩頒獎,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將出席。
據共同社,日本首相石破茂10日在眾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對“日本原子彈氫彈爆炸受害者團體協議會”(被團協)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致敬稱:“長年為廢除核武器而進行的宣傳與努力獲得了回報。”他表示“希望此後也開展活動”,有意今後也安排進行傾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