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岸讀行者:
如果說用於考試,對中國人來說,日語難點主要是那些奇奇怪怪的副詞,都是日本封閉環境下自己對世界描述的產物。比如形容一個人努力,就是kotsu.kotsu,膩歪了是aki.aki等等……
再就是對聲音模仿上,日語模仿的貓叫就跟日本人說英語一樣奇怪……大笑叫做「gera gera,不知道他們怎麼笑出來的……還有「呼呼」吹的大風,日本都是「piu piu」地吹,讓外國人很不解他們對大自然的理解,可能耳朵不一樣吧~~~
這類仿聲詞需要下功夫死記硬背。
再就是漢字了,日本人對漢字的別緻運用和獨特發音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挑戰。一方面不能望文生義,比如手紙,不是上廁所用的,是信件的意思。越是正式的語言,越是晦澀難懂的漢字,一個漢字有唐音和吳音不同讀法,沒有充分的漢文功底基本上很難看懂聽懂。
如果說實際運用,日語難點就是生活中的語言習慣了。儘管日語有yes no,但是現實中能不說no就不說,那個Yiyiyo,在任何場合都好用,只能自己判斷到底是yes 還是no.你給他倒水,他說yiyiyo,如果捂着杯子,當然是不用,但是從語言上判斷,根本不知道鬼子到底要不要……
他們從來不把話說死,就是再客觀真理,也是「吧………」「或許……」等結尾,中國人說話的習慣讓日本人覺得過於自信了,中國人則覺得「你們TM是嚇大的嗎?啥都不敢肯定說出來?」
還有他們從來話不說透,也得猜,講究禪道的「以心傳心」,其實就是玩情商揣度。比如領導進到一個冷的屋子,說「真冷啊」,他不是要跟你聊天氣,意思是你得趕緊把窗戶關上,別凍着領導!眼色和情商絕對是語言外的技能呢………
總之吧,日語是封閉的島民的語言,他們自己有自己島民的心理,有些事情只有島民互相懂,外國人日語說再好,在封閉的島民看來,你也是「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