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1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53 50
(轉載知乎)如何品鉴一款单品咖啡?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樓 發表于:2025-4-6 16:33
如耶加雪啡、危地马拉、蓝山等。

本题已收录进知乎圆桌 » 喝杯好咖啡 欢迎关注讨论。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樓 發表于:2025-4-6 16:34

作者:豆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3758517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产地单品咖啡具有不同的风味,这是使咖啡能够生生不息发展下去的魅力所在。来自不同产区的咖啡,有着不同的风味,使全世界的咖啡成为了一个味觉丰盛的大花园。那我们应该怎样去品尝呢?(注:为了简明起见,我假设烘焙程度和冲煮方式都是没有偏差的)。


第一步,嗅闻咖啡的干香Fragrance:将新鲜研磨的咖啡粉凑近在口鼻处,你会感知到来自不同咖啡产地的不同咖啡的干香。比如在拉丁美洲咖啡中你将闻到类似于坚果、黑巧克力类型的味道;而非洲产区的咖啡则多有花草、水果类型的风味。这些差异都是由种植园的差异而带来的。

第二步,尝风味Flavor:当咖啡喝到口中的时候,你能感到它的风味。在这方面许多爱好者,特别是刚刚开始接触咖啡品鉴的爱好者,总认为咖啡喝着没有闻着好。的确,咖啡液体在口中进行感官辨别是需要一定锻炼的,但时间久了,个中的风味也就可以察觉了。我们还是以耶加雪啡和水洗法危地马拉相比较,有些朋友说:我知道它们二者的味道不一样,但怎么不一样我也说不清楚。这是个真实的情况,但不必担心。


第三步,感知回味:咖啡在喝下去后总会有一个味道从喉咙处返回来,有的回味很持久很清晰,有的则很短暂很模糊。我们说较持久较清晰的回味是好的,这样的咖啡生豆的质量较高。

第四步,认识酸度:许多朋友都不喜欢咖啡中有酸,喜欢很醇厚甚至口味较强的咖啡,认为这样才够劲儿。但如果你想成为咖啡的品鉴者,它入门的钥匙则是认识咖啡中的酸。但,这里必须说明,不是越酸的咖啡就越好,咖啡中的甜和酸类物质是咖啡风味复杂程度的物质组成部分。其实不说咖啡,大家对酸的认识就会变得简单许多。这里举例:把一个青柠檬榨成汁,分等份的三杯,在第二杯里加一小勺糖,在第三杯里加两勺糖,那么第一杯咖啡的酸度就比第三杯的高,但这三杯不同类型的酸,我们说是酸质不同。有些咖啡酸度很高,很咂嘴,在专业杯测中我们依然给它很低的分数,有些咖啡中虽带酸,但是是甜中带酸那种很舒服很圆润的酸,我们会给它高分。

第五步,感知醇厚:在专业的咖啡品尝中,这个指标也被称为口感,形象化的解释为水和油。油比水更粘稠,所以口感的值就会高于水,高品质的咖啡就会比低品质的咖啡口腔触感更加的饱满,更加的有份量,分值就会更高。有些咖啡喝起来就会觉得口腔里非常的饱满,而有些咖啡喝起来就会非常的水质,风味感飘忽短暂,前者为优,后者为劣。

第六步,发现缺陷:一杯咖啡从嗅闻干香到饮后回甘,整个过程都没有负面的味道,比如说:不干净、涩口、发酵味,如果有这样的味道我们认为这样的咖啡是杯品不干净的,是绝不能成为精品咖啡的。很多朋友都希望能够尽快在杯品上面有突破,但这个突破的核心任务是能够发现和抓住负面的味道。


我们说品尝一杯咖啡,大致是依照这样一个顺序,逐一进行品鉴,如果每一项的指标都是正面的,那么我们给这款咖啡一个整体的分数也是较高的,如果有一定杯品经验的人会发现我们说给出的顺序是按照咖啡温度的从高向低进行排列的,但不管怎样,认识咖啡和提高咖啡的品尝能力必须是建基在经常品尝的基础之上的。这正如卖油翁所说的那样:唯手熟尔,无他。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樓 發表于:2025-4-6 16:34

既然题主说到了“品鉴”,我假设题主应该是一个已经入门了的咖啡爱好者。

我不是专家,也只是爱好者中的一员。

对于某一款熟豆,我相信第一件事情都是去和烘豆师进行简单沟通,询问他对于这款豆子烘焙的想法。

每一个烘豆师都有自己的喜好,当然我希望你的熟豆来源是一位称得上是“烘豆师”的人。

他想怎样表现这款豆子,烘的是有多深还是有多浅。

即使同一款生豆,在不同的烘焙手法下,也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而这些已经决定了一款豆子9成以上的风味。

所以,一定要和烘豆师沟通,即使是阅读他在淘宝上的宝贝介绍。

即使同一款生豆,烘焙的手法不同,也会释放出迥异的风味表现。没有人敢说曼特宁只能中深烘焙,也没有人说耶加雪啡一定要浅烘焙。

在了解了豆子的情况之后,我们就可以玩起来了。

研磨度,水粉比,冲煮器具,水温,闷蒸时间。

到了这一步,其实就是把味道充分的释放出来。

我们其实只是在寻找豆子里所包含的味道,而无法通过技术或者手法去创造味道。

和烘豆师多交流,祝题主玩的开心。



作者:Benjami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377672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樓 發表于:2025-4-6 16:35

FelizLin:


另外一个问题的回答,也适合这个问题!


品尝单品,建议可以从三个角度去喝:

1. 味觉。喝一杯咖啡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酸甜咸苦感受如何?把酸甜咸苦强度分成5个等级的话,你感受到的酸是哪个等级?甜呢?咸味和苦味呢?

2. 触觉。喝到这个咖啡的时候,是让你觉得很顺滑像牛奶或者油一样,还是粗糙的像浑浊的水带着一些泥的感觉呢?喝完之后舌头会不会持续的发干,会不会涩?这杯咖啡是像水一样轻薄还是像油脂一样厚重?

3. 嗅觉。你在闻咖啡粉的时候,感觉舒服么?闻到什么味道,这味道用直觉来感受,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然后喝咖啡的时候,喝进去口腔里,闭着嘴,然后缓缓呼气,呼气过程中感受到的味道舒服么?是什么味道?同理,第一直觉,感受是什么,描述出来,以自己感受到的为准,别受别人影响。

顺便说一下怎样练习嗅觉味觉:

1. 首先,你得知道为什么咖啡会有酸甜咸苦,会有味道,为什么有人说得出味道有人说不出。因为咖啡有很多物质,比如绿原酸

会有酸味苦味,有柠檬酸

苹果酸,有精油类物质

,这些精油类物质被萃取出来就会有花香啊一些香气表现;所以,建议题主好好地去看看书,了解一下咖啡里面的物质,各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2. 多用上面说过的方法去多喝咖啡,一样,以自己的感受为主,喝到一个,请从这几个方面去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 积累风味记忆库。多吃水果,多吃各种食物,并记住各种食物的风味和他们的味觉触觉嗅觉表现。你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去分析你吃到的各种水果,表达出来。比如西柚酸和甜都挺强,带一点苦;多去对比,比如不同的提子之间这几个方面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不同的苹果之间呢? 然后到实际的练习,不同的咖啡之间,这几个方面又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顺便上个平时练习品鉴的图,题主有兴趣提升品鉴的话,欢迎多讨论,顺便说一下,品鉴这东西,有人带会更快,不然很容易迷失,比如有些人喝不到味道的时候,会怀疑自己味觉有问题,但实际上,一个咖啡好坏,很多方面的,我们除了去感受这咖啡之外,还需要知道感受到的咖啡口感,是它本身不足还是没烘焙好,或是没萃取好。通常都不会是个人味觉问题。而这个,得有人带着你去喝,才会更有方向地去品鉴。

图: 咖啡品鉴练习



辅助练习:酸质辨识

柠檬酸,苹果酸,葡萄酸


辅助练习: 水果口感分析


最后一个: 让自己变成一个吃货,可以大大提升品鉴能力。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樓 發表于:2025-4-6 16:35
作者:德国美乐家咖啡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6412600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品鉴一杯咖啡,无论是单品咖啡还是拼配咖啡,都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Aroma 香气

咖啡这个表里不一的小妖精,闻起来和喝起来完全不一样,因为它独特的香气会让你产生错觉。一般我们把香气分为干香和湿香。


Body醇度

醇度就是咖啡液体在口腔里的触感。

Flavour风味

风味是咖啡的灵魂,由数百种微量的芳香物质与咖啡的酸苦甜结合而成。

Acidity酸度

酸度不是一个绝对数值,而是酸味在咖啡味道(酸、苦、甜)里的突出程度。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f4e352e92958706442043bcb0245c50c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80" data-original-token="v2-f4e352e92958706442043bcb0245c50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f4e352e92958706442043bcb0245c50c_r.jpg?source=1def8aca"/>

Aftertaste尾韵

喝完优质的咖啡,芳香物质会在口腔中停留10~15分钟的时间,作为整杯咖啡的收尾,一般是对咖啡风味的延续。

由于没有了酸味和苦味的打扰,甜味会变得更为突出,喝一口白开水就能清晰地感受到。


说了这么多,赶紧喝一杯实践一下吧,免得等会忘了哦……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樓 發表于:2025-4-6 16:36
作者:张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3530986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时间有限,今天仅仅谈题主的「耶加雪菲」。

如果你是刚刚开始接触单品咖啡豆,那么要谨记:单品咖啡豆的性格都是很强烈的,甚至是桀骜不驯的。初尝某些单品豆,有些人觉得甘美无比,有些人觉得像泥巴水。

所以,多多尝试总是没错的,这是品鉴单品豆的乐趣之一。

耶加雪菲,这个名字不仅是一个地区,而是一种品牌标识。欧洲市场的埃塞俄比亚咖啡豆一般标为耶加雪菲、希达莫和哈拉尔(Yirgacheffee,Sidamo , Harrar)为品名销售。

品尝耶加雪菲之前,可以默念这三个词:柠檬、花香和蜂蜜。一口下去,口鼻里充满的香味,可以印证这三个词。

水洗耶加雪菲咖啡的醇厚度、土味稍低,日晒加工的咖啡口感更狂野。总体的感觉是:柔和的果酸及柑橘味,口感清新明亮。不加奶也不加糖最佳,让丰厚的质感与独特的柔软花香刷过你的味蕾。

最后,看一些埃塞俄比亚咖啡市场的纪实照片,能让你的人文情怀更上一个层次。(笑)


组图来自摄影师 Alessandro Gandolfi,他亲眼见证了由驴驮出来的咖啡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樓 發表于:2025-4-6 16:36

于航:


看看颜色先,闻闻,吸着喝,吸进去的咖啡在嘴里不同位置涮涮,舌尖一般更酸甜一些,咽下去,等两秒,闭着嘴用鼻子使劲出气。这么喝视觉,触觉,味觉,前鼻嗅觉,后鼻嗅觉都顾及了。

