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剑桥大师兄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3096511/answer/35234887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些人会,有些人不会。
但欧美的日本留学生的英语的确远不如中国留学生。
而且日本科技现在也远远落后于英国。
不过即使在日本经济最辉煌的1995年,日本所有大学加起来都比不过剑桥大学。
喜欢日本文化没问题,但不能因此贬低其他国家(包括中韩欧美)。
我也喜欢日本文化,但是客观地说英国菜远超日本菜。
日本所谓的咖喱和苹果糖都是抄英国的。
德国其实比日本厉害很多,无论科技还是经济。
日本不但被德国远超,也被香港特区远超。
2023年香港收入中位数历史性地远超东京。
香港收入中位数约为20000人民币,日本收入中位数是13000人民币。
日本收入最高的城市东京的中位数是15100人民币。
数据来源于日本厚生劳动省:https://www.mhlw.go.jp/toukei/itiran/roudou/chingin/kouzou/z2023/dl/13.pdf
香港人均寿命,人均GDP,中位数收入,可支配收入都远超日本。
知乎很多人吹捧东京,贬低香港,但香港收入却远超东京。
按人均860万日元算,东京都人均GDP是5.7万美元。香港人均GDP是5.2万美元,超不过很多。但日本790个城市,只有东京人均GDP超香港。日本700多间大学,没有任何一间超港大。
香港人均GDP突破五万美元,这是日本从来没有做到过的。
英国qs榜上香港大学21名,东京28名。
美国usnews榜上香港大学55名,东京大学81名。
无论英国还是美国都认为香港大学远超东京大学,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事实。
香港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也远超东京大学毕业生。
2023年日本与香港的人均差距达到历史最高,日本比香港低了2万美元。
1996年,香港回归前,香港人均gdp是24818美元,日本人均gdp是39150美元。香港人均只有日本的63.3%。
2023年,香港回归后,根据imf估计香港人均gdp是52000美元,日本人均gdp是33000美元。香港人均已经是日本的157.6%了。
2023年香港人均寿命也远超日本,这说明了粤菜不但比日本菜好吃,而且比日本菜健康。
香港人一年单单在深圳的消费都超过了在整个日本的消费。
2023年德国人口只有日本的66%,但是德国gdp总量却是日本的106%。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2024德国gdp总量可能是日本的112%。
德国经济已经全面超越了日本,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未来德国经济将继续全面远超日本。
英国和法国gdp超日本概率也不小。
我在日本生活十几年了,没有任何贬低日本的想法,都是客观的。
欧洲发达国家其实都有进步。
很多人把日本和欧洲并列,其实日本和欧洲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单单从欧洲拿一个德国出来,德国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就已经远超了日本。
英国和法国虽然gdp总量稍微比日本低,但是人均gdp远超日本。
日本人均gdp远低于英美法德意加澳及爱尔兰奥地利丹麦荷兰瑞士比利时纽西兰等欧美国家。
发达国家之间也有差距,日本人均就比欧美国家低很多。
事实上,日本的音乐远不如英国和德国。
从巴赫到贝多芬、瓦格纳、卡拉扬,再到重金属、电音,德国对音乐的贡献远超日本。
单单一首贝多芬的《欢乐颂》就超越了所有日本歌曲。
在英国美国留过学的朋友都知道,德国音乐家汉斯·季默(Hans Zimmer)在欧美的知名度远远超越所有日本音乐家。
未来日本与德国在音乐上的差距还会更大,因为在2023年,德国无论是人均GDP还是GDP总量都远超了日本。
英国一首《Never Gonna Give You Up》在美国的知名度就已经超越了所有的日本音乐。
英国并出了许多对全球极富影响力的歌手及乐团,像是电台司令、披头士、比吉斯
合唱团、冲击合唱团、单向组合、铁娘子乐团、犹大祭司、平克·佛洛伊德、性手枪、谁合唱团、深紫色乐团、滚石合唱团、酷玩乐团、皇后乐团、创世纪乐团
、超级流浪汉合唱团、爱默生,雷克与帕玛(Emerson, Lake & Palmer)、埃里克·克莱普顿、洛斯图尔特、罗克希音乐乐团、Foghat、奇想乐团(The Kinks)、Rockpile、超凡乐团(The Prodigy)、艾尔顿·约翰、绿洲合唱团、布勒乐团、齐柏林飞船合唱团、坏公司合唱团(Bad Company)、谬思合唱团、幻觉皮衣合唱团(The Psychedelic Furs)、流行尖端乐团(Depeche Mode)、治疗乐队、黑色安息日、史密斯乐团、比利·爱多尔、大卫·鲍伊、险峻海峡合唱团(Dire Straits)、ELO、异教乐团(The Cult)、Yes、警察合唱团、放荡乐团等。
英国在影视方面的文化输出也远超日本。
单单希区柯克
对电影的贡献就已经超越了整个日本影业。
但英国不止有希区柯克,还有克里斯托弗·诺兰、雷德利·斯科特、史蒂芬·戴德利、保罗·格林格拉斯、马修·沃恩。 詹姆斯·伊沃里、彼得·格林纳威、肯·罗奇、迈克·李,丹尼·鲍尔、盖·里奇,克里斯托弗·史密斯、史蒂夫·麦奎因等等著名导演。
单单《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在全球的影响力就已经超越了所有日本电影。
2023年世界500强中英国壳牌公司排第9名,远超所有的日本企业。
日本GDP占全世界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17.7%降到了2023年的3.5%。
1995年的英国人可能会觉得日本人的工资高,但2023年的英国人只会觉得日本人的工资不过如此。
日本人均GDP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比如德国)。
2023年日本人均GDP是3.3万美元左右,德国是5.3万美元左右。日本人均GDP比德国低了2万美元,未来差距还会变大。
而且德国gdp总量也远超了日本。
1995年日本人均GDP高是因为货币协议引起的汇率虚高,2023年日本人均gdp低是因为竞争力下降导致的汇率实低。
1995年的日本人均GDP是虚假的虚高,2023年的日本人均GDP是真实的实低,这是一个重要事实。
这是一个十分客观科学的事实,没有任何贬低日本的意思。
1995年欧美的经济还没完全从冷战的阵痛走出,而中国和韩国的很多产业还在追赶发达国家,所以就显得日本经济相对比较强。
即使在日本经济最辉煌的1995年,日本所有的大学加起来,也都比不过英国的一所剑桥大学。
即使在日本经济最辉煌的1995年,日本所有的大学加起来,也都比不过英国的一所牛津大学。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d960d4d205948a33c8372f6f76eef152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76" data-size="small" data-original-token="v2-d960d4d205948a33c8372f6f76eef1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
牛津大学校徽如果说日本是“失去的三十年”,那么欧洲就是“严重地失去的七十年”。
其实日本没有失去的三十年,反而欧洲真的有失去的七十年。
如果不是冷战影响了欧洲发展,英法德的gdp总量至少是日本的三倍,人均gdp至少是日本的六倍。
七十年的冷战严重地拖累了欧洲的经济发展。
欧洲失去了七十年,但是人均gdp还是比日本高很多很多。
有些人说日本gdp比德国低是汇率因素,如果日本gdp比德国低是汇率因素,那日本gdp比德国高是否也是汇率因素呢?
