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日本幼兒園這「個人自由」的背後,或許是在進行一種文化的自然壓縮與淘汰:幼兒需要自己學會識讀環境當中的各種氣氛與線索,他們必須意識到自己應當要能跟隨團體,才可能被團體認同。也就是說,如果發現自己跟不上了,需要自己想辦法,否則很容易會被團體排擠。 如同我先前曾分享過日本幼兒園的運動會,在當中可以看見成人的角色是隱而不顯的──團體舞蹈時老師不會站在前面示範,因此當有學童跳錯時非常明顯,此時就要懂得依靠團體來自我校正。 這樣的「自我校正」,也可以在前文所提到的各種作息情境中看見:自己喝水上廁所、自己決定吃飯的量、自己辨別團體討論的情境、自行處理與朋友間的紛爭等等。日本幼兒需要能處理各種自理的問題,也要能懂得分辨此刻的情境;當大家都在進行一項活動時,就算沒人叮嚀,自己也應該要默默跟上。 整體來說,在幼兒園階段,老師會簡單地提醒,但不會強迫;不過當幼童未來升上小學後,卻會因此受到同儕的壓力而被排除在外,彷彿只要和團體不一樣,就會被劃作是「另一邊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