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6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38 25
(轉載知乎)西餐里除了西班牙海鲜饭还有哪些菜品是以米饭为重点主食的呢?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樓 發表于:2025-2-8 23:09

小李在和朋友吃饭的时候突发奇想,好像本身在欧洲吃米饭的就不多。汉堡披萨炸鱼薯条…似乎里面配的主食都不是米饭,那为什么在西班牙会有一道以米饭为主食的菜品呢?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樓 發表于:2025-2-8 23:10


庆晓筱:


给题主说一个可能有点难以置信的事实,稻米是全球35亿人口重要的主粮,这部分人口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在拉丁美洲、非洲部分地区、南欧、近东、南亚、西亚和中亚,稻米也在当地广泛食用,作为主食的比例也并不低。

只有在高纬度地区,比如西欧和北欧,大米不甚流行,其主要原因,文化也许是一方面,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地方纬度太高,不适合种植大米。


从新疆一直往西、包括中亚、西亚和近东等地区,抓饭都是非常流行的食物。奥斯曼土耳其时期,宫廷厨师最基本的要求有两点,一是会做蜜饼巴克拉瓦

,二是做一手好的抓饭。奥斯曼帝国整个疆域都盛产大米,所以整个帝国有各式各样的抓饭。十六世纪,一位旅行者来到了大不里士(今伊朗北部,当时属于奥斯曼帝国),发现这个城市有超过四十种抓饭。

抓饭在英语中叫pilaf,这个词有可能源自土耳其语,也可能源自波斯语,其更早的源头是来自梵文pulaka“米糕,饭团”。Pilaf在中亚和印度则被称作pulao,这是pulaka这个单词在不同地域演化后得到的另一个形式。

全世界各式各样的抓饭实在太多,完全介绍不过来。这里给大家介绍一道阿富汗的Kabuli Pulao,这道菜起源于喀布尔的贵族,后来渐渐传入民间。这道菜通常是在重要场合才会享用的一道菜肴,堪称是阿富汗国菜。不过现在有部分阿富汗人刻意回避菜名中“喀布尔”三个字,或许他们认为这道菜是属于全阿富汗人民的,于是借用了达利语一个发音相近的单词qabil,所以这道菜也叫qabili pulao。Qabil在达利语中的含义是“有能力的”,或许是想表达只有技艺精湛的厨师才能驾驭这道菜。

Kabuli Pulao

抓饭在印度也相当流行。印度还有一种很出名的米饭料理叫biryani,源自波斯。Biryani源自波斯语,字面含义就是“炒饭”。Biryani和pulao不一样,需要将肉食和大米在容器中分层放置,再盖上盖子小火煮熟或者烤熟。

Biryani


欧洲的各式大米料理,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意大利烩饭和西班牙海鲜饭。两者实际上都可以算是烩饭,只不过做法存在一些差异。

在香料的选用上,一般来说,西班牙海鲜饭一定要用藏红花,而各种意大利的烩饭除了米兰烩饭要用藏红花把大米染得黄灿灿的,一般来说不用藏红花。

米兰烩饭

西班牙海鲜饭用的是当地的粳米,而意大利烩饭用的是短粒米,粘度很高,意大利烩饭追求的就是这种黏糊糊的感觉。西班牙海鲜饭掺高汤一次掺够,然后直接煮熟;而意大利烩饭要分批次加入高汤,加一点让大米吸收水分之后,再加一点,然后不停搅动大米,防止黏锅,带大米吸收水分之后,再加高汤,以此重复,直到煮熟大米。

西班牙海鲜饭在西班牙语中叫Paella,paella这个单词其实是指做海鲜饭用的那种平底锅。Paella有点“大杂烩”的含义,起源于瓦伦西亚。实际上,在西班牙还有用其他很多食材搭配烹制而成的烩饭。

一款用搭配香肠和鸡肉的西班牙烩饭

除了西班牙和意大利,葡萄牙也有风情浓郁的葡国海鲜烩饭Arroz de Marisco




除了各种烩饭、抓饭,大家有可能想不到,西方也有像粽子一样的食物,也就是包饭。包饭在地中海沿岸非常流行,英语中通常为dolma,源自土耳其语的动词dolmak“塞”,尽管今天这个名字源自土耳其语,但这道菜并不是突厥人的发明。如果溯源的话,最早的源头是罗马帝国的类似菜肴thria​,之后拜占庭帝国时期也相当流行,周边民族文化上都收到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根据波斯文献记载,7世纪早期,库思老二世

的宫廷中首次出现了类似的食物。今天,在安纳托利亚

、黎凡庭、高加索、美索不达米亚、伊朗、马格里布

、南亚、亚平宁等地区都有类似的菜肴。

我们国内习惯是用比如卷心菜、竹叶、荷叶做包饭。西方多用葡萄叶、无花果叶和卷心菜菜叶,偶有用桑叶包饭。


传统上,包饭的填料一定要有米饭。十七世纪意大利探险家彼得罗·德拉瓦勒(Pietro della Valle)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如果dolma不含大米,那就不算是土耳其菜”。除了米饭,通常还有配有蔬菜、水果、内脏甚至海鲜等,种类丰富。

希腊人管dolma叫dolmades,用的包叶是葡萄叶,传统上是一种素菜,填料通常是米饭加一些蔬菜,比如番茄和洋葱,配上调味料。香料是当地常见的香料,一般是薄荷、莳萝

、法香和芫荽等等。这道菜在希腊也有多种做法,希腊本地也有荤菜做法,比如填有鸡肉的dolmades,在马其顿大区萨洛尼卡

则更独特,填料用到了烟熏三文鱼。

传统的希腊domaldes

用叶子包裹填料的步骤和国内的粽子差不太多,也是先要把米泡软。不过西方在包裹前要先将叶子煮几分钟煮软,这样才方便包裹食材。包裹好之后也不用麻线系好。

亚美尼亚的包法,适用于掌型或者扇形叶,希腊人的包法也差不多


包好之后烧一大锅水,像煮粽子一样煮熟。上菜的时候,可以蘸酱料,希腊地区多是当地传统的tzatziki酱。

伊朗人管这道菜叫Dolma Bargh,用葡萄叶包米饭、肉干、豌豆、芫荽和其他一些香料做成。

西班牙系犹太人(The Sephardic Jews )称这道菜为yaprakes finos,包叶用桑叶,填料是米饭、松子、西红柿和洋葱。

在巴尔干和亚美尼亚,dolma叫sarma,sarma的意思是“包裹”。在前南地区,克族、塞族和穆族人的餐饮中,都有sarma这道菜。

克罗地亚的白菜包饭sarma

亚美尼亚最具特色的sarma料理是yalanchi sarma,yalanchi的意思是“假、欺骗”,意思是说这道菜看上去是荤菜,实际上是一道素菜,通常是用葡萄叶包米饭和番茄,香料搭配法香和肉桂。