还有人说算本币的话日本经济增长很快,如果算本币的话津巴布韦
狂喜,津巴布韦就是头号经济强国了。
很多人说中国靠人口多才让GDP总量高过日本,那日本何尝又不是靠人口多才让GDP总量高过英法加澳。德国人均GDP比日本高一大截,英国法国加拿大人均GDP也都比日本高一大截。
某些日本人和日本媒体,跟中国比就比人均GDP,只字不提中国GDP总量,跟英法德加就比GDP总量,只字不提人均GDP。这样是不对的。现在连GDP总量都不如德国了。
欧洲作为冷战前线,冷战拖累了欧洲的发展,令到日本的GDP总量超越了英法德。
冷战结束,欧洲经济复苏,现在爱尔兰的人均GDP都有日本的三倍了。
要知道,德国人口只有日本的66%,德国人口比日本少了整整四千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德国GDP总量能远超过日本,确实很厉害。我的日本朋友也对德国的快速发展感到震惊。
英国游戏产业规模没有日本大,但英国在很多游戏领域远超日本,没有任何日本游戏的销量比得过英国游戏GTA5。
GTA系列作为美国人出资英国工作室做的游戏当然算英国游戏。
正如美国人出资日本工作室做的动画也算日本动画(例子:网飞的日本动画)。
日本人出资美国工作室做的游戏也算美国游戏(例子:战神系列,蜘蛛侠系列,最后的生还者
)。
有人说日本人看中国人,相当于中国人看越南人东南亚人印度人,这个说法是不客观的。
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1.中国大学排名远超日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的国际排名都超了东京大学。无论英国qs榜还是美国usnews榜都是如此,英国美国都是这样认为的。况且东亚有史以来最强的科学家就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中国汉族人杨振宁。
越南印度的大学排名比不过中国。
2.中国的gdp和影响力远超日本。中国gdp是日本的430%,香港特区的人均gdp在回归后远超日本,已经是日本的157.6%。中国的手游和app卷席全球,在欧美的年青人当中非常流行。
越南印度的gdp和影响力比中国低太多。
3.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能力远超日本。中国人学英语不但比日本人快,而且口语比日本人标准。在英美加澳的中国留学生,英语普遍远超日本留学生。
越南人东南亚人英语不比中国好,印度的话英语还不错。
4.中国人均肉类消费超越了日本。中国年青人普遍比日本青年人高,比日本青年人强壮。
越南人和印度人的人均肉类消费比不过中国。
5.中国古代汉字和近代英汉词典新词被日本大量复制。
越南和印度的文字几乎对中国没有影响,无论古代还是近代。
综上所述,中国很多方面已经超越日本,但是越南和印度很多方面没有超越中国。
其实英国美食也远超日本美食。
英国饮食在美国受欢迎程度远超日本,日本所有美食加起来都不及英国一个三明治的影响力大。
各种三明治,特别是用精细白面包片(去掉面包边)做成的迷你三明治
,还是在美国很常见的。常见的种类如蛋黄,金枪鱼(罐头),还有黄瓜三明治都是非常经典的,做下午茶也很典型。店里卖的当饭吃的三明治里,夹烤牛肉(roast beef)的在美国一些地区很流行。三明治是英国人伟大的发明,比他们搞出来的切片面包更伟大英式酒吧文化也挺普世的,世界各地的酒吧,多多少少受到影响
英国的三明治,金枪鱼,夹烤牛肉,炸鱼薯条在美国都是日常饮食了。
美国人吃茄汁焗豆
(英)多还是吃纳豆(日)多,吃夹烤牛肉(英)多还是刺身(日)多,吃三明治多(英)还是寿司(日)多,相信大家心里也有答案。
很多人对英餐和日餐有双重标准,外来菜系到了日本就瞬间变成日本菜(比如中国的拉面和印度的咖喱),外来菜系到了英国就只能是外来菜系。
英国菜其实无论口味还是历史底蕴都远超日本菜。
其实英国菜很好吃,很多欧洲各国的菜式美食传入英国数百年甚至一千年,早已经成为英国美食的一部分。
那些不承认英国有英式咖喱英式法餐英式意餐的人,也请不要承认咖喱天妇罗
拉面是日本菜。毕竟拉面是中国的,天妇罗是葡萄牙的,咖喱是印度的。
咖喱传入英国几百年,有些人拒绝承认有英式咖喱。咖喱传入日本不过才一百年,有些人却承认有日式咖喱。这是很没有逻辑的事情。
有些人狡辩说三明治是面包夹肉,太简单所以不能算英国菜。那寿司是饭加菜,也是非常简单,饭加菜全世界都有(西班牙海鲜饭也是饭加菜),所以寿司不能算日本菜了吗?
法餐意餐西班牙餐传入英国至少七百年,有些人拒绝承认有英式法餐意餐西班牙餐;葡萄牙的天妇罗传入日本不过三百年,有些人却承认天妇罗是日本菜。
以比日本严格苛刻十倍的态度来定义英国菜,再把英国好吃的美食剔除出去,自然就得到英国是美食荒漠的偏见。
英国街头随便一家卖炸鱼薯条的街头小店,都比东京的高级餐厅好吃。日本菜还不错,但确实比不过中国菜和英国菜。
欧洲就算被冷战影响了发展,科技水平也还是比日本高很多。
举个例子:
即使在日本经济最辉煌的1995年,日本所有的大学加起来,也都比不过英国的一所剑桥大学。在一般印象中,德国东部经济比德国西部差很多。
即使如此,德国经济较差的东部地区(原东德)的人均GDP都比日本人均GDP高一大截,更不要说德国西部地区了(原西德)。
要知道,21世纪以来,英法德的人均GDP虽然高了日本一大截,但鉴于英法德人口远比日本少,所以英法德经济总量没有超过日本。
但是在2023年,德国无论是人均GDP还是GDP总量都远超了日本。
在发达国家当中,日本人均GDP的确属于比较低的那一档。
2024年的日本与英美法德加澳意爱的人均GDP差距越来越大。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e19be089fcc63632c16793ad760255b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65" data-rawheight="1280"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8e19be089fcc63632c16793ad760255b"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7d512f2f17dad0b303f2e3e7dbf11674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5"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8e19be089fcc63632c16793ad760255b_r.jpg?source=1def8aca"/>
2024年德国人口只有日本的66%,GDP却有日本的112%。
2024年英国人口只有日本的50%,GDP却有日本的87%。
2024年法国人口只有日本的50%,GDP却有日本的77%。
2024年加拿大人口只有日本的30%,GDP却有日本的52%。
2024年澳大利亚人口只有日本的20%,GDP却有日本的45%。
2024年意大利人均GDP超越日本,日本人均GDP在G7中排第7,位列倒数第一。
2024年爱尔兰人均GDP历史性的达到了日本的3.7倍。
2022年洛杉矶的GDP总量超越东京,现在美国已经有两个城市(纽约和洛杉矶)的GDP总量超越了东京,按人均GDP算的话纽约和洛杉矶的人均GDP远超东京。
2024年英法德加澳等欧美国家人均GDP远超日本。
其实按移民比例来说,日本的移民倾向比中国高很多。
日本1.2亿人,在美的日本人200万;中国14.5亿人(包含港澳台),在美的华人500万。
换算下来,1.2亿的中国人当中只有41万人移民美国。
所以日本移民美国的比例大概是中国的5倍。
日本1.2亿人,在巴西的日本人200万;中国14.5亿人(包含港澳台),在巴西的华人15万。
换算下来,1.2亿的中国人当中只有1.24万人移民巴西。
所以日本移民巴西的比例大概是中国的161.3倍。
日本菜与中美欧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日本文化输出一直比不过英国。现在很多方面也被中国和韩国超越。
英国电影电视剧远超日本电影电视剧,就不用多说了,英国演员和导演在好莱坞纯在感也比日本演员和导演高得多。
全世界销量最高的3A游戏《GTA5》也是英国人做的,GTA5由位于英国的Rockstar North工作室开发,而Rockstar总部则是由两个英国人创立的美国公司。
日本目前有25位诺奖得主,日本所有诺奖得主加起来的成就都比不过杨振宁先生一个人。
正如即使在日本经济最辉煌的1995年,日本所有的大学加起来,也都比不过英国的剑桥大学这一所大学。
美国的确给杨振宁先生提供了科研机会,但归根结底还是杨振宁本人有本事。换个角度想,那么多日本人在美国留学,怎么不见这些日本留学生能取到杨振宁级别的成就?
杨振宁先生的伟大成就对整个人类来说是世界级的史诗级的。很多日本右翼贬低中国科学的时候都不敢提杨振宁,因为这些日本右翼心知肚明,任何日本科学家和杨振宁先生相比,都将黯然失色。
杨振宁是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几个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是史诗级的,极其伟大。日本没有科学家能比得过杨振宁。
杨振宁的主要成就如下:
相变理论
玻色子多体问题
杨—Baxter方程
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
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非对角长程序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
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
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
杨—Mills规范场论
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
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东亚有史以来最强的科学家就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中国汉族人杨振宁先生。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戴维·麦克米伦(David W. C. MacMillan)是拥有英美双国籍的苏格兰人,戴维·麦克米伦和杨振宁一样,在本国大学毕业后去了美国升学。大量苏格兰人认为作为苏格兰科学家的戴维·麦克米伦是苏格兰的骄傲,美国本地人也认可戴维·麦克米伦是苏格兰科学家。
杨振宁和麦克米伦一样,都有本国国籍。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母语安徽话。法律上的国籍身份是中国,他本人的自我认同也是中国人。毫无疑问,杨振宁就是百分百的中国人。
再举个例子,日本足球国家队的队员大部分都在欧洲球队踢球,那这些人算日本球员吗?