故意用大白话,反对一说咖啡就不好好说话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8樓 發表于:2025-4-6 16:37
作者:连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154914609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品鉴,是一个我认为很高贵的词汇。

与饮用、喝、体验等词汇表达的内容根本不处在同一个层级。

既然要品鉴一款单品咖啡,那就不能简单、随性的体验,最后留下一句:真香、好喝、喝就完了。等的毫无意义的结论。

细致的了解一款单品咖啡的始末,是我认为品鉴的基础,一切在不了解一款咖啡的前提下的品鉴,无异于耍流氓~

所以接下来,我梳理出一个系列的关于单品咖啡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品鉴一款单品咖啡。

1、单品咖啡的概念及发展简述
2、单品咖啡源头:咖啡产区
3、单品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全过程
4、咖啡风味·品鉴咖啡
5、咖啡,是一种态度

进入正文。

1、单品咖啡的概念及发展简述

单品咖啡,英文名:Single Origin Coffee,特指单一原产地的咖啡。那么我们可以更细化认为所谓的“单一原产地”的界限,可以限制到一个庄园内的某个具体地块,我想这无疑更可以体现单品咖啡各个方面的纯粹性。

在早年,咖啡与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一起被统购统销,然后进入加工厂进行加工出品,关于咖啡豆的质量,无人问津。所以可想而知,当时的咖啡只是像现在农村的农产品一样,出售的价格很低。

而随着人们对咖啡品质的不断追求,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意识到咖啡之中蕴含的万千风味,单品咖啡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并获得业内认可。

咖啡风味轮

而市场对单品咖啡的需求不断增长,倒逼产地花费更多的精力呵护和研究咖啡的生长,不断尝试种植改良适合于本地的咖啡品种,最终全球各地的咖啡产地都开始精细化的培育咖啡,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顾客也因此有机会品尝到不同地域的咖啡之味。

这无疑是一个正向的激励,一方面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好咖啡的重要性,一方面咖啡产区的庄园有了动力去培育更好的咖啡品种。

单品咖啡概念的提出及快速发展普及,对于咖啡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韩怀宗老师的《精品咖啡学

》一书中,描述了咖啡近代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以速溶咖啡为代表的咖啡野蛮生长期,即第一波咖啡发展浪潮,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咖啡的市场;
以星巴克为代表的意式咖啡发展期,即第二波咖啡发展浪潮,让更多人开始从速溶咖啡转向品质更好的现磨咖啡;
以单品咖啡、手冲、虹吸等制作方式为主引领潮流的第三波咖啡浪潮,其中知识分子、反文化

、蓝瓶子、seven seeds是其中的代表。

单品咖啡的快速发展期,就介于第二波、第三波浪潮之间。

所以单品咖啡的出现,是人们不断追求事物本真美好的结果,亦是大势所趋。自此开始,咖啡的潘多拉魔盒

被打开,徜徉于咖啡的风味王国,不断发现新的惊喜。

2、单品咖啡源头:咖啡产区

在全球范围来看,咖啡产区大都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如果以“洲”划分的话,可以是:非洲、美洲及亚洲。

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

、刚果等;
美洲:巴西、哥伦比亚

、巴拿马、危地马拉、玻利维亚等;
亚洲: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等。

当然不止这些,咖啡的产国还有很多很多,而每个产国下又分为不同的产区及庄园。

产区这比如:中国的云南、危地马拉的安提瓜、薇薇特南果等。在观察咖啡豆包装时,单品咖啡的外包装往往都有标记。

庄园这接触不多,国外的听的多的比如:巴拿马的翡翠庄园

、詹森庄园、危地马拉的接枝庄园等。

巴拿马·詹森庄园

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在网络上或者豆子的包装上一探究竟,了解更多不同产区、庄园故事。

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熟悉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比如:危地马拉是有火山岩

土壤、印度尼西亚气候湿润有大量的红杉树等。

危地马拉·安提瓜

为什么要了解这些知识呢?因为地域环境因素直接导致了咖啡采用怎样的处理方式、储存方式,以及什么样的咖啡豆更适合在这一地区栽培。

比如某一处产区气候干燥、水源匮乏,那么基本上很难要求这个产区会大量采用水洗处理法处理咖啡豆;相反某一产区气候湿润、雨水丰沛,那也很难要求产区采用日晒处理法处理咖啡生豆。

日晒处理法

因地制宜,是咖啡农应对气候环境的最好办法,久而久之,单品咖啡的特色之一,地域之味便诞生了。而咖啡培育、生产处理的每个过程,其中的无数变量,最终又让咖啡的风味有了难以揣摩的体现,无疑更让人心向往之。

3、单品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全过程

上面我们讲到咖啡的产区,也即咖啡的诞生之地。

3.1咖啡豆种

但这对于我们了解咖啡,也才只是开始。我们讲到的因地制宜,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咖啡豆种的不同,种植在不同地域,能激发出咖啡本身的风味也有不同。

植物学上的咖啡类目下,咖啡分为阿拉比卡、坎尼夫拉、刚果西斯等上百个品种,其中坎尼夫拉种下的知名咖啡品种罗布斯塔,更是目前产量巨大的商业咖啡主要原料之一。

而现在备受推崇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其下又分为:原生种、波旁、铁皮卡、卡杜拉、卡迪姆

等上百种细分类目。比如蓝山咖啡就属于铁皮卡,而瑰夏咖啡这一品种的发现则是颠覆了人们对于单品咖啡的认知,让无数人为之风味倾倒。

咖啡生豆

但无论是哪一种阿拉比卡咖啡豆,追根溯源,我们最终都会将起源之地锁定到一处:埃塞俄比亚。全球的阿拉比卡咖啡豆,都是自埃塞俄比亚引种出去的。所有的品种、变种咖啡其最初的形态都可以在埃塞找寻得到。

所以在咖啡爱好者心中,埃塞俄比亚的地位就好比旅行爱好者心中对拉萨的敬仰一样:憧憬、迷恋且神圣。

经过无数次从一粒不同品种的咖啡种子种植、培育、成熟、结果、处理、烘焙、研磨、萃取、测试,咖啡的从业者们夜以继日、反复的品尝不同方式的咖啡,最终逐渐的找到了属于自己所在地域的咖啡。这过程又何其艰难、繁杂。

所以如今,当我们能在一家咖啡馆悠闲地喝着一杯单品咖啡时,又是否会对咖啡产业链

上的人们的探索与奉献而产生深深的敬意呢?

3.2咖啡的处理方式

了解了关于咖啡豆种与产地的知识后,在农人们成功种植出咖啡果实后,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咖啡豆的处理,即:咖啡果实去皮、干燥、储存及运输过程。

其中最为核心的节点在于咖啡果去皮与干燥,这其中所采用的手段我们称之为处理法。而根据方法的不同,咖啡豆的处理法又分为很多,不同处理法的咖啡豆,最终呈现的味道也不尽相同。比较传统且常见的咖啡处理方式有:

水洗、日晒、蜜处理、湿刨法。

水洗处理法

而近些年又有很多创新的咖啡生豆处理方法,比如:酒桶发酵、双重厌氧发酵

等,也是各有千秋。

那同一品种的咖啡豆,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的风味也会有很大不同,这一点就需要各位多多体验了。

当我们品鉴一杯单品咖啡的时候,也可以去猜测一杯咖啡采用的是什么处理方式,增加品鉴的乐趣。

3.3咖啡烘焙

处理好的咖啡生豆被运往世界各地的咖啡烘焙商手中进行烘焙。

咖啡从一粒种子开始进入到我们的口中的时间线越来越临近了,而咖啡烘焙也是我们日常所能见到的、感知到的甚至是体验到的咖啡生产链条中一个很有趣的环节了。

烘焙师对咖啡生豆的理解不同,决定了咖啡豆的烘焙方式,也决定了咖啡最终的口感呈现。

烘焙度上,根据程度深浅分为:浅烘、中烘、深烘等,不同咖啡豆有各自适合的区间。

而烘焙理念上,也会有不同,比如:北欧风烘焙、日式烘焙、意式烘焙等,不同的烘焙理念背后,更多的是一个地域人们文化的体现。

而具体到设备环节,采用不同的烘焙机,最终咖啡豆的风味体现,就又不同了~

比如:直火式、热风式、半直火半热风等,而设备有不同的价值,对于烘焙的精细化处理分析又有不同。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咖啡向下的产业链路上,方式方法开始越发丰富,琳琅满目,足够让人挑花了眼。但这其中也有趣味性的玩法,比如手网烘焙,人人都可以体验咖啡烘焙的乐趣

咖啡的烘焙结束后,一杯新鲜的好咖啡,单品咖啡就呼之欲出了~

3.4咖啡制作

一份在最佳赏味期

的新鲜咖啡豆,接下来就可以以丰富的制作方式来体现其不同的风味了!

无论是手冲、虹吸,还是爱乐压、法压壶

,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

手冲咖啡

注意,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咖啡粉的研磨度、水质水温、细节技巧都是影响咖啡最终风味的因素。

虹吸咖啡

那么当我们开始品鉴一杯咖啡时,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咖啡可能带给我们的风味体现有哪些~

四、咖啡风味·品鉴咖啡

经历这么多,最终终于要开始真正的品鉴咖啡了。

而之所以前面这么多的篇章描述,也是因为自己对于“品鉴咖啡”的仪式的重视度。当我们喝一杯咖啡的时候,联想到的是关于这杯咖啡的全局,而不仅仅局限于嘴中、身体上的直观感受。

4.1咖啡研磨·干香

首先让我们拿起手中的咖啡豆,初步了解下豆子的信息,比如:品种、产区、处理方式、烘焙度、咖啡豆级别、萃取建议、风味描述等,初步在心里描绘出一个关于咖啡的感知。

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研磨咖啡豆,粗细不同是很关键的,采用的磨豆机的类型不同,对口感风味也都有一定影响,这一点需要对设备更专业的理解。

研磨之后,可以立即感受下咖啡粉的干香,干香是构成咖啡品鉴过程的一部分。

4.2咖啡萃取·湿香

研磨之后的咖啡要尽快进行萃取制作,否则风味散失过快,就丧失了体验好咖啡风味的机会了。

如上所述,制作的方法很多,手冲、虹吸、爱乐压等等。

制作过程或者制作完成后,可以先体验下咖啡液的香气,当然此刻我们使用的是鼻前嗅觉

以吸气的方式感知的,而体验咖啡风味更大的魅力还在后面~

4.3咖啡品鉴

目前世界流行的关于单品咖啡风味的评判,多采用SCA的标准(美国及欧洲精品咖啡协会合并后的称号),而一些咖啡消费大国如日本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SCAJ。

评判过程我们称之为杯测,而大体上关于咖啡的杯测将从以下十个维度切入:

干净度、甜度、酸质、Body、风味(干香/湿香)、余韵、Balance、一致性、整体性,以及根据以上9项给出的最终评分,满分是100分。

咖啡杯测评分表

分数是相对的,每个人的喜好有不同,所以仅作参考,而这里要区分下概念:单品咖啡和精品咖啡是两回事儿,单品咖啡在评分上并不要求说一定高于80分。

所以当我们真正的要品鉴一杯咖啡的时候,虽然不一定要像杯测一样正式,但至少,我们需要知道从哪几个维度去品鉴咖啡,而不仅仅是咖啡的酸甜与香气。

好啦,接下来,我们先喝一口采用手冲方式制作的单品咖啡吧。

进入嘴中,咖啡液与口腔充分接触,口腔中可以感知到的有触觉、嗅觉与味觉,那这里我们还需要正确的了解不同感觉。比如:

味觉:酸甜苦咸鲜,大类只此五种,可细分成不同的五彩斑斓的味觉,如果酸、醋酸;
触觉:辣、涩、顺滑、疼等;
嗅觉:花香、柠檬、苹果、草本香、皮革味等。

然后同样借助咖啡的风味轮,了解咖啡之味。最终一杯咖啡喝下,心旷神怡,感受世间因此而美好。

所以林林总总,一杯咖啡下来,若是从品鉴的角度看,我们需要了解、学习的知识太多太多。

以上所分享的均是一小部分的概述引导,如果展开,可能就要像韩怀宗老师的精品咖啡学那样出书了~

当我们有一天,仪式感满满的品鉴一杯咖啡的时候,从拿到咖啡豆后,到最终一杯咖啡喝完,我们了解到的除了咖啡之味外,还有关于历史、地理、人文、社会、化学、物理乃至更多的专业知识及不同环节对咖啡最终呈现的影响。

而在与朋友的交流沟通中,想法的碰撞,又让彼此受益匪浅。

这是我所理解的单品咖啡的品鉴过程,总结一句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后方能有所得。

五、咖啡,是一种态度

我经常分享自己关于咖啡的经历和思考,因为发自内心对咖啡的喜爱,希望更多的人喜欢上咖啡。

日常饮用咖啡很多,当然仅停留在饮用,而非专门的品鉴。

同样对待任何形态的咖啡,也都开始能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而非鄙夷。

我想这是咖啡带给我的成长,从每一次冲泡咖啡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经年累月,与咖啡融为一体,最终表现在行为举止上,是一种淡然的态度。

就像单品咖啡的风味,各不相同,我想每个人对咖啡,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正是咖啡带给人们的乐趣,也是魅力所在。

我是连长,一位喜欢咖啡的产品经理。

以上是我历时两天,梳理的一份单品咖啡品鉴指南,创作不易,大家若是喜欢,望给个支持,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然后有同样喜欢咖啡的,也可以互相交流哈~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9樓 發表于:2025-4-6 16:37

蛋蛋(VINCENT):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感官品鉴能力,这是首要也是最重要。具备的这样子的能力,接下来我们才能够把题目展开来讨论"如何品鉴单品咖啡"。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之野生提升法

狂去探有手冲的咖啡馆,多和咖啡师交流风味,觉得不错的就把豆子买回家自己冲。同时也上网买各种豆子回家冲,无师自通就得经常喝。
然后多请咖啡师朋友带自己去参加一些"业内杯测会",可以一次喝到很多款咖啡,且风味通常都很多...。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多喝多练多交流,大约三~六个月就可以有比较好的风味品鉴能力,是靠经验积累而得,也许不是那么系统化,但也凑和能和业内专业人士交流。

二、氪金大佬之系统性感官提升法

各大城市(或就近至一~二线城市)都有专业的咖啡培训学校or一些考官老师自建的工作室。透过这些地方,去报名专业的咖啡感官培训课程(sensory skill),像SCA精品咖啡

协会的感官课程就有初中高三个等级。透过在专业老师和课堂教材的辅助训练下,就可以快速掌握品鉴技能,毕竟氪金

是不会白氪的。

经过以训练,"感官"提升之后,我们自然就会发现,品鉴咖啡是有「方法」、「顺序」。
我们通常会从豆子未接触水之前,先靠嗅觉品味它的"干香气",等咖啡与水接触后,会再闻它的"温香气",并且开始在脑子里把这二种组合一下,大致相同的气味以及不同的气味。

当开始用喝的时候,我们通常也会把入口的风味感受,结合先前的干湿香气,来判断一致或是更为丰富的气息。

气味大致如上,再来则是一些味蕾和触觉的分析部份,例如: 酸、甜、苦、咸,以及触感的"顺滑"及"涩感",以及咽下后的余韵是否持长...等。

以上都是一些有先后次序的感官品鉴,看似没错但又有一个严重的问题,也是其它题主没太提及的就是「对比」。

"对比"这件事在系统教学里并没有刻意被提出,但一直都发生。而对初学者而言,少了"对比"就比较难建立品鉴标准。比如说,
同样埃塞俄比亚的耶加雪菲和GUJI这二款豆子,在同样处理法之下,很容易盲品分判,这就是因为我们建立了对比的感官差异。因此,题主还是绕不开积累"品尝咖啡多样性"的过程,来建立「对比」关系。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即使你有比别人好的感官能力,你最多也只能尝出不同,但下一次你依然只知道不同,但不知道是谁。
xxx风味=耶加雪菲

、xxx风味=危地马拉、xxx风味=蓝山

最可怕的是,以上只是基本功,因为在特殊处理法的加持下,地域风味的标志差异己被打破,如果没有更多的品尝基础,基本上会被易容术

般的特殊处理法所蒙骗,美洲豆喝成非洲豆一点都不过份...所以,"喝"还是很重要滴!

当你找对方法去喝时,你自然就会从香气到嘴里到咽下的顺序去形容一杯咖啡,比如:

这杯咖啡香气中有著白色花香、草莓、桃子、焦糖,入口后有花香、甜橙酸甜、桃子、焦糖,口感丝滑、余韵柔细,我想它应该是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日晒GUJI的精品咖啡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0樓 發表于:2025-4-6 16:38
作者:evanxu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196870478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天至少喝一杯咖啡!我是这样品鉴的:

1、闻

很多人喝咖啡都习惯直接上口,会烫到嘴不说,最重要的是没有闻一下咖啡的香醇味,这就好比美食家在吃美食之前没有闻其味,而食之无味。

初学者对咖啡的香味是不敏感的,闻到的更多是烧焦味。随着品鉴咖啡经验的积累,我们的嗅觉会越来越敏感,直至分出不同咖啡豆的香味。

方法:冲泡新鲜的咖啡,把鼻子凑到离咖啡液面5厘米处,轻轻吸一口气,呼气,再吸一口~

2、品

我习惯喝咖啡前用开水漱口,这样不会破坏味蕾对咖啡风味的感受。初学者在喝咖啡的时候只能喝出苦味,而长期喝咖啡的人嘴里除了苦味之外,还有回甘的甜味、酸味。

方法:喝一小口咖啡,含在嘴里,转动一下舌头,然后再慢慢咽下去。

3、鉴

·【酸味】比如绿原酸(这种酸不是纯柠檬汁那种尖锐、刺鼻的酸),通常来说,咖啡豆烘焙时间越长,绿原酸会被破坏的越多,萃取出来的咖啡酸味会越少,苦味会越多。这也是很多行内人士公认的:烘焙越深越苦,越浅越酸。

除了绿原酸之外,还有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等,其中苹果酸是最容易识别出来的酸,有点像桃子和李子的味道,掺杂了苹果和梨的味道,我也是喝了很长时间咖啡才慢慢品鉴出来。

·【甜味】很多人对“甜味”有一定的误解,咖啡中的“甜”并不是巧克力、草莓的那种甜,而是蔗糖和葡萄糖等化合物的香味引起的,且成分较低。所以对于新手来说是较难品鉴出来的。

·【苦味】这个味道都不用多说了,很多人好不容易想走进咖啡界的大门,却因为咖啡苦,不好喝,把香醇可口的咖啡拒之门外,甚至妖魔化。不过咖啡的苦味刚开始确实有点不习惯,喝多了反倒觉得是个优点。咖啡的苦味可以平衡酸味,增加咖啡的风味层次。咖啡中有苦味的一般都是咖啡因、二氧化碳、糖醇产生的。一般来说,罗布斯塔咖啡会比阿拉比卡咖啡苦,罗布斯塔的咖啡因含量比阿拉比卡的高,质量也不及后者。

·【口感】我认为“口感”这个词因人而异,新手和长期喝咖啡的人对“口感”的界定不一样。对于我来说,醇厚度、油脂、涩感三合一成所谓的“口感”。醇厚度这个很容易理解,醇厚的咖啡液在嘴里会有浓稠、顺滑的感觉,有点像全脂牛奶的醇厚感,而不醇厚(稀薄)的咖啡,一般都比较清淡,类似于纯牛奶或者清水的感觉。比较喜欢喝醇厚咖啡的朋友建议用法压壶冲煮咖啡。

另外,根据我喝咖啡的经验总结,阿拉比卡豆的油脂含量会比罗布斯塔的高很多,口感更顺滑。而用什么滤网也会影响到咖啡的油脂含量,目前来说,我发现用金属滤网过滤冲泡出的咖啡的油脂率是相对较高的,因为金属滤网能让大部分油脂保留。涩味是我后期才感知出来的,难以描述,你慢慢就懂了。

总结下来,我品鉴咖啡的方法就是闻—品—鉴,其实就是咖啡的风味!咖啡风味结合了咖啡的香气和味道。每一种风味都有微妙的差异,所以才有现如今复杂的风味轮。

每个咖啡爱好者都会从一开始的茫然无知,到细微感知,这其中品尝的不仅仅是咖啡的魅力,更是我们对人生的追求!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1樓 發表于:2025-4-6 16:39

喝咖啡的顾宗威:


说到这咖啡的风味啊,不同品鉴能力的朋友,就会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咖啡新手: em....我觉得...这杯美式这有点。。那个。。。..哦对对,柑橘的酸味(一边说一边偷偷看了看咖啡的包装袋)

咖啡熟手:啧啧啧,这杯咖啡里面有成熟的水果调,更像是芒果的味道,口感顺滑,还有黄糖、可可的风味,还有一丝清新的白花香气

咖啡大神:拿起手边炸鸡,吃了一口,这只鸡刚成年,看文章经常不点赞,就给送去炸了,辣椒面不错,40%四川和60%湖南

的拼配辣椒面,我可以打到82.75分,算是精品炸鸡了

哈哈,是不是一样的感觉呢?刚入门的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拿的咖啡和别人手里的明明一样,可是喝出来的味道又完全不一样呢?


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喝咖啡这件事情上,先来看看喝咖啡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我们喝咖啡的时候,先端起咖啡,热腾腾的蒸汽伴随着那些比较轻的咖啡芳香物质,进入到你的鼻腔里,这个时候你闻到了咖啡的香味

然后你喝了一小口,发现,哎,怎么有点苦

这个时候,因为你的味蕾还没有完全“打开”,一下子接收到咖啡的刺激,其中苦味的感觉会更大一些,然后再来一口,发现咖啡的酸味等味道开始显现了

当我们咽下咖啡的时候,还有一丝丝香气会从我们的鼻后反上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鼻后嗅觉

,就这样,一口完整的咖啡就喝完了。

鼻后嗅觉就是指香气从口腔进入,通过口腔后部与鼻腔联通的管道,再达到嗅皮细胞,这时的香气更像是“吃”到或“喝”到,所以鼻后嗅觉又叫口腔嗅觉。

提问,以上的喝咖啡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官呢?