亚美尼亚还有一道独特的美食ghapama。这道菜通常是甜品,是亚美尼亚人在重大节日期间才会食用的大菜。Ghapama在亚美尼亚语中写作ղափամա,本义“闷煮”,不过这个闷煮不是用锅闷煮,而是用南瓜。

选南瓜一个,横切顶部,把瓤挖出来,南瓜就像一口锅一样。然后放入填料。填料以大米为主,配坚果和水果丁,然后加水、糖、香料和黄油,最后把切下的南瓜顶像锅盖一样盖回去,再放入烤箱里把南瓜和米饭一起烤熟。

在南欧和近东,当地还有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甜点——大米布丁。大米布丁的历史非常早,拜占庭帝国的晚期,当地就已经出现了。在希腊、土耳其和周边国家,经常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大米布丁。

比如希腊传统的Rizogalo

Rizogalo

布丁中混合着香草的芳香,再撒上肉桂调味。

土耳其的Sütlaç

Sütlaç

伊朗的传统大米布丁shir berenj。

shir berenj

还有一定要用藏红花调味的zerde,波斯人管这种布丁叫sholeh zard。

sholeh zard

亚美尼亚人会在圣诞节食用一款甜点叫anoush abour ,亚美尼亚人眼中,这款甜点是布丁。不过在国人眼中,这道甜点,更像是用水果丁、大米和坚果熬制的浓粥。

anoush abour


非洲也是稻米独立的起源地,当地有独特的非洲稻,是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和印度北部的水稻的近亲。起源于亚洲的大米也在非洲很受欢迎。

西非Jollof rice

沃洛夫饭,也有翻译为加罗夫饭,是一道在塞内加尔、加纳、尼日利亚、毛里塔尼亚、冈比亚等西非国家非常流行的一道菜。沃洛夫饭是源自沃洛夫人Wollof的一道经典菜肴,Jollof是沃洛夫Wollof的另一个拼写形式。沃洛夫人是分布于西非多个国家的一个民族,今天约有110万人,约80%的沃洛夫人生活在塞内加尔,占了塞内加尔36%的人口,是塞内加尔国内第一大民族。约15%的沃洛夫人生活在冈比亚,另外马里

、毛里塔利亚和几内亚也有零星分布。

沃洛夫饭在各地还有不同的名字,比如在塞内加尔,这道菜也叫Thieboudienne“鱼饭”;在冈比亚,这道菜也叫Benachim

“一锅煮”。当地老百姓也搞不清楚这道菜的起源,如果有机会问当地人这道菜的起源,他们有的会说起源于塞内加尔的,有的会说起源于冈比亚的,也有的会说起源于尼日利亚的,反正每个民族都会说这道菜起源自己这里。根据相关考证,一般认为十四世纪塞内加尔河三角洲附近一位沃洛夫女性发明了这道菜。有一年,当地大麦歉收,这位女性用大米代替大麦,然后配上鱼和蔬菜做出了一道美味的料理,因为是沃洛夫人所发明,所以这道菜被称之为Jollof rice。当时塞内加尔大部分地区都由沃洛夫帝国统治,后来借助帝国的影响力,这道菜就向周边传开了。

塞内加尔沃洛夫饭

西非人民对Jollof rice的喜爱超越了民族观念,不仅仅是沃洛夫人,西非其他民族的人们也喜欢这道菜肴,并引以为豪。2014年,当英国网红大厨Jamie Oliver

在他的新书中给出了他的做法时,结果受到西非人民的广泛批评。当地人批评Jamie Oliver的做法完全不正宗,歪得离谱,根本就是在胡来。

沃洛夫饭在西非广泛传播,不同地域演化出了不同的版本。比如尼日利亚版的沃洛夫饭,使用普通的长粒米,香料使用更多一些;而加纳通常用各种香米,比如印度香米

或者泰国香米等,更突出一些米香;塞内加尔的版本则比较回归传统,米饭通常要佐鱼,米、鱼、肉和各种蔬菜炖成一锅大杂烩,而其他一些国家通常肉食可能不会和大米炖成一锅。

尼日利亚沃洛夫饭

西非这几个国家的人民经常为哪个版本的沃洛夫饭最好吃打嘴仗,这种民族之间因为这道菜肴的相互较劲称为“Jollof War”。其中加纳和尼日利亚个国家因为影响力和其他因素,是沃洛夫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也象征这道菜的最高制作水准。两国人民一直为哪个国家的Jollof rice更好吃而争论不休。为了解决这一争端,两国曾联合举办了一场Jollof rice大赛,大约600名参赛者参加了比赛。参赛作品以匿名方式呈现,以体现公平性,最后是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女厨师Atinuke Ogunsalu赢得了这场比赛。也为这场争论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在北美,大米并不是这么流行,除了在中餐馆,当地人很少吃米饭。不过在美国南部,包括路易斯安纳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等州靠近墨西哥湾的地区,当地有不同于美国其他地区的饮食文化,当地人食用稻米的频率就要高一些。

墨西哥湾周边盛产虾和水稻。虾和水稻也是当地的重要食材。

早在十八世纪,美国的殖民者意外发现墨西哥湾周边地区适合种植大米,但是这些白人却不会种。于是他们利用黑奴贸易,从西非传统大米产区塞拉利昂

贩卖过来了不少会种大米的黑奴,墨西哥湾周边也成了美国重要的稻米产区。

这些来自塞拉利昂的黑奴,至今还有很多生活在海群岛(Sea Islands)地区,这是南卡罗来纳、乔治亚和佛罗里达州沿海一系列低沙岛。这些生活在海群岛的黑人称为格勒人(Gullah),因为交通闭塞,这些黑人很好地保留了其非洲文化,他们说以塞拉利昂本地语言为主的克里奥尔语

,取非洲名字,当地人饮食也带有非洲的烙印。

格勒饮食融合了美国南部海岸、非洲中部、西部餐饮技法。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美国乡村乐队卡朋特

的一首歌的歌名——《Jambalaya》。Jambalaya可以翻译为什锦杂烩饭。当地特产大虾和稻米必不可少,配上芹菜、甜椒和洋葱,炖出一锅大杂烩。

当地盛产秋葵,秋葵浓汤Gumbo也是特色料理,少不了米饭的搭配。





秘鲁有大量华裔人口,被称为Tusan“土生”,约300万,大概占了秘鲁人口十分之一。清朝末期,约12万华人,多来自广东和福建,被从中国贩卖过去当苦力挖鸟粪。1874年,中国当时的清朝政府和秘鲁建交,这些苦力恢复自由身,就滞留在了当地,娶妻生子,过正常生活。这些自由了的华人,很多就开餐饮店维持生计,几代之后,随着财富的积累,慢慢地就称为了当地一支颇有影响力的族裔。