即使日本步入发达国家多年,日本至今没有任何科学家比得过杨振宁。
杨振宁先生不但学术上超越了100%的日本人,英文能力也超越了99.999%的日本人。
因为东亚有史以来最强的科学家就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中国汉族人杨振宁先生,所以清华大学的国际排名比东京大学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很多有关日本诺贝尔奖的数据都有误,把外国国籍的日裔也统计了。
南部阳一郎、中村修二、真锅淑郎、石黑一雄都不是日本公民。
除非他们像杨振宁一样改回母国国籍,否则都不能算日本的诺贝尔奖。
其次,即使日本步入发达国家多年,日本至今没有科学家没有物理学家比得过杨振宁。
我实在搞不懂,日本为何至今都没有出现一个可以比得上杨振宁的科学家。
无论是美国的USNEWS榜单,或者是英国的QS榜单,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排名都比东京大学高。这其实是一个很客观的结果。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都有诺贝尔奖获得者。
杨振宁毕业于清华大学,李政道和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大学。
杨振宁和李政道远超所有日本科学家,所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世界排名比东京大学高是很正常的。
李政道研究领域涉猎广泛,包括高能物理学(即粒子物理学)、量子场论、核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天体物理学、流体动力学(即湍流理论)、多体物理学和固体物理学(后演变为凝聚态物理学)、量子力学以及广义相对论等诸方面,在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方面多有建树。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
文学上,东亚有史以来最强的科幻小说家就是中国人刘慈欣,被白宫催稿,东亚仅此一例。
奥巴马看《三体》欲罢不能,多次催更,刘慈欣当恶作剧秒删邮件。
有一天上班时间,刘慈欣邮箱里来了一份美国白宫的邮件,邮件大致内容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喜欢他的作品《三体》,希望能够得到《三体3》的英文版本。
刘慈欣以为是病毒邮件,立马给把它给删除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又收到一份同样的邮件,忙碌的刘慈欣没有再理它。
直到外事部门打来电话,刘慈欣才知道这封邮件确实是奥巴马从白宫发出来的。
原来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读了《三体》第一二部后,迫切的想要知道《三体》第三部的内容,于是他才命人向刘慈欣发了邮件催稿,可刘慈欣迟迟没有回信息,他这才动用国家力量向刘慈欣催稿。
奥巴马在多种场合提到过自己是《三体》的粉丝,《三体》前两部他反复看了很多遍。他感慨,看了《三体》之后才发现总统也是很渺小的。他称赞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迫不及待想要看第三部,才放下架子直接催更。
但即使如此大咖位的粉丝,刘慈欣也没法给他开后门,因为当时第三部的英文版还没有出版,市面上根本买不到。
之后《三体3》的中文版出版之后,奥巴马又找刘慈欣要英文版,但是英文版还在美国出版社,并没有正式出版,没想到奥巴马还不死心,又找到出版社,要了翻译稿,这下奥巴马过瘾了
奥巴马卸任之后访问中国,对此还是念念不忘,点名要见刘慈欣。刚好当时《流浪地球》大火,于是刘慈欣就把《流浪地球》的英文版送给了他。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9a2116482bcb8670c353f8cd1f549e37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59"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9a2116482bcb8670c353f8cd1f549e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9a2116482bcb8670c353f8cd1f549e37_r.jpg?source=1def8aca"/>
日本电视剧远不如中国电视剧。
看到有人说日剧和日餐在欧美的受欢迎程度远超中剧和中餐,那就错得离谱了。
中国电视剧无论在欧美还是东南亚,受欢迎度都远超日剧。
中餐在欧美受欢迎度都也远超日餐。
单单Panda express在美国店面数量就有2000多家,规模直追KFC。
不要强词夺理说不正宗的中餐属于美国菜,如若Panda express属于美国菜,那美国99.999%的日餐都属于美国菜,因为美国99.999%的日餐都不正宗。
日本人不会在香港或者台湾的文化产品上花钱,但是日本人每年会花费数百亿人民币在大陆的手游和app(tiktok)。
欧洲,或者说欧盟,近年来的发展已经领先了日本很多。
日本的人均GDP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那一档,日本人均在G7(英法德美加意日)中倒数第一。
再举个例子,爱尔兰人均GDP在1995年不到日本的一半,爱尔兰人均GDP在2022年已经是日本的3倍了。
我的日本朋友看到爱尔兰的发展,都感到很震惊。
中国留学生在欧美其实比日本留学生更容易融入。
两个原因:1.中国人比日本人高得多,而且未来差距还会增大(根据《柳叶刀》的数据,2020年中日19岁青年平均身高分别为175.7和172.1)。
2.中国人的英文能力远超日本人。
为什么大家总是觉得日本小?我们来拿欧洲发达国家和日本作对比。
欧洲发达国家中,丹麦(含格陵兰),瑞典,挪威,西班牙和法国比日本大。
很多人说日本护照好用,日本护照好用只适用于短期旅游。一个日本人想在西班牙(欧盟国家)长居,难度和中国人是一样的。
欧盟国家用同一种货币,欧盟公民的在欧盟内其他国家长居很简单,所以可以把欧洲算作一个整体,自然就比日本大很多。
日本的人均GDP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那一档,日本人均在G7(英法德美加意日)中倒数第一。欧洲人比日本人更有钱,出国更容易,所以日本就显得小了。
中国古装电视剧在海外全面远超日本古装电视剧,无论在欧美还是在东南亚。
中餐在欧美的受欢迎程度也远超日本菜。
中国乐器比日本乐器更好地保留了唐尺八的特点。特别是洞箫。
中国对唐尺八的传承远超日本,只是日本抄了“尺八”这个名字一直不肯改。
从专业资料来看,中国尺八作为一种乐器并没有失传,后代一直存在,只是每个时代的大众审美有变化,所以它的形态也出现了微调。不过如果考虑到曲谱、演奏方法等方面,唐尺八不论在中日都是失传的,然而中国的洞箫等乐器和唐尺八的亲缘更接近。
来源:http://xhslink.com/CCffbo
日本经济90年代后发展变慢完全是自己的问题。日本经济在冷战后发展变慢主要三个原因:
1.冷战后欧美国家防务减轻,重点发展经济,与日本形成竞争,欧美人均GDP快速增长。
2.中韩经济飞速增长,并与日本形成竞争。
3.欧美不再让日本占便宜。简单地说就是二战后日本在单方面占欧美的便宜,而到了90年代,冷战结束,欧美当然就不再容忍日本占便宜。
2023年德国人口只有日本的66%,但是德国GDP总量却有日本的102%。
日本人均在G7(英法德美加意日)中倒数第一。
2022年中国GDP总量是日本的4.2倍(中国17.9万亿美元,日本4.3万亿美元)。
我在日本生活十几年了。我支持中日友好,交过几十个日本女朋友。
日本的真实生活就是,很多日本人不了解中国文化。
我有过一个女朋友很奇怪,她竟然完全不了解中国文化。
于是我就和她科普中国文化:
近代中国诞生中国英汉词典的新汉字词。这些中国翻译出来的外来词被日本大规模抄袭。
很多网上所传的所谓日本汉字词,都是假的,错误的。
这些其实全是纯正中文词语:内阁、选举、新闻纸、文法、领事。使徒、审判、法律、医学、自然的、新闻、精神、单位、行为、言语。电池、光线、分子、地质论、物理、动力、光学、国会、函数、微分学。 知识、干事、物质、偶然、教养、天主、小说、本质。蛋白质、银行、幻想、想像、保险、文学、元帅、原理、右翼、法则、恋爱、读者。变量、函数、微分、积分、系数、极大值、极小值圆锥、曲线、轴线、代数、微分、积分、系数、椭圆、级数、常数、变量。文科、理科。几何这个科学名称,并、点、线、直线、平面、曲线、对角线、并行线(平行线)、直角、钝角、三角、面积、体积、相似、外似。
日本在近代大量引入英汉词典的外来语,不但不标明出处,反而造谣说这些外来语是和制汉语。
现代汉语词汇大半部分是中国人发明的,是中国人的本土文化,不是什么和制汉语。
“物理”“化学”“数学”都是诞生于中国的中文汉语词汇。“物理”是1872年卢公明翻译出来的。“化学”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格物探原》,这是一本由英国人魏连臣(A. Williamson)写的中文书,所以“chemistry”一词就是由他翻译成“化学”。之后,英国人伟烈亚力(A.Wylie)在其所著的《六合丛谈》给出了对“化学”的解释:“言物各有质,自有变化”,化学是阐述物质各自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数学”一词是从古沿用到今的汉字词语。
有些英汉词典翻译者是生活在中国的欧美汉学家,不是纯正中国人。但这些汉学家是在和中国人交流,用中文思维去翻译的。最重要的是这些翻译家本人也明确认定这些汉字词语是中文,是Chinese。
卢公明《Vocabulary and Handbook of the Chinese Language》(1872):电报、电池、光线、分子、地质论、物理、动力、光学、国会、函数、微分学。
罗存德《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 with Punti and Mandarin Pronunciation》(1866~1869):蛋白质、银行、幻想、想像、保险、文学、元帅、原理、右翼、法则、恋爱、读者。
马礼逊《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1822): 使徒、审判、法律、医学、自然的、新闻、精神、单位、行为、言语。
麦都思《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1847~1848): 知识、干事、物质、偶然、教养、天主、小说、本质。
卫三畏《An English and Chinese Vocabulary in Court Dialect》(1844):内阁、选举、新闻纸、文法、领事。
中国派留学生去日本其实是在甲午战争后,而大部分英汉词典成书于甲午战争前。
中美两国的首次通商是从1784年开始的,比美日通商(1858年)早70年,广州人当时称呼美国为花旗国。
而美国传教士伯驾1835年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西医院,比日本早几十年。很多医学用词也是从中国传去日本的。
“内阁”和“大学士”这些词语明朝就已经出现。在明朝皇帝不上朝的时候,朝廷就靠内阁运行管理,“大学士”也是由科举考试的得胜者担任。卫三畏英译中就用了内阁二字了。后来这个汉语流入日本。
德国尚未统一的1752年,普鲁士开始和中国通商了(1752年普鲁士国王号抵达广州)。1800年广州就有十几个国家的领事馆机构。汉语和欧洲语言的交流比日本早很多。
