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5篇帖子。
(轉載知乎)逆向考研成風潮,名校生「向下兼容」是理性選擇還是現實妥協?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0

985本考雙非,這件事我先質疑一波真實性和比例,其次如果真的有985本要考研還是TM考雙非的,除了中科院那幾個雙非,多數都屬於混得腦子都搖散黃了。估計大學幾年掛科都掛得本科得延畢了,順帶對自己的學歷以及社會,以及就業形式,以及以及人際關係都不咋地。

國內不讀博單純讀研已經是實際性的付費上班了,本科層次差的這樣搞三年好歹學校和學歷都能好看點。

就比如一個肥科的本去考個肥大的研,周邊幾個學校有一個算一個找人問問,大機率都覺得這個孩子腦子出點問題了。

不去說985那麼高的保研率,以及申海外碩士的難度有多低,單就拿個肥科的本科畢業證去教培機構混,都比肥大碩士要賺得多。

而我身邊統計學來講,這幾年汽車考研失敗的很多都是去BYD了。

但就BYD的工資結構來講,雙非的F碩工資還沒985F本開得高,等於讀三年把自己年薪還給讀低了。

而且這幾年不存在什麼985本去比亞迪還不要的, 我身邊統計學來講,985本只要敢投BYD, BYD就敢收。



作者:NIO倒閉了嘛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0316909628605803/answer/189114236636414858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0

許廣新:


我找老婆能找劉亦菲我不要她

找了我們縣打工的張小花你說我向下兼容

先不說對不對至少可以討論

媽的我和劉亦菲微博私信人家不搭理我

我只能娶了條件允許內條件最好的張小花

這叫尼瑪的向下兼容

我就這麼大屁股,就只能穿這麼大的褲衩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1

一袋米我要扛兩樓:


所謂的「向下兼容」更多的是向現實妥協。大家都想考,但名校研究生名額是很有限的,想要考上名校研究生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很有可能一年時間還不夠用,不少學生可能考了2-3年都沒有考上,花費了巨大的時間成本。

這裡要考慮到一個背景問題:這些學生的本科院校就已經是名校了。如果這批考生單純衝著學歷和就業去的,根本不可能選擇比自己本科學校還差的學校報考的,這直接等於自降身份,95%以上的名校生肯定是不願意的。這時候「向下兼容」還不如直接憑藉本科院校的實力去找一份不錯的工作

如果這批考生衝著未來科研環境和師資去的,普通雙非院校的科研環境有那麼吸引人嗎?我想肯定是沒有的,那麼這批本科名校生肯定是希望往更好的學校報考,而不是「向下兼容」。即使他們名校考不上,考自己學校的研究生也是個明智的選擇,犯不着考比本科還差的院校。

所謂的「向下兼容」更多是向現實妥協。我們不能否認一個事實:即使是本科名校生,也可能出現連續多年考更好的名校而不成功的情況,他很可能只是一位在名校內讀書的普通學生,不代表他是這個學校裡面最頂尖的那批學生。

面對多年考研失敗的經歷,但凡是個正常人都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如果在正常備考的情況下,屢次考研失敗,大家肯定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把目標院校設定太高了,也許降低目標院校就能成功了。為了能夠降低備考的時間成本和精力,降低目標院校變成所謂的「向下兼容」也就合情合理了。

名校生也可能面臨另外一種情況:他們也許有一份體面且穩定的工作,只不過沒有研究生學歷。為了能夠在職場上獲得某些晉陞機會,需要他們有一個研究生學歷,這種情況學歷只是工具,學校好不好也許就不重要了。

在這個問題下面的描述,我覺得有一點不是很恰當。「985學生扎堆報考雙非研究生」,這種情況肯定比211學生少,211學生選擇報考專業強的雙非一本院校其實是可以理解的,有些211院校

在綜合實力上確實沒有部分雙非院校實力強(比如西北地區211院校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雙非院校),但是985院校

卻沒有一個是弱的。

此外,逆向考研這件事也不是今年才有,前幾年就有這種情況出現了。過去一些需要調劑才能滿足生源量的學校早就不用調劑了,而且一志願報考人數出於穩定攀升趨勢。截圖下給出的還是2022年的數據:

2022年部分雙非院校考研人數增長

百度的文心一言給出了具體985本科生逆向讀研的數據。2019年,這項數據為4.1%,到了2023年,這項數據為6.5%,看起來很高的數據,其實也沒有很誇張,相當於100位985院校的本科生,只有6-7位才會選擇逆向讀研,這完全不是扎堆逆向讀研的數據,並沒有那麼誇張。

4年一共增長了2個百分點,這個增長完全可以理解。2019-2023這4年算是國內考研人數增長的爆發期,4年時間考研人數約等於翻了一倍,2019年是290萬考研人數,2023年這個數據就到了474萬。985學生「向下兼容」考研比例才增長那麼一點,只能證明一件事:大部分名校生還是會考比自己本科學校更好的學校,最差也是和本科學校平級的。