由于第一代华人女性实在太少,只有一百多个人,绝大多数华裔就只能娶其他族裔的女性为妻,比如秘鲁黑人、西班牙后裔和当地土著后裔。华人有男性掌勺的习惯,这些华裔的对象族裔却是家中女性掌勺。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华人男性开店把味道传递给了秘鲁大众,结婚之后再把厨艺传递给了家里女性的格局。很快秘鲁就诞生了带有浓郁中国餐饮特色的融合料理Chifa,提供chifa的餐厅,也被当地人叫作chifa。大约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中餐在秘鲁已经称为时尚。由于中餐在当地的巨大影响,我们经常能在秘鲁听到来自汉语的餐饮单词。比如当地人管姜叫kion,当地人也吃choy sum“菜心”,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厨房放一瓶sillao“豉油”,走到一个chifa里,可能会吃到chaufa“炒饭”,wanta“云吞”。

秘鲁是西方少数几个会大量使用“炒”这种烹饪技法的国家,当地的炒饭arroz chaufa和国内的炒饭做法大同小异。

秘鲁有一道炒牛里脊lomo saltado,这道菜看上去特别像是国内的炒牛里脊盖饭。

在秘鲁,我们同样能够看到包饭,随处可见的Juane这道菜,有点像一个加大号的粽子。

这是一道起源于亚马逊丛林的食物。用南美独有的一种waxy bijao(学名Calathea lutea)的树叶,包裹米饭、水煮蛋、鸡肉、洋葱或者其他一些蔬菜、香料和油,然后闷熟的一种菜肴。 Bijao是当地原著民经常用来辅助烹饪食物的植物,这道juane也带有一股浓浓的丛林风。

Bijao

Juane这道菜其名字得名于施洗者圣约翰

,因为这道菜传统上是在6月24日,庆祝圣胡安

仲夏节的盛宴上吃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樓 發表于:2025-2-8 23:10

ag獭:


目录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也许先得明确一下,什么是西餐?

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西餐在《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权威工具书中,并没有对应词条。传统上,我们将西方,或者欧美国家的餐食统称为西餐。但是欧洲的希腊等巴尔干半岛国家,历史上与土耳其及东地中海沿岸长期处于一个国家的统治之下,饮食文化和中东有许多相似之处,那么希腊菜算不算西餐呢?

具体到米饭,关于米饭的做法,世界上大概存在两类不同的类型,不过两者的分界线并不在亚欧之间,而是在——印度。接下来,就让我们从米饭的传播开始,见证米饭做法的演变吧。

不一样的起源

中国是全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一万多年前,中国南方的人们就开始栽种水稻。以中国为中心,水稻传播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在东土,稻米的做法,一般是直接加水煮饭。想要增加口味,可以把煮过的米饭加上其他食材做成炒饭,或者跟其他做好的食物一起组成盖浇饭。另外,作为面条的发源地,把稻米磨成粉做成米粉、河粉,也是中国南方常见的做法。

南印度的dosa饼

印度是水稻种植的另一中心,距今7000年前,中印度温迪亚山脉出现了水稻种植的痕迹,从印度出发,水稻又传播至伊朗和地中海地区。在西天,除了煮饭以外,稻米的做法往往是把将其与其他食材、香料一起烹煮,做成香饭或者抓饭。传统上,印度人并不吃面,但吃大饼,用发酵的米粉和黑扁豆粉制作的dasa,也是南印度的传统主食。

抓饭之路

英语和波斯语中的抓饭一词,起源于梵语中的pulāka(米饭团)。据说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

中就已经提到了米饭与肉类同煮的抓饭原型。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征服了印度西北部,也将印度的大米带到了中亚和中东。在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巴克特里亚

的战役中,希腊人首次见到了抓饭,也许这就是希腊式抓饭πιλάφι的原型(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可能只是牵强附会的传说)。

富含多种坚果的某种波斯抓饭

虽然抓饭起源于印度,但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是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公元10世纪,出生于塔吉克斯坦的波斯学者伊本西拿(Ibn Sīnā)首次在其医学著作中详细记载了几种抓饭的制作方法与优缺点,被波斯人誉为现代抓饭之父。据说伊本西拿通过富有营养的抓饭恢复了身体的健康,此后,抓饭成为了深受中亚人民喜爱的传统美食。

印度尼西亚的椰浆饭Nasi kebuli,其源头可以追溯至也门、印度和阿富汗的抓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抓饭中的肉汤替换成了椰奶,并加入了各种原产于东南亚的香料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稻米和抓饭传播到了中东、高加索和地中海沿岸,之后的波斯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又将抓饭传播到了整个欧亚大陆,从西班牙的藏红花饭

、东欧的小麦抓饭、新疆的羊肉抓饭到东南亚的椰浆饭,到处都能见到抓饭的变体。

印度的Matar pulao抓饭配脆饼和鹰嘴豆甜点

世界各地的抓饭口味和配料各不相同,不过总体来说都万变不离其宗。通常来说,制作抓饭要用到印度长粒米,将米饭彻底清洗浸泡以去除淀粉,之后加入水或高汤以及各种肉类、蔬菜,撒上动植物油脂以及以及藏红花、豆蔻、月桂

、炸洋葱等香料,闷熟之后加以搅拌即可食用。印度米饭煮出来蓬松、缺乏弹性,按我的口味,单吃味道并不好,但做成抓饭却可以粒粒分明,有滋有味,也许这就是西天更流行各种抓饭的原因吧?

加尔各答式印度香饭

在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反哺下,中东的抓饭之后又传回印度,演变成了广受欢迎的印度香饭(biryani)。追溯源头,印度香饭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来自于莫卧儿宫廷,深受波斯抓饭的影响,一类来自于南印度沿海,起源于阿拉伯商人带来的抓饭。

印度香饭和抓饭之间的区别比较模糊,一般来说,印度香饭使用的香料较多,味道浓郁,烹煮时间更长,由两层米饭以及一层肉(或菜)组成,汤汁饱满,可以作为主菜食用,而抓饭的味道则相对比较平淡,通常只是大菜的配餐。

特立尼达的鸡肉抓饭pelau,这道菜融合了美洲的番茄、南亚的长粒水稻以及非洲的焦糖化烹饪技法,经此处理的鸡肉,呈现出了不多见的焦褐色

大航海时代之后,追随着伊比利亚半岛殖民者的脚步,抓饭被传播至世界各地。从墨西哥、哥伦比亚、巴西到菲律宾,源自印度与中东的抓饭结合了西班牙海鲜饭的烹饪技法,以及各地的土特产和烹饪传统。即使是偏爱麦制品的英国殖民者,也意识到了水稻在美洲殖民地的在种植价值,就这样,旧大陆的抓饭在新世界开花结果,抓饭家族也进一步发展壮大。

