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國際記者施勗皓報導,「2025大阪關西世博即將登場,走在大阪市區街頭,到處都可以看到廣告招牌還有吉祥物脈脈,整座城市充滿大型慶典氣氛。」
台灣遊客說:「沿路上都看到滿多廣告,好像有這種氣氛。」、「我知道4月多啊,就是介紹各國的一些他的技術、城市規劃以及理念。」
台灣遊客對世博有一定認識,但反觀遠道而來的歐美遊客卻一頭霧水。
英國遊客Rob說:「我不知道,我在很多地方看到它,還有很多小旗幟,但我覺得他們可能還需要多宣傳一點。」
有些外國遊客一知半解,許多本地人更是興趣缺缺。根據日媒3月份調查,4月13日開幕的世博,日本全國民眾只有24.6%想去,不想去的人卻高達將近7成5。
大阪店家土松清子說:「我其實不太關心,因為很多狀況,像是入場時的問題、個資的問題等等,這些理由之下,我不太想去。」
連當地大阪人都不太關心,看看世博預售票,原定在開幕前賣出1400萬張,但這目標恐怕難以達成。尤其世博場館建設進度延誤,還傳出現場沼氣超標,甚至發生爆炸事故,加上經費暴漲引發不少批評。
當初預估建設經費1250億日圓,後來膨脹到2350億將近2倍。這費用由中央、地方和民間企業各負擔三分之一,換算下來等於大阪市民平均1人要負擔2萬7000日圓。
大阪店家堂田明里說:「稅金的問題常被討論,雖然目前還沒有特別感覺到負擔,但是一旦開始的話,例如我在這裡工作,垃圾可能增加很多。」
日本睽違20年再度舉辦世博,在歡迎和批評的兩種聲浪下,究竟為日本帶來什麼、留下什麼,或許要等到開幕後才能看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