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吐不快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975120/answer/188831576758758724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的女人没电影中开放,但站街女真多,原来樱花妹的声音可以那么大那么吵,尤其是当你和她们住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动漫里甜甜的樱花都是骗人的。
在国内待久了,总觉得国外是天堂,到了日本才发现,这里其实也遍布坑点。

第一坑,就是住房。
初来东京,为了省钱,我选择了“共享公寓”,美其名曰共享,实际就是普通三居室套房,客厅打隔板后住了八个人。一间屋子大约5平方米,床铺窄到翻身都困难,租金却高达4万日元(约2000人民币)。
更惨的是日本人做事一丝不苟,住房管理规定严苛。垃圾分类达变态程度,光瓶子就分“玻璃”、“塑料”、“铝罐”、“铁罐”四个桶,每天战战兢兢生怕分类错误被投诉。
朋友还提醒我,洗澡不要超过晚上11点,日本隔音差,动静大了邻居会报警。入睡前,甚至连脚步声都要压到最低。
在国内习惯了晚上聚餐唱K,热闹到凌晨,来了日本才知道,深夜是一座城市的禁忌时刻,每个人都像个贼一样活着。

第二个坑,交通费要命。
东京的公共交通极为发达,但代价是高昂的费用。起步价150日元,看起来便宜,但只要稍微走远一点,就突破500日元(约25人民币)。
我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他每天从千叶县坐地铁到东京上班,一个月下来,交通费就烧掉了近三万日元,差不多1500人民币。这还算近的,要是住在埼玉县、神奈川县的人,每个月的通勤费更是一笔巨额开销。
所以在东京上班族中流传着一个说法:“工作是为了赚交通费,赚钱再付交通费,就这样循环到死。”
我亲身体会了一次,有一天闲逛不小心上错电车,结果多坐了两站,下车才发现,这失误直接让我损失了800日元(约40人民币)。在日本犯错的代价,就是金钱。

第三个坑点,就是职场规矩。
我刚进公司第一天,日本上司就严肃地告诉我:“我们这里不提倡加班。”我心中狂喜,想着终于可以正常下班了。但他说完下一句,我才发现自己想多了:“但是公司鼓励员工自愿延长工作时间,体现忠诚。”
真实的情况是,所有人都自愿地延长到了晚上9、10点,这才是日本职场文化里“正常的”下班时间。
你要是真准时下班,日本同事表面微笑,私下却说你“不合群”,甚至会影响晋升。所以大家表面心照不宣地说“没关系,早点回去吧”,实际上心里却暗戳戳地较劲,看谁走得更晚。
更夸张的是,日本企业的上下级关系非常严苛,上司的命令就是圣旨。哪怕你清楚地知道他错了,也绝不能公开反驳,不然,你就被贴上“不懂规矩”、“情商低”的标签。
职场里的尊卑秩序让人窒息,处处都要谨慎小心,就连说一句话,也要思考再三。

第四个坑,是看病体验。
刚来日本就发了高烧,朋友推荐我去附近一家医院挂号,诊费1800日元起(约90人民币)。我以为和国内一样简单,挂号排队、诊疗拿药,但事实却狠狠甩了我一耳光。
医院医生问诊像聊天一样,从小时候病史聊到现在的症状,细致入微地记录。但这个过程中,医生从头到尾没触碰我一下,更别说开药了。
最后医生淡淡地告诉我:“这种情况建议回家观察,如果再烧到40度再来就诊。”
然后笑眯眯地给我开了一张账单,3300日元(约170人民币)。
我愕然了,这钱花了,病却依然是病。日本医生谨慎的态度是好事,但对于习惯国内“打一针马上好”的我来说,感觉钱像被打水漂了。
后来朋友才告诉我,日本看病不像国内随意打针开药,他们崇尚自然恢复,谨慎用药,只要不到严重程度,基本不会轻易开药。正是这种医疗理念,让日本成为全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
道理是好道理,问题是感冒发烧在日本,最好能扛过去,否则就准备好钱包继续烧钱吧。

