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6篇帖子。 字体大小:较小 - 100% (默认)▼  内容转换:不转换▼
 
点击 回复
84 65
(轉載知乎)真正的日本是什么样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1楼 发表于:2025-4-29 17:44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2楼 发表于:2025-4-29 17:45

作者:新食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109195568287353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日本生活了3个月,我必须说几句很多人不愿承认的大实话

关于日本,我们知道得太多,也误解得太深。

你可能觉得它干净、安静、有礼貌、有秩序,是“发达国家教科书”;

你可能觉得它压抑、怪异、过度精致、笑里藏刀,是“高压文明的深井冰”。

有人说这里像天堂,有人说这里活得像囚犯。

有人拍手叫好,有人避之不及。

但这一次,我亲自来了,生活了整整三个月。

不是旅游,不是出差,也不是赶景点。我每天搭地铁、进便利店、泡超市、处理垃圾、交水电费、跑医院、搬家、租房……和一个普通日本人一样活着。

然后我发现:日本不是我们以为的“高度发达社会”,它更像是一个“极度克制的文明实验场”。

这地方太讲逻辑,也太不近人情;

它让人舒服,也让人窒息;

它一边高效、一边僵化;

它极度安全,也极度孤独;

它让你敬佩,又让你喘不过气来。

今天,我想把我眼中的日本,一五一十地讲给你听。

不是滤镜版的,不是键盘评论区的,是一个外来人真实生活过之后,才敢写下来的——日本实录。

1.地铁、电车与“沉默车厢”:秩序是被训练出来的

每天早上7点,我从东京西北的一个民居出发,步行500米进站,再搭三条线换到公司。

日本地铁系统很发达,但也复杂到吓人:

同一个站名,有时是两个不同的站,分属不同公司运营;

某条线上5个车种,有快速、有普通、有通勤特快;

没有自动报站中文播报,不少车站连英文都省略;

你敢错过一站,下车一看“原来回程车要等27分钟”。

可所有这一切,日本人却熟得像在打副本。每个人在拥挤地铁里都像NPC,一动不动、不说话、不打眼神交流。

在日本坐地铁,你会学会一种叫“无声存在”的行为美学:

手机永远调静音;

咳嗽前会转身避开别人;

下车要提前站在门边,但不挤;

上车要先扫一眼有没有人不适,再决定站哪;

即便人挤人,也不会有推搡或不耐烦。

你可以说这是修养,也可以说这是被高度规范化后的“行为内卷”。

所有人都很礼貌,但没人真想跟你说话。你越长久待下去,越能感受到:这是一种非暴力式孤立感。

2.住房体验:寸土寸金,也精致克制

我住的房子在东京北区,一套15平米的单间,带洗衣机、卫浴、空调和微波炉,月租9.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700元。

房间小到转身都得计算角度,但布置得井井有条,处处体现出一种“精确到毫米”的空间利用哲学”:

衣柜就是床头墙体嵌入,拉门结构;

洗手池、镜子、牙刷架整合成一体式模块;

微波炉上面叠着电饭锅,下面是冰箱,三合一;

马桶是智能冲洗型,按键还能调水温、烘干、自动除臭。

你可能会惊叹于日本人“把蜗居住出了五星级功能”,但你也会发现:

房子再小,卫生必须干净; 面积再抠,设计必须合理; 钱再省,也要讲体面。

这不是生活拮据,而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理念——“不浪费,不膨胀,不妥协。”

3.消费结构:便宜是真便宜,贵也真不讲道理

刚来日本的前两周,我觉得:太便宜了吧!

午餐套餐:680日元一份,米饭+味噌汤+炸鸡块+凉菜;

便利店饭团:100日元左右,种类丰富、口感清爽;

超市打折区:晚上8点后,便当常常三折起,完全可以“吃遍东京打折角”;

家电杂货:二手市场极度发达,很多留学生用着用着就能倒赚。

但高兴没两天,我就开始被“贵得离谱”狠狠反噬:

地铁两站要200多日元,不通票不打折;

手机卡需要身份证+居住证明+等待审核,流量不多还奇贵;

医疗费用极高,不提前预约很难挂上;

水电煤气每月接近1.5万日元,还是我极度节约的状态;

理发一次平均4000日元起跳,一次错剪就等于心碎。

你会发现日本的消费结构是典型的“两极撕裂型”:底层生活超值,结构性支出超贵。

你可以活得很省,但你不能活得随意。

4. 社会节奏:每个人都在“克制”,没人真敢“表达”

在日本,你会很快察觉一个奇妙现象:

越是热闹的地方,人越冷;越是繁华的地方,交流越少。

我曾在东京新宿最繁忙的电器商场站着观察一小时——

上百人排队结账、试戴耳机、试用新手机,但几乎没有任何“真实对话”。

我试着和店员攀谈几句,对方表面笑容不变,但明显开始微退半步。

不是敌意,而是文化——日本文化的核心,不是沟通,而是“避免给他人增加任何心理负担”。

所以他们不会问“你怎么了”,只会微笑点头;

他们不会说“我觉得不行”,只会说“稍微有点难”;

他们不会拒绝你,他们只会说“可以考虑一下看看”;

所有的社交都是不让你不舒服,但也不会让你太舒服。

这是一种令人惊叹的“高段位冷处理”,完美、柔软,却让人走不进去。

5.医疗、垃圾、办事体验:效率高,但人味低

你可以说日本制度健全,但你别指望它有人情味。

比如:

医疗:必须提前预约,否则一等就是3小时起跳。进诊所先填10张纸,不收现金,要社保卡、身份证明、预存费用。

垃圾:分类极致严格,错一天就得等一周。生垃圾、生塑料、硬纸板、金属、瓶盖都要分开丢,错投会被贴条曝光。

政务:不接受手机拍照版材料,必须打印、盖章、邮寄原件,有时候还需要“户籍誊本+翻译件+官方盖章”,如遇节假日直接停办两周。

你以为这叫程序正义,他们叫“安心”。

你以为可以走人情,他们叫“破坏系统”。

你以为不灵活,他们会说:“为保证公平,所有人都这样。”

6.情绪与孤独:你看到的温柔,是他们用来保护边界的盔甲

有一次我凌晨走在新宿站,地上坐着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穿西装,包还在身边,头靠着玻璃睡着了。

路人走过他身边,没有人打扰他,也没有人报案或骚扰。就像这个人——从来不曾存在。

这就是日本式的孤独。

没有乞讨,没有暴力,没有抢劫——但也没有“你还好吗”。

所有人都在好好地“活着”,但没有人在“被看见”。

你想要的是互动,他们要的是边界。

你想找的是存在感,他们要的是不被打扰。

日本社会最大的礼貌,是把自己“藏得很好”。

7.日本女生的“精致是自律出来的”

你在东京街头会看到很多让你“很舒服”的女性气质:

她们不一定时髦,但永远干净、得体;

穿搭有格调但不张扬,低饱和的配色、轻盈剪裁;

发型保持自然卷度,指甲干净,香气淡雅;

即使不穿高跟鞋,也自带气场;

说话音量轻但节奏稳,社交不刻意,但有边界。

她们的美不攻击你,但也不取悦你。

你会发现一句话很准确:“她不是在取悦世界,她是在成全自己的秩序。”

写在最后:日本没有表情,但有力量

你以为日本像一块冰,其实它是一块石头。

冰会化,但石头不会。

冰能融化你,但石头能承受风雨。

日本就是那个默默撑住文明细节的石头国度——

不炫耀,不崩溃,不求你理解,只求自己过得体面。

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你必须尊重它。

点个“赞”吧,如果你也想重新看清那个被标签化的日本

分享给那个总觉得“日本人太压抑”的朋友

留个言:你心里的日本,和我写的,有几分像?

