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1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中國人日語學習者對日語中的「カタカナ語」普遍存在異常強烈的抵觸?
71樓 JosephHeinrich 2025-5-7 21:56
作者:楊個毛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6079604/answer/7232387657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實吧……「A 語言母語者學習 B 語言時有其他人所沒有的偏好」 好像是正常現象吧。

大家會認為英語國家人學漢語和日本人學漢語是相同的體驗和偏好嗎?我覺得顯然不會。

那有些人想要見微知著些什麼呢?

注意我不是來理客中的,我是來罵傻逼的。

這是一個月前的另一個問題。


我覺得我起碼在談論一個很細的點,就是日文中的 「漢字」 和日文中的 「片假名詞」 的成詞原理不是一回事。「漢字詞」 是既有音讀詞,也有僅僅使用漢字來寫日語原生詞的。

「漢字地獄」 代表的 「夜露死苦」 本質上只是換個說法寫日語原生詞罷了。何況哪個中國人喜歡這個?

而現代用法的 「片假名詞」 的常見用途只有外來語這一種(此處不考慮什麼上古日語詞之類的)。

結果是你乎一群殖人排隊給我回 「也就只有初學者喜歡漢字地獄了」。

你才初學者,你們全家都初學者。

我不學日語。

72樓 JosephHeinrich 2025-5-7 21:56

知乎用戶bsIO4V:


有回答質疑「怎麼不去嫌棄英語,外來語同樣又多又雜;因此歸根結底還是沒把日語正經當作外語學」(大意)。然而我個人確實從小就一直苦惱於英語詞彙之間整體上缺乏漢語中這樣的緊密聯繫:「⭕」是一個詞,「某類的⭕」可能就是另一個看上去毫不相似的詞,「⭕組成的❌」則又可能在構詞上與「⭕」「❌」毫無關係(僅為個人直觀感受,未必準確;而且常年不用英語已經忘光了,確實舉不出實際例子了)。

日語中的片假名外來語似乎同樣有這個問題——與其他多數詞彙之間缺乏聯繫。例如有一匹日本賽馬叫サクラローレル,漢語譯作「櫻花桂冠」,其中サクラ就是日語固有的「櫻」(sakura),ローレル是片假名化的Laurel(月桂、桂冠)。網上有日本人根據這匹馬的二次元形象猜原型馬,結果就因為不知道「ローレル」具體什麼意思而沒能從圖中的月桂要素得到啟發。可見即使在日本人自己那裡,此類有點偏門的片假名外來語似乎也是游離於主要詞彙體系之外的,沒法根據其對多數詞語的了解而推理出含義,大概類似我作為中國人也分不清「馬卡龍」和「瑪奇朵」之類。

我感覺更喜歡方便記憶的「體系」,而抵觸體系的「例外」大概是人之常情。就像我學德語也更習慣用Geldbörse/Geldbeutel/Brieftasche表示錢包,因為構詞上多多少少都和「錢」(Geld)或各種「包」(Beutel/Tasche;Börse本義好像也是,現在似乎更常用的「交易所」這一義項至少也和「有錢的地方」相關)有聯繫,只要認識「錢」和「包」那就能記住這是「錢包」;而不太習慣用來源於法語的、實際可能更為常用的Portemonnaie,因為在我匱乏的詞彙量里找不到能與之聯繫的方便記憶的詞。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佐證:無論德語還是法語對我來說都是外語,但我依然更喜歡「主流體系」中的。而日語的主流詞彙又與漢語緊密相關,那中國學習者抵觸片假名外來語就更理所當然了。

以上主要是陳述個人感受。我對語言學一竅不通,學外語也只是專業需要、水平很差,如有表述不當或以偏概全之處敬請指正。


73樓 JosephHeinrich 2025-5-7 21:57

我也在學日語,我僅代表我自己發言:

本人不討厭日語中的任何平假名和片假名詞彙(當然最喜歡的是熟悉的漢字),本人只強烈呼籲日語在使用假名詞彙時能在詞與詞之間添加空格!

