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鳥:

作者 ¦ 野鳥

今天不想寫作,沒想到寫什麼主題,但想想隨之而來的時間會白白流逝,情緒可能變得不穩定,還是決定寫點什麼,就算是撫慰情緒吧。
既然是有關情緒,那就分享一下復旦大學陳果博士在新書發佈會上關於情緒穩定的演講吧,她這樣說道,「情緒穩定不是讓你壓抑情緒,因為你是個人,是個人就會有情緒,你不是機器,這是人之為人的一個特質。所以情緒穩定不是說讓你去切割閹割你的情緒,情緒穩定不是讓你壓抑你的情緒讓你沒有情緒,做不到的。
所以情緒穩定指的是以穩定的方式表達你的情緒,而不要以情緒的方式去表達。表達你的憤怒,但不要憤怒地表達,表達你的悲傷,但不要悲傷地表達。但是你要及時地輸出,用穩定的方式及時地輸出你的情緒,他傷害了你,你告訴他,你這樣做我很傷心。
不要去羞於表達你的傷心,他是你的親密的夥伴,他如果真的跟你足夠親密,他會理解你的傷心。而且你不表達,你憑什麼讓他要能夠理解你呢?憑什麼讓他要能夠人心隔肚皮能夠隔着你的不表達隔着你的冷漠隔着你的撲克臉,理解你現在的內心是崩潰的呢?
這是一種非常健康的一種輸出。當你輸出了這個憤怒,你的憤怒就沒有了,你不用積累了。有一分的憤怒,你輸出一分的憤怒,這個憤怒就沒有了,你的憤怒是0啊。當你壓抑你的憤怒,你的憤怒其實是壓得更深了,壓得更嚴實了。
所以很多時候,你要把情緒的表達變成是兩個人之間的一種健康的良性的交流,而不是變成是你的火山爆髮式的宣洩。這樣有助於你們的關係,而且你們會及時地輸出你們的每一個情緒,你的情緒就不積累,你總是在清空你自己,用健康的方式穩定的方式去清空你自己,讓你的夥伴了解你的內心世界,讓他有機會成為你的知己。」
陳果博士的這段話,讓我對情緒穩定又有一些額外的理解。她的核心觀點是,情緒穩定不是讓人壓抑情緒,而是以穩定的方式合理地表達情緒。比如現在我寫的這篇文字,其實也是疏導情緒的方式,表達完以後,我可能會有一種心情舒暢的感覺。
對於情緒穩定的涵義來說,一般人可能會理解為壓抑、忍耐、憋在心裡。這其實是不好的,從長期來看,對情緒的穩定是毫無益處的。壞的糟糕的情緒需要疏導出去,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可以辦到,比如通過向人傾述,通過戶外活動,還比如像上面我提到的寫作記錄的方式。
關於寫作的方式,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
在講「如何讓人快速快樂起來」的問題時也提到過,他這樣說的,「有一個方法可以安撫我們的情緒,就是寫點東西寫作是心身的流露,不是給別人看的,你可以寫下來隨時隨地感受到的人間的善意,比如有人對你的一個微笑......有人對你帶着那種愛慕的凝視。這些好的感受寫下來就行,這些事情雖然很小,但是你記錄下來,很開心。」
彭教授還提到德國文學家歌德說,「他少年的時候,曾經做過一件特別魯莽的事情,他一下子受不了想自殺,開始寫遺書,寫着寫着,發現自己寫得還不錯。第三天,這個小說寫完了,自殺也徹底忘了,這個小說的名字叫《少年維特之煩惱》
。」
彭教授經常介紹很多種疏導情緒的辦法,大家可以關注彭凱平教授的作品或發佈在視頻號上的內容。
現在這篇筆記也寫完了,我的情緒也穩定下來,沒有覺得時間被浪費掉,看來真的很有用。情緒控制不好的朋友,可以試試。

圖片 | 來源網絡

這裡是一個精神家園,在焦慮時代給你我暫停而療愈的棲息地。專註生活,分享生活,無標籤,不垂直,觀世間萬象,看人間百態,洞察生命智慧,領悟天地之道,促進心智成長,過好幸福生活。也會聚焦,讀書、家庭、旅行、寫作及萬事萬物,總而言之,就是好好生活。如果於君有益,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