——完——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3楼 发表于:2025-4-29 17:45

洛木:


看你性格

如果是E人,去日本绝对是地狱

如果是I人,只希望平平淡淡过一辈子,找个樱花妹或者中国女孩结婚,定居日本的,日常也不怎么喜欢社交,那么就是天堂。

先说优点:

1、可以“按部就班”的过日子,不用担心被刁难,没关系,只要一切都按规矩来,基本不会遇到任何问题。当然,有些地方反而因为守规矩太落后,例如最典型的办银行卡办电话卡之类的,但一个人也办不了几次。总的来说是优点大于缺点。

2、工资稳定,薪资待遇也还可以。虽说不能大富大贵,但是就算是免税店店员或者是温泉酒店的服务员也都有年金(其实也就是2个月工资)。一般来说一年发一次,还有的工作是一年发两次。基本上每年14薪,年入300万日元是很简单的。再叠加周末双休、祝日和一些节日,周末出去逛逛也不会花多少钱,还算比较滋润。

3、ACG文化,这个是深度宅才能体会到的感受。看的日常番越多,去日本后越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周末去秋叶原也不是很麻烦,坐电车只要是在本州岛交通就没那么不便。

剩下的优点就不多赘述了,至于风俗业,我奉劝是别碰。且不提日本的风俗业极度排外,你要是搞爸爸活搞不好还会被抓。而且很多爸爸活的JK是真的不会和你发生什么,很多爸爸活真的就是大叔花钱找JK吃饭……虽然这种也花不了几个钱就是了。里面水很深,不建议碰。


当然,说完了优点,缺点也一大堆:

1、等级制度,日本人的等级制度是刻在语言里的。敬语的desu、masu是必须挂在嘴边的,而且这个敬语不单单是对前辈,对所有年长的,哪怕是年长1岁但不是很熟的都要用。日本人的等级制度用“魔怔”来形容都不为过,每到一个环境日本人会自动给你排一个位置,如果你被排到末尾了?不好意思,霸凌的对象八成就是你。

2、霸凌现象,日本人的霸凌非常有意思,很多人都以为肯定是被霸凌者自己有问题才会被霸凌,其实根本不是。甭管你是长得好看还是丑,开朗还是内向,有钱还是没钱,甚至你是天皇的女儿,当今的公主,你一样会被霸凌。日本人就是这么奇葩,你被不被霸凌,全看你在那个隐形的排行榜里排在哪里。所以去日本一定要表现出“我很友善但我也不好惹”的感觉,否则很容易被排挤霸凌。

3、一眼望到头的无聊生活,你每个月的预算是可以在发下工资的第一时间就规划好的。结婚前还好,有点多余的娱乐资金。结婚后那可就是彻彻底底的机器人生活了。有利有弊吧。

日本属于一个非常挑性格的国家,如果你的性格适合日本,再加上外国人BUFF,去日本工作生活其实挺舒服的。但如果你无法适应这种生活,我觉得最好还是选择其他国家,例如澳洲东欧(去北欧的跳板)之类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4楼 发表于:2025-4-29 17:45

作者:硅谷IT胖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491448986386509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个人认为是性价比和秩序的天花板


以我一个成年后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美国生活但本科毕业之前都在中国的中年闹钟来看,日本有着中国和美国都比不了的生活体验,尤其是在精致等方面


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全球都有7-11这种便利店。美国的7-11就像喂牛的,进去领一把青草然后滚蛋上车在路上嚼;中国7-11则像喂猪的,做的都是什么破烂玩意(单指熟食);唯独日本的7-11,吃得非常好,比美国和中国的中产阶级要好


抛开说烂了的秩序等问题,工作态度上,比如地铁站的工作人员等,中国就感觉死气沉沉,美国就像一群精神病人和笨蛋在那里上班,尽管精神病和笨蛋也有好心的,只有日本等感觉出来“嗯嗯确实是来上班的不是捣乱的”


日本的房子尤其是一户建特别符合我对房子的理解:我常抱怨美国房子弄那么大的院子根本没用、还抬高房价、打理费劲,——这个绝对不是梗,事实上越当代的美国房子往往院子越小、也出现了大量类似日本一户建的布局的房子,证明了其实我的看法跟美国建筑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国内则是叠叠乐,高塔形房子,效率是高了但有点太拥挤了,我回家看到郊区的野地杵着四个高塔,给我乐坏了


吃是我对日本最满意的一点,精致而味美,还非常便宜。真论吃美国肯定不差,但美国的日本餐,多是闹钟甚至韩国人冒充日本人开的,即使是货真价实的日裔开馆子也大量被美国同化,端出来一人份足够两个闹钟吃。日本的饭菜则满足我对美食的所有要求:新鲜、量少、多样,一人吃两份正好,关键是他们两份也卖不到美国一份的钱


吃在中国当然也是极好的。但中国人跟美国同一个问题,就是大吃大喝,太油腻。年轻时颇喜欢美、中的饮食,但一到中年就会觉得还是日本的饮食更好些——只不过日本的调味剂太重、碳水比例太高,也需要自己控制,像什么乌冬面、鳗鱼饭等都非常不健康,碳水比例过高


日本的空间感跟美国、中国都是不同的。我很喜欢私密并狭小的居住空间但整个房子大些好,美国的风格太大开大合,尤其是90年以后建筑的房子讲究立体感,家里人一多吵闹得紧——若说60年代风格的那种迷宫房,往往只有一层也不舒服;中国房屋确实满足,但不够精致、房子不够大


日本人长得很像中国人,虽然细看还是不同。跟北京上海比,俊男美女的比例是低了些,大概是几千年封闭的地理环境导致的,着装和潮流也差些。但比美国就好多了,美国就像千奇百怪的动物园,什么样的都有,而且还有些物种攻击性很强


我看日本当然是有滤镜的,其一是游客身份,其二是童年滤镜。毕竟我小时候看过《哆啦A梦》、《北斗神拳》这些日漫经典,从小对日本文化是有种不由自主地崇拜和向往的,一想到这里曾经出过如此之多伟大的作品,就会激动——要知我也是重度的游戏玩家,日本的游戏产业也是一绝


但我后来发现,很多湾区码农——或说美国的中国人,都对日本生活有种超出寻常的好感,并非光我自己如此,bobo更是每天吵着要移民日本。我觉得日本能提供给美华的是一种类似隐居的理想环境——喜欢热闹的当然在国内更好,但如果一个人想静一静、不希望能听得懂周围人在说什么但还想高质量地生活的时候,日本更好些


所谓“货比三家”,中、美、日三国对比下,也许能找到真正向往的生活方式。日本对英文的接受程度很高,在支付、生活习惯上也多跟美国接轨,所以并不感觉生活有多不便。有知友说其实日本人也很细腻和多心,人际复杂绝不在中、美那些人之下,所以不学日语、反正听不懂,对方就拿你没办法


