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8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75 47
(轉載知乎)咖啡真的能喝出不同吗?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樓 發表于:2025-11-6 20:52

经常喝咖啡,有时候自己冲有时候去店里买,感觉只要加上奶就都一样了。大家都是怎么评的呢?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樓 發表于:2025-11-6 20:52

沈大力:


喝多了,然后稍微有点了解点风味知识就能喝出来。
但个人觉得只要不是对比很垃圾的深烘烂豆子,2块1g的豆子并没有比2毛1g的豆子强上太多,这个东西确实需要联想,和喝茶一个道理,要说玄学茶叶那边更玄学呢,豆子上限其实挺低的。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3樓 發表于:2025-11-6 20:53

曾经参加过咖啡师培训课,很多种不同豆子冲出来让你对比品尝的时候,确实能喝出不同。

其中不同品种的酸度对比差异最明显。

烘焙程度不同苦度也明显有不同。

水洗日晒不同也确实有不同的风味呈现。

同一包豆,用意式和滴滤冲出来也还是不一样。

有些神奇的品种的后味还能咂吧出一丝丝甜度。

但味感这玩意儿就跟绝对音感和绝对色感一样,天赋大于训练,在有对比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稍作训练都能分辨一二,但是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就很勉强。

至于那些个花果香,坚果味,泥煤味,纯属小圈子里惯用的黑话罢了,不入圈的千万别学,平时挂嘴边就怪瘆人的。

平时喝的话,自己的感觉最重要,偏酸了偏苦了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作者:巽之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7634177982702374/answer/19690525458476297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4樓 發表于:2025-11-6 20:53

九月听澜:


真的能啊!酸、苦、涩,口味明显不同!☕️
分享一下喝咖啡十几年的素人分辨诀窍,并在最后郑重发布一个我命名为“二三三四”的简单口诀,让咱们一众小白都能摆脱咖啡文盲的尴尬!

我老爸是咖啡精,从小学开始我就接触到海南咖啡和越南咖啡。
不过那时候老爸不让我们多喝,怕我们上瘾。
一周最多也就周末给我们喝一次……

真正开始每天喝咖啡,也是最近这十几年的事。
(文字工作者经常要靠咖啡因续命啊……对不起啊,老爸,我还是上瘾了…… )

然后有个相识多年的老友,前几年开了咖啡店,还跑去云南包了个山头种咖啡。
托老友之福,也被普及了一些知识,喝到了老友出品的各种高山咖啡。

因此,虽然我只是一介素人,没啥高深的技巧和专业工具加持。
但感觉自己喝得也算多,下面这种方法应该很适合帮助入门者了解咖啡哦!♥

先说结论,也就是我的“宝贵经验”( ̄▽ ̄)"
喝不出差异,与能喝出差异的人之间,其实可能只差一包什锦滴滤咖啡

的距离!

类似这种5种风味✖4袋=20袋滴滤,轮流喝20天,真的就能把握五种风味的不同

比如,题主只需要去买一包类似上图那样的什锦滴滤咖啡,每天轮流手冲一袋。
20袋喝完后,一定可以深刻体会到咖啡的不同。
至于品牌什么的,网上很多选择。可以买几种试一下,价格一般也不会很贵。

注意!不要买速溶咖啡,一定要买滴滤,手冲!
速溶咖啡实在是……主打提神醒脑,不讲究风味哈……(lll¬ω¬)
至于用到咖啡豆、咖啡机这种水平的,并不适合小白,所以,就按我的简易法来感受“不同”就好。

所谓“不同”,是要靠反复对比才能分辨出来,这与加不加奶无关。
不同品种的咖啡,即使加奶加糖,所得的风味也是不同的。

就用我买的这包什锦滴滤咖啡来举个例子吧!
下面这袋,我戏称她为“蓝贵人”。
美人大名曰:哥伦比亚惠兰

(huila)咖啡。
看了包装上的说明,口味是偏明亮活泼的酸。

记得看包装袋,小白无需啃咖啡专业书,先把包装上的内容记住就好

本人向来不甚喜爱酸口味的咖啡,是以给惠兰美人赐了个贵人的席位。
但其实,惠兰咖啡是世界公认的十大高端咖啡。

惠兰位于哥伦比亚南部,坐落于安第斯山脉东部。地处高原,海拔高度在1200米至2000米。
是哥伦比亚最负盛名、最受赞誉的咖啡产区之一哦!

