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38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296 237
(轉載知乎)为什么日本经济发展停滞了近30年,近年却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社会问题?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61樓 發表于:2025-1-7 22:31

作者:拉布吉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5600509940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在80年代中后期

其实是一定程度上缺乏劳动力

而不是绝对的岗位不足

日本经济制度在设立时候

就有大量政府和顶层设计

并不是原始的资本主义

财阀制度在二战后被改造成财团体制

财团体制与银行与中小企业相互勾结

有大量的关联

在70-80年代初期发展期

能够创造一荣俱荣的状态

80年代中后期胡乱投资

也造成了一损俱损的状态

日本其实大概有20%左右的僵尸企业(现在有多少不可能清晰的了解)

是银行国债与大企业养起来的

甚至于你可以理解为普通日本人以极低的利息买入的国债就是为了养活日本的僵尸企业

并且保住就业

当然也存在大量大企业为了脱困,把债务转移给中小企业

再通过银行,保证中小企业不至于死亡的僵尸企业

也就是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苟合制度

别看日本农协把日本农产品价格弄的天怒人怨

但是这种制度背后是日本无数个类似的利益团体

大头利益团队吃,小头雇佣很多人

这个制度在中国是不存在的

日本有相当多相互妥协的方式

或者说日本相互pua的情况严重

这也使得日本其实是一个相当能苟的经济体

相当相当相当能苟

日本甚至可以说全世界最封建的国家

这让雇员与雇主的关系更加近似于日本封建时期的家主与家臣制度

日本是一个抱团取死的国家

比如以前董事长花天酒地

现在连董事长都只开两瓶香槟了

下面的人看到董事长都只开两瓶香槟了

中层原本出去居酒屋

每人会少点两个串

甚至于两个人两杯啤酒四个串,撸到冒火星子

层层减少

甚至于底层的

蔬菜换成青汁

补充维生素

日本这个国家对苟命这个技巧能点到中国这种大陆国家无法想象的程度

日本长期的经济停滞与减薪

还有一个点,雇佣更多的事务员,来冲抵高技术人员的岗位的减少

除了这种日本这种岛国和长期人群共生的国家

几乎没有那个国家能在现代社会扛住失去的三十年

当然日本曾经人均GDP超过美国

但是那时候人均收入是美国高

因为那时候日本的大基建周期来没有结束

而且日本是全球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之一

这一点也保障了日本非常非常多的就业

某种程度来说

日本经济停滞三十年没有出现最坏的情况

同时这一点也显示了日本这个国家与民族值得人们钦佩的一面

只能说日本很多方面不差

或者说日本在遇到长期经济停滞下

走的不算好,不算坏

只是没走出旧有的经济认知与经济体制的循环

如果站在走出旧有经济认知与经济体制的循环上

我给日本打60分

站在日本本身面对经济问题的处理上

我给日本打85分(满分100分)

我对日本既有嘲笑也有痛惜

也有认可与惋惜

如果以世界最强经济体

日本从未配得上如此王冠

如果是一个普通经济体

日本并不差

日本作为一个经济体,一个以集体主义为主的经济体缺乏一点非凡的气质

但是实际上拥有那种非凡气质的经济体全世界数也不超过三个

就像开启工业革命的国家也不多吧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62樓 發表于:2025-1-7 22:31

乱纪元的开端:


第一,人家的状态已经是你努力的终点,甚至是根本达不到的水平。如果你在职业生涯稳定期的收入提高五倍,然后基本不涨工资,同时购买力不受太大影响,你愿意吗?

第二,不是只有发展才不会出现社会问题。相反,在你创造的价值90%被拿走的时候,只有持续发展你才能感受到生活还是有进步的。分配正常的情况下根本不需要这样。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63樓 發表于:2025-1-7 22:31

傲来国石中生:


虽然三十年不涨工资,但收入还是楼上楼下的邻居里数一数二的,工作又稳定。像这样一个人,我觉得小郁闷可能有,但你说他会非常不满,产生什么严重心理问题,我是不信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64樓 發表于:2025-1-7 22:31
作者:长期潜水偶然冒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279487942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面是日本的每年梅毒感染人数。


虽然日币下跌,但是过来玩的小哥哥们,请注意卫生。

另外,日本文科省的调查结果表明,日本公立中小学的孩子,8.8%有智能障碍。

2002年是6.3%,2012年是6.5%。

福岛还是有影响的,看来要把孩子送回国内了。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65樓 發表于:2025-1-7 22:31
作者:张建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6096430379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财富绝对水平高+基尼系数低,两个因素决定了这是一种稳健的社会。

我国的问题是,财富绝对水平低,贫富差距悬殊,这样,在高增长情况下,社会问题显露不出来,一旦增长放缓,强势的高端阶层要维持既有的财富水平,低端阶层的困窘就会显露出来,社会问题就会屡屡出现。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66樓 發表于:2025-1-7 22:31

虽然日本政府在90年代后为了复兴日本经济,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基本都很滞后。日本政府最值得表扬借鉴的就是,提高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建立社会托底措施,包括养老金改革,医保的建立和改进。所以日本人不会有太大生存困难,如果你仔细研究日本的医疗保险就会明白日本人很难因为疾病返贫,保险对于儿童更是特别照顾,对于稀有病也是,所以日本怎么会出现严重社会问题。而且日本的组织也很活跃。日本社会目前状态和北欧那几个很像,很社会主义,你既发不了大财也不会贫穷饿死但是你在反观。。。。,未来如何,就是斯巴达式赛博朋克数字严格控制的社会,大家实现了共同富裕




作者:战神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606308057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67樓 發表于:2025-1-7 22:32

作者:几内亚诗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6005628407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经济停滞近30年期间,通过削减过度依赖公共工程、推动反腐败和提升政府透明度,减少了失业和不平等。同时,民间社会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填补了社会服务的空白,增强了社区支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如延迟退休和完善护理服务,以及工作文化的转型,如远程办公,也帮助社会保持稳定。这些综合措施使日本在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避免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1章:失落十年——日本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

背景:经济泡沫破裂与社会变革

1990年代的“失落十年”是日本现代史的关键转折点,标志着经济泡沫的破裂及其引发的深刻社会变革。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房地产和股市价格飙升。然而,这种繁荣建立在不稳定的资产价格和过度投机之上。1991年泡沫经济的破裂导致日本陷入长达十年的经济停滞,资产价格大幅缩水,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崩溃,银行业危机频发,企业大规模倒闭。经济低迷直接导致失业率上升,传统的终身雇佣制开始动摇,年轻人就业困难,非正规劳动者比例显著增加,社会信任感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不确定。