我认为“到了一个地方就要融入”是一种自卑的想法。要看情况啊,你若与夏威夷食人部族为邻居,难道还要跟他们去吃两口?日本很多文化是不及美国的,比如职场和平等等方面。其实这点上美国(白)人的心态是最好的,去哪里都不把当地人当回事只是自己以自己的节奏享受生活,才是一种自信吧


当然日本远不如加州的是气候,但这是老天爷的决定,凡人倒无奈——我去过很多地方,气候胜过加州的大概没有了,新西班牙真的是天选之地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5楼 发表于:2025-4-29 17:46

真正的日本是人类社会相对最好的社会。

无大规模难民,无毒品枪支泛滥,无独裁制度

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在世界处于前列,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居住审美,音乐艺术美术等公共事项都是第一梯队。

不要以为日本社会死板,其实那只是职场,你在家各种爱好xp都会包容,

且审美正常,不会受到欧美炼铜和黑老胖少数族裔政治正确警告。也不会受到符合公序良俗和符合socialism主义价值观警告。真正艺术无边界的圣地。

不要以为北欧就好,对比日本丰富的娱乐和气候,就是地狱。

日本社会虽然也存在种种问题,但是综合你已经找不出比这更好的制度。

对了以上的话来源于一个曾经在清华读物理学研究生,现在在日本工作的人和我说的,我只是转述。



作者:罗马复国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522906285683158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6楼 发表于:2025-4-29 17:46

作者:讴歌不暖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61798239881553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东京是全日本最没有日本特色的城市了。

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东京

回答90%都讲的东京,离谱。全日本只有10%的人口在东京,算上东京圈也只有30%的人生活在东京圈。东京只有10%的人口,怎么代表日本?四川和河南占全中国人口的10%,它俩能代表中国吗?

我怀疑很多回答都压根没去过东京圈外面生活过,甚至未必出过东京。

东京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是日本文化和全球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街上招牌全是片假名,扔10块砖头能砸中3个中国人。

什么日本节奏快,压抑,那是东京节奏快好不好。东京这种规模的都市节奏怎么可能不快。纽约节奏快不快?上海节奏快不快?

东京特色≠日本特色。

你来我这里福井乡下,我开车带你去兜风。随便一个暖和一点的晴天,下午三四点幾久公園里都是遛狗遛娃的人,男高在草地上玩キャチボール。出门撞见邻居会互相微笑打招呼,(比较窄的路)碰到对面迎面走来的人也会互相微微点头说こんにちは。大学里上课杉山教授讲课讲着,突然停顿一下,说,啊,我的院子里差不多该除草了啊。然后继续讲课。

有人可能会说,啊既然日本乡下这么好怎么人都往东京跑啊?难道别人都是傻子就你聪明从东京往福井跑啊?

语校的时候在东京待了一年(是的,我语校第一年就考上了一所地方国公立大学,学费不到私立大学的一半),我也是因为喜欢动漫来日本的,刚开始的三个月天天往秋叶原跑,后来就懒得跑了,有想要的直接网上下单送家里。东京好玩的东西是不少,但是久了也就那么回事。

乡下的不好的地方就是晚上店都关得特别早,除了松屋など连锁饮食店和ドンキなど超市,过了晚上7点基本都关门了。然后交通不便,所以我第二年就买了辆车通勤(中古的14款的アテンザワゴン,也就是马六旅行版),天气好没课的时候就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开车出去兜风,别提多惬意了


如果你来福井玩,看见这辆车记得打招呼,我带你去兜风。














我还真就不喜欢东京,人情味太淡。即便遇到主动搭话的同胞,也大抵带着目的性,还不如和楼下的久野大爷喝茶聊天来得舒服。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7楼 发表于:2025-4-29 17:47

作者:不吐不快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58740080183052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次去日本,我被这个“文明陷阱”狠狠教育了。

刚下成田机场那一刻,我差点以为自己进了迪士尼。

地面一尘不染,所有人都在小声说话,连厕所都干净得反光。我刚准备把行李车推进厕所门口,一个清洁阿姨冲过来对我鞠了个躬,然后轻声说:“对不起,请不要把车推进来。”

她不是生气,她甚至是在微笑,但我却莫名其妙地汗毛倒竖——这种“不发火的发火”,是社会的最高形式恐吓。

那一刻,我才知道,日本的“文明”,不是表面的整洁,是一种隐形高压。

地铁没味道,但人全是味道

东京地铁是我此生坐过最安静的地铁,没有之一。

没有广播,没有吵闹,没有电话铃声,甚至没有人说话。我一上车还在跟朋友聊天,立刻感受到旁边人齐刷刷侧头望过来——没有翻白眼,但那种**“不怒而威”**让我瞬间闭嘴。

但这不是我最震惊的部分。

最震惊的,是“味道”。

没错,在这个人人讲卫生、衣着干净的国家,地铁里的味道却浓得离谱——体味、香水、洗衣液混合成一种“东京空气特调”,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站上来的是哪种味型。

特别是夏天,汗味+香水味+密闭空间+克制不说话 = 精神折磨。

可怕的是,没有人捂鼻子,没有人抱怨,大家都默默承受,仿佛“你敢抱怨别人有味道,你才是没素质”。

文明,杀人不见血。

日本人排队,是不打扰你的围猎

我曾经天真地以为:排队是礼貌,井然有序,是发达国家的象征。

直到我在新宿一家米其林拉面店门口排队排到想报警。

我排了整整一个小时,没有一个人说话,没有人玩手机,没有人插队,连打喷嚏都捂到发紫。队伍排得像量角器画出来的一样直,但那气氛……比高考考场还压抑。

最恐怖的是:你要是打了个哈欠、发出点声音,旁边人会看你一眼,不带情绪,但你会自惭形秽。

那不是排队,是精神审判所。

终于排到我进门,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店主就鞠了一躬,说了三句日语,然后做了一个“叉手”的动作。

我懵了。

朋友轻声翻译:“他说你背包太大,会挡路,请你放到门外。”

我怔了一下,点头走出去把包放下。回来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我不是来吃拉面的,我是来接受礼貌羞辱的。

厕所干净到哭,但规则多到疯

去日本之前,我以为我上厕所已经很文明了。

但到了东京,公共厕所,全自动冲水、马桶加热、除臭喷雾、坐垫清洁、声音掩盖……科技水平比我家客厅还高。刚开始我觉得幸福感爆棚,后来就开始紧张。

因为每一个动作都可能踩雷。



上完马桶要自己按冲水,不然系统不会自动冲;
擦手纸不能乱扔,有专门“擦手纸回收桶”;
不能一边上厕所一边打电话,会被认为没教养;
男生不能在隔板外边等女生,会被视为“偷窥嫌疑人”。

最离谱的是,我在一家百货的厕所门口,看到一个老奶奶盯着我看,我以为我没拉裤链。

后来朋友提醒我:“你走错厕所了。”

那是女厕。

我低头看,门牌上写着:WOMEN(女士),我当时根本没注意到。

原来日本很多厕所设计都极简——女厕和男厕的标识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字母,没有那种“戴裙子和穿裤子的标识”,不仔细看就完蛋。

日本人不骂人,但你会被骂到精神崩溃

有一次,我搭乘JR列车,车厢里很空,我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打开便当准备吃。

刚咬一口,一个穿西装的大叔走过来,低头鞠了一躬,然后用极为客气的语气说:

“すみません、お食事はご遠慮いただけますか。”

我一脸茫然。

朋友立刻说:“他是请你别吃东西。”

我:“他刚刚那是……骂我?”