味觉和嗅觉?只有这两个的话我是不是问得太简单了?还有吗?

当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人体的结构是复杂的,其实我们还用到了视觉、触觉,

【视觉】我们看到的环境,容器的干净程度,美观程度等等,视觉的感受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给你一个脏兮兮的杯子,你会觉得很好喝吗?

【触觉】比如我们手握杯子的温度,嘴唇接触到杯子的材质,陶瓷、不锈钢杯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想象一下当你喝咖啡的时候,牙齿划过不锈钢的表面,那种让人鸡皮疙瘩起来的触感

再比如有纸味的纸杯,质感不好不说,有些还有纸味或者蜡味,会直接影响到咖啡的味道

现在我们知道了喝咖啡的时候会调动很多的感官,我们先排除可控的环境因素集中来研究一下嗅觉和味觉,味觉和嗅觉是我们喝咖啡、描述咖啡风味的最关键感官

在描述咖啡风味的时候,更像是我们的大脑在数据库里面检索的过程,通过大脑的匹配寻找相对应的风味的描述

大多数人的嗅觉和味觉感知能力都是差不多的,极少数超级敏感,极少数超级迟钝,剩下来的都是平凡的你我,味觉和嗅觉的功能的吃和闻,但把这些味道描述出来就是将味蕾和鼻子感受的味道跟大脑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连线,也就是 联想

那么理解了这个逻辑之后,想要提升品鉴能力的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1、增加数据库容量 | 建立比较大的味觉、嗅觉数据库

2、提高检索速度

 | 加强味觉、嗅觉和大脑的联想速度

建立数据库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听上去似乎难度不高,似乎是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开始做的事情,可是仔细一想,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可以去练习过,练习的方法很简单,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除了有害的,有毒的,多吃,多闻,养成习惯,遇到不熟悉的味道就多闻一下,并且尝试用大脑记忆,积累一段时间,你的数据库就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象,就算是同一种东西的味道在不同场景,不同时间点的味道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积累样本的数量至关重要。

出个题,我来描述场景,你能不能想象到那种味道:
1、炎热的夏天,好几天没下雨了,今天下了一场雨,你走在小区的水泥路面上,刚下雨的时候空气里飘散着的那种被打湿的泥土、青草、灰尘的味道
2、你买了一个大柚子回家,懒得去拿,于是徒手撕开柚子皮,每次撕扯的时候都会有带有柑橘类香气的物质彪到空气里
3、你吃着吃着,不小心吃到没有撕干净的柚子皮,你皱了皱眉,好苦

这些是我从记忆库里面随便抽出的几个味道,想必这些味道大家也都闻到过,但是如果没有刻意的记忆的话,就会有一种做了梦,知道自己做了梦,却忘记了自己做了什么梦境的感觉。

很多时候新手在尝试品鉴咖啡的时候,都是这样,好像知道是什么味道,但又好像不完全知道,然后咖啡师说是什么,你就觉得是什么

所以,我们既然选择了提升品鉴的能力,在面对不同的食材的时候,就是要多对比多记忆,没见过的水果买一个回去尝尝,酸的甜的橘子都尝一下,脆的软的苹果都要试一下,进口的国产的也可以对比一下

当然,多吃不代表囫囵吞枣,我们要细嚼慢咽,充分感受味道和香气,调用大脑去记忆,长此以往,我们的数据库也越来越大了,记忆的味道也越来越具象了,寻找风味描述的能力就更强了

有了前面的介绍,不难理解,在整个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最核心的锻炼到的就是我们大脑的联想记忆能力,但是在生活中就地取材提升能力是需要一个时间周期的,如果是新入行的新人,也可以考虑借助一些工具加速训练的进程,最常见的就是咖啡鼻子,咖啡闻香瓶

闻香瓶常见的36味和100味的,这种闻香瓶里面的香气都是专业人士选出来的,并且经过对比测试,专业的咖啡闻香瓶的香气会更接近我们平常喝的咖啡里面的风味物质

的香气,市面上也能买到很多的酒鼻子

,但酒鼻子里面的很多香气都是根据酒里面的物质来排的,放到咖啡里面练习用处不是很大

我平常用的100味咖啡闻香瓶是这种:

我这套来自淘宝店:吕枭和他的朋友们EnergyCoffee

里面有100个瓶子的香味,和对应的小册子,小册子是英文的,但是淘宝详情页里面是有中文翻译的

这100味分为10个不同的小组,每一组是一类,我们在练习闻香的时候可以一组一组进行,这样集中的练习可以迅速锻炼我们大脑的嗅觉的联想能力,还能扩充一些我们平常生活里面比较少见的香气样本,比如对我而言,这里面的番石榴,巴西莓,枫糖浆、松树啊这些个风味就是生活里面很少见的

还有佛手柑

这种香气,几年前闻过真的,不复习的话还是真的容易忘掉

闻的时候注意要轻轻闻盖子,不要直接对着瓶子闻,那样很容易上头,用的时候当心串味,我会在边上放一块湿抹布和纸巾,闻几个擦一下手,不容易串味,训练的效率会更高一些

同时,在闻的时候,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准备一些对应的材料,水果、蔬菜和香料都可以,比如闻水果类目的时候,还可以加入接近的水果一起,比如闻柑橘类的水果的时候,再准备点不同的柑橘类的水果,什么丑橘子,大橘子,小桔子,甜橘子,酸橘子,一起来,皮也挤一挤,肉也闻一闻,场景化得去记忆对比,可以增强我们感官对比的能力,不断壮大你脑海里面的数据库

喝咖啡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提升品鉴能力也是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无论有没有专业的品鉴能力不是那么重要,喝的开心最重要,毕竟我们在家做咖啡不是打比赛嘛。

如果是有技能提升需求的从业者,发烧友

,希望本期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广告

韩国CoffeeFlavorMap茶 酒 咖啡闻香瓶 鼻子风味专业香

淘宝

¥449.10

去购买​

我们下期再见~

知乎视频2.2 万播放 · 16 赞同视频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2樓 發表于:2025-4-6 16:39

作者:盧百川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371627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随着生豆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演进,单一产地的所谓“单品咖啡”(如耶加,蓝山,瑰夏,等等),其风味及杯中表现正变得越来越富于变化,以至于传统印象往往“衣不蔽体”,很难完整而准确的描述到你喝到的那一杯。

  各类咖啡书籍,也仅仅能够科普一下地理常识,让广大读者知道哪个产地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属于哪个国家等等。至于书中描述的风光秀美、依山傍水也可以带来一些美好的遐想。咖啡的风味口感而言,看看便罢。且不说作者所体验过的那一杯,你并未喝到;就感官本身而言,也是很主观的印象。好像说“辣”湖南人和四川人加上福建人在一起吃饭,即便吃到同一个菜,感受也是不同的,感受不同,描述自然不同。

  从树上,到杯中,其间的每个环节,都对最后的表现有着不可逆的影响。生豆处理的方式(日晒和水洗的风味就大相径庭);烘焙师想要表现的特点(是用来做espresso或是brewing coffee);制作者对于萃取的理解(是1:15呢还是1:16呢)。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对于品尝者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好了,废话说了很多,并非否定所有文献资料的意义,不过仅供参考变好。

++++++++++下面说说技术层面的”如何品鉴“+++++++++++++

和所有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事物一样,咖啡带给我们的官能感受都逃不出我们本身所具有的”六识“(你说我小宇宙爆发已经有第七感了,我请你传授几招啊师父~)

咖啡和茶、酒等其他的饮料一样,体验最多的无非是触觉、嗅觉和味觉几个方面。

所谓的”醇厚度“、“质体感”、”干涩“等等,都来自于口腔对于咖啡液体的触觉感受

酸、甜、苦、咸等等,自然属于味觉的范畴。

那醇厚度究竟是个怎样的感受?

举个栗子

你在喝水

你在喝蜂蜜水

你在喝牛奶

你在喝蜂蜜

你在喝酸奶

这几样所带来的口腔触感的体验显然是不同的,刨去味觉的感受,剩下的就是醇厚度的差异了。

有时候也会听到诸如“丝般顺滑,滴滴香浓”,又或者“天鹅绒般的触感”(我没有吃过天鹅绒,不大确定是什么触感。。)

好吧,又举栗子了

以面料而言

真丝

全棉

当然,不排除纺织工艺上带来的差异,但是我想这几样面料在大多数人印象中的感受是很鲜明的

质体感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当然,用手摸摸就好,不要试着去吃。。

接下来,当你端起一杯咖啡,送到嘴边打算品尝的时候

不论你是否有意识的去探究这杯咖啡的嗅觉表现,但是实实在在的,这杯咖啡的气味,已经钻进了你的鼻腔,并且被你的大脑记录下来,只是,也许你的主观意识忽略了大脑的判断结果。

  关于嗅觉的表现,也会有正面和负面或者说搭不搭调的分别。简单来说,那些你闻起来感觉很舒服的气味,可以归纳到正面的一类;反之,让你嗅到就皱眉的气味,一定不怎么讨喜。如果你在一只穿了三天没洗的袜子上嗅到臭袜子的气味,你会觉得那再正常不过了,但如果在你的咖啡里出现这样的气味呢?至于看到各种高人们谈论的诸如“花香气”“柑橘味”等等。。。其实那不神秘,也不遥远,一切源于生活。如果你时刻留意身边的,周围环境里的种种气味,不需要太久,你对于咖啡或者其他食物的风味描述,一定也会丰富起来。

最后是重点,味觉的感受占到大部分

酸、甜、苦、咸、鲜

这张图能够大概的说明在舌头的什么位置对味道更加敏感。就咖啡而言,你最容易辨识的,就是酸和苦。至于回甘,大概有点像喝完了农夫山泉之后的感觉,咸味么。。在一些有问题的咖啡中会出现,可能不大容易被察觉。所以,想要了解一杯咖啡的味道,无非是充分调动你的感官,嗅觉,味觉,口腔触感,是酸?苦?甘甜?顺滑?涩感?花香?果香?

多喝就明了了

希望你可以找到你喜欢的那杯

【补充】

真有“味觉地图”吗?