经济与社会的深刻影响

经济领域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不良资产危机和低增长率上,还包括通货紧缩的长期困扰。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从泡沫破裂前的年均约5%迅速降至1%以下,消费和投资疲软,物价长期下跌,企业利润下降,家庭购买力减弱,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疲软。同时,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家庭压力增大,少子化问题凸显,老龄化社会问题日益严重。1990年代,日本的总和生育率首次跌破1.5,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1995年已超过14%,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大量毕业生难以进入正规就业市场,导致“失落的一代”成为社会分化的象征,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参与感持续受到影响。

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转型

在国家层面,日本政府试图通过财政刺激和结构性改革来应对经济困局,然而许多政策因执行滞后或社会反对而效果有限。例如,1998年实施的金融重组政策虽然加强了监管,但未能立即恢复公众对金融系统的信心。与此同时,社会层面上,个人和社区逐渐寻找新的生存之道,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受到挑战,个人主义和社区合作意识逐渐兴起。这为日本民间社会在21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间社会的萌芽与崛起

尽管“失落十年”充满了困境,但也为民间社会的成长提供了机会。非政府组织(NGOs)和非营利组织(NPOs)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成为契机,大量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公益项目涌现,填补了政府在救灾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空白。1998年,《非营利组织促进法》的通过为这些民间团体的合法化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推动了NPO数量的激增。这些民间力量的崛起不仅补充了传统政府功能,也为日本社会的多元化转型注入了新的动力,帮助日本在经历经济停滞后的重建过程中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

总结

1990年代的“失落十年”不仅是日本经济低迷的时期,也是社会结构和国家治理模式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经济衰退和社会变革虽然带来了痛苦,但也孕育了新的社会动力。不良资产危机的应对、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民间社会的崛起,这些经验和教训为后续的日本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第2章:信息公开——迈向透明治理

背景:推动透明化的社会与政治需求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段充满挑战的时期,社会对政府和企业的不信任感逐渐加剧。这种信任危机与泡沫经济的破裂密切相关,政府在政策决策和金融系统中的不透明处理方式引发了公众的广泛不满。在这种背景下,透明化逐步成为社会和政治领域的核心诉求。信息公开法案(Information Disclosure Act)的出台,不仅是对公众需求的直接回应,也是日本国家治理模式与社会互动方式的重要转型。

信息公开法案的诞生

泡沫经济的崩溃揭示了政府和银行体系中长期存在的问题,金融危机暴露了银行与政商关系的隐秘性,政府在公共财政管理上的保密态度更是引发了公众的不满。缺乏透明度使得一些政策失误难以及时纠正,加重了社会矛盾。民间组织、媒体和学术界的推动成为信息公开法案诞生的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通过发布调查报告和举办研讨会等形式,使信息透明成为舆论焦点;媒体揭露了多个政府隐瞒重大信息的案例,加剧了公众的不满。此外,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的信息公开制度的成功经验也为日本提供了重要参考,促使日本政府加快信息公开进程。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与修改,日本于2001年正式实施《信息公开法案》。根据法案规定,行政机关必须在公众要求下提供特定范围内的政府信息,如预算分配和政策评估报告等。这一法案的实施被视为日本迈向透明治理的重要里程碑。

信息公开的意义与影响

信息公开法案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政府的透明度,增强了公共政策的透明性,使公众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政府的意图和行动,减少了腐败的可能性。同时,信息透明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政府更容易受到外界监督,减少了低效和不当行为。在社会参与度方面,公民知情权得到了保障,普通民众可以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参与政策讨论,支持民间组织和媒体进行监督,推动政策优化和社会改进。

挑战与局限

尽管信息公开法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实施障碍和文化阻力。一些政府机构因担心敏感信息泄露,常常拖延或限制信息公开的速度和范围,尤其是在涉及国防或外交的信息上公开程度仍然有限。此外,日本传统的等级文化和组织保密性使得部分官员对信息公开的积极性较低,更倾向于维护现状,避免因公开信息而承担责任。

案例分析:信息公开的实践成效

信息公开在实践中展现了强大的社会效用。例如,福岛核电站事故

后,公众通过申请信息公开获取了政府关于核能政策的核心文件,迫使政府对核能政策进行全面审视,加快了能源结构调整。又如,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公众和民间组织通过信息公开获取了企业排放数据和政府治理计划,推动了企业整改和政府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法规。这些案例表明,信息公开不仅提升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也加强了社会监督的有效性,为日本的民主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总结

信息公开法案的实施标志着日本迈向透明治理的重要一步,提升了政府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局限,但通过实际案例的成功应用,信息公开在提升公众信任和推动社会监督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日本的民主化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基础。

第3章:构建公民社会——非营利组织与司法改革

背景:从国家主导到社会参与

日本传统治理模式以政府为核心,承担大部分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然而,随着19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社会矛盾加剧,国家主导的治理模式暴露出覆盖不足和应对滞后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引入更广泛的社会参与以弥补治理缺陷的必要性。非营利组织(NPOs)和司法改革因此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非营利组织(NPOs)的崛起

非营利组织由公民自发成立,以公益服务为目标,致力于填补政府和市场未能覆盖的领域,如教育、环境保护和灾后援助。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暴露了传统治理模式的不足,凸显了民间力量的价值。在这一契机下,1998年《非营利组织促进法》的出台,确立了NPO的法律地位,为其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和税收优惠。此后,日本的NPO数量迅速增长,从1999年的约3,000个增加到2010年的超过50,000个,形成了公民社会建设的热潮。NPO在提升公民参与度和社会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资金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等挑战。此外,政府对NPO的依赖可能威胁其独立性,使其逐渐成为政策执行的工具。

司法改革与公民社会的互动

日本的司法体系长期以来被视为封闭、低效,普通民事案件的审理可能长达数年,许多公民因高昂的诉讼成本而放弃寻求法律救济,妨碍了公民的法律权益,加深了社会对司法的不信任。1990年代末,日本启动了一系列司法改革,旨在让司法系统更贴近公民,包括在刑事案件中引入裁判员制度,增加法律专业毕业生数量,设立地方法律援助中心等措施。司法改革不仅改善了公民的法律环境,也为NPO的工作提供了支持,增强了社会对法律的信任,为公民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非营利组织与司法改革形成了协同效应,NPO通过法律诉讼和倡导推动社会变革,司法赋权提升了社会行动力,为日本公民社会注入了更多的包容性与活力。

