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2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824 81
(轉載知乎)1 月 9 日两中国女游客在日本遭列车撞击身亡,原因是什么?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1樓 發表于:2025-1-19 19:10

这两位应该是零零后,没见过使用中的铁路平交道口,这个道口又是无人值守的,她们显然站在了危险区内。

国内现存的平交道口,干线铁路绝大部分都在推动废弃改立交了,铁路迷这几年都历历在目,支线的使用频率又极低,连护栏都没有,基本上见不到火车经过。所以很多人是没见过铁路平交道口的运作方式的。

建议加入赴日旅游的常识,逝者安息。



作者:王芷汵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9549531203/answer/7914510705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2樓 發表于:2025-1-19 19:10


蒸汽机器人丶:


论防呆设计的重要性

以题目为例,有些危险发生,真有人不知道距离把控的

就好像开车发生事故真有人只会: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3樓 發表于:2025-1-19 19:10

原因就是日本老城区

老旧的

不合理的

反常识的

极其狭窄的

护栏和安全区设定,害死了这俩游客

别的不说,哪怕翻过护栏跑到外面,和直接有汽车穿行的马路之间,也就一块不知道有没有一米宽的斜坡能站人

这种设计不算简陋,那啥样的才算简陋?

电车来了让行人及时抓住护栏以免被卷进去才算吗?



作者:尼克瓦伦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9549531203/answer/798869059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4樓 發表于:2025-1-19 19:10

Aztaka:


死者为大。可能有什么隐情,不然都能去竞争达尔文奖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5樓 發表于:2025-1-19 19:11

Aoi Erika:


这个事件,个人认为这两个游客和山阳电铁各付50%的责任。

先贴几张NHK的报道



我们是可以清晰的看到在这个闸道口,铁轨和栏杆之间的距离非常短,有人给出数据了,大概也就1m,栏杆旁边到马路边缘大概也就3m左右,看这个图大致也能看的出来,这个地方的设计非常不合理,当地日本居民也是持这种看法,设计是很不合理的。

09年到现在这个地方出过了4次事故,死过一次人了,山阳电铁居然毫无反应,不在这个地方进行修改一下。

这些应该就是山阳电铁在这个事情当中负的责任,因为设计很不合理。

至于说这两个游客,不能说自作自受吧,但是也是蠢的可以,虽然说当地警方给出的结论是很有可能是因为等红灯,所以站在栏杆里面,不过我觉得也不可能说没想到一般的列车会比轨道要宽吧,再怎么样在国内应该也做过轻轨,地铁,高铁,火车吧,国内地铁,高铁,火车,轻轨这些站点,都会有一个黄线标识,等候列车必须要在这个黄线以外,一般情况下,这个黄线距离站台边缘差不多也是1m,更何况是疾驰的列车。

顺带一提,为什么要站在一定距离以外等火车,因为在流体当中,如果一块地方的流体速度比较快的话,那么其垂直方向会产生一定的流体压力,这个我没记错的话好像叫伯努利效应

每次我等火车的时候,那个火车进站的时候噪声无比巨大,甚至100m外都能听见,我就不相信那俩人站在铁轨边缘听不见火车开过来了,也别扯周围太吵怎么样听不见,除非是聋哑人,有的时候我站在川流不息的大道上都能听见上方轻轨列车经过的声音。

结果却站在栏杆里面等红灯,我也是理解不了这一点,火车都过来了,还不赶紧走,至少你站在栏杆外面呗。。。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6樓 發表于:2025-1-19 19:11

一半:


别说蠢不蠢的,我上班路上有个小区门口经常发生礼让行人车祸,人过去了后面车来不及刹车撞了,前段时间一看,天桥架起来了。

日本这个轨道路口之前已经有很多人被撞了,放在国内是严重的车祸事件,直接撤掉路口都有可能,日本不管??无语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7樓 發表于:2025-1-19 19:11

黑猫:


这咋说呢,我等绿灯看见大车旁边过去我都占后点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8樓 發表于:2025-1-19 19:12

阿兰提戈公爵:


はちみ的反应速度是列车的六倍,不舒服会自己跑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9樓 發表于:2025-1-19 19:12

