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知乎)日本在“失去的30年”经济低迷下,为何能维持98%以上的就业率?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不想再谈哲学:
日本右翼抬头,已经是比较危险的状态了,吹韩国都可以,日本真不建议吹它。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银河炸天帮龙傲天:
背景主要表现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繁荣,制造业、出口贸易和金融市场一片向好 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政府为确保物价稳定,试图让经济转向内需主导型。但之后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不断膨胀,为后来的危机埋下隐患。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虚无人:
日本用三十年时间修复了资产负债表。 内部通过时间熬死了一代人完成了分配改革,大量老人死去。 解放出来空的岗位,资产全留给了新生一代人。 别觉得能跟日本一样,还有失去的三十年。 苏联才是下场。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刚醒过来:
中国要躲开失去三十年的命运,必须从分配制度上下功夫。反腐,税收,还是反内卷都是如此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去年的数据直接代表过去三十年,真牛逼。
什么死宅啃老族,什么终生零工,都是日本发扬光大的。
等等看国内会不会走一样的剧情,体制内和银行大规模缩编,到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就业率了。
这里这么多人,这么多闲散年轻人,娱乐产业肯定发展迅速,主要就是游戏动漫及其周边,而这类行业会耗费大量年轻人的人生,绝大部分人的几年尝试都会是徒劳,最后遁入终生零工,绝大部分尝试从事自由的娱乐产业的中国年轻人,都会过上日本漫画家的生活,只有几个人版税收到手软,绝大部分人只会每次都被拒稿,毫无收入荒废好多年。
作者:杰尼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335966182380096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CP3:
首先,就业率≠高质量就业: 高就业率包含大量非正式、低薪或短工时岗位,会有大量劳动者处于“非自愿非正式就业 ”(希望获得正式工作但无法找到)! 其次,隐性失业问题:部分企业存在“过度雇佣”/“保留冗余员工”,导致生产率低下(但未被统计为失业)! 再者,日本自卫队会大量招收年轻的高中毕业生入伍,著名的日本义士山上君 就是为了生活去参军,退役后就打零工为生了!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作者:Jupit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322485727492131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要不是新垣结衣硕士毕业找不到工作,星野源这种货色能娶到她?!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杭西谷:
首先要纠正一个前提错误:日本可不是在这30年里都维持98%的就业率。当年危机伊始,日本大量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崩塌,陷入长期的全面收缩,就业形势急转直下且持续恶化。 从1992年开始,仅仅四年,日本的大学生就业率就从80%以上暴跌至67%,叠加战后第二波婴儿潮带来的日本历史大学生毕业峰值,失业人数大幅上涨,大批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涌向考研和考公(是不是非常熟悉)。 1995年,日本公务员申请人数从四年前的7万人暴增至超过12万人。 然而在极其低迷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岗位、名额、编制都非常有限,再怎么千军万马,独木桥就那一根。最终不可避免的,大量找不到工作的学生,成为了“啃老族”。 据统计,1997年日本15~24岁的无业啃老族有约8万人,而到2003年这一数字已激增至40万人之多。 最初日本政府想的办法是,通过补助,鼓励大家卷学历,一方面缓解就业压力,一方面储备高端人才,看似两难自解。于是1991年日本在校硕博生约9.8万人,到2000年已超20万人,9年翻倍有余;然而同期大学生就业率却从81%一路跌破56%,连博士就业率也从66%跌至58%. 就业问题不仅没缓解,还导致了学历贬值(是不是又很熟悉)。  而且学生数量大增,但师资力量没有(在那个失业焦虑的时代,教师可是香饽饽岗位),导致的结果是师生比失衡,开始出现大量“水硕”、“水博”,于是用人单位已经不再是学历贬值,而是“学历歧视”了——高学历的人薪资期待高、工作能力差,百无一用。这种态度直接反映在薪资待遇上——1995~1999年,日本初中学历就业者月均薪资增加2.3万日元,而同期大学毕业生却只涨了3000日元,只有个零头(是不是很熟悉x3)。 最终,无计可施的日本政府放出大招——《劳务派遣法》 ,全面放开劳务派遣,即外包员工。从此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劳务派遣制放开后,确实相当程度缓解了就业情况,但这是以就业者放弃相当权利为代价的。以“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 ”闻名的日本企业,自然愿意更多使用可以“灵活就业”的外包合同工。(是不是很熟悉x4)。 到了2014年,日本企业的正式员工 : 派遣员工已经达到6 : 4.这背后是派遣员工超长加班、被用人单位颐指气使,却依然要担心随时卷铺盖换地方的无奈。  而劳务派遣制则如饮鸩止渴一般——那些宝贵的正式员工名额,往往也只开放给应届大学生。一旦自己应届时没能找到工作、迫于经济压力成为了劳务派遣工,则很有可能从今往后都很难再“上岸”。(是不是很熟悉x5)。