希腊式抓饭πιλάφι,由米饭、鸡肉、洋葱、橄榄油、黄油、胡椒、白葡萄酒等制成

克里特岛的婚礼抓饭

欧洲吃抓饭的地区,主要是希腊和波罗的海沿岸。希腊的抓饭比较蓬松,汤汁不多,在希腊北部,人们经常在烤箱上烤制抓饭。克里特岛有种叫Gamopílafo(婚礼抓饭)的,做法是吧米饭放到羊汤或山羊汤中煮熟,加入柠檬汁等,和普通的希腊抓饭相比,婚礼抓饭质感浓稠,更像是烩饭。

伊比利亚之风

阿拉伯人的扩张如一股旋风,711年,倭马亚王朝的军队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几年之后,穆斯林几乎控制了整个伊比利亚,甚至一度进军至法国南部。在穆斯林统治下,伊比利亚半岛一度成为欧洲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经由穆斯林的传播,伊比利亚半岛成为欧洲率先接触造纸术的地区,水稻和米饭的做法,也在这一时期传入。

西班牙最有名的米饭主食是Paella,我们这里一般翻译成西班牙海鲜饭。其实Paella最早是指做饭用的浅底平底锅,初始版本的Paella也不一定有海鲜。10世纪左右,穆斯林开始在西班牙种植水稻,受其影响,西班牙东部的人们开始用米饭、海鲜、肉类、香料等烹制聚会和仪式菜肴,后来,稻米成为了西班牙人的主食。

巴伦西亚的Paella

Paella起源于西班牙东部的巴伦西亚。18世纪时,当地农民开始将米饭和稻田周围的番茄、洋葱、蜗牛、兔肉、鸭肉等一同烹制。后来,人们开始直接用做饭的平底锅来称呼这道菜。据说传统的Paella是用短粒米、兔肉、鸡肉、蜗牛、鸭肉、豆汁、朝鲜蓟、番茄、迷迭香、辣椒粉、藏红花、大蒜、橄榄油、盐等烹制的,并不包括任何鱼类和贝类。后来,沿海的人们用海鲜替代了其中禽肉和豆类,随着Paella的传播,加入海鲜的版本,反而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类型。

Arròs negre

在西班牙和它的前殖民地,Paella发展出了各种变体,比如加入墨鱼汁、墨鱼、鱿鱼等制作的黑色Paella(Arròs negre);用胭脂树红替代藏红花的Arroz a la valenciana;受印度香饭,使用糯米、姜黄、椰奶制作的菲律宾Bringhe等。

Arroz con pollo

拉美地区有种叫Arroz con pollo的传统菜肴,和Paella关系密切。它通常由米饭、洋葱、藏红花、鸡肉加上当地的蔬菜等一同烹制。波多黎各版本的Arroz con pollo往往用胭脂树红取代藏红花,并加入啤酒来烹制,在西班牙,没有人会这么做Paella。

传统的海鲜饭,一般是用短粒的Bomba米制作的,这种米可能起源于印度米。其直链淀粉含量高、粘性弱、颗粒短、能够吸收大量水分,因此特别适合烹制富含汤汁的Paella。

作为配菜的墨西哥米饭(中间红色的米饭)

单独作为一道菜的墨西哥米饭,可以加入豆类和各种香料烹制

米饭在墨西哥菜里也很常见,它可以作为肉类、豆泥、玉米饼、菜汤的配菜,也可以直接放到卷饼中吃。墨西哥米饭(arroz a la mexicana)的做法是,将中粒大米冲洗后稍加浸泡,放到厚底锅中,加入猪油或其他油脂烹煮,等米饭呈现金黄色半透明状态时,加入番茄、洋葱、大蒜以及肉汤、菜汤等调味,煮沸后搅拌,加盖闷煮15-20分中国,直至米饭吸收所有汤汁。

Cabidela

葡萄牙北部有种叫Cabidela的菜肴。这道菜一般是用米饭和猪肉制作的,在米饭煮熟的最后阶段,要加入鸡血和醋(用来防止鸡血凝固),时期呈现出特别的棕色。在巴西、安哥拉、印度果阿、澳门等前葡萄牙殖民地都能见到类似的菜肴(可以把鸡肉、鸡血换成猪肉、猪血等)。

亚平宁,从南到北

9世纪中叶,穆斯林占领了意大利南部的巴里,之后,穆斯林占领了西西里岛,统治全岛近一个世纪。正是在穆斯林统治之下,西西里岛开始种植水稻,此后,水稻逐渐传播至意大利北部,特别是适合种植水稻的波河流域。

Arancini

西西里岛有种传统主食Arancini,看起来跟上海的粢饭糕有点像。做法是用米饭包裹肉酱、火腿、奶酪等,裹上面包屑油炸,吃起来也确实有点像粢饭糕。Arancini据说起源于10世纪,当时西西里正好处于穆斯林统治之下,黎巴嫩和叙利亚一带有种叫Kibbeh的小吃,是用小麦包裹肉、香料等油炸或烤制而成的,其中的小麦也可以换成米饭等,据说这是Arancini的灵感来源。

水稻传到北方的伦巴第地区,发展出了意式烩饭Risotto,它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和西班牙的Paella不相上下。意式烩饭究竟诞生于何时,我们不得而知,总之在19世纪初,意大利的菜谱中就出现了用黄油、米饭、香肠、洋葱、藏红花等制作的烩饭。

意式烩饭

制作意式烩饭,一般会使用和制作Paella类似的,容易吸收汤汁的短粒米。为了保留大米中的淀粉,使其有奶油般的口感,生米事先不经漂洗和水煮,直接加入由黄油或橄榄油以及洋葱调制的料油中烹煮,倒入白葡萄酒,一边搅拌一遍加入高唐,米饭八成熟后,盖上锅盖静置片刻,让米饭充分吸收汤汁,最后加入奶油或芝士快速搅拌,让米饭的质地变得更柔软、光滑并带有奶香。

黑色烩饭

如同Paella一样,意式烩饭也有很多区域变种,比如威尼斯地区加入墨鱼汁的黑色烩饭,它在曾受威尼斯统治的克罗地亚沿海也很流行。

从非洲到美洲

西非是水稻驯化的另一中心,非洲稻是亚洲稻的近亲,虽然产量不高,但可以种植在沿海微咸的三角洲地区,耐旱、抗虫,种植起来比较简单,还有独特的坚果香味。

加纳式Jollof

在西非,当地人发展出了和抓饭、烩饭类似的做法——沃洛夫米饭(Jollof),这是萨赫勒

沿海和尼日尔河三角洲的常见主食。当地人爱吃夹生的米饭,尤其爱吃做饭时留下的锅巴。以尼日利亚的做法为例,制作Jollof饭,先要准备肉类或者海鲜,加上炒番茄、胡椒泥、洋葱等熬制浓郁的肉汤,然后放入长粒米饭煮熟,配上油炸香蕉、豆蔬菜色拉等一同食用。至于加纳的做法,最大的区别在于肉类要事先煸炒,洋葱、番茄、胡椒等香料等也要先炒制一番。