感谢 ↓↓↓刘贺↓↓↓ 指正。(艾特出很多刘贺木有你头像)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3樓 發表于:2025-4-6 16:39

作者:Moccona 摩可纳咖啡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14851971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单品咖啡指的是单一产地或者是单一品种的咖啡豆制作而成的咖啡。因此单品咖啡冲泡出来会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在品鉴时需要进行注意。所以品鉴单品咖啡之前,熟悉各个产地及各种种类咖啡豆的风味是十分必要的。



咖啡主要的种植范围分布在以赤道为中心的南纬25°到北纬25°,这个区域也被称为“咖啡带”。每个地区的土壤、降雨、日照等因素都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地区种植出来的咖啡风味也会有区别。



(图为”咖啡带“范围)

比如说巴西(Brazil)这个世界第一咖啡大国,它的纬度在北纬5度到南纬35度。因为巴西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也多元,所以巴西的咖啡豆整体的风味酸苦均衡、味道柔和,适合刚开始接触咖啡的人群。



还有危地马拉(Guatemala)这个引领了初期精品咖啡的国家,它处于中美洲北部。在危地马拉海拔较高地区的咖啡豆可以冲泡出风味酸味明亮、醇度分明的咖啡,并且带有淡淡的烟味。在品鉴时如果不了解这个产地咖啡的特性,可能会对品鉴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比如说牙买加(Jamaica)这个作为“咖啡之王”蓝山咖啡的生产国,它拥有的蓝山山脉有着绝佳的咖啡生产环境,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全年平均的降水量、肥沃的土壤等因素缺一不可,因此才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蓝山咖啡。



除了产地的不同以外,咖啡的品种也很多样。有阿拉比卡、罗布塔斯、赖比瑞亚种,还有铁比卡、波旁、瑰夏等品种。先了解这些品种的独特风味是如何的,才能更好的品鉴各种单品咖啡。



对于单品咖啡有相当的认知之后,品鉴咖啡就可以事半功倍啦。鉴赏咖啡需要动用我们的味觉、嗅觉和触觉这三大官能,一般来说步骤是这样的:



鉴赏咖啡粉的干香。研磨咖啡粉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第一步的品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变化鼻子与咖啡粉的距离,也就是忽远忽近的嗅闻咖啡粉的香气,这种方法可以更好的闻到咖啡粉的多元香气。
鉴赏咖啡粉的湿香。冲泡咖啡粉之后就可以品鉴湿香了,这一步同样是用嗅觉官能来欣赏咖啡的挥发性香气。
鉴赏咖啡入口滋味。喝咖啡的时候使用的是味觉官能,通过味蕾来感受咖啡的酸甜苦咸。
鉴赏咖啡入口口感。这个步骤使用的是触觉官能,感受咖啡在口中的顺滑感和涩感分别是怎样的。一般来说,顺滑醇厚的口感是较佳的。
闭口回气鉴赏甜香。鉴赏咖啡在吞咽前后是有讲究的,需要闭上嘴通过鼻子徐徐呼气来欣赏鼻腔的香气。
闭口回气鉴赏余韵。在鉴赏完甜香之后,一杯好咖啡的香气还能够随着时间而变化,源源不绝而令人口鼻留香的余韵是最佳的。



总的来说,品鉴单品咖啡首先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然后通过规范的步骤来欣赏咖啡的美味。摩可纳也是通过酸度、苦度、后香、浓度、回甘这五个维度来科学的进行风味的分类,每种风味都能带来独特的饮用体验。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侵删)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4樓 發表于:2025-4-6 16:40

曼老江咖啡:


单品咖啡是指单一产地咖啡豆所做出来的咖啡,叫单品咖啡。

单品咖啡可以追溯到咖啡原产地

,追溯不单单是咖啡生产国,甚至生产咖啡的那块地, 通过认识咖啡庄园主,深入咖啡原产地,从源头了解咖啡产地故事,采购生豆。

地域风土不同,咖啡豆本身会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亚洲、非洲、美洲这三大精品咖啡产区出产咖啡豆的风味特征也不一样,这就是精品咖啡

的魅力。

单品咖啡和产地有关,也可以分精品和非精品咖啡,单品咖啡也可以分商业级别和精品级别。

那么,你知道一杯好喝的单品咖啡应该怎么点以及如何品鉴一款单品咖啡吗?


点一杯单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没必要像专业咖啡品评一样说的很专业,轻松一点,比如说喝起来浓一点,或者味道酸一点的,如此,店员就可以根据自己家咖啡的味道特点推荐给你最适合的咖啡:

一、非洲豆、美洲豆、还是亚洲豆




单品咖啡是有个性的豆子,一般精品咖啡馆会有3-5种或者以上的单品咖啡豆供你选择:

通常有先可以选地域:非洲豆、美洲豆、还是亚洲豆

代表:曼特宁(苦),耶加有柑橘味(酸),哥斯达黎加

蜜处理(甜)

然后,你可以先简单了解下几种常见的豆子:喜欢偏酸一些,就选肯尼亚

、耶加雪菲,喜欢偏醇厚一些,就选蓝山、曼特宁。还有一些甜的豆子,比如瑰夏,有着花香和水果调性的风味。

哥伦比亚

、尼加拉瓜、巴西 -—巧克力、坚果、焦糖

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卢旺达 — 甜、酸、坚果、柠檬味,有时酸涩

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

 -—草本植物味、香料味、咸

中美洲豆风味特点:拉丁美洲咖啡的整体风味以平衡而着称,均衡的坚果类,也有水果类,但是酸度没有非洲那么明亮,口感醇厚较好

非洲咖啡风味特点:是浓郁的香气以及迷人的果酸,其酸味亮度活泼令人振奋,但非洲咖啡的醇厚往往略显单薄。

亚洲豆

及海岛风味:醇厚度比中南美洲豆与非洲豆要高,但酸味较低,风味略带沉木、药草、香料与泥土味,低沉的闷香高于上扬的酸香味。海岛豆比较清淡温和,有种淡雅调。


二、看处理法


日晒法

:日晒的咖啡豆可让咖啡的口感较为较为甘醇及浓郁,酸度最低,甜度明显,醇厚度高,干净度略低;

水洗法

:水洗的咖啡口感干净无杂味,咖啡豆通常都会带有明亮的酸味与果香,酸度明显,干净度好,中等醇厚度,稳定度高。

蜜处理则介于两者之间,整体风味更突显果胶的甜香与水果调性,近似芒果、龙眼、蜂蜜和榛果的香味,口感厚实但酸度较为低沉柔顺,蜜处理的咖啡,比水洗的甜度更高,糖分含量较高,一般情况下,豆子上剩下的胶质越多,甜感就越强烈。

湿刨法因为干燥时间缩短,咖啡豆的发酵期缩短,酸味大为降低,醇厚度因此增加,而且焦糖与果香明显,略带木质味与药草味。

四大处理法中,水洗的酸度最高,日晒法甜度和层次感较好,蜜处理法则介于两者之间,湿刨法偏苦。

日晒过程是将整个咖啡果实直接曝晒;水洗则是去除果皮、果肉、果胶等以后再晾晒干燥;蜜处理就是将果肉剥去后,将带有内果皮

的果实晾干,湿刨处理法则在印度尼西亚很常见,湿刨法和水相似,却在豆体潮湿松软,含水率高达30-35%时,脱去内果皮,让生豆表面直接暴露出来,再继续晒干。


三、烘焙度和烘焙日期

究竟是深烘焙的单品咖啡好,还是浅烘焙单品咖啡佳? 这个问题已经争论的半个多世纪,毕竟众口难调。

深焙和浅焙咖啡不同的火候、温度、烘焙时间与火力曲线,使得使得醣类

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聚合等复杂的化学变化。

深烘焙咖啡

与浅烘焙咖啡的甘甜香气明显不同,深烘焙的豆子低沉厚实,回甘重,有扑鼻而来的浓香甜感,主要由舌根或者喉头感受到;而浅烘焙的咖啡豆轻盈明亮,上扬的甜感与低沉的回甘,甜香与酸香主要呈现在舌尖、舌两侧与鼻腔。

「烘焙日期」

咖啡豆的烘焙日期代表着新鲜度,通常2-3天内烘焙好的豆子都可以称为新鲜咖啡豆

 。然而现烘现买实际上并不是豆子味道最棒的时候,夹杂烘焙时的烟味、豆子本身的烘焙气味。

刚烘焙出的熟豆有俗称的“燥感”,主要表现是酸味较为尖锐,不够圆润,甜感还没达到较好的状态,些微涩感在口腔盘旋。烘焙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过程,还有我们未了解的变数。但是燥感是确实存在的口感。

「赏味期

从烘焙师的经验来看,咖啡豆赏味期约是15天左右(具体看烘焙度),也就是过了养豆期后,在烘焙日期计算起7-20天内都算风味期,也就是赏味期。

四、咖啡品鉴


1. 闻香

干香:将新鲜研磨的咖啡粉凑近在口鼻处,你会感知到来自不同咖啡产地的不同咖啡的干香。比如在拉丁美洲咖啡中你将闻到类似于坚果、黑巧克力类型的味道;而非洲产区的咖啡则多有花草、水果类型的风味。

湿香:将制作好的咖啡倒入杯中,闭上眼睛,慢慢地闻它的湿香,也许你会闻到坚果香、巧克力香、果香或花香。

人类在品尝食物时的另一大误区是,舌头其实是无法辨别气味的,只有当食物的香气进入鼻腔时,你才能完整地感知到食物的味道。

劣 质:工业香精气味、腐朽味道,泥土味等

优 质:咖啡的香气中包含了酒香,花香,果香等丰富的气味,不论是咖啡粉的干香还是冲泡后的湿香,都会带给你嗅觉上的享受。

2. 尝风味

当咖啡喝到口中的时候,你能感到它的风味。在这方面许多爱好者,特别是刚刚开始接触咖啡品鉴的爱好者,总认为咖啡喝着没有闻着好。的确,咖啡液体在口中进行感官辨别是需要一定锻炼的,但时间久了,个中的风味也就可以察觉了。

品鉴咖啡的另一大要点便是如何分辨咖啡的甜、咸、酸、苦

醇度就是我们通常说的boby,是指咖啡液表现的圆熟、芳醇、浓厚味道。一杯水与一杯咖啡的区别就在于,水没有味道,不粘稠,而意式浓缩咖啡

富含油脂就拥有很好的淳厚度。一杯拥有良好醇厚度的咖啡会让香气在口中停留的更久,尾韵更加绵长。

醇厚感不仅会影响到你的整体咖啡体验,还会影响咖啡中芳香物质释放的完整度。大部分杯测师或消费者都无法明确指出哪些口感是好的、哪些口感是坏的,但至少你知道哪些是你喜欢的、哪些是你不喜欢的。在我看来,对于咖啡醇厚感的判断因人而异。 

  【甜】

  劣 质:苦瓜,过于苦涩

  优 质:甘甜,类似蔗糖,红糖,焦糖,满口生津的感觉 

  品鉴:带有甜度的咖啡就像一种水果,在咖啡豆中蕴含着果糖,即便是一杯黑咖啡,在酸或苦味的背后一定有甘甜味道呈现出来。另外咖啡豆的不同,咖啡的回甘有轻重之分,没有好坏,只看个人喜好。但如果回甘的味道过于干涩说明咖啡豆的质量不佳。

  【干净度】 

  劣 质:杂味多

  优 质:味道纯净清新 

  品鉴:其实咖啡的涩味并不需要消除,而需要抑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喜好需要抑制的程度也不同。味道较为杂乱的或有不良负面味道混入的则不够达到净。 

  【苦】 

  劣 质:舌根发苦,粗糙的“苦涩” 

