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脫鉤」圍堵中共 日本經濟迎來大轉折近兩年日本的通縮得到改善,股市從去年開始回升,今年2月22日打破泡沫經濟時期的最高紀錄38,915點,3月4日首次衝上歷史性的40,000點。1年左右的強力回升標誌著投資者看好日本未來經濟前景。 認為過去三十多年日本產業完成了結構調整,日本經濟復甦、步入成長軌道的看法眾多。而日本投資策略師、武者研究株式會社社長武者陵司(Ryoji Musya)分析認為,日本經濟復甦的轉折性原因是出於地緣政治的風險考量,歐美開始圍堵中共,與中國產業鏈脫鉤的大趨勢,特別是半導體等高科技關聯的脫鉤,使日本成最大收益國。 武者陵司在其公司2023年6月5日發表的《策略報告第333號》中表示,「近年,在美國國內,不論左右派、共和、民主兩黨均把中國(中共)視為最大威脅,抑制中國(中共)成最重要的國家議題。可以說,這改變了日本的命運。」 武者陵司表示,在多方面抑制、圍堵中共的進程中,在經濟上,美國聯合盟友與中共在產業鏈上「脫鉤」,實施這項策略,一個「強大的日本」不可缺少。為此,美國政府對日本給予了兩大利好措施:政策性容忍日元匯率下跌,及讓日本重建成為半導體強國。 武者陵司認為,2021年4月時任首相菅義偉與拜登會面後,日美發表聯合聲明已給出了行動指南,敲定了美日在半導體產業方面合作,以及對中「脫鉤」一系列關聯流程,一個月後,自民黨半導體理事會成立,由黨內的三巨頭的甘利明(Akira Amari)、安倍晉三、麻生太郎主持大局,決定推動價值10萬億日元(約660億美元)的投資。 據悉,2021年4月16日,日本首相菅義偉與美國總統拜登在華盛頓舉行會談,之後發表共同聲明,其中,強調作為加強美日同盟,日本自身需要強化防衛力,以及台灣海峽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同時強調兩國將在多個領域合作,包括半導體等敏感供應鏈合作。 隨後,同年5月21日,日本自民黨半導體策略推進議會聯盟成立,前內閣特命擔當大臣甘利明出任會長,前首相安倍晉三和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擔任最高顧問,前經濟產業大臣關芳弘(Yoshihiro Seki)任祕書長。 甘利在會議上強調,「對於日本來說,(重建)半導體戰略是一場決定國家未來命運的戰鬥。希望該聯盟在這方面發揮指導作用。」 同年12月1日,前首相安倍晉三視訊出席台灣主辦的「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論壇,首次提出如今廣為人知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今年2月24日,台積電在日本熊本的工廠舉行開幕典禮,計劃在今年底開始生產,預計主要為12~28納米的成熟製程,每月產能約5萬片12吋晶圓。 除了台積電,日本政府支持的芯片代工業者Rapidus,也計劃從2027年起在北海道大規模生產2納米先進芯片。 在1985年前後,日本曾築起君臨世界半導體產業的輝煌時代,在當時世界銷售前十強的公司中,日本占據5個席位,NEC居榜首。1988年日本企業壟斷了超過50%的世界半導體市場。之後美日因貿易摩擦,日本簽訂「美日半導體協議」後,半導體市場逐漸被韓國以及台灣占有,日本僅占微弱的10%左右,但是生產半導體所需的材料以及精密機械,日本企業依然具有主導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