朋友:“不算骂,但也不是夸你。”

我看着他笑着离开的背影,只觉得背后一阵冷风。

这就是日本人的“冷暴力式文明”。

不会大声批评你,不会摆脸色,但会用最温柔的语气,把你推入最深的羞耻地狱。

日本物价,文明得体,贵得合理,掏得心痛

你说日本贵吧,确实贵,地铁一趟200日元起步,饭店一个便当1200日元,咖啡一杯500日元,买杯奶茶都得700日元。

但你说不合理吧,还真没宰你——用的都是好食材,服务到位,包装精致,环境干净,每一分钱你都看得到去处。

所以你是咬牙付钱,但付得心甘情不愿。

而且日本有一项消费“精神税”:便利店的服务员永远在鞠躬,超市收银员会一边打包一边说“感谢惠顾”,你拿着一杯冰咖啡出门,都觉得自己像国王。

但你一转身看余额,瞬间变回“底层打工仔”。

温柔,就是让你一边破产,一边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穷人”。

早餐贵、奶茶贵、化妆必备、口罩必戴

我有个朋友,来日本三天,早餐吃得差点精神崩溃。

不是不好吃,是太麻烦了——没有街边豆浆油条,没有包子馄饨。东京的早餐店一般开得晚,便利店虽然有饭团、面包,但一个饭团三口就吃完了,价格还不便宜。

她说:“我怀念中国的豆浆加油条,现在只能吃冷饭团配冷绿茶。”

还有奶茶,在日本是“青春的眼泪”——你得专门找、专门排队、专门付款,然后还要接受比国内贵两倍的价格。

而街上几乎所有女生都带妆,精致到发丝不能乱。

我有天穿拖鞋下楼买面包,路过楼下的全家便利店,被两个初中女生用一种“你是流浪汉吗”的眼神扫了一眼。

而口罩,在日本不是防疫,而是文化——没化妆戴口罩、打工戴口罩、不想社交戴口罩、头发没洗也戴口罩,全社会默契自闭。

外表自由,内里高压

日本是一个你看起来“怎么穿都行”的地方,但实际上,社会规则多如牛毛。

比如:

拒绝他人不能说“不”,只能说“这个有点难……”

表达生气不能拍桌,只能“笑着咬牙说话”;

送礼物不能送偶数,否则被认为“不吉利”;

拿别人递来的名片不能只用一只手,否则失礼。

我朋友刚来那几天,情绪每天都在过山车。

她早上还因为便利店服务员微笑落泪,晚上就因为地铁站被拒绝扔垃圾而气得大骂。

她说:“日本像一个完美的瓷娃娃,漂亮,但不能碰。”

我说:“你已经碰碎了三次了。”

写在最后:

如果你问我,日本好玩吗?

我会说,好玩。但更像一场心理战。

所以第一次来日本的人,大多会经历三个阶段:

1.哇,好干净,好文明!

2.咦,我是不是做错了?

3.靠,我连呼吸都觉得有错。

但这也是日本的魅力——因为想不服它,但最后你会心甘情愿地……鞠一躬。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8楼 发表于:2025-4-29 17:47

在日本生活一段时间,就会觉得周围的人好像NPC。

偶尔象真人玩家的,必然是曾经的外国人。

在日本识别中国人,就是看他/她是不是象活人,还是像NPC。

在每个地方,都会看到几乎一成不变的:

1、西装笔挺健步如飞的上班族

2、不知疲倦喊口号的政治人物

3、面无表情一脸杀气的黑社会组织人物

4、标准微笑的各种服务人员

5、安静的如同死亡专列的各种轨道交通工具

6、穿着异常统一几乎无法分辨的家庭主妇

9、各种毫无表情的僧侣

等等。

每个地区都很像游戏里的场景。

而背后则是枯燥到吓人的繁杂规则。



作者:传统老萨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489326611941016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9楼 发表于:2025-4-29 17:47

我以我在日本生活的三个月经历分点作一下概述

1.在东京我感觉大家生活节奏都比较快,工作上压力可能会比较大,但是收入比较高,相对而言,物价水平也相对较高。房子不会像中国怎么虚高,基本有正式工作的都买得起房,但是房贷利息很低。

2除了规矩什么都小小的,屋子比较小,街道比较狭窄,但是日本的各种产物都比较精致,不浪费,质量可靠。

3.日本人对表面上的礼仪比较看重,商务往来中比较好面子。小团体文化非常盛行,当然这对于生产效率来说比较有用的,毕竟有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才能更好的协作。经常有一个公司的课长被挖走,然后带走一整个课的事。公司同一个部门的,经常下班后一起喝酒,培养感情。学阀,指的是同一所学校毕业的都会互相关照。所以从名校毕业的人,在社会人际资源上有相当大的优势。日本人人找工作前都会找专门的机构去调查哪些公司有自己的前辈。

4.真正的日本是怎么样的需要你自己亲身去体会去经历,他人说的总归是他人说的,有些东西只有你自己去经历了,你才会明白,很多体会是可以超越语言的描述的。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4053096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10楼 发表于:2025-4-29 17:47

一堆日语一个假名都看不懂的人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有点幽默。充满了大国人对日本的臆想,毕竟大国人最喜欢的就是以己度人。

很少有去阿根廷旅游一两周就说自己了解阿根廷的,也很少有去卡塔尔巴林旅游旅游一两周就说自己了解卡塔尔巴林的,但是唯独日本,一个个旅游一两周就可以当日本专家了,写千字长文,我也不懂是为什么。反正在中文互联网上非洲,南美洲的评价都是在当地定居的人写的,只有日本例外,大把游客也可以评头论足,也不知道谁给这些人的自信。



作者:我好害怕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52689178296824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11楼 发表于:2025-4-29 17:48

茶哥反鸡娃:


我亲戚定居十几年,娃都高中了。

和他们深聊过几次,随便说说。

首先,日本真的是僵化,老年社会经验教训我们好好学习。

然后,日本这些年汇率太变态了,加上商业传统发达,真的是高端商铺购物天堂。简单说就是几万块单品以上,人家大街上会比大多数国家退税以后还便宜。经常出国购物游的朋友应该明白区别了。

。。。。。。。。

日本纯电动车很少,混动有,道理当然是不能杀死丰田这些本国工业大鳄。

汇率等等原因,相对来说日本房子比如一户建并不贵,当然得看消费者收入水平。我是说安个家不到一千万人民币,不贵吧,噗……具体房价网上都有,比北京上海便宜。

。。。。。。。。

日本一样是人情社会,男女地位,职场规则那些很多人都说了。这些就是一种文化风俗,打比方咱们南方人北方人交往和职场规矩也不一样,就那个意思。我觉得倒没必要抠这些差别。