大航海时代之后,西非人作为劳力来到美洲。在这里,西非的稻作文化和法式调味和西班牙乃至印度的稻米文化融合,发展出了更多的做法。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这种融合体现的特别明显。

什锦饭

路易斯安那有道叫什锦饭(Jambalaya)的食物,它的做法既有点像西非的Jollof饭,也有点像西班牙的Paella。它的做法是将肉类和蔬菜煎至变褐变香,之后加入米饭、调味料和肉汤一同煮熟。这道菜离不开洋葱、甜椒、芹菜三件套,这是路易斯安那卡真菜和克里奥尔菜的必备调味。

新奥尔良的小龙虾Étouffée

Étouffée是另一道路易斯安那米饭菜肴,这道菜是用螃蟹、虾、小龙虾等,加入卡真或克里奥尔调味料小火闷煮制成的,一般配白米饭食用。

脏饭

路易斯安那南部还有种叫脏饭(Dirty rice)的菜肴,据说起源于南北战争前当地黑奴的食物。当时在种植园中,大米的价格比较便宜,此外还有玉米、豆类、高粱以及各种下水,奴隶们就将米饭和这些东西混合炖煮,下水的肉汤使这道菜呈现出“肮脏”的外观,因此有脏饭之称。

Gumbo配米饭

路易斯安那的Gumbo浓汤也带有浓厚的西非特色,这道菜一般是用肉类或贝类,加上洋葱、甜椒、芹菜三剑客,以及秋葵、filé粉、面糊等增稠剂制成的,一般会配上米饭食用。

Hoppin' John

南卡罗莱纳和佐治亚州有种叫Hoppin' John的菜,一般是用黑眼豆加上大米、洋葱碎、培根等制作的。这道菜可能起源于早期的黑奴食物,也体现了西非饮食的影响。Hoppin' John里的豌豆象征着硬币,据说吃完之后,要留下3颗豌豆,以确保新年充满好运、财富和浪漫。类似的搭配,在加勒比和南美洲也很常见。

全球化时代

19世纪之后,随着商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全球范围的人员、物产交流,世界各地都出现了用米饭制作的菜肴,比如下面这些——

Arroz chaufa

Arroz chaufa,这是种秘鲁的炒饭,算是秘鲁式中餐。19世纪时,许多中国南方的移民来到秘鲁,也把中式的炒饭带到了美洲。除了米饭、酱油以外,秘鲁炒饭往往会使用甜大蕉、Cecina(一种西班牙式风干肉)、藜麦等当地食材。

Loco moco

Loco moco,来自夏威夷。这道菜最初是当地一家餐厅应体育俱乐部的青少年要求制作的,他们想要吃一些便宜,又跟三明治不一样的东西,于是就诞生了由米饭、汉堡肉饼、煎蛋和棕色肉酱搭配而成的Loco moco。

西非塞内加尔的Thiéboudienne,这是Paprykarz szczeciński的灵感来源,传统上,Thieboudienne盛放在一个公共的大盘子里,家人和来访的客人围坐在盘子边上分享这道菜,感受着主人的好客和慷慨。

Paprykarz szczeciński,可以涂面包吃

Paprykarz szczeciński,这是种波兰的鱼酱,由小鱼、大米、番茄酱和植物油制作,加入洋葱、盐、香料调味。这道菜的灵感来自于波兰渔民在西非尝到的一种用米饭、辣椒和鱼烹制的美食,后来在波兰沿海什切青的国营工厂中,成为一道本地特产。

北欧圣诞大餐中的米布丁

除了主食以外,大米还可以制作像米糕、米布丁这样的甜品。尤其是(广义的)米布丁,这是世界各地都有的一类甜品,比如中东餐厅中加入牛奶烤制的米布丁,南亚加入牛奶、姜黄、坚果制作的甜米粥。欧洲各地也可以找到各种不同的米布丁。

相关内容——

世界各国主食是什么?7519 赞同 · 292 评论回答

ag獭:咖喱与抓饭——印度菜的环球之旅573 赞同 · 50 评论文章

ag獭:【回到过去当王爷】西非的饮食传统832 赞同 · 59 评论文章

上海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各个国家的特色餐馆?2925 赞同 · 138 评论回答

有哪些只存在于外国的「中国菜」?951 赞同 · 134 评论回答

中国有哪些「中国特色」的外国菜?948 赞同 · 84 评论回答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樓 發表于:2025-2-8 23:11

贵重物品DR:


西班牙在美食方面,虽然比英国这类美食荒地要强,但是真的美食大咖,在欧洲,主要要提一下意大利和法国。

意大利就有一道菜品是很出名的,以米饭为重点主食的。

它就是意大利芝士焗饭,

当然了,它也是改良来的,

起源于西班牙烩饭,然后经过意大利人改良形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焗饭

芝士焗饭是用简单的披萨做法填些配料,,例如可以加火腿肠,或者小香肠,或者炒的蛋,胡萝卜,马铃薯,再多撒些浓香的马苏里拉奶酪。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煮一锅颗粒分明松软喷香的米饭,一层米饭,一层酱汁,一层奶酪送入烤箱烤至奶酪金黄,烤制的过程中厨房里就飘出了诱人的香味。

其实和中式的炒饭类似,主要不同的就是有马苏里拉奶酪,也就是芝士,你要去烤。

参考效果图

然后我也想问一下,西餐的概念应该也是包括阿拉伯吧?

那么阿拉伯鸡肉饭,应该也算是西餐中以米饭为重点主食的菜了。。

全名为阿拉伯麦克鲁白。

原料是用洋葱、胡萝卜、西红柿、花椰菜等蔬菜与鸡肉一起烹制而成,

“麦克鲁白”时,首先将盐、橄榄油、水搅匀,待水沸腾后再放入米,用小火烹煮米饭至半熟,然后添进少许黄油搅拌均匀,直到米饭颜色偏黄,再放入大锅内蒸。待到米饭八九成熟后取出,留待最后和鸡肉混合。

当然了,你也可以用隔夜饭,炒饭和这类西餐中的饭,其实用到隔夜饭没有那么多水分是非常好的。

接着,将鸡内脏掏空,塞入阿拉伯香料,如豆蔻、番红花等。再加上花椰菜、洋葱片和一些传统干果一起炒熟。然后把做好的鸡肉埋在八九成熟的米饭中,再加入西红柿、洋葱丝、胡萝卜块、核桃仁、花生仁、葡萄干、杏仁以及碾碎的干果等作料,最后用大火爆炒米饭,直至熟透为止。

