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5篇帖子。
(轉載知乎)逆向考研成风潮,名校生「向下兼容」是理性选择还是现实妥协?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0

985本考双非,这件事我先质疑一波真实性和比例,其次如果真的有985本要考研还是TM考双非的,除了中科院那几个双非,多数都属于混得脑子都摇散黄了。估计大学几年挂科都挂得本科得延毕了,顺带对自己的学历以及社会,以及就业形式,以及以及人际关系都不咋地。

国内不读博单纯读研已经是实际性的付费上班了,本科层次差的这样搞三年好歹学校和学历都能好看点。

就比如一个肥科的本去考个肥大的研,周边几个学校有一个算一个找人问问,大概率都觉得这个孩子脑子出点问题了。

不去说985那么高的保研率,以及申海外硕士的难度有多低,单就拿个肥科的本科毕业证去教培机构混,都比肥大硕士要赚得多。

而我身边统计学来讲,这几年汽车考研失败的很多都是去BYD了。

但就BYD的工资结构来讲,双非的F硕工资还没985F本开得高,等于读三年把自己年薪还给读低了。

而且这几年不存在什么985本去比亚迪还不要的, 我身边统计学来讲,985本只要敢投BYD, BYD就敢收。



作者:NIO倒闭了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0316909628605803/answer/189114236636414858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0

许广新:


我找老婆能找刘亦菲我不要她

找了我们县打工的张小花你说我向下兼容

先不说对不对至少可以讨论

妈的我和刘亦菲微博私信人家不搭理我

我只能娶了条件允许内条件最好的张小花

这叫尼玛的向下兼容

我就这么大屁股,就只能穿这么大的裤衩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1

一袋米我要扛两楼:


所谓的「向下兼容」更多的是向现实妥协。大家都想考,但名校研究生名额是很有限的,想要考上名校研究生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很有可能一年时间还不够用,不少学生可能考了2-3年都没有考上,花费了巨大的时间成本。

这里要考虑到一个背景问题:这些学生的本科院校就已经是名校了。如果这批考生单纯冲着学历和就业去的,根本不可能选择比自己本科学校还差的学校报考的,这直接等于自降身份,95%以上的名校生肯定是不愿意的。这时候「向下兼容」还不如直接凭借本科院校的实力去找一份不错的工作

如果这批考生冲着未来科研环境和师资去的,普通双非院校的科研环境有那么吸引人吗?我想肯定是没有的,那么这批本科名校生肯定是希望往更好的学校报考,而不是「向下兼容」。即使他们名校考不上,考自己学校的研究生也是个明智的选择,犯不着考比本科还差的院校。

所谓的「向下兼容」更多是向现实妥协。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即使是本科名校生,也可能出现连续多年考更好的名校而不成功的情况,他很可能只是一位在名校内读书的普通学生,不代表他是这个学校里面最顶尖的那批学生。

面对多年考研失败的经历,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在正常备考的情况下,屡次考研失败,大家肯定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把目标院校设定太高了,也许降低目标院校就能成功了。为了能够降低备考的时间成本和精力,降低目标院校变成所谓的「向下兼容」也就合情合理了。

名校生也可能面临另外一种情况:他们也许有一份体面且稳定的工作,只不过没有研究生学历。为了能够在职场上获得某些晋升机会,需要他们有一个研究生学历,这种情况学历只是工具,学校好不好也许就不重要了。

在这个问题下面的描述,我觉得有一点不是很恰当。「985学生扎堆报考双非研究生」,这种情况肯定比211学生少,211学生选择报考专业强的双非一本院校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有些211院校

在综合实力上确实没有部分双非院校实力强(比如西北地区211院校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双非院校),但是985院校

却没有一个是弱的。

此外,逆向考研这件事也不是今年才有,前几年就有这种情况出现了。过去一些需要调剂才能满足生源量的学校早就不用调剂了,而且一志愿报考人数出于稳定攀升趋势。截图下给出的还是2022年的数据:

2022年部分双非院校考研人数增长

百度的文心一言给出了具体985本科生逆向读研的数据。2019年,这项数据为4.1%,到了2023年,这项数据为6.5%,看起来很高的数据,其实也没有很夸张,相当于100位985院校的本科生,只有6-7位才会选择逆向读研,这完全不是扎堆逆向读研的数据,并没有那么夸张。

4年一共增长了2个百分点,这个增长完全可以理解。2019-2023这4年算是国内考研人数增长的爆发期,4年时间考研人数约等于翻了一倍,2019年是290万考研人数,2023年这个数据就到了474万。985学生「向下兼容」考研比例才增长那么一点,只能证明一件事:大部分名校生还是会考比自己本科学校更好的学校,最差也是和本科学校平级的。