沸水冲下去,热气随着香气升腾。
先试了下黑咖纯饮,嗯,这个酸度恰好,可以接受。
再加点鲜奶,嘿嘿,口感顺滑, 醇厚度不错。给人一种圆润、饱满的感觉。

咖啡其实也没有多高大上!
我觉得说穿了,也就像大家吃粉吃面那样,鲜奶和糖则如同醋、辣椒酱之类的佐料。

鱼蛋粉、馄饨面、兰州拉面、炸酱面,本身风味肯定不同。
至于佐料,则是随着个人喜好添加,目的都是拌出一碗自己喜欢的口味,如此而已。

不加奶的话,就是很明显的偏酸口味

再看下面这袋,我称它为“金妃”,大名是premium blend

(高级混合咖啡)。
混合咖啡一般没有很明显的某种特质,香气清新,滋味芳醇,平衡感很好。

应该也是普通小白比较容易接受的。
就像很多餐厅提供的咖啡,混合咖啡就是主流。
包括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一般喝到的就是混合咖啡。

因为不酸不涩,中正圆润,用来搭配各种餐点都非常合拍,不会互相抢风头。

有对比就知道,什么叫不酸不涩

然后轮到“紫贵妃”,大名是Kyoto blend

(京都混合咖啡)。
日本人普遍喜欢深煎(咖啡豆经过深度烘焙)口感。

这款京都blend正是强调深煎风味,主打深邃芳醇,甘美柔和。
沸水冲下,雾气氤氲。
深煎咖啡特有的浓郁香气扑鼻,逐渐充盈了整个空间。

啧啧,这10几秒的温柔香,谁闻谁沉沦!
深度烘焙咖啡,香气真是很浓烈,让人有精神一振,或者想眯眼叹气“好香啊”的感觉!

我喜欢加奶不加糖,但加奶后,每款咖啡风味都依然完全不同哦

后面还有来自坦桑尼亚的“绿嫔”Kilimanjaro(乞力马扎罗),以及来自也门的“红贵人”摩卡(Mocha),不一一上图了。

就看这五种滴滤咖啡,已经能够让人清晰感受到差异,以及察觉到自己的偏好。
所以我觉得,想喝出不同,就先去买这种什锦装的滴滤咖啡吧!

敲黑板!
记得认真看包装袋!小白们虽然不需要啃咖啡专业书,但也得把包装上的内容记住呀!

像我自己,用20天,感受并记住5种味道和相应的介绍。
和20天前的自己相比,不知不觉就已经提升了一个等级啦!

这个笨方法,能够帮助入门者毫无压力地迅速了解咖啡的大致种类。
更重要的是,也能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豆子和口味!
从此去精品咖啡店,就不用再纠结点什么才好啦!

入门者应该先喝一口黑咖,再加奶、加糖,感受不同的风味变化

■那么,为什么咖啡会有不同风味呢?

我也是咖啡素人,但因为喜欢喝,自然也会适当学习!
在这里分享一个“吃货记忆大法”。名为“2344”!
咱们小白嘛,来记住这四大点,我觉得就比较够用于回答这个问题了!

1、“二”品种:咖啡豆本身品种不同

嗯,就好比刚才说的粉面,云吞面和炸酱面,本身品种就不同哈!

