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圖加特報》指出:歐洲人在不斷增長的電動汽車領域面臨的問題太大,無法通過關稅來解決。事實證明,中國的國有經濟在電池原材料的開發和加工方面比多元化的歐洲人更有決心。較低的能源和勞動力成本也有利於中國的生產。然而,製造商還是必須自己解決核心問題:許多製造商目前仍然缺乏消費者在品味和價格方面喜歡的電動汽車。而只有更大膽地開拓東南亞和印度等新市場,才能減少對中國銷售的依賴。
《經濟周刊》(WIRTSCHAFTSWOCHE)表示:無論11月反補貼稅是否會增加,我們都迫切需要變得更具競爭力。德國汽車製造商現在需要不到四年的時間才能將新產品推向市場,而中國公司只需兩年半多一點就能做到。為了應對危機,大眾汽車目前正在討論每周工作四天的方案——在中國,甚至開發工程師也實行三班制。任何想要成為「同類最佳」的人都不會通過反補貼稅或環保獎金來實現這一目標,但最重要的是:通過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