迈向未来:更强的公民社会

尽管非营利组织和司法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日本社会仍需应对传统观念的束缚和资源分配不均等挑战。未来的关键在于持续推动制度创新,完善NPO发展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加强公民教育,提升全社会的参与意识和能力。通过这些努力,日本有望构建一个更为健全、强大的公民社会体系,在应对内外部挑战时更加从容有力。

总结

非营利组织和司法改革在推动日本公民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提升公民参与度和司法透明度,增强了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法律信任。然而,未来仍需在制度创新和资源分配等方面持续努力,才能实现更为包容和强大的公民社会。

第4章:无赖与财富——官僚的失势

背景:战后官僚的核心地位

在战后重建的关键时期,日本官僚机构以高效、廉洁和专业著称,成为推动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凭借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政策的精准执行,官僚群体一度被视为国家经济腾飞的中流砥柱。然而,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逐渐多元化,这套制度的隐患逐步浮出水面,其曾经的核心地位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官僚制度的弊端

20世纪90年代,日本社会频频爆出高官腐败案件,严重冲击了官僚的公信力。例如,某建筑行业高官因接受巨额贿赂放宽安全标准,直接导致多起重大事故。此外,“天下り”现象,即官僚退休后进入与其职务相关的大型企业任职的“旋转门”问题,成为社会诟病的焦点。这种行为不仅加剧了官商勾结的嫌疑,还催生了利益输送的恶性循环。经济泡沫破裂后,官僚机构在应对经济困局中表现消极,金融行业改革长期停滞,导致经济衰退进一步恶化。官僚系统过度依赖自身的专业权威,忽视了民间声音,政策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社会对官僚的信任因此不断下降,问责危机逐渐显现。

官僚地位的衰落

腐败案件的频发令公众对官僚的精英形象产生质疑,其脱离社会现实的行为被认为是对普通民众利益的背叛。媒体的深入揭露与公众监督的加强,使官僚群体的光环逐渐褪去,社会对其威信的支持进一步瓦解。为了应对官僚垄断政策制定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显著削弱了官僚对决策权的掌控。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同时NPO(非营利组织)也逐渐成为政策制定的重要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官僚的角色更多地转向技术支持和管理协调,权力不再集中于单一群体之中。

改革与现代化

政府通过引入信息公开法案,加强了公众对官僚机构的监督。2010年以后,政府在年度预算和决策过程方面的透明度显著提高,公众得以实时了解官僚活动的进展和成效。针对“天下り”的顽疾,政府出台了限制性立法,禁止官员在退休后进入与其职务相关的企业任职。尽管此举招致部分官僚的不满,但有效减少了潜在的利益冲突,提升了社会对官僚系统的信任度。为了重塑信任,官僚逐渐与NPO和社区组织展开合作。例如,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官僚与当地NPO共同制定政策,从民众需求出发,提升了政策的针对性和执行效果。这种合作模式逐步展现出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潜力。

案例与未来展望

以某高官贿赂案为例,该案件的曝光不仅推动了司法部门的深度介入,也促使制度进一步革新。官僚的现代化改革需要在技术权威与公民参与之间找到平衡。唯有如此,官僚机构才能适应日本社会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并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总结

战后官僚机构曾是日本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其弊端逐渐显现,导致地位的衰落。通过信息公开法案和反“天下り”立法等改革措施,官僚系统的透明度和问责机制得到了加强,与民间社会的合作也促进了治理模式的转型。然而,实现真正的现代化改革仍需在技术权威与公民参与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第5章:缩减建设国家

背景:建设国家的兴衰

二战后,日本采用“建设国家”的发展模式,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复苏与增长。这种模式强化了政府与建筑行业的合作关系,被称为“建设工业复合体”。尽管该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卓有成效,但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与财政负担的加剧,其弊端逐步显现,改革呼声随之高涨。在这一背景下,重新审视公共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成为必要之举。

建设国家的核心问题

日本政府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和水坝等项目。然而,许多工程并非基于实际需求,而是作为刺激经济和创造就业的手段。例如,上世纪80年代一些农村道路项目在交通流量极低的情况下仍被推进,导致资源浪费。长期以来,公共工程占据了政府预算的主要部分。1980年代末,公共工程开支占日本年度预算的近30%,埋下财政赤字的隐患。地方政府对中央资金的过度依赖使其负债率高企,1990年代中期,约40%的地方政府面临严重债务危机。建筑公司通过“围标”操纵项目合同以牟取暴利,政商勾结进一步巩固了“建设工业复合体”。许多大型项目对生态系统和社区造成负面影响,如长良川大坝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引发居民强烈反对,成为舆论焦点。

改革的推动因素

19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失落的十年”,迫使政府削减非必要支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财政紧缩的必要性。非营利组织和环保团体对大型工程项目提出批评,公众通过媒体了解建筑行业的腐败问题,呼吁更高的透明度。改革派政治家逐渐掌握主导权,1990年代末,小泉纯一郎以“财政紧缩”政策为核心,将削减不必要的公共工程列为重要目标,标志着“建设国家”模式的退潮。

缩减建设国家的措施

政府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2000年后,新项目开工数下降了40%以上,同时,地方政府被要求通过地方税收和自主资金解决财政问题。公共项目招标透明度提升,电子招标系统有效限制了“围标”行为。2002年出台的“反腐败法案”成为重要里程碑,进一步限制了政商之间的利益交换。政府鼓励公众参与工程决策,通过社区听证会增加透明度,一些大型项目因居民反对而被迫中止,将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纳入长期发展目标。

改革的效果与局限

公共工程预算的缩减部分缓解了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开始探索创新资金解决方案,如引入民间资本建设基础设施。大型建筑公司调整战略,拓展海外市场或转向环保型基础设施项目。然而,小型建筑公司因缺乏适应能力而面临倒闭危机,行业整合趋势加剧。尽管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建设国家”的惯性依然存在。在地方政治中,基础设施项目仍是吸引选票的重要手段,同时,某些利益集团对改革形成阻力。例如,2010年后,一些地方政府的公共工程支出比例仍超过20%。

结语

缩减建设国家是一场漫长而复杂的改革,不仅需要解决经济、社会与环境问题,还需在权力分配与利益平衡上不断调整。尽管日本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实现真正的转型仍面临挑战。日本的经验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启示,即如何在发展中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可持续性。