就算是日本把英语翻译成汉字的某些词语,这些词语版权都不是日本的。例如“science”是日本先翻译成“科学”的,但“科”和“学”这两个字都是中国发明的文字,所以“科学”这个词的版权还是中国的。就好比我把杨振宁先生的A论文和B论文两篇论文,只字不改地组合成(A+B)论文,(A+B)这篇论文的版权依然属于杨振宁。因此中国对所有汉字词语都有版权。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35c8504f819765a51dee826059f3bf5c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330" data-rawheight="440" data-size="smal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35c8504f819765a51dee826059f3bf5c"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0"/>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2fd6d7eb4fdf610f7a4765b6b9a703c7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428" data-rawheight="136"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2fd6d7eb4fdf610f7a4765b6b9a703c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8"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2fd6d7eb4fdf610f7a4765b6b9a703c7_r.jpg?source=1def8aca"/>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9bfe42a293816541191db23cad1ccdec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102"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9bfe42a293816541191db23cad1ccde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9bfe42a293816541191db23cad1ccdec_r.jpg?source=1def8aca"/>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63b90119a80dfa839eb89714a8e36f84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94"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63b90119a80dfa839eb89714a8e36f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63b90119a80dfa839eb89714a8e36f84_r.jpg?source=1def8aca"/>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675ab5317ec908461f7208d6e13c1035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788"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675ab5317ec908461f7208d6e13c10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675ab5317ec908461f7208d6e13c1035_r.jpg?source=1def8aca"/>
从1872年出版的英汉字典《Vocabulary and Handbook of the Chinese Language》可见“China”与“中华”,以及“People”与“人民”相对应。
在1822马礼逊的《英华字典》“法律”和“law”对应。
在1822马礼逊的《英华字典》“自然”和“nature”对应。
而“理性”的英文是reason,1822马礼逊《英华字典》出现以“无理性”对应“unreasonable”。
1866-69罗存德《英华字典》用“理性”对应“reasoning powers”。
“资本”二字也是中国先翻译出来的。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译著,于1864年刊行的《万国公法》,就厘定了遗产、惯行、关涉、管制、限定、权利、交战、固辞、国权、遵守、臣民、专管、宣战、大局、追求、通知、特派、法院、民主、友谊、维持、异邦、会议、管辖、议定、权威、权利、公法、国政、国法、国民、战时、战争、法院、盟约等新词。
傅兰雅等译著,并由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于1885年出版的《佐治刍言》,创制新词涉及面颇广,如数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学科名称至今仍被沿用,创作了“执照”、“国债”、“银行”、“资本”、“价值”、“物价”、“公司”、“股份”、“工资”、“巡捕”、“空气”、“机器”、“铁路”、“汽车”、“纺织机器”、“煤气”、“自来水”、“自来水公司”、“自来火”等等词语;首次提出了“动产”、“不动产”的概念,称“动产”为“能移动之产业”,“不动产”为“能传授之产业”,并多次采用了“资本”这个词,提出了“资本”的概念:“所谓资本者,不弟钱财已也,凡值钱之物,如舟车、房屋、铁路及宝石之类,皆可谓之资本。”
《微积溯源》中厘定了变数、函数、微分、积分、系数、极大值、极小值等术语。《电学》厘定了电极、电线、电钟、摩擦生电等。
1843年英国人在上海创建的墨海书馆,中外人士合作译著刊行了《大美联邦志略》(1851年)、《博物新编》(1855年)、《续几何原本》(1857年)、《植物学》(1858年)、《代微积拾级》(1859年)、《代数学》(1859年)、《全体新论》等书籍,厘定了圆锥、曲线、轴线、代数、微分、积分、系数、椭圆、级数、常数、变数、植物学等等一批术语。
1844年美国人在澳门开设的花华圣经书房,1845年迁往宁波,1860年迁至上海,改名美华书馆,印刷出版了几十种自然科学书籍,如《万国药方》、《格物质学》、《代形合参》、《八线备旨》、《心算启蒙》、《五大洲图说》、《地理略说》等。1877年在上海成立的益智书会,为当时诸多大学堂编译教科书,如《圆锥曲线》、《金石略辨》、《天文揭要》、《光学揭要》、《西学乐法启蒙》、《中西四大致》、《治心免病法》、《化学卫生论》、《热学图说》、《植物学》、《代数备旨》等。
1822年出版的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纂的《华英字典》(共三部分六卷),已经将“使徒”、“铅笔”、“消化”、“交换”、“审判”、“法律”、“水准”、“医学”、“自然的”、“必要”、“新闻”、“风琴”、“演习”、“半径线”、“精神”、“单位”、“行为”等词汇与英语进行了对译。
1844年美国传教士卫三畏编纂的《英华韵府历阶》将“文法”、“新闻纸”(到现在日本的报纸还称为“新闻纸”)、“金刚石”、“内阁”、“领事”、“码”等等词汇的汉英对译, 1848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编纂的《英汉字典》将“直径”、“本质”、“知识”、“机器”、“干事”、“物质”、“平面”、“白金”、“偶然”、“教养”、“交际”、“天主”、“默示”、“同情”、“小说”等等词汇的汉英对译。
1869年间出版的由德国传教士罗存德编纂的《英华字典》将“园艺”、“侵犯”、“蛋白质”、“阳极”、“映像”、“副官”、“银行”、“麦酒”、“公报”、“想象”、“碳酸”、“阴极”、“克服”、“保险”、“白旗”、“自由”、“文学”、“元帅”、“原罪”、“受难”、“原理”、“特权”、“宣传”、“右翼”、“法则”、“记号”、“随员”、“寒带”、“热带”、“吨”、“恋爱”、“读者”等等词汇的汉英对译。
1872年美国传教士卢公明编纂《华英萃林韵府》将“电报”、“电池”、“光线”、“分子”、“民主之国”、“地质论”、“物理”、“光学”、“理论”、“动力”、“国会”、“会议”、“纳税”、“函数”、“微分学”、“代数曲线”、“沿海”、“罗盘”、“闪电”、“午线”、“抛物线”等等词汇的汉英对译。
除此之外,中国人还自己开办翻译机构,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海军衙门、税务总司、京师大学堂编译馆、上海的南洋公学、湖北官书局、北洋官书局等。据统计,仅江南制造局及翻译馆从1855年(咸丰三年)到1911年(宣统三年)近60年间,共有468部西方科学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版。其中总论及杂著44部,天文气象12部,数学164部,理化98部,博物92部,地理58部;所译之书内容广泛,包括算学测量、汽机、化学、地质地理、天文、航海、博物、医、工艺、造船及水陆兵法等共180种。今天常用的很多科学名词,都是江南制造局及翻译馆最初定下来的。
1607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首先厘定了“几何”这个科学名称,并创制了诸如“点”、“线”、“直线”、“平面”、“曲线”、“对角线”、“并行线”(平行线)、“直角”、“钝角”、“三角”、“面积”、“体积”、“相似”、“外似”等等新词汇,引入了西方科学的新概念。
1613年利玛窦和李之藻合译的《同文算指》。也创制了诸如“平方”、“立方”、“开方”、“乘方”、“通分”、“约分”等等新词。
1602年利玛窦为李之藻印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撰写的总论和各部分说明,“地球”、“南北二极”、“北极圈”、“南极圈”、“五大洲”、“赤道”、“经线”、“纬线”等等一批地理术语,利玛窦和李之藻合著的《浑盖通宪图说》中出现了“天体”、“赤道”、“子午规”、“地平规”、“天地仪”、“地球仪”等天文地理术语。
1627年葡萄牙人傅讯际和李之藻合译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名理探》就出现了“明确”、“解释”、“剖析”、“推论”等词,
1623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译著的《西学凡》和《职方外纪》二书,已经创制了诸如“原罪”、“采取”、“处置”、“救世主”、“造物主”、“公法”、“文科”、“理科”、“法科”、“法学”、“地球”、“大西洋”、“热带”等词汇
在中国人士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人的配合下,西方人士马礼逊、丁韪良、傅兰雅等译著了诸如《万国公法》、《佐治刍言》、《微积溯源》、《三角数理》、《电学》、《声学》、《光学》、《以太说》、《地学浅释》、《化学鉴原》、《公法总论》、《几何原本》后九章等等西方书籍文献。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52baca21e41294bdfda2e74b679c7a8e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280"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52baca21e41294bdfda2e74b679c7a8e"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52baca21e41294bdfda2e74b679c7a8e_r.jpg?source=1def8aca"/>
为何我强调汉字版权属于中国,因为很多日本人在对外宣传的时候,经常拿汉字出来跟外国人宣传:这就是日本文字的美。这些绝大部分汉字都是中文原生含义的,比如花花草草树木美景。所以我们要正本清源,强调汉字版权属于中国。为何我强调汉字版权属于中国,因为很多日本人在对外宣传的时候,经常拿汉字出来跟外国人宣传:这就是日本文字的美。这些绝大部分汉字都是中文原生含义的,比如花花草草树木美景。所以我们要正本清源,强调汉字版权属于中国。
明确一件事,日本和韩国从来都不是西方国家。
西方国家的必要条件是欧洲文明及欧洲文明的延申(如美加澳)。
我从未没见过一位欧美人士承认日本是西方国家。
在欧美(包括社会,媒体及学界)是不会有人说日本和韩国是西方国家的。
在欧美(包括社会,媒体及学界)是不会有人说日本和韩国是西方国家的。
在欧美(包括社会,媒体及学界)是不会有人说日本和韩国是西方国家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次。
日本古代抄中国,近代同时抄中国和西方。
某些不客观的日本右翼,对比中日诺贝尔奖,对比中日科技的时候。都会略过杨振宁不谈。因为杨振宁先生成就过于辉煌,远超所有日本科学家。
甚至不夸张地说,日本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加起来,对科学的贡献,都比不过杨振宁一个人。
至今还没有日本科学家在科技成就上,可能看得到杨振宁的车尾灯。
我不是说日本的诺贝尔得奖者不厉害,他们很厉害。但问题在于杨振宁太过厉害太过超前。
顺便我来辟谣,一些常见的关于日本的谣言。
谣言一:锂离子电池是日本发明的。
现实一:世界上第一个锂离子电池由英国科学家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于1974年发明。
M. Stanley Whittingham discovered the concept of intercalation electrodes in the 1970s, and invented the first rechargeable lithium-ion battery, which was based on a titanium disulfide cathode and a lithium-aluminum anode, patented in 1977, and assigned to Exxon.