所谓的「向下兼容」只不过是有些学生个性化的选择。比如,考研时间成本过大,要考虑先上岸的问题。又比如,自己已经毕业多年,学习能力下降,现在已经不具备再考顶尖院校研究生能力了。所以,我在回答开头就强调名校学生考研「向下兼容」更多是为现实妥协,按照他们正常学习能力,报考和本科学校平级的院校是极为普通的选择了。

百度文心一言给出的逆向考研比例

对大部分名校毕业生而言,既然打定主意要考研了,考一所比本科学校还差的学校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建议还是有能力往好学校报考,要么就直接就业,凭借本科学校的影响力和实力,不需要研究生这个学历也能找到一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

我是@一袋米我要扛两楼,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已毕业研究生一枚。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的话,动动你的小手点赞喔,你们的点赞就是我创作干货的最大动力!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1

作者:终将谢幕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0316909628605803/answer/189079267964799863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又是一个展现新闻学魅力时刻的新闻。

首先,考研时,名校生最后去了次一级的高校读研,这种事儿历来都有,但历来也都是少数现象。并不是这两年才有的事儿。

其次,这事儿就算现在更多了,也远远没有到达媒体报道的“成为风潮”的程度。

我看过的一些公众号蹭热度的文章内容,基本上都是列举了几个985去211,双非读研的例子,然后就定性为,“扎堆儿”、“成为风潮”了。

但实际上,这所双非高校大部分的生源,仍然是来自双非院校,甚至大部分都是比它层次排名还要低的高校。

因为这才符合正常的思维,我都考研了,我肯定要去更好的学校啊。

同时,更高层次的院校,他们的博士点,硕士点也多,对应的招生名额也多,正常人考研,都是一个学历层次和院校层次同步提升的过程。

只有在前些年互联网热潮时的计算机专业,才会出现大量名校生降档去读研的现象。

因为有大量的本科是别的专业的学生来跨考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才导致这个专业的考研竞争异常激烈。

同时,互联网计算机行业又能大量接收这些毕业生,才促使很多人,即使是学校层次降档了,也愿意去读这些学校的研究生,因为读了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如果你学的是就业很差的坑专业,那几乎不存在降档去读研的现象,反而会出现,这个专业考研很容易的现象,大量双非二本学生考上985研究生的励志案例,几乎都来自各种就业很差的坑专业。

因为这些专业的名校生,竞争力更强的本科生,早就转行跑路了,才留下了大把名校研究生名额给剩下的人去读。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1

安安:


从始至终我都是说上岸最重要,什么名校光环,在上岸面前,显得一文不值,你没上岸,你就是个本科生,本科生拿什么和人家研究生比,有时间在这卷考研,还不如直接上岸卷读研,读研好好读,出几篇好文章,比名校光环强多了,毕业还愁找工作吗?还愁读不了985的博士吗?有好文章在手,清华北大都不在话下,世界名校也不是没可能,这都取决于你读研怎么读,有没有拿的出手的成果。

考研高分复试被刷,是「退而求其次」还是「坚持更好」该怎么抉择?7 赞同 · 3 评论回答

现在考研已经“红海化”了,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474万,985/211院校录取率不足15%;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438万,985/211院校录取率也不高,而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才388万,较去年而言增长率为-11.4%,热门专业报录比高达100:1,名校赛道已成“绞肉机”。

考研竞争惨烈的8大热门专业,报录比高达100:1!-中国教育在线​

kaoyan.eol.cn/nnews/202405/t20240513_2609162.shtml


现在经济下行期,国企、体制内岗位对学历门槛明升暗降,双非硕士比985本科更易过简历关(如某三线城市事业单位招聘明确要求“硕士及以上”)。另外就是时间成本,二战、三战失败的风险叠加年龄焦虑,每年越来越卷,再来一年也不见得能上岸名校,因此,部分学生选择“先上岸再谋发展”,将双非硕士视为“保底选项”。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那些双非院校虽然名气不如名校,但他们学校的特色专业在全国还是比较出名的,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核工专业

就是我们的王牌专业,在我们学校读核工专业,不输一些985院校。除此之外,双非院校为了吸引名校学生报考,提出的条件也极为丰厚,比如对985学生开出“免学费+补贴+优先选导师”的优惠条件。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好处,所以部分名校学生也愿意来双非学校。如今教育内卷加剧,因此更多人都是选择先上岸,再求名校,这是理性的选择和现实妥协的双重因素影响。