第6章:坏血——日本血友病患者的背叛与感染

日本血友病患者感染危机的历史背景

20世纪70至80年代,日本发生了一场震惊全国的血友病患者大规模感染艾滋病毒(HIV)事件。这一公共卫生灾难的背后,隐藏着进口血液制品管理的疏漏和医疗监管的系统性问题。依赖从国外(主要是美国)进口血液制品的血友病患者,因这些制品未经过病毒灭活处理,而不幸感染HIV。这些未处理的血液制品成为传播致命病毒的“隐形杀手”。事件的爆发揭示了政府和制药企业在保护公众健康方面的严重失职,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愤怒和深刻的反思。

事件的形成与危机的揭露

日本医疗机构大量依赖进口血液制品,而这些制品的供血者多为高风险群体,如吸毒者和卖血者,其血液中可能携带HIV等致命病毒。早在1980年代初,国际上已研发出通过热处理灭活HIV的技术,但日本的药品公司和卫生部门因成本和效率考量迟迟未引进。这一延误使病毒通过血液制品持续传播,最终酿成了悲剧。全国超过千名血友病患者因使用受污染的血液制品而感染HIV。由于HIV感染潜伏期长,许多患者直到数年后才被确诊,错失了早期治疗的机会,病情急剧恶化。这场公共卫生危机迅速扩散,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患者团体与媒体携手揭开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复杂真相,调查显示政府和制药公司之间存在利益勾结。尽管病毒灭活技术已成熟,他们却优先保护企业利益,延迟处理受污染的血液制品。卫生部门在危机中的官僚作风更是加剧了公众的不满,其对保护公众健康的漠视也引发了强烈批评。

政府与企业的责任

卫生部门未能及时批准和推广热处理技术,是危机扩大化的直接原因。历任卫生官员在危机中优柔寡断的决策被批评为典型的官僚主义,他们更倾向于维护企业利益,而非及时解决患者的致命威胁。日本制药公司在已知血液制品存在严重风险的情况下,仍继续销售未处理的产品以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些公司甚至隐瞒了关于安全技术研究的成果,企图掩盖自己的责任。事件暴露了日本医疗产品监管体系的重大漏洞,使得问题血液制品长期流通,而政府缺乏有效监督,进一步加剧了灾难的深度和广度。

患者的斗争与公民社会的崛起

血友病患者及其家属组建了多个维权团体,通过媒体曝光和法律诉讼,向政府和制药企业施压,要求公开真相并对感染事件负责。这些行动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并推动了国家层面的调查和改革。1990年代,受害者集体提起诉讼,控告政府和制药公司渎职。1996年,日本法院裁定政府和制药公司需对事件承担责任,并向受害者支付赔偿。这一判决成为医疗事故处理中为受害者争取正义的里程碑。事件催生了日本非营利组织(如健康权益团体)的发展,这些组织在提高医疗系统透明度和加强问责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推动公共卫生政策改革的重要社会力量。

事件的后果与深远影响

事件后,日本政府大幅加强了血液制品的安全管理标准,包括更严格的血液来源筛查机制和病毒灭活技术的普及。同时,还设立了专门的公共健康机构,以快速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事件。这场危机对日本医疗系统的信誉造成了沉重打击。为恢复公众信任,医疗行业在产品安全与患者权益保护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卫生部门也逐步引入更加透明和负责任的管理模式。血友病患者感染HIV事件成为日本社会反思官僚主义、企业贪婪以及权力不透明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增强了民间社会的力量,为21世纪的健康政策改革奠定了基础。如今,类似事件不再完全依赖媒体曝光,而是通过法律和公众监督机制主动追责。

总结

日本血友病患者感染HIV事件不仅是一场医疗事故,更是社会系统性问题的缩影。事件暴露了政府与企业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同时也彰显了患者维权和社会监督的力量。危机过后,日本在医疗安全、政策透明和公民权利保护方面取得了深刻进步。这些教训为全球公共卫生管理提供了宝贵的警示与启示。

第7章:尊严被剥夺

背景:日本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社会转型。这一时期对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无家可归者等弱势群体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萧条不仅导致社会资源紧张,这些群体还面临经济困境、社会排斥和政策忽视,其尊严被系统性地剥夺。

经济危机与社会排斥

经济低迷使日本的失业率从1990年的3.1%迅速攀升至1995年的5.5%。传统家庭支持网络因经济压力瓦解,老年人和残疾人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无家可归者数量急剧增加。1995年东京的无家可归者人数超过10,000人,城市贫困问题异常严重。社会偏见进一步加剧了弱势群体的困境。无家可归者被公众视为社会失败者,受到媒体和政策层面的双重歧视。残疾人在就业市场中面临极大不平等待遇,1998年仅有约30%的残疾人能够找到工作。与此同时,老年人在医疗服务和公共设施使用上也常遭遇限制。这种歧视不仅削弱了弱势群体的社会认同感,还使他们难以获得应有的支持。日本传统社会福利体系倾向于正式就业者,对非正规劳动者和无业群体覆盖不足。政府应对贫困和社会排斥问题的反应迟缓,资源分配远不足以满足需求。例如,1997年针对无家可归者的年度援助预算仅为50亿日元,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尊严被剥夺的表现

经济危机导致弱势群体生活条件急剧恶化。无家可归者依赖临时搭建的住所,缺乏基本的卫生和安全保障。1995年,东京涩谷区的临时棚屋数量达到数千个,恶劣的卫生条件常引发传染病爆发。残疾人在缺乏无障碍设施的环境中挣扎,老年人因护理资源不足陷入生活困境。公众对弱势群体的忽视甚至敌意加剧了他们的边缘化。媒体常将无家可归者和贫困群体描绘为社会负担,令其羞耻感和无力感进一步加重。1998年,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公众对无家可归者持负面看法,认为他们应自行解决问题,而非依赖社会帮助。长期贫困和社会排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严重。许多人陷入抑郁和焦虑,1999年无家可归者的自杀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三倍,成为社会危机的重要警示。

民间社会的回应

面对严峻局面,民间社会开始行动。诸如“日本无家可归者支援协会”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组织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食物、医疗和教育服务。例如,东京涩谷区的志愿者建立多个临时收容所,并开展职业培训项目,帮助无家可归者重返社会。大阪西成区居民自发组织互助网络,提供临时住所和就业机会,协助弱势群体重建生活。与此同时,学术界和媒体逐步关注社会结构性问题,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多支持。1998年,《朝日新闻》发表专题报道,揭示城市贫困根源,推动公众舆论转变。民间压力促使政府重新审视社会福利政策。1999年,政府宣布扩展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并增加无家可归者援助预算。同时,提出更具包容性的城市规划理念,在公共空间中增加无障碍设施,确保残疾人和老年人能够方便使用。