日本孩子学习也有一点卷,但是中等收入群体不如国内变态,不上大学真的可以找到工作,真的可以不饿死。

日本上层阶层孩子教育酒比较卷,超过咱们富二代教育,这个似乎不一样。

我以前错误以为,日本人不学英语一样科技发达,后来我听到的是我误会了。日本人下层不用学英语,服务国内就够活了。但是日本上层和学术界一样拼英语,当然口音那个没办法。但是人家科技人才,或者说好一点大学生英语不会差的,听读写都非常厉害,说……说什么随意吧。

。。。。。。。。

总之吧,日本是一个衰败中老龄化僵化的国家,日本仍然有很强的底子。

不出意外,除非右翼纳粹又死灰复燃,不然他们未来一定就是韩国香港,现在台湾省,最后沦为菲律宾那个方向,当然这个过程每个阶段可能一两代人,看不到什么其他可能。

反正我亲戚都是觉得工作就混着等退休,养老看到回国内,孩子将来不可能留日,一定是欧洲或者回国。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12楼 发表于:2025-4-29 17:48

作者:游千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447125909133739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刚从日本回来,必须说几句大实话。

去日本,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人凌晨两点坐在便利店吃饭团,吃到一半突然开始哭——哭完了,又继续吃。

我本来是去买热咖啡的,结果门一打开,看到一个穿西装的中年男人坐在靠窗的高脚凳上,一动不动。

他桌上摆着一瓶绿茶和一个饭团,没开手机、没看电视,也没低头玩游戏——他只是静静地盯着玻璃窗外的反光。

吃了一口饭团,突然低头、用袖子擦眼睛,然后继续吃。

没有失控、没有嘶吼、没有夸张情绪,像是演练过无数次的“崩溃流程”。

这一刻我才懂,日本不是压抑,而是把一切不堪都打磨成“默默进行的礼仪”。

01. 日本人不拒绝表达,只是不打扰你,也不想被打扰

走进一家地铁车厢,所有人都在低头,戴口罩、看手机、闭眼睡觉、读书,每个人仿佛置身真空空间。

没人打电话,没人讲话,连小孩哭都迅速被哄好——不是因为规矩,而是因为“给别人制造声音”这件事,会让人羞耻。

你以为冷淡,但其实他们极其敏感。

我曾在居酒屋听到一群日本人喝到微醉才敢开口聊工作,声音压得像在密谋。旁边人也装作没听到,偶尔一个“唔”字回应,像是对自己说的。

在日本,不说话,不是不想说,而是被社会默契训练成了“只要我不发声,就没人会失控”。

02. 精致不是文化,是制度对人的“高级消耗法”

便利店整洁、垃圾不落地、地铁秒表准点、车站地砖不歪、路边植物定期修剪——你以为这是日本社会的“素质体现”,其实这是“管理至上”的副产品。



打工者凌晨四点就开始补货摆面,货架间距精确到厘米
每个卫生间定时消毒,清洁员要打卡拍照做记录
公司打工人出差要带2双皮鞋——应对不同室内地毯
餐厅服务员即使遭遇无理投诉,也必须90度鞠躬3次才能离开

这些人不是不累,是累到连“我不想装了”都变成了奢侈。

觉得日本整洁,是因为有人每天在为了“维持这个幻象”,把自己磨得像背景板。

03. 日本的“自由”是让你选活法,但不给你情绪出口

你可以不结婚、不买房、不升职、不社交——日本社会的表层逻辑是:你想怎么活,都可以。

但底层逻辑是:你活成什么样,都得自己兜着。

我在浅草桥的一家澡堂外看到一个穿西装的男人,把脱下来的西服挂在门外,自己泡进热水池后,一言不发地沉着,像泡在某种无声审判里。

洗完他穿上鞋,站在墙角等雨停。他没伞,也不急,就静静站着。没人打扰他,也没人关心他。

这个国家给了你极大的“自理权”,但代价是——你所有的委屈、失败、无助,都必须用安静消化。

04. 日本社会表面没有冲突,是因为每个人都在偷偷“自己解决自己”

日本人很少吵架、很少抱怨、很少当众情绪崩溃——不是不痛,而是从小被教育“有情绪,是没教养”。



公司被PUA,你只能写“退职愿书”,没人会替你出头
学生遭遇霸凌,老师会说“那是成长的一部分”
家庭不和,你就多加班、多遛狗、多打扫卫生,别说出去丢人

你会看到街头很多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推着自行车,骑得很慢,像在逃避回家;

深夜超市里有不少独居老人在买一个饭团、一瓶牛奶,动作极慢,像在用采购拉长一个人的“存在时间”。

他们不是没事,而是都在等“自动修复”,哪怕根本修不好。

05. 节日很热闹,人却更孤独

每年圣诞、元旦、樱花季,日本商场和景区都搞得热热闹闹。但真去走一圈,就会发现:

过节的人多,但结伴的少;街头点灯全开,民宅灯却少得可怜;

地铁仍然满员,但没人穿节日装扮;晚上9点之后的便利店,比公园还热闹。

我在新宿一家居酒屋门口,看到一个人穿着圣诞毛衣、拎着蛋糕,站了半小时,没人来。他最后坐下,一个人吃完。

他边吃边发信息,没人回。然后他自拍了一张照片,配文“2024,我过得挺好”,发完就把手机倒扣。

这就是节日里的日本人:全世界都在热闹,我也得像热闹一点。哪怕我其实,只是一个人在场。

06. 他们不是不想靠近,而是从不敢成为“别人的负担”

日本人社交规则只有一个:不打扰别人。



你想要朋友?可以,但要等别人主动
你想表达自己?可以,但不能太突兀
你想求助?可以,但最好附带“我会还”的说明书

这种从不求助、从不拖累别人的文化,最后变成了:谁都不敢崩,因为一旦崩,没人接得住。

我见过一位下班后的白领,把自己困在厕所门口20分钟,不敢哭出声;

也见过一位小店老板,悄悄在收银台贴一张纸:“周五暂停营业,我需要静一静。”

他们什么都不说,但你知道——那是他们最后的请求方式。

07|宠物不是陪伴,是“情绪托管人”

在东京,宠物店比小超市还多,宠物美容、宠物保险、宠物祈福、宠物悼念……你几乎能为一只狗安排一生的“完整人生”。

我曾看过一位中年男子,牵着一只穿和服的柴犬,在浅草寺拍照。

他对狗说:“我们明年还要来哦。”

说完他笑了。那笑,像是在对自己说的。

日本很多人不婚不育,但宠物注册量却逐年上涨,甚至超过新生儿数量。

对很多人来说,宠物不是“生命延伸”,而是“代替任何社会关系的情绪托底”。

他们可以不交朋友,但不能没有猫;可以不谈恋爱,但得有人在门口等他回家。

宠物不是娱乐,是最后的情绪接收站。

08|垃圾分得越细,人的情绪越压抑

在日本,丢垃圾从来不是一件轻松事。



要按周分类:可燃、不可燃、塑料、金属、电器、纸板
每类垃圾有固定投放日,错了会被贴纸条退回来
扔瓶子得先洗干净、撕标签、拧瓶盖、按扁
扔纸盒必须拆开、压平、用绳捆好——不然被邻居记恨

我曾在札幌租过一间公寓,因为没把外卖盒洗干净,被楼下老太太在群组里“点名”。

你以为这是环保,其实这是一种“制度型洁癖”:社会鼓励你“别留下痕迹”,哪怕只是一个没洗的酱油瓶。

垃圾分类不是为了环保,而是为了强化一种*别麻烦别人”的信仰。

09|老年人表面平静,背后却被“监控式系统照顾”