炒好的米饭成黄色,软硬适中、油光发亮,鸡肉外焦里嫩、鲜香可口。

效果图,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樓 發表于:2025-2-8 23:12
作者:操縱股市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9748513/answer/9178588550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夏威夷料理,一堆plate lunch,当地人就爱万物皆可Plate lunch

任何菜,扣两坨米饭和一坨mac salad,就是plate lun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樓 發表于:2025-2-8 23:12

Chris Chou:


意餐国粹之一的意大利烩饭Risotto。

对你一看就知道了,这词和Rice是同源词。

其实地中海沿岸地区都算相对而言的适稻农业区,加上与穆斯林世界的长期融合交流(对,包括西班牙和意大利这两处哈里发国家时期短暂穆斯林化的地区),因此中东稻米料理(典型如抓饭Pilaf和米布丁Muhallebi)在地中海沿岸都有很强的基础,你甚至能发现paella的底子是和伊朗Pilaf相同的藏红花水煮生饭。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7樓 發表于:2025-2-8 23:13

贝斯诺格林:


本条是关于西班牙稻米源头的笔记一条。

我太懒了,直接粘书叭。

Ref:《改變歷史的50種食物》,比爾·普萊斯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8樓 發表于:2025-2-8 23:13
作者:更云笔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9748513/answer/31015322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墨西哥菜也算西餐的话,那我还比较喜欢几道带米饭的,

1.香菜米饭配青柠( cilantro rice with lime),有时候配三文鱼。


2. 墨西哥黄米饭(yellow rice),里边有胡萝卜,大蒜,西红柿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9樓 發表于:2025-2-8 23:13
作者:圆团子一只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9748513/answer/30998145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Kedgeree 英国老式高级早餐必备的改良印度炒饭。籼米或者粳米的咖喱咸鱼蔬菜粒蛋炒饭,加上切块白煮蛋。




英国人爱吃的米布丁(粳米奶油牛奶熬的糖粥,冰过或者热吃,上面撒点肉桂粉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0樓 發表于:2025-2-8 23:14

作者:蜜贡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9748513/answer/330239401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西餐,这个词是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西”是西方的意思。一般指欧洲各国。“餐”就是饮食菜肴。通俗的理解就是西方国家的菜肴,不仅包括欧洲西部国家的饮食菜肴还包括东欧、地中海沿岸等国和拉丁美洲,如墨西哥等国的菜肴。

传统的西餐菜单通常超过十二道菜,那是传统习惯下的一份丰盛的大餐。而现代西式菜单越来越简化,现今较流行的西餐菜式通常分为五道菜:头盘──汤──副菜──主菜──甜品。

世界之大,除了把大米玩出许许多多花样的中国人以外,除了大家很熟悉的西班牙海鲜饭,其实还有其他国家也在用大米来制作属于他们的独特料理,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世界各地不同的米饭做法。最后三个算是彩蛋,按正常的西餐分类,它们不算是西餐,却有一定的特色,我也忍不住把它们也介绍一下了,希望不嫌弃。

匈牙利牛肉焗饭

匈牙利(匈牙利语:Magyarország),是一个位于中欧的内陆发达国家,东邻罗马尼亚、乌克兰,南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西靠奥地利,北连斯洛伐克,边界线全长2246公里。

焗饭,是指用专用的焗炉烤制而成的米饭,饭里有菜,这是西餐的做法。焗,客家菜烹调方法,是以汤汁与蒸气或盐或热的气体为导热媒介,将经腌制的物料或半成品加热至熟而成菜的烹调方法。

匈牙利牛肉焗饭是一道西餐主食。主要食材是牛肉、白饭,配料是洋葱、红甜椒等,调料是盐、鲜鸡精、匈牙利红椒粉等,通过大火爆炒而成。炒制完成后,搭配香浓的芝士放入烤箱中烤制即可。

意式烩饭(Risotto)

意大利烩饭起源于意大利北部盛产大米的地区,是米兰地区的特色菜式,也有一种说法说意大利烩饭起源于中国,是在元朝时期传入意大利的。最常见的烩饭是海鲜烩饭或者火腿蘑菇烩饭。

意大利烩饭夹生的口感是最为地道的,用高汤把米粒煮成奶油般浓郁质地,浑圆的外形,粒粒饱满晶莹,拌着丰富的配料酱汁,芳香四溢,嚼感十足。

意思就是正宗的意大利烩饭通常是只有八分熟的夹生饭,所以饭粒很有嚼劲,很多亚洲人的脾胃很难适应。

夏威夷北岸虾饭

在夏威夷众多的当地美食中,欧胡岛上北岸的虾饭可谓人气最高,且这种kahuku甜虾仅夏威夷才有,所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睐。在欧胡岛北岸的著名小镇哈雷瓦(Haleiwa)和卡胡库(Kahuku),游客可以看到一辆辆卡车餐车停在在一起,叫卖着自家的招牌虾饭。

在每一间虾饭馆的菜单上,你都会找到同一款虾饭:香煎蒜蓉黄油虾饭。整整12只大虾,新鲜的虾肉Q弹香甜,覆盖在米饭上的蒜蓉带出微微的辣味,直让人大呼过瘾!

光是听名字,仿佛就能感受到它香醇丝滑的口感。它做法的前半部分和中国的炒饭有一点相似,将脆皮肠和各类蔬菜一起和饭炒熟,可别记着吃,重头戏在后面。在炒好的饭上均匀地抹上一层土豆泥,铺上培根肉片,最后在再盖上芝士片,芝士一定要能把整个碗都盖住。然后进微波炉高火加热,芝士熔化后还有拔丝的效果,非常醇香!

墨西哥海鲜饭(Mexican Rice)

如果你没有尝试过著名的墨西哥海鲜饭,你的墨西哥之行是不完整的。

大多数人把墨西哥墨西哥海鲜饭和西班牙墨西哥海鲜饭混为一谈,但这是两回事。虽然这两种食谱包括某些类似的成分,如西红柿、大米、鸡汤和洋葱,但调料是不同的,这就是两道菜的不同之处。

西班牙米饭加入了藏红花,使其具有甜味和大胆的黄色。另一方面,墨西哥米饭使用了小茴香,这增加了辛辣和泥土的香气。

法式牛奶饭

来自美食大国法国。将牛奶倒入锅中大火煮开,加入大米,香草籽柠檬皮和葡萄干,不断搅拌至成熟。这道小吃一般是放入冰箱冰镇一下再吃,夏天吃这种醇香丝滑的冰甜品,那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Arroz de Marisco”葡萄牙海鲜饭

本质上已经是粥的“Arroz de Marisco”葡萄牙海鲜饭,也被称为“葡萄牙金汤海鲜粥”。烹煮时需要加入大约是米量四倍的水,还需加入高汤提供鲜味,有些人喜欢烹煮时加入少许牛奶,因人而异。它与Paella与Risotto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烹煮完以后米饭不会夹生,是欧洲米饭中最适合中国人口味的一类了。