典型案例:无家可归者与都市贫困

东京涩谷和大阪西成区的无家可归者社区为本章提供了典型案例。涩谷区的志愿者组织定期分发食物、衣物,并提供临时医疗服务和职业培训,帮助无家可归者获取就业机会。在西成区,居民自发成立的“社区关怀中心”不仅提供物质支持,还开展心理辅导,帮助无家可归者应对心理创伤。这些案例表明,在不利环境中,弱势群体通过自助与互助维持基本生活,同时呼吁社会更多关注。数据显示,涩谷区无家可归者数量从1995年的10,000人减少到2000年的7,500人,反映出民间介入和政策支持的成效。

尊严恢复的可能性

恢复弱势群体尊严的关键在于制度改革。政府应建立更包容和灵活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增加无家可归者住房补贴、扩大残疾人就业支持计划,并提高公共资源分配透明度,减少政策执行偏差。教育和媒体宣传可有效消除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和污名化。例如,1998年启动的“尊严教育计划”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了对弱势群体的理解和尊重内容。同时,鼓励公众参与慈善和志愿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感。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可帮助弱势群体重新融入社会并实现经济独立。例如,针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课程帮助其提升就业竞争力。此外,支持弱势群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确保其需求与意见得到充分考虑。

结论:从排斥到包容

1990年代的经济衰退和社会转型中,弱势群体经历了尊严被剥夺的痛苦现实。然而,民间社会的介入、政策改革的推动以及文化观念的转变,使尊严恢复的希望逐步显现。未来,唯有实现真正的社会包容,才能确保所有人无论社会地位如何,都能在尊严与公平中生活。

第8章:疯牛与海洋蟑螂

背景:食品安全与环境问题

食品安全与环境问题是当代社会的两大挑战。“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和“海洋蟑螂”(深海鱼类资源过度捕捞)这两个典型案例,揭示了日本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所面临的双重危机。这些问题不仅事关健康与生态,更深刻影响了社会信任、经济结构以及文化传统。

疯牛病危机:食品安全的警钟

疯牛病在20世纪90年代末首次在欧洲被确认,并迅速蔓延至全球。1996年,英国政府承认疯牛病可能通过牛肉传播给人类,引发广泛恐慌。作为牛肉进口大国,日本很快在进口牛肉中发现了感染病例。2001年,日本出现首例本土疯牛病案例,这暴露了全球化食品供应链的隐患,也揭示了日本畜牧业和食品监管体系的不足。疯牛病的爆发使消费者对牛肉制品的安全性产生极大的怀疑。在危机高峰期,日本牛肉消费量骤减近50%。消费者的不信任情绪波及整个食品行业,政府与企业面临严重的公信力危机。同时,媒体对监管失职的揭露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不安。

为了遏制危机,日本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引入牛肉检测和追溯系统,要求所有牛肉制品明确标注来源,确保问题产品可追溯;加强进口管控,对进口牛肉实施更严格的检验标准以减少风险;调整饲养方式,全面禁止动物性饲料的使用,切断疯牛病传播途径。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日本牛肉市场在三年内逐步恢复,消费者信心有所回升。疯牛病事件为日本食品安全立法提供了重要契机。2003年,日本出台了《食品安全基本法》,确立了“预防为主”的理念。消费者对食品来源与质量的关注也显著提升,推动了有机食品和本地化生产的消费趋势。例如,从2001年至2010年,日本有机食品市场增长了近两倍。

海洋蟑螂:深海渔业的危机

作为全球渔业大国,日本深海鱼类的过度捕捞正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被称为“海洋蟑螂”的南极磷虾和深海鲱鱼等鱼类,尽管以耐受力强著称,但因长期高强度捕捞而面临资源枯竭。据统计,自20世纪末以来,日本深海鱼类的总捕捞量下降了30%以上。这种生态失衡不仅危及生物多样性,还对日本以鱼类为主的饮食文化构成威胁。日本的渔业政策长期以追求高产量为目标,缺乏资源保护的长远规划。尽管捕捞技术的进步使渔民能够深入深海,但缺乏国际合作的捕捞行为进一步加剧了资源消耗。联合国数据显示,日本海域内超过60%的鱼类资源处于高度开发或过度开发状态。鱼类资源短缺推高了市场价格,普通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因此受到影响。同时,鱼类供应链的断裂也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例如非法捕捞和伪标签现象的增加。

应对双重危机的措施与挑战

在食品安全领域,日本加强了生产链透明度,通过追溯系统和严格检验标准确保食品供应链的可控性。同时,推广食品安全教育,在学校和社区普及食品健康知识,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选择。例如,地方政府推出的教育课程正指导家庭识别食品标签。在渔业管理领域,日本推行可持续政策,限制捕捞量、延长休渔期,并设立海洋保护区。例如,日本北海道已设立多个禁捕区以恢复鱼类种群。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与邻国及国际组织共同制定和执行渔业管理协议,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公众参与与意识提升方面,支持环保产品,推广认证鱼类的消费,如MSC(海洋管理委员会)认证产品。数据显示,环保认证产品的市场份额自2015年起逐年递增。同时,动员非营利组织与学术机构监督政策执行,并提供独立研究支持。

案例分析与社会影响

通过严格法规和市场调整,日本牛肉产业逐步向品牌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例如,以和牛为代表的高品质牛肉形象在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从2015年至2020年出口额增长超过70%。然而,渔业改革的难点在于深海鱼类资源的完全恢复仍是一个漫长过程。学者预测,南极磷虾种群的恢复可能需要50年。然而,渔业利益集团对改革的抵制,以及地方政府对短期经济利益的依赖,进一步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结论:从危机中汲取教训

疯牛病和深海鱼类的案例警示我们,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需要全面且长期的努力。通过建立透明、高效的监管机制,提升公众意识,推动国际合作,日本可以从危机中汲取教训,在挑战中寻找机遇,走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第9章:独手拍掌——当代日本的民族主义潮流

民族主义的复兴背景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陷入“失落的十年”,国际地位随之下降。这种内外困境成为民族主义思潮重新崛起的催化剂。冷战结束后,日本面临国际格局的调整,从依赖美国的“被动角色”逐步转向寻求“正常国家化”,民族主义因此成为政治和文化讨论的核心。经济低迷带来的不安情绪与区域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如与中国的钓鱼岛争端、与韩国的独岛问题)共同激发了日本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一潮流不仅在国内政治中显现,还深刻影响了文化、经济和外交领域的发展。