咖啡最主要的两大品种是阿拉比卡

和罗布斯塔


◆阿兄:风味更细腻、酸度更高。在日本常被咖啡店采用。
◆罗兄:更苦涩、咖啡因含量更高。常被用于速溶咖啡。

日本的情况:左边是阿兄,主要用于咖啡店;右边是罗兄,主要用于速溶咖啡


2、“四产地”:产地风土导致风味不同
港式云吞面和上海小馄饨,是不是很容易理解?
而咖啡常提及四大产地,亚洲-非洲-中美-南美。
一般认为特质是这样的:
◆埃塞俄比亚(非洲)的咖啡,常有花香和柑橘味。
◆肯尼亚

(非洲)的咖啡,常有莓果和番茄味。
◆中美洲、南美洲的咖啡,比较均衡,往往带有坚果、巧克力调性。
◆印尼

(亚洲)的咖啡,常有草药、香料和醇厚土壤感。

各大产地的味觉分布图,从左到右:亚洲,中美洲,南美洲,非洲。


3、“三处理”:加工处理法后形成的风味不同
老广很熟悉的云吞面,这个面条里面也分碱水面和全蛋面、虾子面等不同类型,对吧?

咖啡豆的话,采摘后需要去除果肉取出豆子。
这时也有三种不同的主流加工方法,对风味有巨大影响哦!

◆日晒处理: 豆子带着果肉一起晾晒!会吸收糖分,风味通常更浓郁、奔放。
◆水洗处理: 通过发酵去除果肉,风味通常更干净、清爽,酸度更明亮。
◆蜜处理: 介于两者之间,保留部分果胶进行晾晒,风味甜美,醇厚度饱满。

咖啡的一生

4、 “三烘焙”:烘焙程度带来不同风味
嗯,例如说,煮面和炸面,是不是也可以理解?哈哈哈!
炸过的面条带有焦香,也是类似的理儿吧!

◆浅度烘焙
保留更多原产地特征,酸度明亮,口感清爽。
◆中度烘焙
平衡了酸度和醇厚度,常有坚果、焦糖、巧克力的风味,是最常见的烘焙度。
◆深度烘焙
主要呈现烘焙本身带来的味道,如烟熏、香料、巧克力苦甜感,咖啡豆本身的风味大多被掩盖。

日本真是喜欢深煎,还有极深煎呢,这是多喜欢苦味啊

记住了吗?二品种,三处理,三烘焙,四产地,2334哈!反正咱们小白虽然菜,但也不能是咖啡文盲呀

最后说一句,从烘焙这个角度来看,许多日本人喜欢的深煎,其实并不能体现出原汁原味!
只能说,岛国人民喜欢吃苦当吃补啦!

至于我自己,哎,很惭愧,也是喜欢深煎,因为尤爱它的香气,那很咖啡!!☕️

@知乎美食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5樓 發表于:2025-11-6 20:53

木头:


我以前也认为咖啡都是一个味,基本上哪个便宜喝哪个,直到我去了一次咖啡博览会……

之后我喝的咖啡就贵了…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6樓 發表于:2025-11-6 20:54

题主说的加奶加糖的咖啡,我个人认为是喝不出好坏的。

一来本身这类咖啡几乎都是用的深烘的,深烘的豆子本身就很难喝出好坏,原本咖啡豆的花香、草本香气已经被替代的差不多了,主要呈现的就是焦糖、巧克力、坚果味道。可以简单理解为再好的肉,你给他烧焦了,都是苦的。

二来是奶和糖本身就会掩盖这些味道,加上现在奶咖都用冰博克,这浓郁的味道让咖啡味成为了点缀。另外还有各种特调,加Nfc果汁了啥的,说句难听的,我加点桂花,这花香能不浓?我给你加点香菜,你草本香能不浓?