所謂的「向下兼容」只不過是有些學生個性化的選擇。比如,考研時間成本過大,要考慮先上岸的問題。又比如,自己已經畢業多年,學習能力下降,現在已經不具備再考頂尖院校研究生能力了。所以,我在回答開頭就強調名校學生考研「向下兼容」更多是為現實妥協,按照他們正常學習能力,報考和本科學校平級的院校是極為普通的選擇了。

百度文心一言給出的逆向考研比例

對大部分名校畢業生而言,既然打定主意要考研了,考一所比本科學校還差的學校實在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建議還是有能力往好學校報考,要麼就直接就業,憑藉本科學校的影響力和實力,不需要研究生這個學歷也能找到一份穩定且體面的工作。

我是@一袋米我要扛兩樓,專註於教育領域創作,已畢業研究生一枚。如果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的話,動動你的小手點贊喔,你們的點贊就是我創作乾貨的最大動力!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1

作者:終將謝幕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0316909628605803/answer/189079267964799863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又是一個展現新聞學魅力時刻的新聞。

首先,考研時,名校生最後去了次一級的高校讀研,這種事兒歷來都有,但歷來也都是少數現象。並不是這兩年才有的事兒。

其次,這事兒就算現在更多了,也遠遠沒有到達媒體報道的「成為風潮」的程度。

我看過的一些公眾號蹭熱度的文章內容,基本上都是列舉了幾個985去211,雙非讀研的例子,然後就定性為,「扎堆兒」、「成為風潮」了。

但實際上,這所雙非高校大部分的生源,仍然是來自雙非院校,甚至大部分都是比它層次排名還要低的高校。

因為這才符合正常的思維,我都考研了,我肯定要去更好的學校啊。

同時,更高層次的院校,他們的博士點,碩士點也多,對應的招生名額也多,正常人考研,都是一個學歷層次和院校層次同步提升的過程。

只有在前些年互聯網熱潮時的計算機專業,才會出現大量名校生降檔去讀研的現象。

因為有大量的本科是別的專業的學生來跨考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才導致這個專業的考研競爭異常激烈。

同時,互聯網計算機行業又能大量接收這些畢業生,才促使很多人,即使是學校層次降檔了,也願意去讀這些學校的研究生,因為讀了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如果你學的是就業很差的坑專業,那幾乎不存在降檔去讀研的現象,反而會出現,這個專業考研很容易的現象,大量雙非二本學生考上985研究生的勵志案例,幾乎都來自各種就業很差的坑專業。

因為這些專業的名校生,競爭力更強的本科生,早就轉行跑路了,才留下了大把名校研究生名額給剩下的人去讀。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1

安安:


從始至終我都是說上岸最重要,什麼名校光環,在上岸面前,顯得一文不值,你沒上岸,你就是個本科生,本科生拿什麼和人家研究生比,有時間在這卷考研,還不如直接上岸卷讀研,讀研好好讀,出幾篇好文章,比名校光環強多了,畢業還愁找工作嗎?還愁讀不了985的博士嗎?有好文章在手,清華北大都不在話下,世界名校也不是沒可能,這都取決於你讀研怎麼讀,有沒有拿的出手的成果。

考研高分複試被刷,是「退而求其次」還是「堅持更好」該怎麼抉擇?7 贊同 · 3 評論回答

現在考研已經「紅海化」了,2023年考研報名人數474萬,985/211院校錄取率不足15%;2024年考研報名人數438萬,985/211院校錄取率也不高,而2025年考研報名人數才388萬,較去年而言增長率為-11.4%,熱門專業報錄比高達100:1,名校賽道已成「絞肉機」。

考研競爭慘烈的8大熱門專業,報錄比高達100:1!-中國教育在線​

kaoyan.eol.cn/nnews/202405/t20240513_2609162.shtml


現在經濟下行期,國企、體制內崗位對學歷門檻明升暗降,雙非碩士比985本科更易過簡歷關(如某三線城市事業單位招聘明確要求「碩士及以上」)。另外就是時間成本,二戰、三戰失敗的風險疊加年齡焦慮,每年越來越卷,再來一年也不見得能上岸名校,因此,部分學生選擇「先上岸再謀發展」,將雙非碩士視為「保底選項」。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那些雙非院校雖然名氣不如名校,但他們學校的特色專業在全國還是比較出名的,就拿我們學校來說,核工專業

就是我們的王牌專業,在我們學校讀核工專業,不輸一些985院校。除此之外,雙非院校為了吸引名校學生報考,提出的條件也極為豐厚,比如對985學生開出「免學費+補貼+優先選導師」的優惠條件。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好處,所以部分名校學生也願意來雙非學校。如今教育內卷加劇,因此更多人都是選擇先上岸,再求名校,這是理性的選擇和現實妥協的雙重因素影響。

