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澤峰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263577/answer/5764221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道錯誤的話,關於人口暴漲和分布
@圖靈Don已經談到了,那我再討論一方面。
直角坐標與極坐標的矛盾
說道規劃,北京地鐵最早規劃需要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由蘇聯專家和旅蘇留學生團隊設計
再看今天的莫斯科地鐵
隨手找的,侵刪
北京地鐵仿照蘇聯幾乎是全方位的,當然我們這裡只討論規劃。北京是一個圍繞著皇城建設的城市,以天安門為中心沿各個方向延伸。在當時還沒有達到山脈和不利地形的限制,因此建立一套極坐標形式的地鐵規劃完全沒有問題。
緊接著到了60年代,1、2號線的建設,已經明顯地背離了最早的那一份規劃——「蘇聯版」的環線,是介於二環路和三環路
之間的,但是注意到60年代二環才剛剛建設,三環只有一個雛形。而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地面交通和商圈人口分布是分不開的,北京雖然地面上是所謂的極坐標,但是二環三環基本是方形的,胡同也是直角坐標式
的,因此2號線率先放棄的最早的這個版本,而幾乎沿二環線建設。
雖然這樣,3、4、5號線的規劃依然繼承了「蘇聯版」規劃,只是去掉了兩條像X一樣的地鐵。然而北京地鐵卻漸漸露出了直角坐標的端倪,沿著東西南北有著些許暴力的規劃和令人望而生畏的換乘方式,都訴說著北京地鐵將要放棄極坐標的規劃。
隨著時間的推移,北京開始進一步擴張,望京、通州、昌平、大興等衛星城
崛起,北京再一次向極坐標靠攏。直至新的世紀最初十年,加之奧運的推動,北京地鐵迅猛發展的時代來臨。八通線、房山線、亦庄線、大興線等郊區線路相繼開通。在這衛星城各處開花的時代,各條地鐵線都努力延伸,帶動北京周邊的交通。而在這樣的時期,一條將所有線路連接起來的線路,無疑是最大的亮點。
在北京城市規模又朝向極坐標發展時,已經採取了直角坐標的北京地鐵,2013年開通了本世紀初最成功的地鐵——全國最長的環線地鐵、北京目前客流量最大的地鐵、發車間隔在高峰時段能達到2min的超繁忙地鐵——10號線。
10號線的開通,顛覆了當時北京地鐵的格局,當時幾乎可以這樣說,一條線路如若不能與10號線換乘,則它的價值會大大降低。這樣一條龐大的環線,環形一圈將近2h,成為了北京地下的3.5環,帶動了中關村、三元橋、國貿、潘家園、公主墳等眾多CBD。北京現今客流最大的10個換乘站,10號線佔據6席。
時至今日,6、7號線開通疏導1號線壓力,8號線即將向南延長,最重要的是,在北京地鐵2020規劃方案中,11、12、16、17號線四條加密線,恰好是南北西東各一條,
@hat600認為可靠性一般,我認為先流傳的地鐵規劃總的方案大同小異,這四條加密線的出現已成定局。
這樣的直角坐標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首當其衝的,仍然是無限榮光的10號線,換乘冗長、車站設置過多等問題導致10號線的地位必將下降。即使是在今天,6、7號線的開通已經對10號線產生影響,菜市口換乘站開通僅幾個月,客流量已經可以與傳統的換乘大站海淀黃庄匹敵,僅一次換乘的格局已經形成,選擇10號線繞行的人越來越少,何況8、14號線和四條加密線
對10號線的衝擊將更加明顯。地鐵2020規劃中,直角坐標和繁複的換乘方式已經相當深入,曾經繁忙的10號線很可能會衰落。假設在這個規劃中去除10號線,造成的不便已經大有改觀,即使是三元橋換乘機場快軌,也有了12號線協助。
再次對比最早的「蘇聯版」地鐵設計,直角坐標和極坐標之爭基本可以宣告結束,北京在兩者之間的矛盾和糾結、反覆的嘗試,最終以直角坐標的勝利和10號線的大起大落而告終。北京最終放棄了蘇聯的極坐標,而有趣的是上海軌道交通
則沿用了極坐標
,僅有的一條環線、3、4號線的共軌形式,和現今的莫斯科地鐵相似度遠勝過北京地鐵。
地鐵規劃採用極坐標還是直角坐標,與城市功能區分布和地面道路分布不可分割。北京地面採用的是傳統的直角坐標,地鐵站往往設置在十字路口,形成直角分布
也就自然而然;上海本身城市道路就不是直角坐標,地鐵也相應地比較「亂」
後記
筆者曾經腦洞過莫斯科地鐵這種極坐標式
的規劃,從環線外部一站去往內部一站,是在中心附近像V字換乘一次快,還是通過環線換乘兩次快。最後簡化的結論是兩方案用時相等的站在地圖上呈曲線分布
,在曲線靠近的一側第二方案快,反之第一方案快,而這條曲線就是兩條對稱的阿基米德螺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