而所谓98%的就业率,是2024年的数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代人的寒冬”之后才迎来的春晓时分。这其中最直观的原因自然是年龄结构——2024年日本人口净减少89万人,再次刷新纪录。人口结构深度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下,“人”的价值终于开始重新显现(是不是很熟悉x6)。 所以从结果来看,日本实际上是通过“熬”,一直熬到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形势转好。在这个过程中,长达二十多年里,除了犹如七伤拳的劳务派遣制改革,日本政府大多数时候也无计可施。 那么问题就是:日本如何熬过这30年、等来了曙光呢?
不论人们对日本的产业和创新能力持何等评价,但日本有一件事确实走在了世界前列:贫富差距。 在二战战败后仅十余年的1961年,日本已经实现了国民“全保险”覆盖——普通国民医保自付比例30%,养老金替代率60%——在2023年的内陆,居民医保自付比例在10%~40%(取决于医院等级),而养老金替代率仅40%. 更难得的是,在60~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的过程中,日本的基尼系数 居然不升反降,从0.4降至0.34——据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统计口径,内陆直到2024年的基尼系数依然超过0.46,但一些民间大学或机构的自发统计结果甚至远超该数字——日本相当有效地延缓了先富后富、贫富分化问题,这让仅有一亿人口的日本,居然成为了消费大国, 有了这个强大的内循环消费支撑,日本这个弹丸之国得以发展完备的支柱产业,甚至寻求产业升级。看在白花花的银子份儿上,日本企业不得不严抓质量、变着花样满足甚至讨好消费者,企业不需要卷价格,但必须卷质量、卷服务。
在这个大背景下,当日本经济危机、陷入可怕的通缩螺旋 时,日本居民债务压力爆炸、消费锐减、国内市场进入卷价格、卷平替之时(是不是很熟悉x7),靠着此前国内挑剔的消费者筛选出来的过硬质量和性价比,日本企业找到了新的出路:出海。(是不是很熟悉x8) 对日本而言,不幸中的万幸是伴随着他们陷入“失去的三十年”,世界经济却进入全球化的快车道,尤其是中美两个大国。而日本企业的产品立刻就以高质量、合理价“出道即巅峰”,迅速在世界各个国家市场里占据一席之地。于是日本企业一面在国内收缩防守、修复资产负债表,一面却在海外大举进攻、赚得盆满钵满。天量海外利润回流,托举住了日本企业和居民,让日本没有完全陷入恶性内卷和裁员潮之中。 所以每每在国家间对比经济数据时,日本是个不适用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奇葩——由于天量海外资产的存在,GNP (国民生产总值)才更能反映日本地整体经济状况——即便如此,2024年日本人均GDP依然有3.2万美元。
唐太宗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诗经》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日本过去三十年的历程中,能够看出很多当今我们面临的困境,或许也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少走一些弯路。更重要的是,能对未来保持乐观:日本那么黑暗的几十年,现在看着都挺过来了,眼前一时的困难,无须太过悲观。 当然,这些的前提是,实事求是。直面问题,公开问题,然后才有解决之道;哪怕解决不了只能熬,也知道熬的方向在哪。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forty fishman:
日本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率如此之高,和他们的计算方式有关
计算公式:就业率 = 实际就业人数 ÷ 希望就职者人数
可以看到里面的分母:明确求职的毕业生,排除升学、留学、自由职业、继承家业等非求职群体
所以
并不是按照毕业生人数作为分母来计算的,希望就职人数越少当然得出来的就业率就高了。
另外,不要老是羡慕人家,你能成为分母,也并不代表你可以成为分子的一员。老老实实提高自己回国建设家园吧。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即便日本停滞发展,人均GDP也有3万多美元,它是从5楼掉到3楼,好歹还在楼上。人均GDP是人均生产力的表现,决定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就业率是否充分。对于一个国家的底层人民而言:
人均GDP超5000美元 就是温饱线,5000美元以上就几乎没有饥饿了,这就是越南现在准备达到的水平
.