综上所述,要是就想当个饮料喝,普通咖啡真没啥区别。而且就算是高价咖啡,你也不见得觉得他好喝。就想我头一次喝浅烘的豆子,我觉得就和喝醋一样无法接受。

咖啡豆这个东西就像喝茶,有人喜欢绿茶,有人喜欢红茶、普尔、岩茶,茶本无好坏,只是人非得给他分出个高低。



作者:炒饭少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7634177982702374/answer/196896850555564871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7樓 發表于:2025-11-6 20:54

Gang Pan:


其实喝不出来挺好的,你就找个比较贵的豆,比如赛级SOE啥的,几千100克那种,每次喝雀巢就知道自己又省一千,几年就能省出一辆法拉利来。。。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8樓 發表于:2025-11-6 20:54


仨饱俩倒:


加糖加奶确实让差别变得更小了,感觉不出来也很正常。

不过办公室同事搞了个咖啡机,天天整各种咖啡,虽然我体会不到好喝在哪里,但是确实能喝出来哪种更难喝。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9樓 發表于:2025-11-6 20:55

作者:土拨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7634177982702374/answer/196981430129761205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说结论,能,不只咖啡能,红酒能,甚至中国茶叶,都有各自的品鉴理论,经过训练,能够区分不同类型输出结果。

简单简述下咖啡品鉴:准备不易混杂吸附风味的器具,金属品鉴勺白瓷杯或玻璃杯。

选择单品咖啡,风味独特,辨识度高,尽量不要工艺过度,烘焙度不要高。

干豆看形,看色泽,冲煮后看咖啡液颜色,意式看泡沫是否持续耐久。

闻香,干豆豆香的原始香气(花香果香蜜香,(这一点和茶叶红酒一样,不是本来味道,就迷人又值钱,比如某年份拉菲喝出内裤味道),我的理解是只要有本味之外的味道,就立刻值钱起来。

尝品,小口啜饮,这里通常咖啡勺不是用来喝咖啡的,是用来搅拌均匀,但品鉴时候,用用也无妨。

要尝试酸度,这里是指果酸,不是酸涩的意思,酸度是咖啡的灵魂,要识别各种细微香不但要品出花香,还要明确描述什么花什么香。

苦,是那种苦的干净,甚至微微回甜,不是烘焙过火了的满嘴散不去的苦味。

再有进阶体验就是韵,口感体感,厚重否团水否返香感觉(咽下去后口腔余香),这是普通爱好者的品鉴咖啡,更专业的年度咖啡行业大赛不说,星巴克门店的黑围裙都能讲出一堆,头头是道。

只是我觉得茶无定式,适口者珍,酒,咖啡都是同理,自己喜欢喝,是前提,千言万语不如我喜欢,而且很主观的评测方式,非要分个高下,也没意思。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0樓 發表于:2025-11-6 20:55

真的能,只要喝的足够多,并且在上面花心思。

但如果味觉不敏感,那也就没办法了。

用鲁迅先生的一段文字举例,他买了好茶叶,喝起来感觉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于是换了茶具,换了心情,品出来了不同,确实是好的茶。

但是如果把它们按照平时方式放在大壶里边泡一轮,写着文章边喝,他也是喝不出来不同的。



作者:花露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7634177982702374/answer/196934235528390688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1樓 發表于:2025-11-6 20:56

张张:


酒喝多了能知道是好酒还是劣酒,香烟抽多了也能分辨好烟还是劣质烟,很多东西都是同理,尝多了自然能分辨好坏,咖啡也一样。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2樓 發表于:2025-11-6 20:56

作者:子牙1984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7634177982702374/answer/19693463700129476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问题我会。

我今年41岁,以前几乎不喝咖啡,除非有社交场合需要请别人,我会陪一杯但也都以奶咖为主。

今年,这么大年纪准备考试,注意力不集中很难看进去书(我可能有轻度的ADHD)

所以在看书过程中就去喝咖啡,后来因为外面的买的太贵所以就买浓缩咖啡液、咖啡粉、买挂耳、买豆子自己磨,下面是我作为一个不太了解咖啡人的体验:

1、新鲜的豆子>挂耳>冻干粉>浓缩咖啡液。大多数(我买的都似乎便宜的,贵的不了解)的冻干粉、咖啡液都很苦涩,没有什么酸的味道,绝对不谈不上好喝。

2、咖啡豆、新磨出来的咖啡粉、挂耳刚打开的时候都有浓郁的坚果香气,我理解这主要来源于油脂类,冻干粉、咖啡液闻起来没啥好的。另外,划重点!!!!虽然闻起来很香,但喝起来是感觉不出来什么坚果香气的,我强烈怀疑那些说喝起来有坚果味道的人是在装逼(但我没有证据)。

3、某一些咖啡喝起来的确会有回甘的感觉,和喝茶差不多,比如我买的一个叫“玫瑰故事”的豆子,这个豆子喝起来有回甘,而且还有一点玫瑰香味,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牌子我就不说了,自己搜。

4、黑咖啡特别热的时候非常苦涩,等温度降下来的时候味道会有非常大的改善,口感会变得顺滑很多。

5、意式和美式感觉根本就是一个东西,美式就是意式加水,比较淡

另外,送大家一个冷知识:咖啡喝多了利尿,再加上最近天气冷,上厕所多,如果补水不足会导致电解质流失,在我身上的体现就是:脚趾会经常抽筋。。。。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3樓 發表于:2025-11-6 20:56

Damon:


浅烘深烘差别还是很大的,不太可能喝不出不一样 哪怕加了奶应该也能感觉到

至于能不能喝出来哪个贵 这个就只能得懂当下咖啡市场了 毕竟主观口味没法代表市场趋势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4樓 發表于:2025-11-6 20:57

木瓜里找麻瓜:


当然能,不同浓度,不同豆子磨出来的咖啡,味道闻起来都不一样,甚至烹煮时间不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口感。

当然劝你不要太多尝试,这玩意一旦尝过好的,就会觉得自己之前喝的都很“垃圾”。后面会越来越费钱,毕竟由奢入俭难吗。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5樓 發表于:2025-11-6 20:57

DaddyJ:


都不用去很贵的咖啡馆。

就现在,打开瑞幸,点一杯普通美式,再点一杯SOE美式,都要热的,然后对比着喝,你看看有没有区别。

要是没有,那就打开人民医院的app给自己挂个口腔科的号。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6樓 發表于:2025-11-6 20:57

羲和:


以前有一位领导喝了我家咖啡☕️觉得很好,问我什么豆子哪家的,我都一一告知,他让秘书去办,但总觉得不如我家的,又一次问我,我复盘顺序和细节觉得没问题,最后发现问题在咖啡具上,我家用的是白色骨瓷(贼贵的那种),领导办公室是普通瓷…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7樓 發表于:2025-11-6 20:57

精锐之师:


我觉得是主要没有对比着喝,如果能控制变量,就可以喝出来很明显的差别。比如用相同粗细度,相同萃取方式,相同的水温,只改变咖啡豆的种类,一次处理多种,放在一起对比着喝,就能喝出来差别了。这个方法适合茶,酒,烟等一些列的需要品的东西。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8樓 發表于:2025-11-6 20:57

黑色星辰:


仔细看了下问题,题主应该是喝速溶咖啡多一些吧,个人感觉而言国产的可能没有鸟巢等进口品牌香气重,一般自我感觉就是香气,入口的酸涩程度。用豆子煮的话看品质香气不一样,加奶会减少咖啡的香气但是会掺入一些奶香,入口没那么酸涩,加糖的话香气减少的不多,口感会随着糖份多少发生一些变化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19樓 發表于:2025-11-6 20:58

啦啦啦:


差别很大。

简单粗暴的,山姆有的豆子都买一包。

其他的都来一些。还没喝,香气差别就很明显了。再一喝,苦度酸度厚度醇度滑腻程度回甘,差别非常巨大。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0樓 發表于:2025-11-6 20:58

三石匠:


喝不出来,喜欢咖啡的苦味和香味,不喜欢涩味和酸味。现实中也是这样,甘苦自知吧。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1樓 發表于:2025-11-6 20:58

