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上嬌羞神經栗子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9584444/answer/405513569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歐洲生活了幾年,對語言這個話題很感興趣,簡單說說我的看法吧
其實這個問題在於你怎麼去定義「流暢交流」。你去買東西,能跟老闆溝通清楚各自的需求,這是一種流暢交流;你能和對方用英文暢聊哲學,時事,文學等等話題,這也是一種流暢交流。但流暢和流暢之間差別大了去了。
如果是前者,我認為歐洲大部分國家的人都可以做到這一點。從旅遊這個視角上看,無論是東歐國家,巴爾幹地區還是南歐,基本上酒店,餐廳,咖啡館等等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都可以使用簡單的英文來處理和自己工作相關的事。哪怕他只會說一句how much,會說基本的數字,會說large or small,會說hello和thank you,這些基本英文對於遊客理解來講也已經足夠了。其實我倒是覺得,如果你只是在歐洲旅遊或者旅居,不牽涉工作學習等等需要與人深入溝通的情況,只會英文其實在大多數國家都已經足夠。因為在處理這些並不複雜的事物上,如果只是需要讓人理解,可能幾百個詞彙量都足夠了,很可能對於中國人來說會更容易一些,因為你是崩單詞,他也是崩單詞,總比你崩單詞,對面哐哐哐來好幾句讓你聽不懂效率要高得多。之所以說即使這樣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流暢交流」,是因為還存在很多完全不能流暢交流的反例。比如我家鄉長春,你要是只會英語,旅遊都會是很困難的,因為絕大部分人真的不會說英語———是連你好謝謝都不會說的那種,他就是完全不懂這門語言。但這種情況在歐洲確實很少見,因為國家小人口少的原因,歐洲人總要和外國人打交道,不論是誰。所以在英文基本交流方面有着中國俄羅斯這種大國不具備的優勢。
如果是後者,我覺得歐洲人的英文水平被嚴重高估了。刨除歐洲三個英語國家(英國,愛爾蘭,馬耳他),即使是在荷蘭,丹麥這種英文普及度非常高的國家,大多數人也做不到完全準確的用英文表述自己的各種觀點。大部分人的詞彙量依然達不到母語者平均水準(3w-4w),基本就算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詞彙量也基本只維持在5k-6k的水平,這對於準確地表達深刻的觀點是不夠的。你如果仔細聽荷蘭人的英文,你會發現雖然他們可以講的流利,但是基本還是在使用簡單基本詞彙,說常用簡單句,並且在語法和用詞搭配上常常出現錯誤。這是完全達不到我說的第二種「流暢交流」的程度的。前幾天我和學校的study advisor面談,她竟然聽不懂articulated和rhetorical是什麼意思,讓我非常震驚。
我其實覺得,在非英語母語國家只講英文學習工作的話,你的英文會進步很慢,甚至會倒退。因為很多時候你會被迫滿足於粗略的「聽懂」而忽視語言中「精確」和「地道」的部分,因為沒有很多機會從與人對話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