  优 质:黑巧克力般苦 

  品鉴:精品咖啡不存在单纯的“苦”,一般我们都会粗浅地用“苦”来形容坚果味,黑巧克力味与焦糖味之中那怡人的苦味。 

  【酸】 

  劣 质:腐酸,尖酸,酸度很高,很咂嘴,醋酸

 

  优 质:果酸,清新的酸,圆润的酸,柔和的酸 

  品鉴:“甜很容易,好酸难得”。优质咖啡的酸味应该是包含在咖啡内,而不是明显且尖利的。优质的咖啡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性物质

,蕴含着如柑橘,莓果等丰富的酸味,酸的质量是精品咖啡的重要因素。

  【咸】 

  品鉴:其实咸味也分很多种,香气会让人想到咸味较重的食物,比如炒菜放盐太多闻起来的味道,以及喝完咖啡之后杯底的气味,闻起来咸咸的,联想到虾条和旺旺仙贝这一类带有咸味的零食,诸如此类。而口感上总括就是盐的味道。 

  平时做手冲和意式偶尔会尝到以及"闻"到【咸味】(闻是指的磨粉之后的气味),而绝大多数时候,咸味在Espresso里出现得比较明显。 

  由于味觉的分布,酸味跟咸味,很容易被混淆, 劣质酸与咸味很难去区分。但是跟盐分的咸味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当然有些豆,咸味本来就异常明显,与海盐的咸味很接近。

3.感知回味

品尝的最后一点就是回甘,所谓的回甘,是指咖啡在口腔中和咽喉处,给大家带来的余韵。咖啡在喝下去后总会有一个味道从喉咙处返回来,有的回味很持久很清晰,有的则很短暂很模糊。我们说较持久较清晰的回味是好的,这样的咖啡生豆的质量较高。

一杯咖啡从闻香到饮后回甘,整个过程都没有负面的味道,比如说:不干净、涩口、发酵味,如果有这样的味道我们认为这样的咖啡是杯品不干净的,是绝不能成为精品咖啡的。很多朋友都希望能够尽快在杯品上面有突破,但这个突破的核心任务是能够发现和抓住负面的味道。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讲,我建议大家在品鉴咖啡之前先锻炼大脑对芳香和口味的分类能力。你需要品尝不同的咖啡和美食,让自己的味觉记忆强大起来,只有这样你的咖啡体验才能不断趋于完整。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5樓 發表于:2025-4-6 16:40

作者:王薛宇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1537054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受一些书的启发,结合咖啡,换一个角度看如何喝一杯咖啡。





1.系统一,系统二

卡尼曼所著《思考,快与慢》中提出系统一和系统二,系统一称之为快思考,系统二称之为慢思考。

在许多未深入接触咖啡的人眼中,咖啡是苦苦的黑水。人类对于苦味是非常敏感的,当人尝到苦味时,系统一会做出警惕反应,因为大多数致命物质是苦味的,所以很多人喝到苦的咖啡或认为咖啡是苦的,就会望而却步,在未开启系统二前,已经结下不喜欢的定论,这是系统一的作用,很多时候系统一做出决策,你根本察觉不到。而咖啡中许多美妙的风味是需要系统二去品味、思考的。也许这几年以酸感、甜香的非洲豆风靡全国有系统一推波助澜的作用。

说到系统二,我觉得它很大程度属于一种心理表征,也可以称之为经验。如果一位从未接触咖啡的人,对于咖啡的心理表征是0,而构建心里表征需要大量的训练和学习。如一位象棋大师看一盘棋谱,只需几秒钟,便可知道哪方占优,如何应对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理表征。

让一位从未喝过黑咖啡的人,去品尝一杯瑰夏,并不会喝出三种以上的味道。所以说,要带领客人,一步一步建立自己心理表征,才能品味到咖啡中美妙的滋味。并且系统二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资源,如果一位客人带着电脑来认真办公,没有强大的心理表征的支持下,也不会注意到咖啡中细微的风味,并且,中国大多数消费者,需要的只是一杯香、醇、滑的咖啡,特别是意式咖啡。许多客人在接触很久的以牛奶做基地的咖啡后,会慢慢喝起黑咖啡来,这说明客人已经建立起一个咖啡的心理表征。

2.味觉的联想

味觉是最主观的系统之一。

当你喝到一杯咖啡有柑橘、苹果的味道,不是喝到柑桔和苹果的味道了,而是这个味道让你联想到柑桔和苹果。那为什么我们知道是柑桔和苹果,因为我们吃过,那味道和水果的样子一齐储存在大脑里,当相似的味道出现时,就会激发大脑的联想机制从而提取一个具体的事物,让抽象变得具体。我觉得风味轮就是一张让抽象变的具体的图。



所以我觉得,很多刚刚接触咖啡的人,并不是喝不到其中的滋味,而是没有激发他们的联想系统。

咖啡中两种最基本的味道酸和苦。我觉得建立了心理表征才能对其作出辨别,好的苦味如黑巧克力、苦瓜清新的苦,不好的酸味大家应该都知道,馊味、变质、腐败。这些需要训练至系统一很快的辨别,才有效果。就如奶酪、皮蛋、酸奶等其食物变质后特殊味道(至少我觉得很小时候初次接触酸奶味道并不好,在外国人眼中皮蛋是最邪恶的食物之一,真正的奶酪也许并没你想象中那么美味),没有这方面心理表征的人,很难接受和辨别其特殊味道的优劣,咖啡也是一样。因为听说在一家不搭配牛奶和糖的咖啡店询问奶牛和糖时,会遭其人员的白眼。

3.建立心理表征

最后说说如何构建一个心理表征的个人看法。

如今的咖啡杯测比赛,就是每位品鉴师心理表征之间的角逐,他们生理上的差异(舌头味蕾、大脑)应该是微乎其微,他们生理并不区别于普通人。

如果你喝过(不同的)的咖啡越多,你的心理表征就会越丰富、强大,但是前提是你要使用系统二。如果位咖啡爱好者是个上班族,每天都冲精品咖啡的挂耳包喝,若干年后,他的咖啡心理表征会比普通人更丰富,但是肯定不及一位从业数月的烘培师。所以心理表征是需要系统二去训练思考的结果。

对于愿意牺牲注意力、时间去建立咖啡心理表征的咖啡爱好者。我觉得不应该把自己的联想强加给别人,不管喝到什么味道,那都是别人的联想,应该引导客人去激发他的联想,才能看见其中的美妙世界。帮客人把抽象的味道变成具体的味道,就是咖啡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从上也可以看出,学会喝咖啡也是有一定“门槛”的,如欣赏画作、品鉴红酒一样,只有建立心理表征才能体验其中乐趣,很多事情有人乐在其中,也不是这样吗。

个人觉得,许多国际的风味轮,形容的味道还是太抽象,许多植物和食物在中国并不常见。希望日后会有中国的部门出一张属于中国的咖啡风味轮,更加具体、接地气,更容易激发人们味觉的联想。



以下是自制的咖啡思维导图,让你知道如何去品鉴一杯咖啡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6樓 發表于:2025-4-6 16:49

losedawson:


品鉴单品咖啡一般分为4步骤

1.闻 通过闻来感受咖啡品种带来的香气

2.大力吮吸 跳过舌苔 感受咖啡的口感 嘴巴两边分泌唾液越多说明酸度越高,烘焙程度越低

3 品尝 现在可以开始真正品尝口感

在此之前记得用清水漱口,这样才能更好地品尝出真正的咖啡口感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7樓 發表于:2025-4-6 16:49

Peter Tam:


如果你是专业人员,你就要挑好豆子,还要加工好咖啡,做好咖啡饮料,服务好顾客。如果咖啡做不好,说下大天来你的工作也不合格。

如果你是业余爱好,你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自己高兴就好。

如果你是普通顾客,老老实实喝你的咖啡。喜欢就喝,不喜欢就不喝。

That is all.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8樓 發表于:2025-4-6 16:50

作者:非正常咖啡豆研究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58112800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

喝一杯单品咖啡可以感受到咖啡的四大滋味:酸、甜、苦、咸,更多时候喜欢上咖啡是因为咖啡很香。我建议先闻后尝:1先闻咖啡豆磨成粉的香气,可以感受豆子的新鲜度,烘焙程度等。2闻咖啡液的香气加上闻干粉的感官可以猜出豆子处理方式的不同,还可以品鉴咖啡冲煮之后的味道不同等等。3喝一小口润润嘴,(尖对甜味最敏感,舌根对苦味最敏锐,舌两侧的前半段对咸味最灵敏,舌两侧中后段对酸味最敏感。当然舌尖也能尝出苦,只是说敏感度)(有些人认定第一口的直观感受,个人习惯不用第一口的感觉去得出好喝不好喝的结论)再喝一口呼气出鼻腔,感受口腔气味,喝咖啡之后有的气化物在口腔释出,感受回气鼻腔的化合物香气。所以咖啡入口之后先别讲话,呼气出鼻腔,更容易体验出“刚闻咖啡的愉悦”4喝咖啡除了香气,滋味,直观感觉就是口感比如涩是一种不顺滑的感觉,相对应的滑顺粘稠感(主要是油质或者蛋白质)。尝咖啡的时候可以用舌头滑过上颚与口腔咖啡物种比较差的话涩感相对明显。喝咖啡可以不用着急咽下去,咀嚼咖啡液停留同时呼吸来鉴赏余韵。喝咖啡时候可以额外配一杯水,喝咖啡中间如果觉得对咖啡的感官感觉不是很明显可以喝一口水再去尝咖啡,可以重新感觉到这杯咖啡的口感,往往是涩感直接凸显,甜感紧接而来。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9樓 發表于:2025-4-6 16:50
作者:麦隆咖啡MellowerCoffe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4890826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刚刚开始接触咖啡品鉴的爱好者,总认为咖啡喝着没有闻着好,特别是喝一款单品清咖,为什么总感觉除了苦还是苦?