日本老龄化世界第一,随之而来的不是混乱,而是——极度系统化的孤独感。

很多城市为老人配备了“孤独死检测机制”:

每天记录门口传感器有没有动静;公寓电表异常就启动紧急探访;社区每月例行“确认生存”通话。

你以为这是关心,其实更多是一种“温柔监控”。

我采访过一位80岁的独居老人。他说:

“我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死在家里,他们也知道。但我们都不打扰彼此。”

他的家极干净,电视声音开得很小,一只猫在暖炉边打盹。

那天我们聊了两个小时,他最后说:“你走慢点,我看你走完再关门。”

那扇门关得极慢,像是人生最后一页小心收尾。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13楼 发表于:2025-4-29 17:48

哈哈哈虽然我有的时候觉得有个日本IP的人说话太极端,但是这个问题下她说的倒是没错。

有些旅游过几天的,生活几个月的甚至留学几年没工作或者工作一两年没留学的,甚至是根本没来过日本都敢写各种长篇大论评论日本的是挺神奇的,不知道哪来的自信。我呆郑州

上四年大学我都不敢怎么评论郑州说真正的郑州是啥样,我都只敢评论下我的大学生活。

而且我作为一个外国人,还是对日本文化不太感兴趣的外国人,我基本不对我认知以外的任何东西发表什么确定的结论,比如日本经济,日本文化,日本科技等等。我能说的只有我自己的生活,我的体验,最多再说说朋友跟我说的ta们的体验。而且我第一份工作的体验和第二份差别都很大,我都不敢说日企

甚至是大手日企都是什么样了。

留学的体验不一样,甚至理工科和文科留学的体验都完全不一样,需要打工的和不需要打工的体验更不一样,在日企工作/外企工作/中资工作/经营管理签/和日本人结婚的人的生活更是天差地别。

放弃对一个国家下定义不好吗?就算不是日本,你真的能对你生活几十年的中国下定义吗?北京二代眼里的中国跟你农村人眼里的中国是一个中国吗?



作者:鸡排排排排排排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57962596017615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14楼 发表于:2025-4-29 17:48

不要相信,不要相信。

每个人视角不一样,在日本的遭遇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尤其是网络上有脑子能正确判断信息的人太少,至少我是这样觉得的。所以与其听着不靠谱的各种介绍,不如自己亲眼看看。当然如果没钱去,那也只能在网上听别人瞎咧咧了,听别人说的要留个心眼,别人说的不要太相信。互联网上的东西你当真就输了。



作者:神木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183011473768574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15楼 发表于:2025-4-29 17:48

Cece:


咋说呢?感情很复杂

根正苗红大陆走出来的(受各种抗日剧洗礼,日常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背抗日战争历史),没去日本之前恨日本人恨的牙痒痒,一口一个“小日本鬼子”。去了一趟日本,嗯,妈蛋,想移民怎么办。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16楼 发表于:2025-4-29 17:49

小白兔呀小白兔:


人在日本

感觉日本这个社会培养了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的社畜。。。。

出了资深财阀家族和资深政治家族

所有人都是一个个的真正的螺丝钉,鞠躬是机器的程序,不要觉得鞠躬是认错,那只是一个法定(机器要求的)程序。。。。。。工匠精神也不过就是工作的程序而已。。。。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17楼 发表于:2025-4-29 17:49

几年前去过北海道,每次经过酒店前台,服务人员特别标准地鞠躬,微笑问候。哪怕他们正在忙着处理其它事情,都会停下来,视线一直跟着你直到你离开。很多时候,我明显看到她们面容后的那种疲惫,和她们特别努力地装出她们其实是自然放松的。

外出时,在地铁或者火车站,迷路了,会遇到一些热情的日本人帮忙,很耐心细致。完了后,他们急匆匆地走了。他们是真心帮人,但感觉他们自己也是真的有事在忙碌。

总体而言,感激他们比较细致,但也比较累。



作者:Qt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189386323856712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18楼 发表于:2025-4-29 17:49

有一说一,日本社会的同化力还挺强的。

三哥差不多在所有发达国家都是脏乱差的代表,在英国传播幽门螺杆菌,在加拿大海滩上拉翔,但我在日本遇见的三哥一个个都把日本人的礼节给学会了,在超市把我路挡了会跟日本人老太太一样马上弯腰道歉私密马森一条龙。

当然这些都没什么,我在日本住了这么久了,至今没听过一辆车按喇叭,我觉得这是最牛逼的。



作者:韩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99636000529216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19楼 发表于:2025-4-29 17:49

鳴海 楓:


很多人说日本人吃饭时特别安静,然后有人跳出来质疑真实性······我来说句公道话哈:后者是对的。

日本餐厅我去过几十次,其中有两次在的时候确实很吵,因为当时电视上在播世界杯的比赛······

一次,是日本赢了德国。还有一次,是日本赢了西班牙。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20楼 发表于:2025-4-29 17:49

康小山:


没有一个完美的社会和国家,但是你很难找到一个社会各个方面都80分的社会。日本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老龄化和少子化,除了这个问题,其他真的是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样本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21楼 发表于:2025-4-29 17:50

坐标大阪,白天的大阪,大家都忙于工作,穿正装,认真严肃,电车上几乎没有人说话,白天的大阪的确是很多人想象里的日本那么文静温柔礼貌有秩序,但是一到晚上,大阪也会有市侩嘈杂的一面,我发现日本桥心斋桥道顿崛这种地方百分之九十都是外国游客在逛,很多日本人在逛的地方反而是梅田,中国的餐馆喜欢开在正对大路的显眼的位置,然而日本很多餐馆都喜欢开在犄角旮旯的小巷里。

特别是周末大阪比平日更加喧闹,周末约会的约会,出去玩的出去玩,脱了工装校服,换上休闲衣服,呼朋唤友地约出去一起玩去居酒屋酒吧夜宵店欢快。,白天寂静的道路晚上就像千与千寻电影施了魔法一样变得喧闹繁华,仿佛走进了电影的场景,日本人一样会有情侣手牵手走在大街上搂搂抱抱,朋友间大声开玩笑,也不完全是国内宣传的个个都安安分分的,也有年轻人大声喧闹坐地上抽烟,而且有些地方也有纸屑垃圾。

晚上到了深夜十一点左右,很多人都在车站里和朋友告别,平日里寂静的电车内和车站,周末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朋友同事之间聊天个不停,或许在讨论今天的聚会还沉浸在快乐的余温里



作者:塔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4078841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22楼 发表于:2025-4-29 17:50

谷丹宸:


第一次去日本是十年前,当时觉得日本好干净好高级,公共厕所好干净

我去年又去了一次日本,说真的,我觉得他们太落后了

不是他们不好而是他们完全没有发展!!!