当然可以!我二十来年喝豆的浅薄经验看,南美的豆子多有焦糖、巧克力香;非洲的豆子花果香明亮,口感会有点酸;日晒豆子比水洗的口感更甜更醇厚,水洗的豆子更酸一些但是豆子本身的花果香保留得更好;蜜处理、厌氧处理的豆子就更是百花齐放,风味各异。

但是呢,这些豆子大概和你描述的咖啡不太一样。店里浓缩咖啡的豆大部分用拼豆,中深烘到香喷喷,口感平衡,适合做拿铁等各种饮品。

就像奶茶店里的茶,不可能喝出是春茶还是秋茶,是水仙还是肉桂。



作者:树洞里的Bu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7634177982702374/answer/196967224389111144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2樓 發表于:2025-11-6 20:59

得分你说得是哪种情况。况且要体会咖啡的风味,就别加奶

大的风味取向是能喝出来的,瑰夏、花魁、蓝山、曼特宁,味道上的取向区别真不小。

若是问同样的处理方法和烘焙度,比如耶加雪菲的水洗,和肯尼亚的水洗,能不能喝出区别?那一般而言,日常喝着玩的90%的人是喝不出区别的。

没特意训练过风味的,充其量能感觉得到一杯咖啡有多酸、有多苦,具体感官而言,是柑橘、蓝莓还是柠檬、百香果,西柚?是坚果,是焦糖,还是可可?不知道,其实也没必要知道,差不多就那么一个方向

至于不同的处理法,日晒和水洗区别还是蛮大的,特别是近年还有厌氧、发酵、过桶、添加等手段,那区别是大大的有

不同烘焙度就更不用说了,同样一支豆子,给你来个极浅烘和日式深烘,得了新冠的人怕是也能喝出区别来。



作者:TtoATM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7634177982702374/answer/19697516940877873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3樓 發表于:2025-11-6 20:59

梗塞维系:


找个精品咖啡店, 有瑰夏点瑰夏, 没瑰夏就随便选80块钱一杯的手冲.

只要三两杯你就喝出不同了.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4樓 發表于:2025-11-6 20:59

我每天两杯咖啡起步,现磨、咖啡液、挂耳、速溶粉、冻干都喝过,区别肯定是有点,但是个人觉得不太明显。

因为我喝咖啡很少有闲心像喝茶那样去细细品味,最初喝咖啡是为了通便,后来是为了保持精力带娃,我不太在乎它口感上细微的差别,性价比➕口感大差不差就行。

如果真的能搞一个咖啡机,尝试不同的豆子,那也是一种乐趣,可惜这对我而言不够方便,不够节约时间,偶尔享受一杯还行,天天这么搞遭不住



作者:火锅里的美人鱼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7634177982702374/answer/196979508923779624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5樓 發表于:2025-11-6 20:59


言多必删再来一次:


区别肯定有啊,但是好不好这个事很主观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6樓 發表于:2025-11-6 20:59

山是山 海是海:


有区别.以前我还是个穷逼的时候.就觉得贵的和便宜的都一样.都一个味道.

现在能喝出点区别了,酸度.苦,以及奶的质量都能喝出来.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7樓 發表于:2025-11-6 21:00

Ryker L:


不是酸就是苦,剩下全靠糖浆和奶。再后面就全是脑补的了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8樓 發表于:2025-11-6 21:00

我种的萝卜最好吃:


如果不加奶和糖,只能喝出酸和不酸,苦和不太苦,焦味大和焦味不太大。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29樓 發表于:2025-11-6 21:01

知乎用户PSdxuj:


这个就是所谓的一群人,把咖啡喝出了所谓的文化和B格,什么香味什么层次,呵呵,笑一笑就行,不还是那种可卡因的兴奋劲让他们迷恋而已,哪天你成为咖啡大师了可能在别人眼里你可能会喝出不同感觉

項目經理 二十四級
30樓 發表于:2025-11-6 21:01

地球人:


不同的豆子,不同的烘焙度,不同的冲煮方式,咖啡的味道完全不同,有非常多的层次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75 回複數:47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11-6 21:05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