不同原产地的咖啡会呈现不同的风味,譬如拉丁美洲咖啡中你将闻到类似于坚果、黑巧克力类型的味道;而非洲产区的咖啡则多有花草、水果类型的风味。其实咖啡不存在单纯的苦,通常我们品尝到的苦,是源于黑巧克力味或焦糖味带给我们的那种怡人的苦味。

咖啡液体在口中进行感官辨别是需要一定锻炼的,时间久了,各种风味也就可以察觉了,味觉感官实际上是一种混合的感官体验,综合了如:味觉,嗅觉,触觉,视觉,听觉 (你的味觉感官很容易受他人主观影响)。

衡量咖啡的好坏,虽然有很多权威标准,但为了能让初学者更快地了解咖啡,于是我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一些简化。三个步骤,就可以教咖啡初尝者品鉴原产地单品咖啡带来的不同风味。

第一步: 闻香

干香:将新鲜研磨的咖啡粉凑近在口鼻处,你会感知到来自不同咖啡产地的不同咖啡的干香。由巴西、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原产地种植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大多具有花草、水果类型的风味,因口感酸甜而大多使用在单品咖啡或拼配咖啡,由越南、印尼等原产地种植的罗布斯卡咖啡豆因口感酸苦而大多使用在速溶或意式拼配咖啡。

湿香:将制作好的咖啡倒入杯中,闭上眼睛,慢慢地闻它的湿香,也许你会闻到坚果香、巧克力香、果香或花香。

优质咖啡的香气中包含了酒香,花香,果香等丰富的气味,不论是咖啡粉的干香还是冲泡后的湿香,都会带给你嗅觉上的享受。

第二步 尝风味

品鉴咖啡的一大要点便是如何分辨咖啡的甜、咸、酸、苦。

醇度就是我们通常说的boby,是指咖啡液表现的圆熟、芳醇、浓厚味道。一杯水与一杯咖啡的区别就在于,水没有味道,不粘稠,而意式浓缩咖啡富含油脂,拥有很好的淳厚度。一杯拥有良好醇厚度的咖啡会让香气在口中停留的更久,尾韵更加绵长。

醇厚感不仅会影响到你的整体咖啡体验,还会影响咖啡中芳香物质释放的完整度。大部分消费者都无法明确指出哪些口感是好的、哪些口感是坏的,但至少你知道哪些是你喜欢的、哪些是你不喜欢的。在我看来,对于咖啡醇厚感的判断因人而异。

【甜】

品鉴:带有甜度的咖啡就像一种水果,在咖啡豆中蕴含着果糖,即便是一杯黑咖啡,在酸或苦味的背后一定有甘甜味道呈现出来。另外咖啡豆的不同,咖啡的回甘有轻重之分,没有好坏,只看个人喜好。但如果回甘的味道过于干涩说明咖啡豆的质量不佳。

【苦】

品鉴:精品咖啡

不存在单纯的“苦”,一般我们都会粗浅地用“苦”来形容坚果味,黑巧克力味与焦糖味之中那怡人的苦味。

【酸】

品鉴:“甜很容易,好酸难得”。优质咖啡的酸味应该是包含在咖啡内,而不是明显且尖利的。优质的咖啡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性物质

,蕴含着如柑橘,莓果等丰富的酸味,酸的质量是精品咖啡的重要因素。

【咸】

品鉴:其实咸味也分很多种,香气会让人想到咸味较重的食物,比如炒菜放盐太多闻起来的味道,以及喝完咖啡之后杯底的气味,闻起来咸咸的。

第三步 感知回味

品尝的最后一点就是回甘,所谓的回甘,是指咖啡在口腔中和咽喉处,给大家带来的余韵。

咖啡在喝下去后总会有一个味道从喉咙处返回来,有的回味很持久很清晰,有的则很短暂很模糊。我们说较持久较清晰的回味是好的,这样的咖啡生豆的质量较高。

原产地单品咖啡具有不同的风味,这是使咖啡能够生生不息发展下去的魅力所在。

今天,我选了一款麦隆原产地系列和大家做分享,因为这款由寻豆团探寻了世界各地咖啡产地庄园,最终筛选出的四支由哥伦比亚、肯尼亚

、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苏门答腊曼特宁组成的单一产地咖啡豆,较具代表性。

给大家小小提示,肯尼亚单品咖啡会呈现出番茄与莓果的酸甜,曼特宁单品咖啡会呈现出可可与奶油的甜香,耶加雪啡

单品咖啡会呈现出佛手柑

等花香,哥伦比亚单品咖啡会呈现出坚果的怡人苦味。

大家可以根据今天教的品鉴单品咖啡的三个步骤,来感受下不同生长环境呈现出不同个性的咖啡风味。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0樓 發表于:2025-4-6 16:51

左布左COFFEE:



单品咖啡是指单一产地咖啡豆所做出来的咖啡,叫单品咖啡。

单品咖啡可以追溯到咖啡原产地,追溯不单单是咖啡生产国,甚至生产咖啡的那块地, 通过认识咖啡庄园主,深入咖啡原产地,从源头了解咖啡产地故事,采购生豆。

地域风土不同,咖啡豆本身会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亚洲、非洲、美洲这三大精品咖啡产区出产咖啡豆的风味特征也不一样,这就是精品咖啡的魅力。

单品咖啡和产地有关,也可以分精品和非精品咖啡,单品咖啡也可以分商业级别和精品级别。

那么,你知道一杯好喝的单品咖啡应该怎么点以及如何品鉴一款单品咖啡吗?


点一杯单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没必要像专业咖啡品评一样说的很专业,轻松一点,比如说喝起来浓一点,或者味道酸一点的,如此,店员就可以根据自己家咖啡的味道特点推荐给你最适合的咖啡:

一、非洲豆、美洲豆、还是亚洲豆




单品咖啡是有个性的豆子,一般精品咖啡馆会有3-5种或者以上的单品咖啡豆供你选择:

通常有先可以选地域:非洲豆、美洲豆、还是亚洲豆

代表:曼特宁(苦),耶加有柑橘味(酸),哥斯达黎加蜜处理(甜)

然后,你可以先简单了解下几种常见的豆子:喜欢偏酸一些,就选肯尼亚、耶加雪菲,喜欢偏醇厚一些,就选蓝山、曼特宁。还有一些甜的豆子,比如瑰夏,有着花香和水果调性的风味。

哥伦比亚、尼加拉瓜、巴西 -—巧克力、坚果、焦糖

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卢旺达 — 甜、酸、坚果、柠檬味,有时酸涩

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 -—草本植物味、香料味、咸

中美洲豆风味特点:拉丁美洲咖啡的整体风味以平衡而着称,均衡的坚果类,也有水果类,但是酸度没有非洲那么明亮,口感醇厚较好

非洲咖啡风味特点:是浓郁的香气以及迷人的果酸,其酸味亮度活泼令人振奋,但非洲咖啡的醇厚往往略显单薄。

亚洲豆及海岛风味:醇厚度比中南美洲豆与非洲豆要高,但酸味较低,风味略带沉木、药草、香料与泥土味,低沉的闷香高于上扬的酸香味。海岛豆比较清淡温和,有种淡雅调。


二、看处理法


日晒法:日晒的咖啡豆可让咖啡的口感较为较为甘醇及浓郁,酸度最低,甜度明显,醇厚度高,干净度略低;

水洗法:水洗的咖啡口感干净无杂味,咖啡豆通常都会带有明亮的酸味与果香,酸度明显,干净度好,中等醇厚度,稳定度高。

蜜处理则介于两者之间,整体风味更突显果胶的甜香与水果调性,近似芒果、龙眼、蜂蜜和榛果的香味,口感厚实但酸度较为低沉柔顺,蜜处理的咖啡,比水洗的甜度更高,糖分含量较高,一般情况下,豆子上剩下的胶质越多,甜感就越强烈。

湿刨法因为干燥时间缩短,咖啡豆的发酵期缩短,酸味大为降低,醇厚度因此增加,而且焦糖与果香明显,略带木质味与药草味。

四大处理法中,水洗的酸度最高,日晒法甜度和层次感较好,蜜处理法则介于两者之间,湿刨法偏苦。

日晒过程是将整个咖啡果实直接曝晒;水洗则是去除果皮、果肉、果胶等以后再晾晒干燥;蜜处理就是将果肉剥去后,将带有内果皮的果实晾干,湿刨处理法则在印度尼西亚很常见,湿刨法和水相似,却在豆体潮湿松软,含水率高达30-35%时,脱去内果皮,让生豆表面直接暴露出来,再继续晒干。


三、烘焙度和烘焙日期

究竟是深烘焙的单品咖啡好,还是浅烘焙单品咖啡佳? 这个问题已经争论的半个多世纪,毕竟众口难调。

深焙和浅焙咖啡不同的火候、温度、烘焙时间与火力曲线,使得使得醣类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聚合等复杂的化学变化。

深烘焙咖啡与浅烘焙咖啡的甘甜香气明显不同,深烘焙的豆子低沉厚实,回甘重,有扑鼻而来的浓香甜感,主要由舌根或者喉头感受到;而浅烘焙的咖啡豆轻盈明亮,上扬的甜感与低沉的回甘,甜香与酸香主要呈现在舌尖、舌两侧与鼻腔。

「烘焙日期」

咖啡豆的烘焙日期代表着新鲜度,通常2-3天内烘焙好的豆子都可以称为新鲜咖啡豆 。然而现烘现买实际上并不是豆子味道最棒的时候,夹杂烘焙时的烟味、豆子本身的烘焙气味。

刚烘焙出的熟豆有俗称的“燥感”,主要表现是酸味较为尖锐,不够圆润,甜感还没达到较好的状态,些微涩感在口腔盘旋。烘焙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过程,还有我们未了解的变数。但是燥感是确实存在的口感。

「赏味期」

从烘焙师的经验来看,咖啡豆赏味期约是15天左右(具体看烘焙度),也就是过了养豆期后,在烘焙日期计算起7-20天内都算风味期,也就是赏味期。

四、咖啡品鉴


1. 闻香

干香:将新鲜研磨的咖啡粉凑近在口鼻处,你会感知到来自不同咖啡产地的不同咖啡的干香。比如在拉丁美洲咖啡中你将闻到类似于坚果、黑巧克力类型的味道;而非洲产区的咖啡则多有花草、水果类型的风味。

湿香:将制作好的咖啡倒入杯中,闭上眼睛,慢慢地闻它的湿香,也许你会闻到坚果香、巧克力香、果香或花香。

人类在品尝食物时的另一大误区是,舌头其实是无法辨别气味的,只有当食物的香气进入鼻腔时,你才能完整地感知到食物的味道。

劣 质:工业香精气味、腐朽味道,泥土味等

优 质:咖啡的香气中包含了酒香,花香,果香等丰富的气味,不论是咖啡粉的干香还是冲泡后的湿香,都会带给你嗅觉上的享受。

2. 尝风味

当咖啡喝到口中的时候,你能感到它的风味。在这方面许多爱好者,特别是刚刚开始接触咖啡品鉴的爱好者,总认为咖啡喝着没有闻着好。的确,咖啡液体在口中进行感官辨别是需要一定锻炼的,但时间久了,个中的风味也就可以察觉了。

品鉴咖啡的另一大要点便是如何分辨咖啡的甜、咸、酸、苦

醇度就是我们通常说的boby,是指咖啡液表现的圆熟、芳醇、浓厚味道。一杯水与一杯咖啡的区别就在于,水没有味道,不粘稠,而意式浓缩咖啡富含油脂就拥有很好的淳厚度。一杯拥有良好醇厚度的咖啡会让香气在口中停留的更久,尾韵更加绵长。

醇厚感不仅会影响到你的整体咖啡体验,还会影响咖啡中芳香物质释放的完整度。大部分杯测师或消费者都无法明确指出哪些口感是好的、哪些口感是坏的,但至少你知道哪些是你喜欢的、哪些是你不喜欢的。在我看来,对于咖啡醇厚感的判断因人而异。 