人均GDP超1万美元就是小康线,超过了万美元意味着底层老百姓能吃饱喝足,能享受基本的家电、手机电脑、汽车等工业产品。这就是中国现在达到的水平
.
人均GDP超2万美元就是底层富裕线,超过了这条线那么整个社会就业率就会非常充分,付出很小的劳动价值也够自己一个人躺平混吃混喝,这就日韩台的水平
.
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就是底层家庭富裕线,超过了这条线意味着一个人干活就能轻轻松松养活一家人,享受体面的生活,这就是德国澳洲美国这类国家的水平
假设中国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那将会再创造约5000万就业岗位,大学生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了,全国平均水平将达到今天的浙江水平。浙江底层劳动人民基本不出省工作,因为它自己省内就足够多工作,就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充分就业率 ,而日本依然有3万多美元人均GDP,它的就业率比浙江还高多了。
作者:云里雾里看花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103517598849620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吟咏风歌:
统计学魅力时刻罢了,我又不是没做过之类经济模型,在公开数据前先自己搞个模型出来把一堆有关的数据丢进去就行,然后如果箭头不在靶子上就改前提条件,然后再把里面一些数据剔除,就能永远让箭在靶子上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忧郁ing:
反过来说,为什么某个地方GDP明明一直张,为什么失业率也会上升。本质还是供需关系,GDP不变,人口变少,人均不就上去了。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李明:
无语,难道不是正是因为有了98%的就业率,所以日本才能渡过失去的三十年吗?
这三十年工资基本不涨,终身制基本失效,GDP不下跌,都是牛马一起努力的效果。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作者:Kid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20314700226898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来说一下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时间线。
“失去的三十年”是指从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开始算起,
紧接着在1991年日本迎来股市和楼市的泡沫破裂,
从这一年开始进入了漫长的停滞期。
日本从高速发展阶段GDP增长10%到长期停滞阶段GDP增长不足1%的这个过程中,就业率一直维持98%以上,按照常理来说这是一个很不合理的现象。
正常是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需求端开始减少,企业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员工,所以失业率会开始升高。
而日本恰恰相反,这一现象看似矛盾,其实跟日本劳动力结构、企业文化等都有关系。
终身雇佣制
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日本企业跟大部分员工签订的合同都是终生雇佣制合同。
这样做法的好处就是,如果经济一直高速发展下去企业端不必为人才流失而担心;
但是一旦经济开始下行,企业也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其他国家在面临经济低迷期时,最先做的就是裁撤部分员工以降低用人成本,然而这个方法在日本并不适用,他们能做的只是降低工资。
除了降低工资外,还有就是减少招收正式工的数量。
日本非正式工的占比高达37.2%,企业通过扩大招收劳务派遣、兼职等,来降低用人成本。
这样的做法导致表面数据很好看,但其实多数人每天都生活在不稳定与焦虑之中,毕竟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失业。
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
日本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也导致劳动力供给持续萎缩。
国家也许会因为科技创新、能源创新等短时间内得到快速的发展,不过长久来看如果没有持续人口的延续一切也都是空谈。
相信大家看到过这样的新闻,若日本当前趋势延续,预计到2720年1月5日,日本将仅存一名14岁以下儿童。
虽然只是大胆的预测,都知道日本政府不可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过从这个预测中也能感觉到日本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
在这种人口供给极度萎缩的情况下,日本企业即便经济低迷也不敢轻易裁员。
政策端的作用