民族主义的历史根基与当代复兴

日本的民族主义并非新生事物。明治维新时期,民族主义成为现代化的动力,塑造了强大的国家认同。二战期间,民族主义走向极端,导致对外侵略和战争灾难。战后时期,美国主导的和平宪法和国际监督削弱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同时抑制了民族主义的发展。自1990年代起,经济长期低迷让民众对国家未来产生焦虑。1990年至2000年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从1980年代的4.5%降至不到1%。随着中国的崛起与朝鲜半岛局势不稳,日本对安全威胁的感知显著增强。2012年,日本政府“国有化”钓鱼岛,引发了中日持续的外交摩擦。一些政治领导人(如安倍晋三)提出“摆脱战后体制”,通过修宪与增强军事实力重塑国家地位。

民族主义的多重表现

在政治领域,保守派推动修改宪法第九条,以允许拥有正式军队。2015年通过的安保法案扩大了自卫队的活动范围,标志着迈向“正常国家化”。中小学课程中强化传统文化与国家历史教育。例如,文部科学省2018年调整教材标准,突出日本在二战前后的正面贡献。在文化领域,和服、茶道与武士道等传统文化重新成为民族主义的象征,并在国内外广泛流行。例如,京都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参与传统节日活动。文学与影视创作中,强调日本独特性的作品增多。如电影《你的名字》中,通过传统习俗与现代科技的对比,传递了“日本独特性”的文化内核。在经济民族主义方面,面对外部经济竞争,日本提出“科技独立”战略,支持企业研发以应对美国对半导体行业的制裁。同时,2010年代发起的“日本制造”品牌复兴运动,鼓励消费者购买国产商品,增强国内市场对本土企业的信任。在外交领域,日本在钓鱼岛周边增加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展示主权态度。在慰安妇和教科书问题上,日本强调“历史真实”,反对邻国对其历史解释的批评。

推动民族主义的力量

自民党通过政策推动民族主义议程,例如,2014年成立国家安全保障局以强化战略能力。安倍晋三利用民族主义情绪稳固支持率,其“强国日本”议题屡获选民认可。民间方面,右翼组织通过出版物和游行宣传民族主义观念,如“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试图淡化战争责任。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讨论,如中韩游客争议等话题,加速了民族主义情绪的扩散。媒体如《产经新闻》频繁发表社论,强调日本历史文化的独特性。教育政策调整教材内容,加强“自豪感”叙事,使年轻一代对国家历史的认知偏向正面。

民族主义的影响与争议

在国内,文化自豪感得到增强,例如,2010年代后,和服市场的增长率提高了20%以上,成为文化自信的体现。然而,社会分裂也在加剧,修宪计划遭到和平主义者和左翼团体的强烈反对,2015年东京大规模反战游行便是一例。在国际上,日本的民族主义被韩国与中国视为区域威胁,韩国多次抗议日本教科书淡化慰安妇问题,外交挑战复杂化。尽管日本试图在亚太地区发挥更独立的角色,但如2019年日韩贸易争端等事件显示,其民族主义引发了新的矛盾。社会争议方面,右翼团体在东京的反移民游行引发批评,展现了民族主义排外倾向的负面影响。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冲突中,民族主义单一叙事可能阻碍社会开放性发展,特别是在移民政策与国际合作中。

总结

本章探讨了日本民族主义复兴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在经济低迷和地缘政治压力下,民族主义既是日本重塑国家认同的工具,也是国内外矛盾的来源。如何在民族认同与国际责任之间取得平衡,将是日本未来发展的关键议题。

第10章:社会变迁——家庭、性别、老龄化与工作

背景:现代化与社会结构的转型

日本的社会变迁受到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多重影响,传统价值观和社会规范面临强烈冲击。经济压力与育儿成本的上升显著降低了年轻人结婚和生育的意愿。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加剧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负担。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远程办公和自由职业等新型工作模式,对传统的劳动与生活平衡提出新的要求。这种转型不仅深刻影响了家庭生活方式,还对日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家庭结构的变迁

战后日本以“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为主。然而,随着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持续上升,这一模式逐渐瓦解。20世纪60年代女性劳动参与率不到40%,而到2010年代已超过70%。家庭规模缩小,更多单身家庭和非传统家庭形式的出现标志着传统家庭模式影响力的减弱。日本少子化现象尤为严重,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育儿成本高、职业与家庭角色冲突显著等问题使得育龄人口生育意愿下降,导致劳动力市场萎缩,社会保障体系面临巨大压力。预计到2050年,日本劳动人口将减少近三分之一。随着社会对多元化的接受度提高,各种新型家庭形式逐渐普及。2020年同性伴侣家庭的支持率超过50%,较十年前翻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非婚同居和单身家庭,展现出明显的观念转变。

性别角色的变化

日本女性的就业机会在过去几十年里显著增加,但性别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女性劳动参与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非正规就业领域,高层管理岗位中的女性比例不足15%。2020年男性平均收入仍比女性高出约30%。日本政府积极推动性别平等政策,通过立法和企业支持改善现状。《男女共同参画社会基本法》(1999年)为性别平等提供了法律基础。企业如松下公司引入的远程办公制度,为女性兼顾工作和家庭提供了支持。年轻一代对性别平等的认同度逐渐提高,传统观念正在松动。2021年调查显示,超过70%的20至30岁女性认为婚姻不应是人生的必然选择。这种观念转变反映了女性对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追求,也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模式。

老龄化的挑战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23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接近30%。劳动力短缺、医疗费用激增以及养老服务需求增长对社会构成重大挑战。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危机,包括延迟退休,将法定退休年龄延至70岁,并鼓励老年人再就业;推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效缓解了护理需求激增的问题。家庭支持的弱化使社区活动成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新形式。东京的“银发俱乐部”每月吸引200多名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展现出老年群体的自主性和社会责任感。

工作文化的转型

“终身雇佣制”和“加班文化”曾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标志,但如今正受到质疑。2022年,近60%的年轻人表示愿意为更灵活的工作条件放弃高薪职位。非正规就业比例从1990年的20%上升到2020年的近40%,尽管降低了企业成本,但非正规员工通常面临社会保障不足的问题。远程办公和自由职业等新型工作模式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疫情期间。2021年,东京地区远程办公比例从疫情前的20%提高到50%,大幅提升了工作灵活性。

未来的社会变革方向

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障和育儿支持政策以应对挑战,包括增加育儿补贴,扩展托儿设施的覆盖范围;完善养老金制度,缓解老龄化对财政的压力。年轻一代更加包容多元化生活方式,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讨论在2021年已经覆盖多个地方议会。通过技术创新和终身教育应对劳动力短缺,机器人护理和人工智能将大大减轻老年护理和高强度劳动的负担。

结论:从转型中汲取力量

日本在家庭、性别、老龄化与工作文化方面的变迁,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体现。通过政策创新、社会观念的开放以及技术进步,日本有望在全球树立应对社会变迁的典范。

Lost in Transition: Youth, Work, and Instability in Postindustrial Japan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68樓 發表于:2025-1-7 22:32

楚长风:


日本总人口多少?