Free 逍遥柳:


没看监控之前我姑且还能给她们辩解两句…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0樓 發表于:2025-1-19 19:12

雨晴:


前几天看那个穿越时空的少女重印 我感觉那个电影里面的火车轨道设计的很奇怪,在斜坡下面,像女主一样刹车失灵不就完蛋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1樓 發表于:2025-1-19 19:13

壹貳叁:


路口设计是这样的,红色是她们站的区域,绿色是安全的小斜坡,斜坡前面是公路,红绿色块是我涂的,当地只有黄色油漆线,路人无法从颜色区分安全和危险

中国人的逻辑里大块平地才是等候区,这个路口里小块斜坡才是等候区,大概率是这两人用中国的逻辑,认为自己已经站在远离铁轨的大块平地,前面的栅栏是配合红绿灯阻止行人走上公路的,归因就是当地和铁路公司安全部门渎职,在地上刷红绿油漆和图示就能避免这起事故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2樓 發表于:2025-1-19 19:13

作者:CM刘一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9549531203/answer/797326963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脑在跑程序,忙里偷闲看看帖子,看了半天都没什么有用的信息。查了些信息发现有点蹊跷。

新闻上说,这两个女生提着奥莱的袋子,那么我默认她们是从奥莱方向走过来的。假设她们中途没有去别的地方逛,而且各位看地图,上面除了奥莱什么都没有,没啥好逛的。出事的时间3点50,从奥莱走过来40多分钟,她俩在奥莱买买买,买到个一两点钟,里面吃个午饭坐一坐,两点多走出来合理。



一共三条推荐路线,两条近的路线都不需要过这个踏切,她们为啥没走,为啥会走到对面一侧的路上?

从奥莱径直走过去至少要40分钟,三条路线,只有最远的那条需要从这个踏切路过

2. 最远的那条路,也就是上面的那条路,一路上都没有人行步道,可以放大图片仔细看看,那一片都只有汽车道,没有人行道,她们是怎么走过去的?这一路不危险吗?

走到星巴克的几条路线,只有下面的这条,边上红线标注了有人行步道


3. 在她们进入这个天桥下的街景,入口是没有人行道的,路牌两边写着自行车,摩托车请迂回一下(左边),和 小学生在这个踏切不可以走,要走就走西舞子站的地下道(右边),也就是说这个口子基本只有汽车才可以走,她们知道吗?

这里进入口没有人行道,没有。


好了,谁来回答一下这三个问题?

不谈什么死者为大,不谈什么人蠢不蠢,不抛开问题不谈,谁能理性地回答一下这三个问题?

帮我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理性讨论。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3樓 發表于:2025-1-19 19:13

孤独的巡礼:


你可以说这个路口的安全冗余不够,但是冗余到什么程度是够的,这东西要由掏钱的纳税人说的算。

就目前来看这个事故率,我个人觉得很难说服当地纳税人同意掏钱。。。。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4樓 發表于:2025-1-19 19:14


IOS任天堂信徒:


这个事件可以加入那个“人类的100种死法”的视频了。

我即使看不懂标语,但我知道我站在铁轨旁,即使伸手不见五指的大晚上,我也知道火车朝我冲过来了(眼睛能看到车灯,耳朵能听到声音)。随便采纳身体哪个器官的报告,大脑都会下令离开,这位置很危险。

难以想象的事件。

PS:听说本地人也有死的,不是舍不得我号上的510个机器人粉,我真想说点冷漠的话。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5樓 發表于:2025-1-19 19:14

怎么说,有很多人,大概占总人口的一半吧,物理上的视野很局限,还死轴。

不重视危险源,甚至对“不要在危险的地方停留”这个话完全都没有概念。

地上有铁轨看到了吧?铁轨上可能有火车经过知道的吧?被阻拦器拉住就站在铁轨上?也不知道两边瞭望?

两人可能当时想的,甚至彼此抱怨的都是“明明是绿灯,这个杠子怎么拦住我们呀?明明车都停下来等我们了,怎么不让我们过去呀?日本怎么这样呀?”