阿拉伯麦克鲁白

阿拉伯和新疆一样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地方,因此饮食习惯也非常相似。麦克鲁白其实就是鸡肉抓饭,它是用洋葱、胡萝卜、西红柿、花椰菜等蔬菜与鸡肉一起烹制而成,是当地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Briyani”比亚尼焖饭

印度的米饭最出名的是“Briyani”比亚尼焖饭,是一种用牛、羊、鸡肉作为配料焖煮而成的米饭。印度米饭的特色就是加入大量特色香料,让烹煮后的食材产生特殊的味道,将羊肉连同配料香料一同翻炒后炖煮,单独将大米和香料煮至八分熟,倒入羊肉中焖煮至全熟,当地人制作时会加入一些无糖酸奶来调味,多重味觉混合而成的味道,也是颇具印度特色。

“Thai Fried Rice”泰式炒饭

被誉盛产“世界最好大米”的泰国,泰国在大米种植方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泰国的米饭一般以炒饭形式为主,“Thai Fried Rice”泰式炒饭也是闻名世界的菜肴,泰式炒饭经常用刨去果肉的菠萝当容器盛饭,菠萝肉也会作为配料加入炒饭中,还会加入虾仁、葡萄干、腰果等增添口感。所谓好米出好饭,使用湄南河茉莉香米做出来的泰式炒饭,粒粒分明,果香混合着米香四溢,是去到泰国一定要品尝的一道美食。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吃饭这件事有多重要,无需多说,它不仅满足一个人的生理需要,也满足一个人的心理和文化上的需要。

《舌尖上的中国》有一句解说词,令人深刻: 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1樓 發表于:2025-2-8 23:35

delu:


只说咸口的。

意大利除了好几个答案都提到的Risotto,烩饭,还有一个包馅炸饭团Aroncini,源自西西里,在欧洲也挺普遍。内馅常见的有各色奶酪,火腿,肉糜,茄子,蘑菇,菠菜等的混搭。有的会把不同内馅做成不同形状,圆形,水滴形等,以示区别。长这样:


另外,我很喜欢一个芬兰的米饭派karjalanpiirakka,吃的时候抹上捣碎的鸡蛋拌黄油,在冬天的北欧提供简单而饱足的快乐。

再提一下,较之西班牙海鲜饭paella,我个人更喜欢葡萄牙版本的arroz de marisco。这个更类似海鲜泡饭,料也更足。

先就想到这几个。

以上都是网图,我自己吃过的改天翻照片再发。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2樓 發表于:2025-2-8 23:36
作者:地球情报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9748513/answer/31118930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既然题主问的是“西餐”,那么作为传统欧洲国家的俄罗斯,其饮食大概也是可以归到“西餐”里的吧?


俄罗斯联邦横跨欧亚大陆,幅员辽阔,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也是天差地别。但总体上来讲,俄罗斯人喜欢把面包和土豆当做主食,稻米通常并不作为俄餐的主角登场。


俄罗斯黑面包

烤土豆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毕竟在俄罗斯联邦的广阔土地上生活着超过190个民族。其中,带有蒙古血统的鞑靼族,就有把大米当做主食的习惯。


作为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鞑靼斯坦共和国坐落于东欧平原

东部,伏尔加河的中游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耕作。同时,鞑靼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气候湿润,这也为水稻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

鞑靼斯坦

伏尔加河

鞑靼人最具标志性的美食之一是被称作“Gubadiya”的馅饼,这种食物也是鞑靼人婚礼和节日庆典上的明星主食。不过和大家印象中的馅饼不同,Gubadiya以米饭作为主要馅料。

以米饭作为馅料的Gubadiya

厨师会将煮熟的米饭、泡发的葡萄干、鸡蛋以及牛肉馅包入面饼当中,再在上层铺上一层乳酪,随后放入烤炉烘烤。刚出锅的Gubadiya看起来有点像是新疆的馕,只不过上面覆盖了一层乳白色的奶酪。

在中国人眼中,这种把米饭包在面饼里的“套娃”饮食习惯或许很奇特,不过,这和当地寒冷的气候环境也是分不开的。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中,吃上这样一小块由大米、面粉和乳酪制作而成的“能量炸弹”,想必可以极大的恢复体力吧~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3樓 發表于:2025-2-8 23:39


烟火煮夫:


米饭一直以来就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主食,因为它清香又百搭,可以这样说,色香味俱全的中国菜,最后都是为了把那一碗米饭吃下去。

但其实西方各国也会吃米饭,他们和中国不同,他们很少有“下饭菜”这个概念,更重视米饭本身的调味。

也可以这样理解,贪图方便一锅烩了,有饭有菜干手净脚不麻烦。

西班牙海鲜饭

西班牙美食中知名度最高的就是它了!作为西餐三大名菜之一,它和法国蜗牛、意大利面齐名。

它的主料包括鱿鱼、大虾、虾夷扇贝、鸡胸肉、火腿肉、西红柿、青豆、白洋葱等,用红酒、橄榄油、柠檬汁、盐和新鲜柠檬 ,特殊调料:藏红花、烟熏辣椒粉、甜椒粉调味。口味层次丰富,而且营养价值非常高。

意大利芝士焗饭

光是听名字,仿佛就能感受到它香醇丝滑的口感。它做法的前半部分和中国的炒饭有一点相似,将脆皮肠和各类蔬菜一起和饭炒熟,可别记着吃,重头戏在后面。

在炒好的饭上均匀地抹上一层土豆泥,铺上培根肉片,最后在再盖上芝士片,芝士一定要能把整个碗都盖住。然后进微波炉高火加热,芝士熔化后还有拔丝的效果,非常醇香!