再重复一个观点,中国面临的问题,世界上很难找到参考,因为中国这种人口规模的国家,全球历史都很难找到参考,然后任何事物量一定程度都可能导致质变。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69樓 發表于:2025-1-7 22:32

炎迪:


日本主动刺破泡沫之前第一是当时全球除美国外的第二发达国家。日本挨了核弹,但被打服以后将近50年,完完整整的接收到二战后冷战时期各种为节制苏联、中国、朝鲜的各种全球化经济援助,我国加入WTO经济节节攀升,他们已经过了几十年这种幸福日子了。

第二日本保持了一亿中产阶级,主动再分配保持社会均衡。

最重要的是日本是个小岛国,他只计算国内GDP,这么多年深耕国外2/3的海外GDP根本不算进去,但确实存在啊[捂脸]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70樓 發表于:2025-1-7 22:33

理想三和:


宅文化满足精神需求

风俗业满足生理需求

这是日本能苟而中国不能苟的原因,所以大放水是必然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71樓 發表于:2025-1-7 22:33
作者:licupon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30196569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两任首相安倍和岸田接连被刺杀,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翻了一下数据,日本人均购买力GDP从18年至今几乎没变化,美元计人均GDP更是近30年停滞不前,日本美元计GDP占全球的比例也从1994年的接近18%一路下滑至21年的5.1%。

日本过去10多年即安倍时期,经济不景气,财政收入降低,反而对底层的压榨更甚。在经济增量不足的情况下将大量资源分配给既得利益阶层,死保大企业和老人养老金,年轻人就业机会减少且待遇糟糕同时难以转正升职,然后政府为了提高财政收入,摊广摊薄税源,消费税一路从5%涨到10%而且还要继续提高。

要改革就必须动既得利益阶层的蛋糕,而且非改革不可,不然就等着病入膏肓慢性死亡吧。长痛不如短痛,要在病在腠理之时就果断行动。

安倍和岸田被刺杀,从表面上看导火索是统一教和消费税,但经济问题才是核心本质,要知道:繁荣和发展比富裕更重要,经济长期停滞,怨气必然越积越重,毕竟希望才是很多人活着的动力。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72樓 發表于:2025-1-7 22:33

过于追求经济发展才会出问题,一味地追求上涨只会引起纸面数据虚高,弄虚作假。价值的上涨跟不上钱的上涨,那钱就变得不值钱了,买东西就会越来越贵。

我一个月4000,工作强度不高的话,我是没有心情去提升自己的。如果强硬逼着自己去干了7000的活,我想我会拆开床头后面的那柄包裹。



作者:羽下丶花开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611254797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73樓 發表于:2025-1-7 22:33

人家流浪汉都能排队领到粥和饭团,最关键的吃饭解决了,还有多少社会问题? 一个没工作靠打零工也有口饭吃的国家,治安问题必然是很低的,没有必要为口吃的铤而走险,加上日本社会贫富差距也很小,医疗教育福利等保障性措施完善,这就让大部分国民安心

人心安定就是社会稳定的根基,即使几十年经济低迷迟滞,日本也没发生严重社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此



作者:冷眼角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6127892699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74樓 發表于:2025-1-7 22:34

穆士车:


没有停滞,主动刺破泡沫,脱房向实,日本的先进制造业承担起了整体经济发展,1990年代白色家电汽车机械设备机床机器人工程机械自动化设备计算机计算器等在世界市场上广受欢迎,磁带录音机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供不应求经常断货。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75樓 發表于:2025-1-7 22:34

那要看你怎么定义特别严重社会问题。

如果说爆发内战屠杀改朝换代,或者像美国洛杉矶暴乱黑命贵骚乱那种才叫特别严重社会问题,那日本社会还算和平安全没啥大问题。

如果说发生特别严重社会问题是发生重大暴力事件,那么日本依然发生过。令和时代(2019—)以来就发生过2019京阿尼纵火案,独狼式恐袭纵火造成36人死亡。要知道1995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恐袭死亡人数也就13人;2022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21世纪发达国家还出现政治领袖遇刺身亡案件,要知道美国1981年后都没发生过那么重大刺杀袭击。

这就像东南亚冷战结束后局势。你说东南亚危险吗?相比于爆发战争屠杀动荡等中东非洲东欧,东南亚整体属于安全和平的。你说东南亚安全稳定吗?各种贩毒犯罪就不说了,光说政治军事暴力事件,印尼1998排华事件,缅甸内战包括军政府和北部少数民族武装,南部罗兴亚人等冲突(甚至波及中缅边境云南);菲律宾2017马拉维反恐战争;而且受中东极端组织思潮影响,东南亚像印尼,泰国等国还发生过各种恐怖袭击,比如2002年印尼巴厘岛爆炸恐袭造成204人死亡。



作者:鹏鹏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27981550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76樓 發表于:2025-1-7 22:34


随便看看:


因为日本中低层不是根据职位定薪水,是根据工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77樓 發表于:2025-1-7 22:34

因为有中国在托底日元的购买力啊

像香港2000年以前2万港元一个月,可以花2000港元包个二奶,可以花1港元买青菜

所以香港社会一直很和谐

后来,等到2014年以后,2万块港元的收入,只能在香港吃土了,包个屁二奶

所以社会矛盾很激化

现在中国慢慢就不会托底日元的购买力,等日本人一个月赚20万日元,啥也买不到时

社会矛盾自然会激化



作者:华丽的转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621650452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78樓 發表于:2025-1-7 22:35

因为米国人砸碎了日本的权贵和财阀,逼他们吐出利润给韭菜,所以日本的韭菜其实过的很滋润,所以他们才能躺平,

很多学者专家津津乐道于什么日元升值/贬值,央行降息/升息,其实都是看不到关键所在。

2战后基于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的目的,占领军废除作为“明治体制”基石的华族制度。

1947年,根据新的《日本国宪法》,华族制度正式废除。据统计,当时有爵位者包括:公爵17名、侯爵38名、伯爵105名、子爵351名、男爵378名,共计889人。

1947年5月15日上午10点,自岛津忠重公爵以下204名华族齐聚东京皇居“表3之间”拜谒昭和天皇。在会见中,天皇表示:“从今以后华族制度废除,各位要努力不辱没祖先的名声。”



作者:土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5976074850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79樓 發表于:2025-1-7 22:35

经济停滞后,日本其实出现了特别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主要是少子化、老龄化、低欲望、女性就业非正式化等压抑社会问题。之所以没有出现温饱问题,是因为日本在海外有大量资产(本质就是科技实力),日本政府又实现托底的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相对得当)。

日本阶级固化、社会僵化而缺乏创新的动力,却依靠海外庞大的资产收益、内部超低利率水平实现经济“软着陆”。



作者:Go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555901185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80樓 發表于:2025-1-7 22:35

生育率接近1,相当于每一代人减少一半,等于日本至少一半人被阉割了无后,这还不算严重的社会问题?