Research on rechargeable Li-ion batteries dates to the 1960s; one of the earliest examples is a CuF2/Li battery developed by NASA in 1965. The breakthrough that produced the earliest form of the modern Li-ion battery was made by British chemist M. Stanley Whittingham in 1974, who first used titanium disulfide (TiS2) as a cathode material, which has a layered structure that can take in lithium ions without significant changes to its crystal structure.
(翻译:M. Stanley Whittingham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插层电极的概念,并发明了第一个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它是基于二硫化钛阴极和锂铝阳极,于1977年获得专利,并转让给埃克森公司。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的例子之一是1965年美国宇航局开发的CuF2/Li电池。1974年,英国化学家M.Stanley Whittingham首次使用二硫化钛(TiS2)作为阴极材料,该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可以吸收锂离子,而不会对其晶体结构造成重大变化,从而实现了现代锂离子电池最早形式的突破。)
谣言二:二维码是日本发明的。
现实二:最早的二维码PDF417条码于1991年在美国被华裔博士发明。
谣言三:日本人均GDP比大部分欧美国家高。
现实三:日本人均在G7(英法德美加意日)中倒数第一,比意大利略低。
谣言四:日本在21世纪后获得的诺贝尔奖数量排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现实四:英国在21世纪后获得的诺贝尔奖数量排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即使是21世纪的诺奖数量,英国还是多于日本。
谣言五:日本诺贝尔奖的数量比中国多,所以日本科学家的能力远超中国科学家。
现实五:中国的诺贝尔奖数量虽然不及日本,毕竟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中国诺贝尔得奖者的含金量非常高。
某些不客观的日吹,对比中日诺贝尔奖,对比中日科技的时候。都会略过杨振宁不谈。因为杨振宁先生成就过于辉煌,远超所有日本科学家。
甚至不夸张地说,日本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加起来,对科学的贡献,都比不过杨振宁一个人。杨振宁的主要成就如下:
相变理论
玻色子多体问题
杨—Baxter方程
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
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非对角长程序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
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
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
杨—Mills规范场论
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
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甚至不夸张地说,日本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加起来,对科学的贡献,都比不过杨振宁一个人。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戴维·麦克米伦(David W. C. MacMillan)是拥有英美双国籍的苏格兰人,戴维·麦克米伦和杨振宁一样,在本国大学毕业后去了美国升学。大量苏格兰人认为作为苏格兰科学家的戴维·麦克米伦是苏格兰的骄傲,美国本地人也认可戴维·麦克米伦是苏格兰科学家。
杨振宁先生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所以说杨振宁是中国科学家是没有问题的。
谣言六:高铁是日本发明的。
现实六:高铁是德国发明的,1931年,德国“齐柏林号”列车的速度就突破了230.2km/h。
谣言七:日本的电子游戏世界第一,日本是电子游戏的创造国。
现实七:美国的电子游戏世界第一,美国是电子游戏的创造国。
世界上第一个电子游戏于1958年由美国人William Higinbotham创造,游戏名字叫《Tennis for Two》。
《Tennis for Two》是游戏是游戏历史上的里程碑,没有任何一款日本游戏能与之相提并论。
而第一个多边形3D游戏同样由美国创造:1983年雅达利的街机游戏《I, robot》。
而目前世界上营收最高的系列游戏是《使命召唤》。正传,外传,手游加起来的营收远超所有日本游戏。
谣言八:日本在90年代后经济发展变慢是因为美国打压。
现实八:日本经济90年代后发展变慢完全是自己的问题。日本经济在冷战后发展变慢主要三个原因:
1.冷战后欧美国家防务减轻,重点发展经济,与日本形成竞争,欧美人均GDP快速增长。
2.中韩经济飞速增长,并与日本形成竞争。
3.欧美不再让日本占便宜。简单地说就是二战后日本在单方面占欧美的便宜,而到了90年代,冷战结束,欧美当然就不再容忍日本占便宜。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2d725bf1982650cae69eee7d3a23f29d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959" data-rawheight="1124"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2d725bf1982650cae69eee7d3a23f29d"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d725bf1982650cae69eee7d3a23f29d_r.jpg?source=1def8aca"/>
绝大部分西欧和北美国家的人均GDP都远超日本<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168a5997d118e89a5186cfc5b258e85f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6"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168a5997d118e89a5186cfc5b258e85f"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168a5997d118e89a5186cfc5b258e85f_r.jpg?source=1def8aca"/>
由图可知杨振宁先生在科学界的地位日本人历史上的确做了很多薄情的事情。中国对日本有再生父母之恩,而日本却是这样对中国的:忘恩负义,过河拆桥,趁人之危,恩将仇报,落井下石,反客为主,以怨报德。
声明:本文只针对抹黑诋毁中国的日本人,不针对其他日本人。我是和平主义者,希望中日友好。但在汉文化领域上,我们要正本清源,夺回本应属于我们的文化。
复兴汉服,正本清源,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包括中国和韩国日本在内)都是有益的。既有益于世界和平,也有益于整个人类文明。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人都可以支持汉服,都可以支持汉文化。
举个例子:中国汉服电视剧在美洲,欧洲,韩国日本等地方有很大的受众。汉服为全世界数不胜数的人带来了快乐和美的享受。
正本清源,是为了以正视听(清晰地分出正版和盗版),绝不是为了以盗代正(以日代中)。中国文化一直在中国,正版的交领文化也一直在中国。
电视剧也是文化输出的重要凭证,中国电视剧在国际上屌打日本电视剧。
中国电视剧在海外,受欢迎程度虽然比不上韩剧,但是屌打日剧是没问题的。尤其是中国古装剧,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欧美,都有大批粉丝。
中国电视剧精美的制作和高超的演技屌打了日剧,自然受外国人欢迎。
中国软件(TIK TOK)和中国手游(codm,原神,幻塔,明日方舟,第五人格等等)在国际上也是屌打日本软件和日本手游。
我支持所有中国电视剧和中国游戏赚外国人钱,也认同中国电视剧中国游戏受外国人欢迎就是文化影响力的表现。
但作为中国手游海外营收第一的原神有两个地方做得非常不好:1.名字拼音没有用汉语拼音。2.没有在璃月做汉服。
作为中国人,无论玩不玩原神,喜不喜欢原神,都可以多支持中国游戏用汉语拼音和汉服。用汉语拼音和汉服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请各位仔细看完本文,这样就能理解答主的想法了。
史学界结论:日本在六世纪前都是没有文字的,过著原始人的生活,因为没有文字就不会产生基础的文明。当时中国无条件恩赐了汉字给日本,日本才能走出原始社会。中国人和中文对日本有再生父母之恩。
如果说汉服是《上古卷轴5》,那么和服就是《打了MOD的盗版上古卷轴5》,并被盗版者改名为《大和卷轴5》。
复兴汉服,最伤心的应该就是日本右翼了,毕竟日本右翼一直想偷走中国交领右衽文化。
从来就没有什么JK制服,JK穿了西式校服,不代表西式校服就属于日本。JK还说英语呢,难道英语要改名成JK语了吗。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人把西式校服称为JK制服,西式校服的诞生和设计跟日本完全没关系。
JK制服是抄袭西方的,和服是抄袭中国的。
就好像苹果公司的员工不喜欢盗版的苹果产品,很多中国人也因此不喜欢所谓的日本文化。因为日本文化的查重率太高了,方方面面都抄袭中国,日本甚至连中国的成语俗语都要抄袭。
这种程度的抄袭在数量上规模上其实是史无前例的。
所谓的“日本和服”其实抄袭了汉服。所谓的“日本JK制服”其实抄袭了西式制服。所谓的“日本Lolita”其实抄袭了欧洲传统服饰(尤其是维多利亚时代服装和洛可可时期的服饰)。
所谓的“日本和服”是中国汉服的盗版,所谓的“日本JK制服”是了西式制服的盗版。所谓的“日本Lolita”是欧洲传统服饰的盗版。
和服根本就是汉服的山寨品。和服基本没有原创的东西。和服受中国的影响极深。
正本清源,是为了以正视听(清晰地分出正版和盗版),绝不是为了以盗代正(以日代中)。中国文化一直在中国,正版的交领文化也一直在中国。
日本所谓的JK制服,其实就是对着西方人的校服照抄,并没有原创的东西。日本的校服是抄西方的,和服是抄中国的(包括木屐和穿木屐用的分趾袜)
日本所谓的JK制服,其实就是对着西方人的校服照抄,并没有原创的东西。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dc396ca970beffce019672a38cd0b513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4"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dc396ca970beffce019672a38cd0b5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c396ca970beffce019672a38cd0b513_r.jpg?source=1def8aca"/>
不同年代的JK制服如图所示,JK制服从来都是西式校服的山寨品,日本并没有专利。
“白衬衫,蝴蝶结,领带,西装外套,皮鞋,苏格兰裙,西式毛衣”,没有一样是日本发明设计的。日本社交媒体上,很多日本人看到中国人穿西式校服,就骂“老土的中国人又山寨日本的文化”“中国成为日本的文化附属国了”等等极为难听的话。
敢情中国人穿西式校服就是山寨?日本人穿了西式校服就变成他们专利了?