在泡沫经济阶段日本人也跟我们一样贷款过度消费,这种提前消费给社会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在日本泡沫破裂以后,如果大部分人直接被裁员银行端会出现大量坏账,虽然有抵押物,不过在大家都没钱的时候银行又能将这些抵押物卖给谁呢。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稳就业。
日本政府长期执行零利率政策,为企业提供近乎零成本的贷款来维持他们的生存,这也间接保住了很多就业岗位。
舆论的作用
日本社会对失业的容忍程度很低,企业裁员会面临声誉损失和工会的压力。
日本工会每年都会组织“春斗”,又称“春季生活斗争”、“春季工资斗争”,是日本工会每年春季组织的为提高工人工资而进行的斗争。
从工资的谈判上也能看出工会的力量有多大,一旦某个企业想要大规模裁员必然会遭到大量的舆论抨击。
所以日本企业一般都会选择在企业内部降薪或者转岗的方式解决冗余人员的问题。
对于日本的问题我一直认为千万不要只是以“看笑话”的态度来看待这个话题,也许我们将来经历的不会跟他们一模一样,不过我们早晚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现在我国也在面临从高速发展阶段过渡到稳定发展阶段的这个过程,也在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问题。
日本当年的做法虽然保持住了高就业率,但我觉得那些现象都太表面化,深层的本质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东西。
日本高就业率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工资停滞、非正式员工的贫困化,本质实在维持一种“低质量充分就业”。
这样的做法优点就是能够保证稳定,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大大延缓了改革的速度。
一个是“长痛”,一个是“短痛”,是你的话会怎么选择呢?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作者:鸽子传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18685276330807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在“失去的30年”经济低迷时期,并非整体社会就业率都维持在98%以上,主要是大学毕业生等群体就业率较高,如2024年日本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8.1%。这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企业招聘与用工制度特点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劳动力供给减少:日本出生率持续走低,总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如2025年日本20-24岁人口较1995年降幅达43%,企业面临用工荒,对大学毕业生等年轻劳动力需求迫切,为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 企业招聘制度与文化影响:日本企业奉行“内定制 ”,多在学生大学期间举办校招活动,提前向合适候选人发放录用书。同时,日本企业传统上倾向于终身雇佣模式,员工进入企业后工作相对稳定,这使得企业会持续吸纳应届毕业生,保证了较高的就业率。 - 政府政策支持:日本政府出台政策吸引国际人才,计划提高留学生在日就业率,并通过扩招海外留学生、降低签证和永居门槛等措施,增加劳动力供给的同时,也促使企业为留学生提供更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整体就业率。 -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岗位创造:经济低迷促使日本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一些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日本居民消费观念回归理性,百元店 、软折扣店 等新型商业模式兴起,也带动了相关就业。 - 企业保就业措施:日本社会价值观难以接受企业倒闭与员工失业,政府与银行会为亏损企业追加贷款,使其不倒闭,以维持员工就业。此外,还通过企业合并等方式,避免裁员,保障了就业的稳定。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鹿矛围桐斗:
出生人口少了 总人口数少了 无他,有那就是速度降的不够快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JLC:
统计学+新闻学魅力时刻。日本现在的毕业生98%+的就业率报道的全文描述是“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8%+”,至于哪些算是有就业意愿,你可以去查一下统计口径。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mk005003:
不应该啊,自经济泡沫破灭以来,日本家庭妇女数量是明显增加的。题主方便提供一下数据来源吗?