中国虽然很卷,但是卷说明至少还有希望,人们还愿意赌一把博取一下未来成为人上人。日本是中青年人眼里都没有光,做什么都一样,一亿总中流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全国一样穷。基尼系数低到发指,干什么所得都差不多,那你想还有没有人愿意冒险去创新了?收入差距小的地方,你觉得是屌丝没能力的会留下还是有能力的人会留下?能力强的日本人,润得比香港人还快。

叠加上日本人变态的对长寿的追求,社会资源拼命往老年人倾斜,老年人天生就是守旧的和保守的。这个世界总需要人刷盘子的,新加坡人就看的清楚,李显龙就说,老年人就该做这种蓝领工作,因为刷盘子是没有成长的,老年人也不需要技能成长,老年人刷了盘子,年轻人才能去做那些有成长性,需要锻炼技能的工作,国家和社会才有未来。



作者:海风海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6154415714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81樓 發表于:2025-1-7 22:35

宇宙边缘的大土豆:


​日本人口相对来说少

科技又相对有优势

去拉美那边刮刮地皮

来中国卖卖电子产品

日子就混过去了

不同经济体量、人口数量的经济问题解决的方案完全不同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82樓 發表于:2025-1-7 22:36

1.日本的底子厚,当年是一亿多人干出来的世界第二gdp,就是不发展了也能能弄个人人小资,哪怕是最次的宅男,也能住在父母留下的房产里躺平。(对标我国的三和大神)

2.社会问题出现过,地铁里放毒气也干过。但是为什么没有出现大规模动乱呢?因为大部分人能不苦不累得吃饱,就没有搞动乱的心思了,极端派起不了头。温和派,日本的老龄化是无解的自然规律,你让谁上来也没有办法。所以温和派也不会挑头。



作者:戳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558536522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83樓 發表于:2025-1-7 22:36

雪球:


没有特别严重?!

日本色情AV火爆的三十年,各种摄像机发展的30年,和特么日本经济停滞30年,完美重叠。

对了,你不会以为女优是喜欢干这个吧?你可以了解了解日本黄金二十年有多疯狂,尼玛的给小学生发信用卡。

还不严重?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84樓 發表于:2025-1-7 22:37

lili:


日本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是没有明显的社会问题。


日本年轻人,最大的痛苦就是社会太平均,努力的性价比很低,于是躺平。


贫富差距小,福利完善,经济能满足基本需求。这一切都导致社会死气沉沉。


懒人不努力也过得去,想努力的人得不到回报,努力了也和其他人差不多,也就躺了。


真正有活力的社会,一定是有贫富差距。既要有贫穷作为惩罚,也要有财富作为奖励。穷人躺不下,富人不敢躺,无时无刻不在竞争,稍有松懈就会受到惩罚。


这样,社会就不会停滞不前,就永远充满活力,竞争力不断提高。虽然这样也会产生少量社会问题,但能够保持社会发展,也是值得的。发展中解决问题,发展中提高社会管控能力,才是正途。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85樓 發表于:2025-1-7 22:37


特洛诺米:


这几年成功刺杀前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也就是日本了吧?

还不够严重吗?

当然你觉得这个不够严重我是支持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86樓 發表于:2025-1-7 22:37

家庭危机,因为社会责任转移到家庭责任,而年轻人在社会失业,啃老父母增加了家庭负担,因为家庭破产导致更多女性堕落红尘,男性则在社会乞讨。

我一直在强调家庭是年轻人唯一庇护组织,一旦破了社会没有容纳的地方,或许你可以去制造业,魔鬼流水线,因为你没有路可以走了。

女性也会波及,更加现实,漂亮,加家庭破产,更加容易被引导成为堕落下去。

这也是我一直不反对,宗族,家族,因为起码可以走保底,不至于你堕落最底端行业,这也是有成本的付出。

国内房地产不是省会,不是核心城市圈,尽量的脱手的,房价有便宜的,也有贵的,日本,韩国,生育率到年底,日韩核心城市房价依旧保持。



作者:明珠求瑕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5561226757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87樓 發表于:2025-1-7 22:38

你所说的社会问题是否是社会层面的民众暴乱等等。如果是的话,大部分是因为下面的情况。

日本经济停滞非常严重,日本的人口是1亿2,600万。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国家。日本有很多世界顶级的企业和产业。这是一个大背景。

另外是日本劳动力人口不足,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导致了有实际上有很多的工作岗位缺人。所以就算经济停滞,但是跟严重的劳动力缺口来说,大家都有饭吃。所以自然而然不会形成严重的民众暴乱社会问题。

而你所担心的社会问题是,在二三十年前,他们用的都是外国人、只不过对于外国人劳动力会有一些影响,但是目前来看,对于一个发展进程的发达国家来说,还是人口不够。



作者:东京第一站梨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28033007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88樓 發表于:2025-1-7 22:38

敖圣:


​关我什么事儿?我又不是日本人!

真无语死了,为什么身边总是有这么多人喜欢关心别的国家的事儿?你们想去就去呀,那什么海什么洋也没有加盖呀。

我有空还是想想今天去参加婚礼的时候吃席能吃到哪些菜的吧。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89樓 發表于:2025-1-7 22:38
作者:果子狸炖水鱼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810406/answer/27979524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内社会问题就挺严重的。

这不就活捉一只 吗。



項目副經理 二十二級
90樓 發表于:2025-1-7 22:38

善恶七十亿分之一:


因为有巨量的中国的廉价商品。

别看这些鬼子口头上嫌弃made in china,实际上都是香得很。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296 回複數:237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1-8 18:11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