那苏格兰人知道他们世世代代都在“山寨”日本的JK裙子吗?
苏格兰人都不介意中国人穿格群呢,日本人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我想不通,不明白,不理解。
西式校服从来就是西式校服,绝对不是JK制服。JK还学英语呢,难道英语以后要改名作JK语?中国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和西方(罗马)交流,中国更有资格穿西式制服。以罗马之名(In the name of Rome),中国人穿西式校服是理所当然的,是堂堂正正的: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023e8c9b65b8f5f4baca7bea4eae6f67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84"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023e8c9b65b8f5f4baca7bea4eae6f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023e8c9b65b8f5f4baca7bea4eae6f67_r.jpg?source=1def8aca"/>
如图,被日本人抄袭的欧美校服制服。查重率高达100%。如图,被日本人抄袭的欧美校服制服。查重率高达100%。
日本有水手JK制服和西装JK制服,两种JK制服。水手JK是照抄英国的,而日本最广泛的西装式JK其实就是照抄欧洲各国的西装校服。
以后不要再把西式校服叫成JK制服了,西式校服就叫西式校服,我们应该为西式校服正名。下面我将展示一些日本人对中国人穿西式校服的看法(这已经不是最恶意那批日本人了):“(中国)没有自己国家的文化吗?”“因为动画,宝可梦和“日本爱情片”的原因好像把他们(中国)完全殖民地化了。”“中国本来就是日本的殖民地,憧憬是当然的。”“真实的哥布林,为什么他们的脸那么大。" “连JK都要山寨吗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中国真是个空洞的国家。"
关于日本人对中国人穿西式校服的看法来自此文:
日本人是怎么看待中国人喜欢穿她们的 JK 制服的?1.5 万赞同 · 1794 评论回答1.5 万赞同 · 1794 评论回答1.5 万赞同 · 1794 评论回答1.6 万赞同 · 1862 评论回答
166年(延熹九年)罗马帝国的使团登陆了汉朝日南郡后前往洛阳,这是罗马和中国首次官方会面,汉恒帝在洛阳皇宫接见了罗马使团。中国和西方的官方交流比日本早了1500年,而且周朝开始中国和罗马就有大规模的民间交流。
没错,是公元166年,中国和西方就有官方会面,罗马帝国的使团也见到了中国的交领服饰。此时的日本还处于原始部落状态。所以说中国人更有资格穿西式制服。以罗马之名(In the name of Rome),中国人穿西式校服是理所当然的,是堂堂正正的。
顺便我来辟谣。辟一些广为流传的有关日本的谣言。
很多日本右翼鼓吹“现代中国已经和古代中国文化没有关系,古代中国文化的版权已经在日本”,这些日本右翼的行为非常恶心。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736c0af33381bf92f901bce0f6701fcd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17"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736c0af33381bf92f901bce0f6701fcd"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736c0af33381bf92f901bce0f6701fcd_r.jpg?source=1def8aca"/>
图1如图1,这才是真正的日本本土服饰,日本本土服饰是没有交领的,色彩也极度原始。以下简称日本土服。这个时期的日本是没有木屐和分趾袜的,因为木屐和分趾袜也是学习中国的。
这是日本人自己复原的日本土服,符合历史事实。
交领是中国发明的。
根据中国史书魏书东夷传的“魏志倭人传”所记载,弥生时代日本人的衣着是以几块大布所剪裁而成。男的叫横幅,女的叫贯头衣。因为没针剪,所以不成样式,类似东南亚与百越民族的服饰。<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eb9c013ce57a35d915ead20cac0b5a73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648" data-rawheight="790"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eb9c013ce57a35d915ead20cac0b5a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8"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eb9c013ce57a35d915ead20cac0b5a73_r.jpg?source=1def8aca"/>
图2如图2,这是国家博物馆的东汉汉服——皂朝服。现代日本的所谓“和服”和这个有九成相似,因为“和服”由始至终都是对着“汉服”照抄的。
所谓的“和服(吴服)”就是把“汉服”稍微改了一下,并没有什么原创的东西。
其实把“和服”称呼为“崇中日本人的改版汉服”或者“日式汉服”更合适。
交领汉服对日本服饰有再造之恩,没有汉服就没有交领。
中国人也穿西装,但中国没有把西装称为中装吧。所以我觉得任何有交领的服饰,日本人都不应该称为和服。
中国也向外国(西方)学习,但中国并没有把欧美的文化科技和成果说成是中国的东西,没有中国人把牛顿定律叫成中华定律。这就是中国和日本的不同。
日式汉服,要怎么改,才能变成真正的和服呢?很简单,1.去掉交领。2.去掉大袖子。<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2bf10a820df9bd88ef1237213fa1933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82bf10a820df9bd88ef1237213fa19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2bf10a820df9bd88ef1237213fa1933_r.jpg?source=1def8aca"/>
日式汉服去掉交领和大袖子后,就能成为真正的和服<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4f3d8d0560c8664bfc025949d213ed37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4f3d8d0560c8664bfc025949d213ed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4f3d8d0560c8664bfc025949d213ed37_r.jpg?source=1def8aca"/>
日式汉服去掉交领和大袖子后,就能成为真正的和服如图所示,只需要将日式汉服(所谓的“和服”)上的交领和大袖子去掉,日式汉服就能成为真正的和服。时间总会流逝,任何抄袭都会随时间而变化。这只是自然现象,不是抄袭的理由。既然日本有能力设计自己的特色,为何还不放弃从汉服抄来的交领和大袖子呢。
现在已经有很多高品质的汉服了,汉服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大家要对汉服有信心,数据是不会骗人的。<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601416e0d13e136e33b47cd94f29d57c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68"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601416e0d13e136e33b47cd94f29d57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601416e0d13e136e33b47cd94f29d57c_r.jpg?source=1def8aca"/>
汉服销售规模极速增长对于汉服,我们要一边正本清源,复兴继承。一边要融入现代,面向大众。对于和服,我们要从心底认清和服是汉服的山寨品,提醒日本人对外要注明交领右衽来自汉服。我用繁体字的原因:
a1937 赞同 · 195 评论回答
日本人关于月亮的表达基本只会一句: 今晚夜色真美(今夜、月が绮丽ですね)。
但中国人关于月亮的表达丰富得多了: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字至能)·《车遥遥篇》。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字不详)·《春江花月夜》。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字安国)·《念奴娇·过洞庭》。日本可以用中国文化,但如果日本把中国的文化说成是自己的东西,那就是抄袭了。
现代日本人应该对中国人感恩及感到愧疚。
历史上日本多次对中国以怨报德:
1.隋唐时期中国善待日本的遣唐使,免费让日本学习中国的文字建筑服饰。日本一车车地把中国文化和技术复制回日本。学习了几十年后,663年日本反手派军队去朝鲜打唐军(白江村之战),结果日本惨败。
2.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日本损失惨重。当时北洋政府和中国民间出钱出力,捐给日本大量金钱和物资。但最终结果却是日本忘恩负义,过几年就入侵东北。令人心寒。
3.日本在近代大量引入英汉词典的外来语,不但不标明出处,反而造谣说这些外来语是和制汉语。
现代汉语词汇大半部分是中国人发明的,是中国人的本土文化,不是什么和制汉语。
日本没有发展出交领服饰与木屐。交领和服与木屐都是日本对着中国照抄的。在日语里,交领右衽被称为右前(日语:右前/みぎまえ)。在汉人交领服饰传入日本之前,日本人仍穿着简单的土著服装,或为套头装,或为对襟装。直到古坟时代后期,受中原和朝鲜半岛服饰的影响,豪族服饰出现了交领左衽的倾向。进入飞鸟时代,推古天皇十一年十二月,宫廷开始仿照中原隋朝的交领服饰制度,制定了自己的冠服和朝服制度。
很多人说汉服宽大袖子穿起来不方便,实际上短袖汉服的品种非常多。交领半臂是纯正的汉族服饰,非常适合日常生活。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91cb2fc426d84d32a56a14bdf790363b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5"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91cb2fc426d84d32a56a14bdf790363b"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91cb2fc426d84d32a56a14bdf790363b_r.jpg?source=1def8aca"/>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aafab1778129349d1a69c50b13671889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5"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aafab1778129349d1a69c50b136718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aafab1778129349d1a69c50b13671889_r.jpg?source=1def8aca"/>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47fae249a9e95ab573d6f82edd6f9721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3"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47fae249a9e95ab573d6f82edd6f97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47fae249a9e95ab573d6f82edd6f9721_r.jpg?source=1def8aca"/>