而且日本那套年功序列制度,不利于经济下行时期的年轻人就业率,不过利于已就业人员维持稳定,另外还有一些庶务科解决一些配额问题。
98%肯定有定语。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作者:小学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12928759388378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觉得讽刺日本失去30年的言论,说的是没有错的。
就好像很多人,直言不讳的说果党糟糕的统治一样。
说的都是非常正确的,并且还是有详实的数据支撑的。
包括一众对欧美的批判,也是非常正确的,我个人也是非常认同的。
但日本真的不怕对比。
欧美真的不怕对比。
甚至是果党,真的不怕对比。
你说了人家的,悲惨境遇,社会阴暗面,还有造成的极其糟糕的人间苦难。
那你呢?
你的,都是404啊,朋友。
为什么404?你知道吗?
因为你糟糕到了,突破人类社会底线,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当然我说的都是过去了,很多人会不屑一顾。
那我们来看今天,咱们这个社会。
请问你能看到什么?
你什么都看不到,如果不捅破了天,你什么都看不到。
那你跟任何人对比,你都是赢的,因为你的社会是什么问题都没有的,都不存在的。
因为你看不到,所以不存在。
如果有人说,你的社会糟糕,你的经济拉胯,你的人民苦难。
那就是造谣。
不是造谣那就是间谍。
就好像这两天的,幼儿园,还有答辩一样。
那就是造谣,那就是境外势力间谍的蓄谋已久的阴谋。
你用你的脚趾头想想。
曾经的日本,有多特么强大,人家的发展,是触碰到了物理上限的地方,人类社会能够发展的天花板的地方。
你指出了一大堆的问题。
这些问题,存不存在?
确实是存在的。
那你呢?
你不仅一无所知,你还失去了了解的权利。
比如说几乎所有社会经济运转的数据,都停止公布了。
再往下发展下去,就什么数据都消失了。
我们不需要数据,我们只要相信,那就是巨大的胜利。
你也不怕对比的。
因为你跟谁对比,你都一定是赢的。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就两点,一方面是维持存量,一方面是增加非正式就业。
首先是战后的终身雇佣制度被坚持了下来,能不裁员就不裁员,如果要裁员也要给被裁员工重新分配单位,制造业尤其如此。
第二就是冻结工资薪酬。日本的工资水平在1995年达到顶峰后就再也没有实质性增加,不加薪也不减薪,降低企业负担,维持雇佣率。
第三就是增加非正式雇佣。这个是专为1975-1985出生的就业冰河期世代制定的政策,也引发了大量的非议,但是效果确实显著,年轻人的就业终于解决一部分,尽管社会保障低,工资水平也低,但凭借长期的经济通缩,这些收入可以维持一个相对体面的生活水平。
第四就是文旅服务业的发展。这个跟第三条是配套的,但是也导致人口持续三十年向东京集中,形成了东京一极化现象。
总而言之,日本政府废了很大的努力才维持了就业率,代价当然也是有的,但是总体上帮助日本度过了这三十年的停滞期。
作者:勇气的羁绊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12227491137420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国内大学宣传毕业生就业率98%甚至100%你不信,日媒宣传就业率98%你就信了?说好的批判思维、独立思考呢?
B站上看到过一个视频,是一个在日本工作的up主发的,里面提到日本打算把每周工作20小时以上的人都算成“就业”,即打工也算就业。好,问题来了,打零工你觉得算“就业”吗?如果算的话,那假期当家教的大学生也算是就业了。
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的白色家电还是世界名片。直到2000年后,国内一说白色家电还认为是日本的最好,现在呢?日媒之前报道在日本市场销售的白色家电有一半以上的品牌是中国的。连当年盛极一时的东芝都退市了。
现在2025年,日本除了汽车产业还值得一提,你还能说出第二个堪称日本名片的、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足够竞争力的产业吗?甚至日本的汽车产业里,现在真正有份量的都只有丰田了,而90年代的时候,哪怕泡沫破裂,日本的汽车产业在世界市场的份额有现在这么低么?
