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英国殖民者于19世纪来到新加坡,并在当地兴办学校,新加坡式英语便起源于英办学校中。最早的新加坡式英语很可能是一种“皮钦语”,是不会说英语的人在街头说的一种混合语。其语法简单,发音不稳定,非英语成份很大,包括从印度英语、峇峇马来语、汉语各方言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的皮钦语在新加坡社会各个层面推广,并由新一代的新加坡人以母语的形式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等逐渐定性,日趋成熟,最终脱离皮钦语的简单和不稳定性,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英语方言。这一点和克里奥尔语(混合语)的发展过程相似,使新加坡式英语也具有很多典型的克里奥尔语特征。但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毕竟相似,两者尚可通话,所以仍可视为英语的一个分歧较大的方言。
不仅如此,由于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说除英语外至少一种语言,因而语码转换极为常见。如:当两个福建裔华人交谈时,一句话中可以掺杂着英语、华语、闽语等多种语言。但是同样会说新加坡英语(但不会说闽语)的广东裔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就不能理解这句话的全部意义。
与所有其他语言、方言一样,新加坡英语不是一个完全统一的整体。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的人所说的新加坡英语并不一样,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所使用的新加坡英语也截然不同。一般来说,受过教育的人在正式场合所说的英语与英美所使用的正式英语大同小异,区别主要在语音上。而非正式场合所说的英语则有更多源于汉语、马来语的词汇、语法。
新加坡英语源于新加坡自有的“皮钦语”,所以和亚洲其他地区的“皮钦语”有许多相似之处,英美人听了难免会觉得新加坡英语是一种“劣等英语”,而不是英语一个独立的,已经发展成熟的方言。同时,新加坡英语有许多英美英语没有的特征,英美人容易觉得难懂、难听。以上两点均不利于新加坡在亚太地区的国际都市地位。因此,新加坡政府发起了“讲正确英语运动”,鼓励国民学说、多说以英美英语为标准的规范英语,同时要求广播媒体只使用规范英语,学校教育也使用规范英语。然而,新加坡英语仍然是街头、学校、社交的通用语言,而英美英语则不是。综上所述,新加坡英语的现状与上海话、福州话等汉语方言相似,没有官方地位,但仍是通用的口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