中国汉服——灰地菱格织锦缎半臂
中国汉服——红地宝相花团纹半臂
大陆汉服——紫地立狮宝花纹半臂
唐朝人无论男女,都经常穿交领汉服——半臂。半臂是纯正的中国汉族服饰,绝非日本服饰。
无论木屐还是分趾袜,都是纯正的中国汉族本土文化。<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c89f129707d4e60e2b862d47e706071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617" data-rawheight="571"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0c89f129707d4e60e2b862d47e7060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c89f129707d4e60e2b862d47e706071_r.jpg?source=1def8aca"/>
中国的分趾袜(鸦头袜)无论木屐还是分趾袜,都是纯正的中国汉族本土文化。
唐李白《越女词》之一:“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宋 姜夔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词:“ 京洛 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渺身。” 吴无闻 注:“鸦头袜,女子歧头袜。”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5776d2995812b08531e5000efd677ff8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39"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5776d2995812b08531e5000efd677ff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5776d2995812b08531e5000efd677ff8_r.jpg?source=1def8aca"/>
中国漆木屐<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78796a3e837c662ac652007c06e36b0c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418" data-rawheight="593"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78796a3e837c662ac652007c06e36b0c"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8"/>
南京颜料坊出土东晋-南朝木屐<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aac7ca882dcfcb30a288a348a773e066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960"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aac7ca882dcfcb30a288a348a773e0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ac7ca882dcfcb30a288a348a773e066_r.jpg?source=1def8aca"/>
淘宝搜中国木屐,注意是“中国木屐”不多不少四个字,就可以找到纯正的中式木屐了。淘宝搜中国木屐,注意是“中国木屐”不多不少四个字,就可以找到纯正的中式木屐了。日语维基百科也公开承认木屐来自中国。履物の下駄の起源は田下駄であるとする説がある。田などで使用されたと考えられるこのような道具は、纪元前3,000年前の中国浙江省宁波市の慈湖遗迹からも出土している(ただし慈湖遗迹の出土品は歯のない板状のもの)。足の保护や水田・湿地での沈み込みを防ぐため使われたとみられる道具は、日本では弥生时代の登吕遗迹(静冈県)からも出土しており、同様の履物は20世纪まで使われ続けた地域がある。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47d80bb4156d9e6e4efdd411de6b9e4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96"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a47d80bb4156d9e6e4efdd411de6b9e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47d80bb4156d9e6e4efdd411de6b9e4_r.jpg?source=1def8aca"/>
日本节目中的唐朝时期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如图所示,日本电视节目中的唐朝人是穿马褂留辫子的,简直荒唐。日本影视产品中几乎没有汉服身影,日本很多人开始否认交领起源汉服,开始认为交领起源和服了。
汉服黑笑话一则:汉服黑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汉服黑,你又来编故事抹黑汉服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两套和服,要木屐和分趾袜。”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不承认交领右衽和木屐都是中国发明的!”汉服黑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面对汉服史料哑口无言,哭着大喊史料都是假的。”汉服黑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和服不能算抄……和服!……日本人的事,能算抄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中国人抄袭才算抄袭,日本人抄袭就是善于学习”,什么“外国人只知道日本,所以交领右衽算是日本发明的”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c0ac7a16c6a9af3aed536cce219172ce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96"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c0ac7a16c6a9af3aed536cce219172ce"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0ac7a16c6a9af3aed536cce219172ce_r.jpg?source=1def8aca"/>
很多人骂《尚气》。但《尚气》拍了中国交领汉服和中国九尾狐传说。有很多日本人看了之后,惊讶地说:“欸?!!原来九尾狐是中国的吗?!!”很多人骂《尚气》。但《尚气》拍了中国交领汉服和中国九尾狐传说。有很多日本人看了之后,惊讶地说:“欸?!!原来九尾狐是中国的吗?!!”
不少日本人已经开始把交领当成自己起源的东西,否认交领起源汉服。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日本土服没有交领,日式汉服才有交领。
日本土服没有交领,日式汉服才有交领。
日本土服没有交领,日式汉服才有交领。
日本有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证明了日本是抄袭。一.日本抄袭中国抄得太多,查重率太高。
二.日本抄袭中国后不但没有报恩,反而以怨报德。
三.日本人双重标准,只准日本抄中国,不准中国抄日本。
日本这三个“无大义”的问题很严重,应该好好反思并改正。
总有人说古代没有版权,所以日本不算抄袭,这种说法很荒谬。古代虽然没有版权法,但是版权意识和概念是有的。
那些觉得日本不算抄袭的人,假如你穿越到了古代英国,跟英国人说“你这个时代是没有版权法的,所以莎士比亚一直都算中国文化”,古代英国人只会当你是傻的。
明明是中国发明了尺八,很多人却说尺八是日本乐器,他们的理由是日本人在用尺八,所以尺八就算是日本乐器。那按这个逻辑,小提琴吉他钢琴也算中国乐器,毕竟中国人也在用。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df414dae444de0674ea16881973548e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50"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bdf414dae444de0674ea16881973548e"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df414dae444de0674ea16881973548e_r.jpg?source=1def8aca"/>
日本教育里,中国的茶与花文化被描述成日本的文化。导致这个日本中学生拿着中国的茶与花文化,向西方人宣传是日本的文化,中国文化就这样被霸占了。我们要正本清源,夺回自己的文化。<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00965c1627ed9601377b6ca25c1ddce9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2"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00965c1627ed9601377b6ca25c1ddce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00965c1627ed9601377b6ca25c1ddce9_r.jpg?source=1def8aca"/>
日本教育里,中国的茶与花文化被描述成日本的文化。导致这个日本中学生拿着中国的茶与花文化,向西方人宣传是日本的文化,中国文化就这样被霸占了。我们要正本清源,夺回自己的文化。日本教育里,中国的茶与花文化被描述成日本的文化。导致这个日本中学生拿着中国的茶与花文化,向西方人宣传是日本的文化,中国文化就这样被霸占了。我们要正本清源,夺回自己的文化。
日本所谓的弓道也是抄中国的,中国叫射道,出自《礼记·射义》。
日本战国的武田信玄抄了《孙子兵法》中的“风林火山(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为军旗。直接抄,只字不改。
日本游戏《只狼》抄了《吴子兵法·论将第四》中的"有死而荣,无生而辱",无关痛痒低把“而"改成"之"。
日本人起名字也喜欢抄中国(毕竟日本没有文字),但日本学不来中国博大精深的表字文化。孙承宗,字稚绳。
孙传庭,字伯雅。
令狐德棻,字季馨
李泌,字长源。
贺知章,字季真。
范仲淹,字希文。
白居易,字乐天。
宇文恺,字安乐。
温庭筠,字飞卿。
刘禹锡,字梦得。
韦坚,字子金。
杜甫,字子美。
海瑞,字汝贤。
刘綎,字省吾。
叶向高,字进卿。
王维,字摩诘。
苏轼,字子瞻。
苏勖,字慎行。
周顗,字伯仁。
文天祥,字宋瑞。
李靖,字药师。
王导,字茂弘,小字赤龙。
石星 ,字拱辰。
宋应星,字长庚。
毛文龙,字振南。
李成梁,字汝契。
李如柏,字子贞。
李如梅,字子清。
袁崇焕,字符素。
高拱,字肃卿。
苏颂,字子容。
苏味道,字守真。