泥馬要引進拉丁語就引進個全套行不行?!英語法語德語俄語…哪怕是阿拉伯語,誰像你家一樣不斷氣一排字母排到底啊奶奶的。



作者:詩與畫與花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6079604/answer/7213631838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74樓 JosephHeinrich 2025-5-7 21:57


終極侮辱地球:


不抵觸,我是語言天才

75樓 JosephHeinrich 2025-5-7 21:58

世事交易所:


片假名作為字母設計很失敗,平假名則很成功。片假名之間長得太像,匆匆一瞥經常看錯,必須費神仔細看。比如這些,基本結構太像了 クラブワ ソン 只要這些被轉寫為平假名,我就沒意見。


76樓 JosephHeinrich 2025-8-8 22:38

我認識的就不抵制,並稱這是日語不可不品的一部分,我不認識的就狠狠抵制並在任何有片假名的場合搬出那張經典的「滿螢幕片假名鬼看得懂啊.jpg」享受短時間獲得大量贊同的快感。這就是所謂的「強烈抵觸」。

雖然濫用現象在一些領域的詞彙里確實存在,但是那個梗圖太有名,導致的會日語不會日語的碰到個機會就要抖機靈發那張圖,以及各種跟風言論更進一步強化了這種現象。你以為大家是在討論語言學,實際上是在玩轉流量,你看韓語什麼的,沒有這樣的出圈梗,沒有這樣一個可以藉機吸引目光的手段,大家就都散了也不愛笑了,多沒意思。



作者:銀雨中的月光花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6079604/answer/192680537357625907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77樓 JosephHeinrich 2025-8-8 22:39

迴旋鏢發射機:


純諧音梗的處理方式,當你知道標準英文發音時候確實不削一顧。

正しいの発音のルールが分かられた時、あっという間に、絶対に想死

78樓 JosephHeinrich 2025-8-8 22:39

作者:業月-Gyogatsu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6079604/answer/190885113287855074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片假名本身在傳達意義的功能上的缺陷。

單個片假名寬度比拉丁字母等體系更大,日語音系的過分簡單又導致大量源語言中並不存在的元音的插入,導致日語中的外來語單詞(不管是片假名還是羅馬字轉寫),在視覺上都相當冗長。拗音的存在更是讓片假名單詞變得更加難讀,同樣是一個音拍,拗音有兩倍於其他音拍的寬度。

人們在看到單個拉丁字母時(特別當它表示輔音時)基本上絕不會認為這是一個單獨的音節。而在拉丁字母擺在一起時,人們會根據元音和輔音的分佈來快速判斷音節的分割位置,例如「Perpetual」會被瞬間分為「Per-pe-tual」或「Per-pe-tu-al」,只有三到四個音節,但片假名已然清晰地分為了「パーペチュアル」七個方塊,單位變得更多了,方塊字也使得單詞看起來和讀起來都有斷裂感。親測,在標註原文後,片假名單詞變得好讀了很多。

簡而言之,

片假名綜合了語素文字的「寬度大,兩個字符之間有清晰的界限」和音素文字的「表音不表義」兩大缺點,單位寬度的信息密度極低,導致非常難讀。

如果日語音系允許更多輔音串、更多介音、更多元音韻尾,再發明一種音節文字,就能綜合語素文字和表音文字的優點,相較之下變得更好讀。(諺文:這不就是我嗎?)

然後,我們再來談談日語詞彙體系的問題。

首先,作為漢語母語者,日語中那些可以寫出漢字的詞彙當然更令我們感到親切和熟悉,自然而然就會有一種心理暗示:這些詞記起來更簡單。

而現代日語中,既非和語也非漢語的外來語詞彙明顯佔比過高,大致達到了40%以上。可以寫作漢字且被借入現代漢語的詞彙還好,例如「倶楽部」等,但更晚借入的詞彙在二戰結束後則是很少再發明漢字表記,很多單詞在視覺和聽覺上都令我們漢語母語者感到不熟悉,自然會引起學習者的畏難和厭煩情緒。再加上國內很多人本就是因為英語不好才來學的日語,結果日語里又全是英語單詞,不覺得討厭才怪了。


79樓 JosephHeinrich 2025-8-8 22:39

誰填真名啊:


就考級的難度來說,抵觸片假名大機率是英語基礎不好。

但凡背的時候順便記一下英語來源,片假名都是送分題。


80樓 JosephHeinrich 2025-8-8 22:39

程不成:


人之常情,不想背單詞罷了。對中國人來說肯定全是漢字最省事兒。對於非中國人的學習者來說,那抵觸的就是漢字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