10年前啥样,10年后还是啥样,一点进步没有,我觉得这个很可怕

当然,公共厕所依旧干净,这个值得学习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23楼 发表于:2025-4-29 17:50

作者:幻墨如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494288971856044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岔个题, 知乎回答里高赞滥用Deepseek回答的越来越多了, 下面这两个就很典型



真正的日本是什么样的? - 游千界的回答 - 知乎
真正的日本是什么样的? - 新食界的回答 - 知乎

一个说自己在日本生活三个月, 另一个说自己刚从日本旅游回来. 点开主页一看, 同一天投稿了四五篇, 一个这篇说一年要去西班牙散心几个月, 另一篇又说加拿大生活一年回来...敢情你技术挺牛, 已经把意识植入Deepseek实体化的类人机器人里了是吧?

关于鉴定的方式:
从回答里随便找一段, 一旦发现喜欢用这种造词的基本上是AI没跑了:



“无声存在”的行为美学
被高度规范化后的“行为内卷”
非暴力式孤立感。

上面列举的两篇文章都有这样的问题, 虽然整体上经过粉饰, 但仔细看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每次看到这样的文, 人就挺难受的, 你要说这回答说得对不对吧, 好像有点道理. 但你要细究把, 这作者真不是道听途说让AI做的么? 那我看你回答还有啥意义?

这就和出去吃东西似的, 我出来吃是来吃你手艺的, 不是吃你三分钟速成预制菜的. 要不你就大大方方地标上, 说我们这就是预制菜, 来不来全看顾客; 要么你就别做, 又当又立我只能支付举报了.

ps. 到外面吃饭, 非主观授意吃到预制菜你拿它没办法, 不过在知乎, 可以选择 举报-扰乱社区秩序-滥用AI创作 来进行举报. 净化社区环境不仅对当下你我有好处, 也对那些真正用心创作, 是知乎价值所在的作者们有好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24楼 发表于:2025-4-29 17:50

作者:Stork21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3899427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怎么能问出这么宏大的问题……我来瞎说说好了。

我刚来日本的时候也很好奇真正的日本到底是啥样的。

开始当我在日本偶尔看到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乱闯红灯的日本人时,心里也会冷笑说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嘛,以为看到了真正的日本,不过待的久了会发觉仍然是雾里看花。

为什么自己觉得所谓差不多的人性,结果可以塑造出不同的世界呢,这终极问题我也不知道。常常别人问我日本哪里好,我说日本可以活的很轻松,但明明从过劳死到平成废都是这么个地方,这不是自相矛盾嘛,不过说实话我来日本这几年除了学习和工作的事,生活中没有发生过任何一件事让我觉得麻烦,不方便或者恶心(大概仅仅除了如何停自行车)。

和日本人聊天,他们说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明明鸡毛蒜皮的事情最常见的比如关于喝酒,关于天气都可以滔滔不绝,大概生活都被设定好了,没什么可说的,抓住一些小事才能偶尔抒发情怀。

旁人看来,也许这就是压抑的根源,不过我周围的人似乎也看不出抱怨,我一直推荐从「72小时」到「可以带我去你家吗」之类的电视节目,看看“普通人”的生活,虽然电视上的人并不算真正普通,但正因为这些人的谈话和我周围的日本人所散发出来同样的感觉,我才会觉得真切,至少目前为止,很多人还是可以按着自己的意愿好好的生活的。

从我在国内的朋友们来看,很多人并做不到,他们背负了太大的压力和负担,放弃了太多的东西。从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来分析,国内的朋友们确实更努力的生活,更努力的在赚钱,起码我周围的日本人,并不觉得他们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我觉得他们不是不想赚,谁不喜欢钱,而是就算是跳槽,薪水的差距没有那么的大)。从宏观的角度看当然这个社会也许停步不前,也许不思进取,但就个人而言我觉得他们的生活还是很好的。

我对日本一直是一个很旁观的感觉,除了任天堂我几乎对其他日本文化都没有太大兴趣,这也是我和我朋友说,日本是很好很方便,不过将来有的选我大概不会选择在日本终老,一切都设定好的感觉确实有那么点无趣,但难道不是真的很适合安安心心的做你想做的事嘛。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25楼 发表于:2025-4-29 17:51

派大星的星:


旅游去过几次。

日本属于那种把下限拉的极高的国家,我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感觉也就那样,慢慢的去多了,东京大阪,偏点的新泻福岛四国大山里都去过,怎么到处都是高级智能马桶,最多就是旧点但是现代化程度极高,整个社会已经富裕到扣各种细节了。

还有一些生活细节,比如酒店专用医药废物的小垃圾箱,比如随处都有的寄存箱,浴室不起雾的镜子,对于任何公共物件的详尽解析,以及对干净又卫生的变态执着等等,让人觉得这个国家我们虽然总嘲其失去三十年,但生活水平比全球任何地方不低。连物价水平也不高了,东西比上海还便宜。

差点的就是有些地方还要用现金不是完全的cashless。

(常住上海的我,每次丢旧电池心理都有一种负罪感。倒是上海这边大学校园里,废电池垃圾桶还是常见的)

市容而言,我观察到的一点,日本人特别喜欢绿植和鲜花,不管是一户建还是公寓都会在门前种一颗树还有花草

另外,日本的房子的包豪斯风格

浓烈,也就是说注重功能而简化形式,所以你说有多好看也并没有,但是简单设计+整洁,市容就挺好。

德国与瑞士,比较新发展的地方,跟北海道的看起来就很像。国内的城市建筑其实大多数也都是实用主义,除了脏乱一些,按理说也应该接近。

但是感觉就是不太一样。

我想了一下,差别比较大的是,五花八门手工耿风格的防盗窗、参差不齐的晾衣架、以及审美一言难尽的各种小店的店牌。拉低了城市颜值。

后面两个改善需要时间,但是防盗窗其实以国内的治安而言,很多地方我觉得是已经并无必要

还有就是漫步在日本街头,发现95%以上的车是油车,连特斯拉

都很难看到一辆,更别说其它品牌的电动车了。日本人爱买日本车,而日本车企僵化——或者说油车利益集团包袱太重,新能源发展不起来,尤其是纯电车。日本人有一阵子爱买混动,后来发现,咪一鸠样,至于丰田...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26楼 发表于:2025-4-29 17:51

麒麟鹿:


18年的问题,30个回答在深夜上热搜,看来日本经济衰退对外务省经费造成了一些影响,买不起大热搜了。

日本是低端润人聚集地,卢瑟永远是卢瑟。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27楼 发表于:2025-4-29 17:52

量化仔:


日本人在温泉里边搞同性inpa

从日本鹿儿岛中央站步行约15分钟,便可来到当地知名的公共澡堂“太阳Health Center”。决定在今年3月31日停止营业,感谢民众33年来的支持。停业的原因包括澡堂设施老化,燃料费高涨。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更严重的问题是部分男性顾客的不当行为,导致澡堂实在难以经营下去了。

经营这家澡堂的不动产业者员工,深深叹了一口气,说道:“部分男顾客会在蒸汽桑拿房内互相拥抱、爱抚,甚至还出现更夸张的不当行为。就连是和妻子、孩子一起来店里的男顾客,也在桑拿房做出这种事情,真是让人搞不明白。”