這種逆向考研成風潮,名校生「向下兼容」會加劇雙非學生考研的壓力。本來雙非學生努努力,也能考個普通研究生,結果現在一群名校的學生和他們來搶,但每年招生名額沒有太大的波動,那麼勢必會擠兌雙非院校的學生名額,導致以後考研越來越難,加劇考研內卷。甚至有的雙非院校為吸引名校生,背地裡降低複試標準,比如只要是名校生來參加複試,無論表現如何都統統錄取,不看其是否有科研能力,這也會導致評價體系的扭曲,對雙非院校的考生來說無疑是不公平的。

逆向考研的本質就是教育賽道的「降維內卷」。以前考研都是向高學歷、好學校躍遷,人人都想擠破頭的想考個985 211,可現在呢?考研為了搶先上岸,哪怕學校降級也不在乎,只為搶佔「碩士」身份先機,和以前相比完全不一樣,以前考研是「沖頂賽」,而現在考研是「卡位賽」。

逆向考研是鏡子,照見時代的焦慮與裂縫,名校生「向下兼容」絕非簡單的個人選擇,而是教育、就業、社會心態共同作用的產物。與其批判個體「現實妥協」,不如正視系統性問題——當學歷成為避險工具而非成長階梯,所有人終將困在圍城之中。唯有打破「學歷通脹

」的無窮迴圈,才能讓教育回歸啟迪心智的本質,而非內卷遊戲的籌碼。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1

朴朴:


給我一個研究生名額吧,我是測繪物理雙學位學生,本科期間沒有掛科,干過大創和助研,哪個學校給我一個研究生名額啊我什麼都會做的,求求你們了啊啊啊啊我正好卡在推免邊緣,最近推免的事好煩躁,求求你們給我個研究生名額吧,什麼國家什麼地方什麼學校什麼專業的都行,在組裡當牛做馬都行,只要有學歷就行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2

腦子機靈點的,都不會被名校「頭銜」所忽悠。

很多人諮詢我考研擇校,我都不會推名校。名校有名校的好,但資源和絕大部分人無關。

比如醫學類的,我不會推去卷協和、北大醫、交大醫、復旦醫……除非你天賦很強,或者你擱這一行有一定的社會資源。不然進去了,你就是牛馬。出來除了這麼個頭銜,其它你啥都沒有。

我會推薦他們去本校:更容易選上好老師,進本校有關的衛生單位更容易。

或者卷一些,學校可能比較普通,但是更容易選上部分領域的「絕活哥」、未來就業單位的「頭頭腦腦」。

你考個92的公衛,就等於練的死肌肉,除了好看、沒啥用。你應該怎麼挑?就挑四非!你就瞅導師隊伍里,有沒有醫院的幹部,就跟他學。

有些人「哎呀!這種學校學不到技術!」你學技術是為了幹嘛?就業!就業對於技術水平的認定,決定權在你手裡嗎?

你導師是xx醫院院長、副院長、行政xx科室領導,但凡這醫院招聘。面試一瞅:呀!導,你怎麼坐前面了?



作者:摸魚躺平學大師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0316909628605803/answer/18930534386711683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2

呦呦鹿鳴:


建議小編還是把語文學好,先了解「風潮」這個詞的意思,再查一下「扎堆」這個詞的意思。

現實生活中我是沒看到985學生扎堆向下兼容的,尤其是當前經濟下行,對學歷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985不是別的學校,有的學校相關專業的碩士招生比本科招生人數還多,沒必要向下兼容。而文科類專業,985本科比雙非碩士、211碩士校招就業機會更多,沒有必要去向下兼容讀個碩,本科就能直接就業的情況,如果不是二戰三戰總是差一點,誰會一志願往下兼容,一般是調劑。

這種碩士不讀還好,讀了之後畢業出來,私企找工作,人家問一句:「你本科985,怎麼去了雙非讀研究生」,他還得解釋一番,而且不管怎麼解釋都難堪。面試官第一印象不是這個人有多能耐,而是這個人大學讀書可能在混日子,能力差,畢竟985、211學校每年都有更差的學校升上去的,他卻反向讀研,對個人來說,這真的是人生的污點了。

所以你的風潮、扎堆體現在哪裡?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2

逆向的基本都是調劑。

當然也有一種就是大冷門專業靠次一點的熱門。

比如浙大的農林牧,本來分數就不高(省內8000,各省專項可能更低),畢業發現浙大的牌子再牛也就救不了這垃圾專業,就靠杭電計算機電子了。你說為啥不考西電成電電子?因為考不上,人家一看你本科是學農的,直接over。



作者:高校專業那些事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0316909628605803/answer/189191346320859666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3

魚魚宇:


調劑就調劑吧,非說向下兼容。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