这种逆向考研成风潮,名校生「向下兼容」会加剧双非学生考研的压力。本来双非学生努努力,也能考个普通研究生,结果现在一群名校的学生和他们来抢,但每年招生名额没有太大的波动,那么势必会挤兑双非院校的学生名额,导致以后考研越来越难,加剧考研内卷。甚至有的双非院校为吸引名校生,背地里降低复试标准,比如只要是名校生来参加复试,无论表现如何都统统录取,不看其是否有科研能力,这也会导致评价体系的扭曲,对双非院校的考生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

逆向考研的本质就是教育赛道的“降维内卷”。以前考研都是向高学历、好学校跃迁,人人都想挤破头的想考个985 211,可现在呢?考研为了抢先上岸,哪怕学校降级也不在乎,只为抢占“硕士”身份先机,和以前相比完全不一样,以前考研是“冲顶赛”,而现在考研是“卡位赛”。

逆向考研是镜子,照见时代的焦虑与裂缝,名校生“向下兼容”绝非简单的个人选择,而是教育、就业、社会心态共同作用的产物。与其批判个体“现实妥协”,不如正视系统性问题——当学历成为避险工具而非成长阶梯,所有人终将困在围城之中。唯有打破“学历通胀

”的死循环,才能让教育回归启迪心智的本质,而非内卷游戏的筹码。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1

朴朴:


给我一个研究生名额吧,我是测绘物理双学位学生,本科期间没有挂科,干过大创和助研,哪个学校给我一个研究生名额啊我什么都会做的,求求你们了啊啊啊啊我正好卡在推免边缘,最近推免的事好烦躁,求求你们给我个研究生名额吧,什么国家什么地方什么学校什么专业的都行,在组里当牛做马都行,只要有学历就行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2

脑子机灵点的,都不会被名校“头衔”所忽悠。

很多人咨询我考研择校,我都不会推名校。名校有名校的好,但资源和绝大部分人无关。

比如医学类的,我不会推去卷协和、北大医、交大医、复旦医……除非你天赋很强,或者你搁这一行有一定的社会资源。不然进去了,你就是牛马。出来除了这么个头衔,其它你啥都没有。

我会推荐他们去本校:更容易选上好老师,进本校有关的卫生单位更容易。

或者卷一些,学校可能比较普通,但是更容易选上部分领域的“绝活哥”、未来就业单位的“头头脑脑”。

你考个92的公卫,就等于练的死肌肉,除了好看、没啥用。你应该怎么挑?就挑四非!你就瞅导师队伍里,有没有医院的干部,就跟他学。

有些人“哎呀!这种学校学不到技术!”你学技术是为了干嘛?就业!就业对于技术水平的认定,决定权在你手里吗?

你导师是xx医院院长、副院长、行政xx科室领导,但凡这医院招聘。面试一瞅:呀!导,你怎么坐前面了?



作者:摸鱼躺平学大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0316909628605803/answer/18930534386711683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2

呦呦鹿鸣:


建议小编还是把语文学好,先了解“风潮”这个词的意思,再查一下“扎堆”这个词的意思。

现实生活中我是没看到985学生扎堆向下兼容的,尤其是当前经济下行,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985不是别的学校,有的学校相关专业的硕士招生比本科招生人数还多,没必要向下兼容。而文科类专业,985本科比双非硕士、211硕士校招就业机会更多,没有必要去向下兼容读个硕,本科就能直接就业的情况,如果不是二战三战总是差一点,谁会一志愿往下兼容,一般是调剂。

这种硕士不读还好,读了之后毕业出来,私企找工作,人家问一句:“你本科985,怎么去了双非读研究生”,他还得解释一番,而且不管怎么解释都难堪。面试官第一印象不是这个人有多能耐,而是这个人大学读书可能在混日子,能力差,毕竟985、211学校每年都有更差的学校升上去的,他却反向读研,对个人来说,这真的是人生的污点了。

所以你的风潮、扎堆体现在哪里?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2

逆向的基本都是调剂。

当然也有一种就是大冷门专业靠次一点的热门。

比如浙大的农林牧,本来分数就不高(省内8000,各省专项可能更低),毕业发现浙大的牌子再牛也就救不了这垃圾专业,就靠杭电计算机电子了。你说为啥不考西电成电电子?因为考不上,人家一看你本科是学农的,直接over。



作者:高校专业那些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0316909628605803/answer/189191346320859666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5-7-12 17:03

鱼鱼宇:


调剂就调剂吧,非说向下兼容。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