  【甜】

  劣 质:苦瓜,过于苦涩

  优 质:甘甜,类似蔗糖,红糖,焦糖,满口生津的感觉 

  品鉴:带有甜度的咖啡就像一种水果,在咖啡豆中蕴含着果糖,即便是一杯黑咖啡,在酸或苦味的背后一定有甘甜味道呈现出来。另外咖啡豆的不同,咖啡的回甘有轻重之分,没有好坏,只看个人喜好。但如果回甘的味道过于干涩说明咖啡豆的质量不佳。

  【干净度】 

  劣 质:杂味多

  优 质:味道纯净清新 

  品鉴:其实咖啡的涩味并不需要消除,而需要抑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喜好需要抑制的程度也不同。味道较为杂乱的或有不良负面味道混入的则不够达到净。 

  【苦】 

  劣 质:舌根发苦,粗糙的“苦涩” 

  优 质:黑巧克力般苦 

  品鉴:精品咖啡不存在单纯的“苦”,一般我们都会粗浅地用“苦”来形容坚果味,黑巧克力味与焦糖味之中那怡人的苦味。 

  【酸】 

  劣 质:腐酸,尖酸,酸度很高,很咂嘴,醋酸 

  优 质:果酸,清新的酸,圆润的酸,柔和的酸 

  品鉴:“甜很容易,好酸难得”。优质咖啡的酸味应该是包含在咖啡内,而不是明显且尖利的。优质的咖啡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性物质,蕴含着如柑橘,莓果等丰富的酸味,酸的质量是精品咖啡的重要因素。

  【咸】 

  品鉴:其实咸味也分很多种,香气会让人想到咸味较重的食物,比如炒菜放盐太多闻起来的味道,以及喝完咖啡之后杯底的气味,闻起来咸咸的,联想到虾条和旺旺仙贝这一类带有咸味的零食,诸如此类。而口感上总括就是盐的味道。 

  平时做手冲和意式偶尔会尝到以及"闻"到【咸味】(闻是指的磨粉之后的气味),而绝大多数时候,咸味在Espresso里出现得比较明显。 

  由于味觉的分布,酸味跟咸味,很容易被混淆, 劣质酸与咸味很难去区分。但是跟盐分的咸味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当然有些豆,咸味本来就异常明显,与海盐的咸味很接近。

3.感知回味

品尝的最后一点就是回甘,所谓的回甘,是指咖啡在口腔中和咽喉处,给大家带来的余韵。咖啡在喝下去后总会有一个味道从喉咙处返回来,有的回味很持久很清晰,有的则很短暂很模糊。我们说较持久较清晰的回味是好的,这样的咖啡生豆的质量较高。

一杯咖啡从闻香到饮后回甘,整个过程都没有负面的味道,比如说:不干净、涩口、发酵味,如果有这样的味道我们认为这样的咖啡是杯品不干净的,是绝不能成为精品咖啡的。很多朋友都希望能够尽快在杯品上面有突破,但这个突破的核心任务是能够发现和抓住负面的味道。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讲,我建议大家在品鉴咖啡之前先锻炼大脑对芳香和口味的分类能力。你需要品尝不同的咖啡和美食,让自己的味觉记忆强大起来,只有这样你的咖啡体验才能不断趋于完整。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1樓 發表于:2025-4-6 16:51

作者:麦积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144472782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于单品咖啡,主要就是品鉴它的风味了。由于产地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甚至烘焙程度不同,咖啡豆会呈现出不同的风味来。而对于喝咖啡时,如果能够喝出这种风味描述,则再好不过了。

一般而言,你购买单品咖啡的时候,包装上都会有风味描述的。如果是初学者,可以问下店家水温多少以及水粉比多少比较合适,这样比较容易喝出它自身的风味。

举几个例子:

这款印尼迦优山的曼特宁,它在包装上就会写道风味:燕麦、黑巧克力、醇厚优雅。所以你在品鉴的时候可以尝试能否喝出这些风味来。


这款云南甄选归来,风味描述为:清甜红苹果,烤榛子,焦糖回甘。


这块云南甄选阿明亮,风味描述为:香料,活泼跳跃的青苹果国调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2樓 發表于:2025-4-6 16:51

张趣盈:


品鉴单品最重要的当然是饮出斋啡的口味。

业余的我来抛砖引玉一下喝过的还能说得出口味的几款。

危地马拉:第一口可以尝到最特别的烟熏味。

哥伦比亚:最可爱的果酸味,很多女孩子喜欢。

红心巴西:很温和,倒是说不出特点。

耶加雪啡参照

@张恒

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3樓 發表于:2025-4-6 16:52
作者:麦肯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229418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咖啡可以从嗅觉和味觉上得出一个具体的品味,单品咖啡主要也是依照咖啡不同的口感,不同的酸度、芬芳度等,得出一个具体的感觉。好的单品咖啡通常香气馥郁,味道饱满,酸涩感少,具体也因每个人的口味不同而得,以下是我在清迈一个咖啡馆拍摄的,他们就以Body 本体, acidity酸度, 盐度saltiness, 甜度sweetness和苦度 bitterness来衡量咖啡的口感。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4樓 發表于:2025-4-6 16:52

小白正在努力:


关于耶伽雪菲,个人的感受是入口花香明显,莓果酸,柠檬甜,蜜橘;多重的酸味容易让人忽略其它的味觉感受,中段伴有牛奶的甜滑感,类似葡萄柚的甜柑橘味,余韵是柠檬的甜香,整体是干净清爽的。日晒耶伽相对是更明朗的存在,花香及果香更加突显,多重的酸与甜滑是我最喜欢的特性~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5樓 發表于:2025-4-6 16:52

邓梦兰:


“闻咖啡”

干货||单品咖啡的鉴赏(一)——如何“闻咖啡”?​

mp.weixin.qq.com/s/jnZ3SInIgFj20l18uaAH3Q

咖啡的“五味”

干货||单品咖啡的鉴赏(二)——如何“尝咖啡”之何为“五味”?​

mp.weixin.qq.com/s/HWm2BcXqzbSezFlOGclY1g

咖啡的“body”

干货||单品咖啡的鉴赏(三)——咖啡的口感之“Body”​

mp.weixin.qq.com/s/PkVpwdxL5h6dHtKQ77oVrw



作者:邓梦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40884959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6樓 發表于:2025-4-6 16:52

其实没有绝对的品鉴,根据自己口感来选择咖啡吧。我认为只有新鲜烘焙现磨的咖啡才好喝。

如果有条件,一杯单品可以喝半个小时到一小时。单品豆根据产地不同,烘焙方式不同,有果酸,有苦味,闻起来味道也非常丰富,而且根据温度不同味道也不一样。

印象最深的是咖啡师跟我说的那句: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种豆(加工后),也没有做出来味道完全一样的两杯咖啡!

品尝咖啡的方法,简单的就是:用小勺子,盛一点,放到下唇边,嘴巴呈一个非常小的O型,就像用吸管那么小,然后用力啜吸,让咖啡在嘴巴里雾化。

再来就是分各个时间段去品尝温度不同的同一杯咖啡。



作者:埃德珈美食创业营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21918698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7樓 發表于:2025-4-6 16:52

作者:yifa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22085444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一个平时爱喝咖啡的人,一来二去,对此也有了一点点体会。

一道菜做的好不好,首先要看食材本身对质量怎么样。一款单品咖啡的品质如何,同样如此,首先要看它的品种。通常来讲,高品质的咖啡大多出自阿拉比卡种。

我们知道,咖啡树这种热带灌木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严,要有充沛的雨水、充足的阳光、富含矿物质的种植土壤等等,因此产地就很重要,毕竟全球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地区就那么多。

咖啡果成熟后,挑选、采摘下来要经过妥善的处理、烘培才能得到咖啡熟豆,其质量如何,可以从香气、色泽、大小等卖相判断一二。

但最终还是要制作成一杯杯的咖啡,喝到嘴里才知道味道怎么样。虽然可以简单地下一个好喝或者难喝的简单判断,但这样品鉴就显得有些单薄。

我们常用色香味俱全来形容一道菜好吃,套用在一杯咖啡上面亦无不可。



色:咖啡盛在杯中,看起来应当清澈、透亮,呈现红棕色。如果是意式浓缩咖啡的话,表明还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油脂,呈黄色。
香:咖啡中的风味分子有几百乃至上千种之多,这也是为什么咖啡闻起来特别地香,令人陶醉。
味:主要是酸味和苦味,这两种味道要平衡得恰到好处。当然具体到怎么样才算恰到好处,这就看各人喜好了,有人喜欢苦味多一点,有人喜欢酸味多一些。

咖啡的风味很复杂,感知它是一回事,而描述它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有心的话,可以试着借助咖啡风味轮来练习,训练对咖啡的感受能力。

不过,对于我来说,找到喜欢的风味,然后享受咖啡就好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8樓 發表于:2025-4-6 16:53

中原有鱼:


不用去追求什么咖啡的品鉴,纯正的咖啡风味就是我们吃咖啡糖的味道。 所谓单品咖啡无非就是中浅烘焙的咖啡豆没有彻底转化,还保留了果味。问题是,咖啡的果味其实就是一股子不怎么讨好的酸味,然后加上烘焙产生的各种味道后,形成了乱七八糟的所谓风味。

这些个所谓风味,可能也存在口感不错的,但是说白了就是烘培产生的东西,有啥好吹嘘的? 把黄豆烘焙一下,再去打豆浆,也可以搞出一些有趣的风味。。 但是谁会去品鉴这种东西。

咖啡最玄学的就是所谓甜感,因为咖啡本身含糖量极低的,这甜感其实脑补出来的。当然甜感肯定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你去买一瓶陈醋喝一大口,也能感受到相同的甜。


所以,你如果想要一杯风味不错,甜感明显的单品咖啡,深烘豆的美式 + 陈醋 就是你的最优解。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9樓 發表于:2025-4-6 16:53

查老师的咖啡宇宙:


05:34






发布于 2022-05-12 07:40· 4138 次播放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0樓 發表于:2025-4-6 16:53

1.如何品鉴一款单品咖啡?


直接上干货:

干香+湿香+风味+酸度+甜感+苦感+饱满度+回甘+负面味道(涩感+烟感+夹生等)

以上每一项不同地域+不同烘焙+不同制作方式会呈现不同的感官体验,从这些角度入手,会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但并不是绝对。



更多时候我们会感觉有些人很厉害,什么都可以喝的出来,为什么我总喝不出来,我总结了一下,一时和咖啡友碰触较少,二是每次不会同时饮用对比3种或者更多的咖啡,来寻找自己最喜欢的呈现方式。有人会说,不是不想碰,不是不想找,而是好像没有某个店面提供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咖啡感官体验的玩法。OK,我们来了,我们正在筹备,我们提供给你玩法。



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一下“单品咖啡”

1.字面定义的话:单一品种(豆种)咖啡or单一产地咖啡

2.烘焙角度解读:分为浅度、中度、深度

3.制作呈现方式:手冲、爱乐压、虹吸壶、意式等


其实个人以为只要是制作出来单品咖啡,喝起来让我们感觉舒适、幸福,就是一杯好的咖啡。



作者:Swanna Coffe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371/answer/58065675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53 回複數:50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4-6 17:01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