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hmzjq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822818114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生活水平长达30年的可持续下降算不算严重的社会问题?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就是温水煮青蛙,生活水平每年下降一点点,居民感知度不高,但三十年累积起来,就能看到生活水平明显大幅度下降的事实。
这可不是单纯的停滞,而是彻头彻尾的衰退,只不过是慢性衰退。
比如2024年日本的恩格尔系数
已经达到28%,马上反超中国。
一个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都要超过发展中国家了,这是什么概念?
日本1990年代的恩格尔系数曾经只有15%左右,然后就一路上升。

再比如,日本2024年的汽车销量为442万辆,
五年前,也就是2019年,日本的汽车销量还有五百多万辆,五年内日本的汽车销量萎缩了约15%。
如果我们拉长时间线,那么日本过去三十年国内消费力的萎缩就会更加惊人:

1990年,日本的国内汽车销量高达777万辆,34年后,只剩下442万辆,下降了约43%,汽车消费市场近乎腰斩。
其中商用车销量更是从1990年的200万辆暴跌至现在的70万辆,下降了65%,反映出经济活跃度的明显变化。
而且日本汽车的销售结构也很奇葩。
日本的乘用车销量里,微型车(K-Car
)就占了三分之一,剩下小型车(比如丰田雅力士)又占了一大块,只有不到4成属于普通乘用车(比如轩逸、卡罗拉及更大的车型)。
日本K-Car 有多小? 这么说吧,国内的剁椒鱼头去了日本都拿不到K-Car籍,比如五菱Mini的车宽为1493mm,超过了K-Car最大车宽1480mm的限制。
日本人是天生就喜欢开K-Car吗?
并不是,泡沫破灭前,日本人根本不怎么买K-Car:

(普通乘用车占比有两次明显上升,是因为政策标准修改扩大了范围)
日本K-Car的销量的占比是90年代以来才一路上升的,从80年代占比不到十分之一,到如今占比达到30-40%。
日本的汽车消费市场不单纯是规模下降,而且是数量和质量双下降。今天中国人眼里的入门级车型(卡罗拉、轩逸),出于各种原因在日本反而只有少数人开得上。
所以,日本经济不是停滞了三十年,而是正儿八经的衰退了三十年。
就算日本国内产品的物价没有上涨,但在国际上,1990年1美元和2024年1美元的购买力能一样吗?
日本可不是一个不依赖进口的国家。
总而言之,日本经济的衰退是板上钉钉的,只是这种衰退是慢性的,不是突然崩溃,又叠加了日本劳动力人口数量逐渐衰退,所以经济的明显衰退才没有导致严重的失业和社会动荡,形成了连续三十年"稳中向差”的经济基本盘。
日本毕竟是现代发达国家的底子,对经济持续下行的耐受度是比较高的,再加上近几十年文化上形成的低欲望社会以及自大兼自卑大酱缸思想的注入,日本的国民心态还是能保持稳定的。
“自大兼自卑大酱缸思想”是保持日本国民心态稳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自大就是指对中韩自大,贬低邻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比如近两天日本媒体又开始大力炒作“中国今年GDP增长造假”,“中国实际GDP只有号称的6成马上就要崩溃”等等,以麻痹自己,忽略自己“后有追兵”的事实。
所谓自卑,就是对美国自卑,承认日本不可能是美国的对手,夸大化宣传美国的实力,从而合理化日本被曾经的对手美国完全甩开的事实。
类比一下,就相当于中国人自己说服自己,不要跟发达国家比经济,而是天天念叨什么“印度GDP九成是牛粪”之类的话,比上比不过,那就不比了,比下还有点优势,那就天天比,谁发展快了,那更要加大力度贬低,这样无论经济发展如何,也能每天都乐呵呵的。
“我承认自己在衰退,但是中韩的发展肯定是假的,不可能追上我。”
“我承认美国更强,所以美国是永远的爸爸,日本永远不可能比得上美国。”
日本人基本就是这么个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