光靠否认日本失去的30年,并不能帮助日本产业重回90年代的国际地位,也解释不了日本债务规模和gdp之比居然高达260%左右。这个数甚至比美国高一倍,美国才120%左右。想吹日本经济,先回答一下日本这债务什么时候能还上吧。
作者:王适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113257673674442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日本是一个非常非常特殊的国家,知乎上很多人说什么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改造之类的,我不这么认为。
相反,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保留了亚洲非常浓厚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以及封建主义色彩。
从封建建构来说,上下左右至少会觉得大家在一个集体里,是相似的。
而不会觉得非天龙人之外的人,都是耗材。
所以我一直认为鼓吹未来会走日本路线的人不是傻就是坏,根本不可能。
下行周期,你一定你得不到封建主义的好处的。
就像日本能在日俄海战和日露战争中痛揍苏俄。
而你却是苏俄在亚洲创造出来的一个很特殊的存在。
作者:直角假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11097900100174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强制改名用户:
你这话就像在问,为什么美国大萧条时期平民蛋白质摄入量还比现在的东印度农村强?还能为什么呢,该你自己那份被老鼠吃掉了呗。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国际教育苦行僧:
最大的理由就是日本是个高度发达的国家。
这就意味着,日本本身国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有能力兜底,有健全的制度和法治维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也有精力和意识去调控所谓的经济下行,各种行业泡沫和危机,甚至,日本的从业人员的素养和能力也的确要比很多国家的从业人员要好。
毕竟,人家搞资本主义,也不是第一个一百年了,我们的改革开放还不到50年,我们很多经济和政治意识都很薄弱的群体,突然在自己所在领域赚到了第一桶金实现了阶层跨越,他们不可能也没有义务去提携后面千发达的群体,这就导致天朝社会的矛盾既多样又复杂。
我们一方面要发展科创型社会,一方面不得不面对很多发达国家比如日本遇到的经济困境,新生人口减少,世界级别的商业和贸易竞争等等。
其实就业率这个东西,很玄乎的,看如何去看待和统计了。
就业率,对于那些从来没有工作过的人而言,就是空洞的概念,很多人说自己失业了,指的是之前自己是有雇主和工作单位的,可对于很多社会新手而言,没有工作过,实际上是不计算进入到失业率范畴的;但很难去统计到底有多少类似从来没有工作过的社会新手,包括他们的工作稳定性。
实际上很多人的工作稳定性也与企业的薪资和稳定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这就对于企业的风险防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往往被人们忽视掉。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日本厚生劳动省关于就业的定义是:原则上每周工作20个小时以上的就算是就业了,长期兼职的也算。
Q.どのような場合に「就職」になりますか?
A. 原則として、週20時間以上働く仕事に就く場合、それがアルバイト等であっても「就職」と なります。また、自営業を開始する場合、その事前準備の開始の段階から「就職」となる場合 があります。
作者:三倍冰淇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098587551849452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作者:kiaee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09539155553498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低失业率”的背面:少子化、老龄化与劳动短缺共筑的“就业泡沫”
表面上看,日本似乎创造了一个就业奇迹:即使在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经济长期低迷后,其官方失业率依然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近年来常在2.5%-3.0%之间徘徊)。2023年4月的数据甚至低至2.6%,远低于许多发达经济体。然而,这看似亮丽的就业数据背后,并非经济活力四射、岗位充沛,而是深植于日本社会结构性困境——急剧的少子化、深度老龄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劳动力危机和社会负担——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可以说,日本的低失业率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口结构坍塌的“伤痕勋章”。
劳动力持续萎缩:供给端的急剧收缩是“低失业率”的基石。