作者:天国滑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9549531203/answer/7965303789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6樓 發表于:2025-1-19 19:14

落叶无人睬:


建议无论去哪旅游都要了解一下交通规则,死亡的两个人很可怜,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7樓 發表于:2025-1-19 19:14

原因没有什么,然后那个地方最多给你树一个警示牌子就完了。你可以请律师去告日本当地政府或者铁路公司,祝那两个女生家里好运吧。

你说我阴阳怪气?我有吗?

真的没什么原因,人家之前日本人就投诉过这个地方,有用吗?下一个该出事的还是出事,就这样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9樓 發表于:2025-1-19 19:15

于禁76年:


设计本身不合理,设施过旧。

既然以前出现过事故,就应该进行现代化改造,加个感应器。只要有人,就对列车方向点亮红灯,提示必须紧急刹车。

但“不能站在铁轨旁”也应该是个生活常识。

城市里的年轻人太习惯封闭的铁路了,对这种老式铁路道口缺乏认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80樓 發表于:2025-1-19 19:15
作者:mom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9549531203/answer/795888309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就是没理解杆子的作用,以为是防止行人闯红灯的

另外事发地段没有等红灯的地方,安全区之外就一斜坡,不了解的人等红灯时很容易退到铁道上

而且在中国很多人没近距离看过火车,不知道火车比铁轨宽,以为离开铁轨就安全了

有个东西叫铁路限界


图说:三莺线轨道净空检核
三莺线电联车即将上线测试,在上线测试前,还需要进行轨道净空检核,检验沿线结构、道旁设施、吊挂物、标识标志是否侵入行车空间范围。净空是指车辆之间及车辆与邻近结构物之间的距离。净空越小,车辆相互擦撞或撞及邻近结构物的风险增加;净空越大,可供车辆行驶的空间越大,但是土建建造成本将变高。
为了进行轨道净空检核,所以用车体轮廓为基础,用其最大的纵向和横向所占用空间的轮廓线加上安全距离制作出车体模型投入测试,模拟车辆行驶在轨道上的行车范围,在轨道行驶时遇到弯道时也会产生相当程度的晃动与偏移,如果会撞到或卡住就要赶紧改正,再经过数次测试没问题后就可以使用实车上线测试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81樓 發表于:2025-1-19 19:15

一个交通关口,十几年只死过一个人,就代表很安全?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日本全国所有这种设计的地方加起来这么多年只死了1个人,搞半天是同一地点4次车祸。

按这种要求,中国有2700w个红绿灯,还有大量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我都不算,如果15年发生4次交通事故死3人算设计没有问题,也就是说,假设中国每年每年在红绿灯路口死540w人,都可以认为红绿灯设计没有任何问题,安全性很高吗?如果这样的话,红绿灯压根没必要了。

还有一出现安全问题,还有很多人的常识论其实很愚蠢,火车开过去有吸力,只能说明这个知识点很简单,但具体场景有几人经历过?走路看地面也是常识,那路面维修可以不设置围栏吗?开水100度烫伤人是常识,那是因为我们时常经历水烧到100度的场景。经过在具体场景里应用过,熟悉了的常识才能算常识,看红绿灯是常识是因为每天过红绿灯。

知识是知识应用是应用,课本里的公式都是常识,怎么变了个应用场景就一堆人不会做题了?

说这样的设计给人以安全的错觉,需要能立刻联想到被吸过去才能打破错觉,这是就是在害人。



作者:塔克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9549531203/answer/796014253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82樓 發表于:2025-1-19 19:15

我家附近就有个平交路口。

还没有围栏,就是火车通过之前会鸣笛。

附近是村庄,平时通过铁路的人还不少。

但平交路口那里,从来没有撞死人。

反而是附近的铁路线边,撞死过一个人。

原因估计是,一般人通过路口的时候,都知道火车可能过来,过之前都是左边看看,右边看看,没火车来就赶快走过去。

而那个撞死的,是背对着火车,在铁道边拍照……



作者:地下河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9549531203/answer/7962544515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83樓 發表于:2025-1-19 19:16

何威利备份:


当地人都说这个道口设计不合理有隐患,人生地不熟的外地人出事不是很正常的吗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824 回複數:81
評論數: ?
作者:Revive_ctg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1-19 19:16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