男同骚扰直男。


3月28日凌晨2点左右,日本歌星影星中孝介在东京都品川区某钱汤的休息室内,对一名坐在椅子上打盹的20多岁男性实施猥亵。


日本人强奸瘫痪老太太

釧路管内にある高齢者施設で、入居の100歳代の女性に性的暴行を加えたとして、同じ施設に入居する79歳の男が逮捕されました。女性はその後、死亡しました。

日本北海道市釧路某养老设施中,一位生活在该设施内的79岁男性因对同设施内的100岁女性实施性暴力被警方逮捕。受害女性之后死亡。

日本年轻人在饭店里撒尿





日本公务员卖淫养牛郎

日本3名20来岁的年轻女性公务员,由于违反规章制度从事风俗业,爸爸活等兼职,被停职。,三人中的一人从去年8月到今年6月在风俗店不定期兼职,拿到超过230万日元(约11.58万人民币)的报酬。除了违规打工,她还被发现擅自拿走行政文件放在自己家里,被罚停职三个月。

另两人其中一人从去年7月到今年5月在风俗店工作,收入约200万日元(约10.7万人民币)。

还有一人从去年10月开始在一家男士水疗中心工作(泡泡浴),到今年9月总收入超过130万日元(约6.54万人民币),折俩人都被停职一个月。经过调查,三名女职员竟然都是为了能在男公关俱乐部(牛郎店)消费还有说是为了购买一些奢侈品。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28楼 发表于:2025-4-29 17:52

作者:德人舍 郑勇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39020016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我从日本的职场来谈谈我的感受吧。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日本。

08年从静冈大学教育研究科毕业,没有去当老师,是因为自己想更加的了解日本的社会,日本的文化。我始终觉得在日本留学这个阶段你只能看到日本的冰山一角,或许还看不到一角。唯有就职,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去融入这个社会,你才能够慢慢的感受真正的日本。到目前为止,我经历过房产销售,贸易专员,现在在的一家拉面连锁参与经营管理,属于合伙人性质。

对日本社会有所了解的朋友会知道,一般的日本公司实行的是【年功序列】,按年龄工龄来划分等级。但就我所从事过的行业和公司来说,【实力主义】还是占据着主流。尤其是以销售为主的公司,你能为公司创造出多少业绩才是关键。我就职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房产投资的公司,我的工作也就是做投资型的房产销售顾问,电话销售,上门拜访,在外面发传单,等等是主要手段,就是要不断的去挖掘新的客户。我在入职的第一个月拿到了月间新人奖,业绩是签到了2张单,差不多有5000万日元的营业收入。所以公司把你捧得快上了天,我还是有点谦虚,总觉得是自己的运气好,不是自己真正实力的体现,但是公司它给你营造出的氛围就是不让你谦虚,在他们看来,一个好的销售,霸气和自信远远比谦虚要重要,做销售,运气他本身就是一种实力!所以早我几年入社的,总是签不了单的前辈当时都对我非常客气,这种客气不是处于社交礼仪,而是这一行【业绩为王】的铁则。成王败寇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的,虽然是很残酷,冷漠,但它教会了我对工作,对职场的最初认识。要想在这行站稳脚跟,你必须得做出业绩,否则日子会很难过。

贸易专员的那段经历算是我觉得最平淡的一份工作,不是很适合我。它完完全全就是那种传统的公司,在我看来人际关系挺简单的。只要把握好上下级关系的分寸的话,基本上就能在这样的公司生存下去。横向的员工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关系的存在,所以我一直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选择。

对于现在的这份工作拉面连锁的工作,应该是我做的最开心的。首先拉面这一行的专业性比较强。国内崇尚的那种匠人精神其实在这个行业体现的很充分,它其实就是一种精益求精,坚持以恒。然后需要提到一个日本的核心价值观---团队精神。针对问题本身的探讨,通过团队的努力去达成目标,创造奇迹。这些核心的部分确实是日本人做的很到位的地方。但是也并非完美。这里面也有人际关系的问题,日语中有这样一对词【本音】和【建前】,意思就是真话和违心话。我目前工作的重心就是要消除团队之间的这种【建前】,最大程度的引导大家分享自己有建设性的本音,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对于日本,每个人的感触都会不同。抛开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从一个人类理想主义的社会应有的存在方式角度来看的话,会更加客观公正的来理解这个国家。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29楼 发表于:2025-4-29 17:52

日本社会是一个典型的权力对情感表达的隐性控制的社会。

他的制度设计常以“可预见性”为名掩盖系统性风险,这种制度逻辑延伸至社会管理层面,表现为对个体行为的过度规训(如职场等级制、集体主义教育),将个体塑造成“温顺的个体”,从而压制了自发的人际互动。

催生了自我规训的行为,即使是表达善意的笑容都往往沦为符合社会期待的“面具”。

那种精致优雅文化都是源于制度和纪律的刻意营造,有时候真的只要不傻,都能多少感觉到。

日本说好听,就是比中国社会主义还要集体主义的国家,说难听点,就是从武士道到军国主义的一脉相传。

很多在日本的中国外劳都能受感染。

外劳中,虽然有皈依者狂热,但是在日本的中国人外劳是最变态的,你不能说日本一点不好,否则会追着你骂好几年。



作者:荣值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495079085616944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项目副经理 二十三级
30楼 发表于:2025-4-29 17:52

作者:大声密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905271/answer/189194559117037190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几个不同的日本

大阪是旧日本留下的一个残影,在这里你可以发现,日本人的生活模式和一百年前并没有什么不同。《墨东绮谭》里的东京留在了大阪,留在了飞田新地。100年过去了,无非是灯光妆容更加艳丽,穿着打扮更为露骨。而模式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妈妈桑如同一百年多前一般大声招呼着过往的恩客,而女子则和一百多年前一样等待着和恩客上二楼成其好事,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大正和明治时代的日本留在了热海,这里的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和度假的兴奋。每个人都衣着得体而放松。人们住着酒店享受着沙滩和温泉。沉醉在千金难求的花火大会订房上。

整个日本现在就是一个巨大的主题公园,欧美老板和日本员工一起改造了日本。如果说东南亚是白人的一个低级乐园,那么日本就是一个高级乐园。无数的洋人在大阪,京都,东京的各个角落以猎奇的形式挥金如土。在我看来,日本人把服务业可以说做到了极致。但这对吗?

看到现在的日本,让我反而对迎合洋人到中国旅游有了一丝抗拒。现在日本的很多的地方,形式制度目标甚至和江户幕府时代差不多,只不过将军变成了驻日美军。日本的西化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以至于有时候我甚至认为他们除了黄色的皮肤外内里已经是白人了。这使得他们在和欧美人打交道上有了很大的优势。

这个国家的人民一直是如此的勤奋刻苦——不像我们中国人,我们太聪明,以至于有些懒惰。而日本人民由于天生的危机感,每个人都非常之努力,吃苦耐劳。然而这种愚昧的勤奋努力,却让我越看越觉得同情。现在的日本人物质上得到了巨大的满足,然而这又和幕府时代的江户有什么不同呢?人们沉醉在满大街的居酒屋和各种各样的料亭,饭馆。靠极致的娱乐来麻醉自己。我甚至认为日本不需要搞什么机器人,日本人自身已经足够像机器人了。

越看日本,越佩服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和高瞻远瞩,只有帮助这个国家的普通人民摆脱门阀,军国主义者,欧美列强的控制和剥削,对彼此都才是最好的结果和选择。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快捷键:Ctrl+Enter)
 

本帖信息

点击数:84 回复数:65
评论数: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后回复:JosephHeinrich
最后回复时间:2025-4-29 18:02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