证据: 日本总生育率(TFR)自197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下降,从2.0以上跌至2022年的历史最低点1.26(厚生劳动省数据),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的2.07。这导致出生人口连年减少,2023年新出生人口仅约75.8万人,创历史新低(厚生劳动省速报值)。
结果: 适龄劳动人口(15-64岁)规模持续萎缩。日本总人口自2011年开始连续负增长,其中劳动力人口(15-64岁)比例从1990年代初的高峰69.8%(1991/92年)急剧下降至2023年的约59.1%(总务省统计局)。劳动年龄人口从20年前的峰值减少了近千万。想象一下,找工作的人每年都在大量且快速地减少,雇主即使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岗位空缺也更容易填满,失业率自然被压低。
深度老龄化加剧:推高劳动参与率,填补“缺人”的岗位。
证据: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12.1%飙升至2023年的创纪录高点29.1%(总务省数据),“75岁+”高龄人口增速最快。
结果: 巨大的养老金压力和健康预期寿命的延长,迫使大量老年人不得不或主动选择延迟退休、继续工作。2023年,65岁以上老年人的就业率达到历史高位的25.2%(总务省劳动力调查),其中服务业、零售业、运输业、农业中老年劳动者的身影极为普遍。他们虽然提高了整体就业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和“填补”了职位空缺,但本质上是在用“高龄就业”对冲“青壮年短缺”,而非产业繁荣的标志。
养老保障压力与劳动意愿:被迫的“充分就业”。
证据: 公共养老金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少子化导致的缴费者减少,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后养老金收入与退休前工资的比率)不断下滑,甚至不足以维持退休前生活水平。许多人对养老金能否支撑晚年生活感到焦虑。
结果: 保障不足迫使大量本该退休的人留在或重返职场,并非出于职业生涯热情,更多是出于经济压力和“退无可退”的现实。他们是“有工作就做”,而非因为理想的职位很多。这进一步扩大了劳动力供给(尤其是高龄劳动力),压低了失业率的统计值。
劳动力短缺的刚性:有岗位也难找人。
证据: 持续多年的劳动力短缺是日本经济的顽疾。日本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之比)在疫情前长期维持在1.6倍左右甚至更高(厚劳省数据),意味着平均一个求职者有1.6个职位可选。即使是在疫情期间或稍后,部分服务行业、制造业技能岗位仍然“一人难求”。
结果: 因为根本性的劳动力供给不足(源头是少子化),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空有岗位但无人可招”的情况。在这种“卖方市场”(劳动者是卖方)环境下,失业率自然被压制在低位。但这恰恰反映了经济增长的瓶颈,并非需求旺盛。
非正规雇佣增加:灵活性的代价。
证据: 尽管整体失业率低,但非正规雇佣(part-time, contract, temporary)的比例持续上升,在2023年接近总雇佣人数的四成(约37.7%,厚生劳动省每月劳动统计调查)。 许多行业(尤其服务业)高度依赖这类灵活用工来填补全职岗位的空缺或降低成本。
结果: 这些岗位虽然创造了“就业”,但往往收入较低、福利保障不足、稳定性差,并非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它们是企业在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双重压力下,为了维持运转而采取的折中方式,同样不是经济健康增长、创造优质岗位的证明。
结论:低失业率≠健康的就业市场
因此,日本持续的低失业率,与其说是经济活力不减的明证,不如说是在少子化釜底抽薪、老龄化火上浇油、养老保障不足推波助澜的合力下,劳动力市场严重扭曲的表征。它是劳动供给绝对减少、老年人退而不休以及大量非正规岗位堆叠共同构成的一道“低就业(高质量)充分就业(低质量)”的奇观。其背后,隐含着经济增长乏力、社会负担沉重、国家未来堪忧的深层次危机。当我们看到日本那“漂亮”的低失业率时,更需看到其背后那些沉甸甸的人口与结构性问题,这才是理解日本经济现状的关键。繁荣的表面之下,是“人手不足”时代一种无奈的静默。
|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
日本近年的经济增长点到底在哪里啊。。。所有说日本走出三十年的言论里,从来都不提日本到底哪个主要产业/新兴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了。理论上能带动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整体经济走向的产业发展怎么都的是行业的领头巨无霸,但没听说日本近几年冒出过新巨头出来啊。
中国至少还能说出几个新冒头的增值产业,比如云计算,物联网,电车,绿能光伏啥的。
作者:dogfish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3152115162916283/answer/19309533747292447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