阿拉伯麦克鲁白

阿拉伯和新疆一样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地方,因此饮食习惯也非常相似。麦克鲁白其实就是鸡肉抓饭,它是用洋葱、胡萝卜、西红柿、花椰菜等蔬菜与鸡肉一起烹制而成,是当地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法式牛奶饭

来自美食大国法国。将牛奶倒入锅中大火煮开,加入大米,香草籽柠檬皮和葡萄干,不断搅拌至成熟。

牛奶饭一般是放入冰箱冰镇一下再吃,夏天吃这种醇香丝滑的冰甜品,那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专指夏天,其他季节热吃)。

看到了没,作为西餐的代表法、意,也是有米饭的,只不过他们的做法,不会和我们一样纯煮一锅白米饭,而是要加入各种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类似于咱们的煲仔饭。

这不奇怪,欧美的主食不是大米,而是麦子,其制品中的麦皮(片)、面包、意面是餐桌的主角。

我在白天鹅打工时,曾经向法厨ineofirst(我给他取的中文名)了解过,老外的普通家庭很少煮饭,这和中国人偶尔吃一次汉堡包是同样道理。

他们的主食面包,不同于国内的面包,我吃过刘中做的全麦面包,黑不溜秋质地坚韧(要用刀切,掰不开),口感粗糙,简直就如吃玉米芯一样。

但是刘中说,这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

同样的理由,大多数蔬菜是生吃,拌上酱称沙拉;牛排不超过七分熟,我见过老外吃三分熟的,就是两面略煎(3-5秒),和血淋淋的生肉没啥区别。

未完,还有极端,以土豆为例,老外另一个至爱,切条炸酥脆称“薯条”,煮熟还不够,要压成“土豆泥”,淋入浇汁(西餐的特点就是各种酱汁,少了它没法做菜了),相比于咱们的醋溜土豆丝,天差地别。

这就带来了最后一个问题:口味。

谁都会说本国的美食天下第一,包括三哥的糊糊,是你们不懂欣赏,不是吗?

以我较熟悉的法餐为例,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吃喝的是奶油茶、咖啡、巧克力面包、葡萄干面包、鸡牛羊猪等肉类、蜗牛、鹅肝、培根,特别是奶酪,有专门经营的店铺,相当于两广的烧腊档,法国人常去“斩料”。

至于餐前开胃酒,肉类干红,鱼虾干白,餐后白兰地之类,我严重怀疑是酒庄的阳谋,为了多卖酒水。

在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还会喜欢吃其他菜系吗?

所以,刘中们鄙视英国为美食沙漠,德国菜傻大黑粗,俄菜只剩下鱼子酱……只有遇到中国人,才会低下高傲的头颅,称咱俩家的美食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各有千秋。

喜欢请点赞关注呗!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4樓 發表于:2025-2-8 23:40

yifeng chen:


意大利烩饭。品种还不少。米饭作为主食的一种,在欧洲很常见。不过一般是水煮熟后捞出来,没有闷的过程。所以吃起来不粘,也总感觉没煮熟。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5樓 發表于:2025-2-8 23:40

科技小旋风:


冬季万物萧瑟,人类必须要储备很多食物才能保证种群的延续。远古时候可没有冰箱冷藏,如果将肉类和果蔬作为主食,很快就会腐烂变质,只有耐储存的谷物才能提供稳定的过冬口粮。谷物种子中富含能量,种植方式又简单,还没有狩猎猛兽那样的风险,自然成为人类的首选食物。古代经济水平低下,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肉是逢年过节才有机会享受的奢侈品,而谷物才是最经济的食物。

排在五谷之首的是稻米,它为全球1/3的人口提供了粮食。水稻去了壳,就成了我们很爱吃的大米,有多种多样的烹饪方法,可以做成米饭、米粉、年糕、寿司等传统美食,还可以用大米来酿酒。“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稻米对中国人来说,不单单是果腹的粮食,还承载了乡情和美学的意念,成了我们文化的具象和歌咏。

在数千年的农耕史中,谷物从不同的发源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对各国的农业生产和食物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的谷物中,玉米起源于美洲的墨西哥,小麦起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包括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等,而水稻和大豆则起源于中国。

西方各国也会吃米饭,他们和中国不同,他们很少有“下饭菜”这个概念,更重视米饭本身的调味。

意大利芝士焗饭

光是听名字,仿佛就能感受到它香醇丝滑的口感。它做法的前半部分和中国的炒饭有一点相似,将脆皮肠和各类蔬菜一起和饭炒熟,可别记着吃,重头戏在后面。在炒好的饭上均匀地抹上一层土豆泥,铺上培根肉片,最后在再盖上芝士片,芝士一定要能把整个碗都盖住。然后进微波炉高火加热,芝士熔化后还有拔丝的效果,非常醇香!

阿拉伯麦克鲁白

阿拉伯和新疆一样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地方,因此饮食习惯也非常相似。麦克鲁白其实就是鸡肉抓饭,它是用洋葱、胡萝卜、西红柿、花椰菜等蔬菜与鸡肉一起烹制而成,是当地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法式牛奶饭

将牛奶倒入锅中大火煮开,加入大米,香草籽柠檬皮和葡萄干,不断搅拌至成熟。这道小吃一般是放入冰箱冰镇一下再吃,夏天吃这种醇香丝滑的冰甜品,那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6樓 發表于:2025-2-8 23:40

意呆利夹生稀饭




作者:1968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9748513/answer/31008623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7樓 發表于:2025-2-8 23:57

ATMdota:


Jambalaya 长这样: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8樓 發表于:2025-2-8 23:58

郑云潇:


题主的直觉没错,因为米饭在西方确实比较少。水稻种植本就源自东亚,下面的配图是一张按照水稻产量决定面积的世界地图,可以明显看出整个亚洲的碾压态势。水稻如今是三十多亿人的主食,其实就和中印日韩东南亚加起来差不多

如今经济全球化了,我在美国那几年米饭也并不罕见。但主要都是在亚洲餐厅,如果是西餐的话,一般也只是主菜的配菜,放在本来应放马铃薯的那个位置。真正把米饭做出特色的除西班牙和其殖民地的海鲜饭外,大概就是意大利烩饭

而这两个国家有个共同点,就是都在地中海沿岸,靠近阿拉伯世界,西班牙甚至被阿拉伯统治过几百年。如果你去一家中东餐厅,就会发现米简直是不要钱,大概是因为阿拉伯世界同亚洲的贸易往来畅通,也间接影响了西意两国的饮食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19樓 發表于:2025-2-8 23:58

鲲道乾元:


巴西黑豆饭,用黑豆猪耳朵猪内脏土豆胡椒炖烂,浇在白米饭上吃,一道巴西的家常菜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0樓 發表于:2025-2-8 23:58

无数个一不小心:


西餐这个词太宽泛了

中东菜系 有不少大米做主食的 比如伊朗做米饭放藏红花

原来埃及的朋友做米饭不用水用鸡汤和cream

我岳母和我老婆有时候做米饭和tuna奶酪烤箱一烤做的pie

意大利各种risotto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1樓 發表于:2025-2-8 23:59

硕鼠:


我们这里把日本归为西方国家,那么日本料理算西餐吗?(这个问题很知乎)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2樓 發表于:2025-2-8 23:59

面试专家迈克:


不知道非洲小米、库斯库斯能不能算作米饭,同时能不能算西餐。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3樓 發表于:2025-2-8 23:59


周五:


就问你印度菜算不算西餐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4樓 發表于:2025-2-8 23:59

盛弘毅:


意大利烩饭。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5樓 發表于:2025-2-8 23:59

摄影师韧韧:


黄油炒饭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26樓 發表于:2025-2-9 21:24
更多回答請見原問答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9748513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38 回複數:25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2-9 21:24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