第五个坑,日本物价的两极分化。
超市的便利便当是学生族和上班族的首选,300到500日元(约15-25人民币),经济实惠,但如果你想在外吃顿好点的饭,就准备掏腰包吧。
我第一周受不了便当,去了涩谷的一家拉面馆。一碗简单的豚骨拉面加点叉烧和蔬菜,价格高达1200日元(约60人民币)。再加上可选的额外配菜,一顿普通午餐轻松超过100人民币。
而到寿司店吃顿像样的寿司,更是直接甩掉我半个月的便当预算。
但奇妙的是,日本二手店、百元店、药妆店却异常便宜,二手商品和日用品非常划算。这种物价的极端两极化,让人仿佛精神分裂,每天在节约与奢侈之间来回挣扎。
在日本生活的坑太多,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生活的每个细节,背后都是金钱和规则在较劲,你必须谨小慎微地应付每一种情况,才能勉强在日本过得不那么狼狈。

不过,虽然初到日本被各种坑得惨不忍睹,但这座城市,终究还是有可爱的地方。
有一次下大雨,我没带伞,被淋得像只落汤鸡,跑进了一家便利店避雨。就在我狼狈地站在门口的时候,一位四五十岁的日本阿姨突然走过来,默默递给我一把透明伞,然后低头就走,甚至不给我道谢的机会。
那把伞售价不过300日元,但对我来说,却像是这座陌生城市里的一丝光亮,温暖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后来我才知道,日本社会有一种神奇的“伞文化”,东京地铁站总会放一些无主的透明伞,谁需要谁拿,用完了再还回原处。没有人监督,全靠自觉。这种靠信任维持的规则,让人心底不由自主地柔软起来。
当然,日本人的“人设”也不是绝对完美的,有时候礼貌过头,反而让人尴尬。
比如去逛商场,售货员会一直微笑鞠躬,目送你离开十几米远,直到你彻底消失在视野里。刚开始还觉得贴心,后来次数多了,反倒让我觉得压力巨大,恨不得逃跑。

日本社会的另一种温柔,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尊重上。
在东京街头,经常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出行。我一开始很奇怪,日本老年化严重,难道不担心老人出问题?直到有一天,我注意到老人在过马路时,周围所有车辆几乎同时停下,安静耐心地等老人慢慢走过去,甚至不会有人催促。
再说说日本的治安。
朋友曾笑着告诉我:“日本的治安好到你丢了钱包,都不用急着报警,因为钱包有九成概率会自己回到你手里。”
起初我觉得夸张,直到亲身经历了一次钱包失而复得的经历。
那天我坐地铁,下车时钱包不小心滑落座位。我回家后才发现,瞬间惊出一身冷汗。朋友淡定地告诉我:“去车站问问看吧。”我将信将疑地跑回地铁站,工作人员微笑着核对了我的身份,然后淡定地递出了我的钱包。
更神奇的是,钱包里所有现金、卡片毫发未损。这后来我看日本新闻才了解到,日本每年归还给失主的现金,竟然高达30亿日元(约1.5亿元人民币)。

再来说说日本年轻人的真实生活状态。
在国内媒体的渲染下,日本年轻人似乎都活在压力抑郁之中。但真实接触下来,会发现,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确幸”。
日本年轻人确实压力大,但下班后经常约朋友小酌一杯,聊聊生活中的琐碎烦恼,顺便吐槽一下职场。东京有数不清的小居酒屋,价格不贵。
说到聚会,就不得不提日本人神奇的社交状态。你很难真正和他们成为亲密朋友,他们擅长保持一种距离感。
最后,日本的便捷程度。
日本街头的自动贩卖机,数量密集到令人发指。从饮料、零食到口罩、雨伞甚至内衣袜子,几乎所有能想到的日常需求,都可以在贩卖机里快速解决。
有一次凌晨一点我胃痛得睡不着觉,下楼发现便利店关了门,但贩卖机里居然就有胃药。
体验完种种后,我终于明白,在日本生活,绝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