申时行,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
蔡琰,字昭姬,文姬。
杨爱(柳如是),字如是。
伦文叙,字伯畴。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
裴行俭,字守约。
裴度,字中立。
狄青,字汉臣。
雒于仁,字依仲。
中国名字是更有文化的,而且取表字后中国名字比日本名字更加好听了。
现在很多人也开始重新取表字了,建议大家也给自己起一个。
坏人的名字和表字:安禄山,字轧荦山。 史思明,字崒干。 魏忠贤,字完吾。
中国还有非常多的复姓:B百里、北堂、北野、北宫、辟闾
C淳于、成公、陈生、褚师
D 端木、东方、东郭、东野、东门、第五、大狐、段干、段阳、带曰、第二、东宫
G公孙、公冶、公羊、公良、公西、公孟、高堂、高阳、公析、公肩、公坚、郭公、谷梁、毌将、公乘、毌丘、公户、公广、公仪、公祖
H皇甫、黄龙、胡母、何阳
J夹谷、九方、即墨
L梁丘、闾丘、洛阳、陵尹、冷富、龙丘、令狐、林彭
N南宫、南郭、女娲、南伯、南容、南门、南野
O欧阳、欧侯
P濮阳
Q青阳、漆雕、亓官、渠丘
R壤驷
S上官、少室、少叔、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士孙、申屠、申徒、申鲜、申叔、夙沙、叔先、叔仲、侍其、叔孙
T澹台、太史、太叔、太公、屠岸、唐古
W闻人、巫马、微生、王孙、无庸
X夏侯、西门、信平、鲜于、轩辕、相里、新垣、徐离姓
Y羊舌、羊角、延陵、于陵、伊祁、吾丘、乐正
Z诸葛、颛孙、仲孙、仲长、钟离、宗政、主父、中叔、左人、左丘、宰父、长儿、仉督
我以为日本一千多年历史,总会有几个诗人可以勉强看得到中国古诗的车尾灯,但根本没有。单凭这几首清平乐,就远超日本99.999%的诗了。清平乐·禁庭春昼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清平乐·禁闱秋夜
禁闱秋夜,月探金窗罅。
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
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
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
清平乐·烟深水阔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
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
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清平乐·鸾衾凤褥
鸾衾凤褥,夜夜常孤宿。
更被银台红蜡烛,学妾泪珠相续。
花貌些子时光,抛人远泛潇湘。
欹枕悔听寒漏,声声滴断愁肠。
清平乐·画堂晨起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胡无人(节选)李白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狱中上崔相涣(节选)李白
应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
愁阳春赋(节选)李白
天光青而妍和,海气绿而芳新。
加两首苏轼的诗词
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中国成语“火树银花”,意思是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日本人很喜欢拿这个中国成语去用。出自古诗正月十五夜。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字守真)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中国对星星的起名也有韵味,比如北斗七星:天枢贪狼星,天璇巨门星,天玑禄存星,天权文曲星,玉衡廉贞星,开阳武曲星,摇光破军星。
“太郎”、“一郎”和“次郎”这些称谓全是中国发明的。这些称谓的版权都在中国。《开封府状》载“太郎十岁,郓王长子”。
明朝诗人张弼《和邢修撰逊之》有“太郎小郎俱能诗,惹我翩然高兴动。”
张治《马首刘氏重修族谱序》有“予闻刘氏有太郎者,死于王事。至于今,子孙无亲疏少长,咸神事之”。
巢堪,字次郎,东汉和帝时期官员,先后担任太常和司空。
文化交流就像写论文,查重率百分之十几可以接受,但日本抄足百分之八九十就不对了,抄完再改名更是错上加错。日本从文字服饰建筑再到各种生活用品都原封不动地抄中国(例如油纸伞,被日本照抄过去,然后改名成和伞)。日本是这个世界上最没资格指责“中国人喜欢山寨”的国家。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中国明天把日本现存所有的和服制式及图案抄过来,改名成汉服2022款式。大部分日本人对此可以做到毫不介意吗?不要再说什么日本帮中国把文化科技发扬光大了,日本是单方面抄袭中国。换位思考,现代日本人愿意放弃所有版权,全部文化科技送给中国吗,日本人做得到吗?这样中国就可以帮助日本发扬光大了。那些觉得日本抄中国没问题的人,那你是否做到同样标准:支持中国对其他国家文化科技全盘抄袭,毕竟按你的逻辑,抄过来就是自己的东西了。很多人认为生鱼片、寿司、纳豆和拉面起源于日本,这是错的。生鱼片、寿司、纳豆和拉面其实都是中国的。中国辞典《尔雅·释器》,其中记载“肉谓之羹,鱼谓之鮨。”意指肉酱叫羹(也叫醢,hǎi,ㄏㄞˇ),而搅碎熬熟的鱼肉酱叫鮨(音“ㄧˋ”)。
刘熙的《释名·卷二·释饮食第十三》中记载:“鲊滓也,以盐米酿之加葅,熟而食之也。”意指鲊滓是种用盐、米等腌制,让鱼肉发酵后剁碎,煮熟后进食。
纳豆,起源于中国古代,自秦汉(西元前221年-西元220年)以来开始制作,由黄豆通过纳豆菌(枯草杆菌)发酵制成豆制品。
先秦时代脍最初的意思是指切细的生肉,《汉书·东方朔传》:“生肉为脍。”《礼记·内则》:“肉腥细者为脍。”有的肉在蒸煮烹饪以后就丧失了原味,不够鲜嫩,鲜鱼就是其中一种。
中国早于周朝就已有吃生鱼片(鱼脍)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五年(西元前823年)。出土青铜器“兮甲盘”的铭文记载,当年周师于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之内)迎击猃狁,凯旋而归。大将尹吉甫私宴张仲及其他友人,主菜是烧甲鱼加生鲤鱼片。
日本从中国学来拉面:在明治时代早期,拉面是横滨中华街常见的食品。1900年代,来自上海和广东的中国人在日本卖切面,配以简单的汤底和配料。在昭和年间,拉面在日本开始流行。
【古琴Guqin筝琵琶笛箫鼓】《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_哔哩哔哩_bilibiliwww.bilibili.com/video/BV1bp4y1979S?share_source=copy_webwww.bilibili.com/video/BV1bp4y1979S?share_source=copy_webwww.bilibili.com/video/BV1bp4y1979S?share_source=copy_webwww.bilibili.com/video/BV1bp4y1979S?share_source=copy_webwww.bilibili.com/video/BV1bp4y1979S?share_source=copy_webwww.bilibili.com/video/BV1bp4y1979S?share_source=copy_web
www.bilibili.com/video/BV1bp4y1979S?share_source=copy_web
中国乐器也远超日本(日本乐器都是抄中国的),这个视频第5分50秒超超超好听。
就算比现代科技,日本也比不过中国。不说别的,只说杨振宁。杨振宁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几个物理学家之一,绝对的名留青史。没有一个日本科学家比得过杨振宁。
很多日本人还认为中国大陆已经没有繁体字了,这简直错得离谱。请大家别忘记自己是繁体字的主人。大家可以多学多用繁体,并向外国人介绍繁体字从来都属于大陆。
汉字是表意文字,就像一幅画,因此汉字是有文化概念上的版权。古时抄袭汉字的国家有很多,现在只剩下日本仍在抄袭汉字。
东京二字也是中文,东京这个名字是抄袭中国的。中国的东京(开封府)才是正版,还有本很有名的中国古籍《东京梦华录》。
说起东京我还想到了日本的《源氏物语》。公元前280年战国时代中国的《风赋》,文笔远超1300多年后日本的《源氏物语》。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迺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説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安生始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谿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飓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抵花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翺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幢,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憯惏栗,清凉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浑浊,扬腐余,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混郁邑,驱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篾,啖齰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风赋》白话译文楚襄王在兰台宫游玩,由宋玉、景差陪同。一阵风飒飒吹来,楚襄王就敞开衣襟迎著吹来的清风说:“这风好爽快呵!这是我与百姓共同享受的吗?”宋玉回答道:“这只是大王享受的风,百姓怎么能与王共同享受它呢!”
楚襄王说。“风是天地间流动的空气,它普遍而畅通无阻地吹送过来,不分贵贱高下,都能吹到。现在你却认为只有我才能享受它,难道有什么理由吗?”宋玉答道。“我听老师说,枳树弯曲多叉,就容易招引鸟来作窝。有空洞的地方,风就会吹过来。由于所依托的环境条件不同,风的气势也就不同了。”
楚襄王问道:“那风,最初是从哪里生成的呢?”宋玉答道:“风在大地上生成的,从青翠小草尖上兴起,逐渐扩展到山谷,在大山洞口怒吼,沿着大山坳,在松柏林下狂舞。疾风往来不定,形成撞击物体的声音;风势迅疾飘扬,犹如怒火飞腾,风声如雷,风势交错相杂。飞砂走石,大风摧树折木,冲击森林原野。等蓟风势逐渐平息下来,风力微弱,四面散开,只能透进小孔,摇动门栓了。风定尘息之后,景物显得鲜明灿烂,微风渐渐向四面飘散。所以使人感到清凉舒畅的雄风,就飘动升降,凌越高高的城墙,进入深深的王宫。它吹动花草,散发香气,在桂树和椒树之间往来回旋,在疾流的水徊上缓缓飞翔。于是风吹拂水上的荷花,掠过蕙草,分开秦蘅,吹平新夷,覆盖在初生的草木之上,它急剧回旋冲击山陵,致使各种芳草香花凋零殆尽。然后风就在院子里徘徊,向北吹进宫室,上升到丝织的帷帐里,进入深邃的内室,这才成为大王的风了。所以那种风吹到人身上,其情状简直凄凉、寒冷得很,清凉的冷风使人为之感叹。清清凉凉的,既能治病,又可解酒,使人耳聪目明,身心安宁,这就是所说的唯大王所有的雄风呀!”
楚襄王说。“你对这件事解说论述得太好了!那么老百姓的风,是不是也可以说给我听听呢?”宋玉回答说:“老百姓的风是从冷落偏僻的小巷中忽然刮起来的,扬起的尘土,烦躁愤懑地回旋盘转,冲击空隙,侵入门户。刮起尘沙,吹散灰堆,搅起污秽肮脏的东西,扬起腐烂的垃圾,歪歪斜斜逼近用破瓮口做的窗户,一直吹到百姓住的草屋里。所以那种风吹到人身上,其情状简直令人心烦意乱,忧郁苦闷,受到闷热之气,得了湿病,使人内心愁昔,生病发烧。风吹到嘴唇上就生唇疮,吹刭眼睛上就使得眼睛红肿,受风得病后使人嘴巴抽搐,咬牙吮咂、大叫,陷于半死不活状态。这就是所讲的老百姓的雌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