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劍橋大師兄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3096511/answer/352348878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有些人會,有些人不會。
但歐美的日本留學生的英語的確遠不如中國留學生。
而且日本科技現在也遠遠落後於英國。
不過即使在日本經濟最輝煌的1995年,日本所有大學加起來都比不過劍橋大學。
喜歡日本文化沒問題,但不能因此貶低其他國家(包括中韓歐美)。
我也喜歡日本文化,但是客觀地說英國菜遠超日本菜。
日本所謂的咖喱和蘋果糖都是抄英國的。
德國其實比日本厲害很多,無論科技還是經濟。
日本不但被德國遠超,也被香港特區遠超。
2023年香港收入中位數歷史性地遠超東京。
香港收入中位數約為20000人民幣,日本收入中位數是13000人民幣。
日本收入最高的城市東京的中位數是15100人民幣。
數據來源於日本厚生勞動省:https://www.mhlw.go.jp/toukei/itiran/roudou/chingin/kouzou/z2023/dl/13.pdf
香港人均壽命,人均GDP,中位數收入,可支配收入都遠超日本。
知乎很多人吹捧東京,貶低香港,但香港收入卻遠超東京。
按人均860萬日元算,東京都人均GDP是5.7萬美元。香港人均GDP是5.2萬美元,超不過很多。但日本790個城市,只有東京人均GDP超香港。日本700多間大學,沒有任何一間超港大。
香港人均GDP突破五萬美元,這是日本從來沒有做到過的。
英國qs榜上香港大學21名,東京28名。
美國usnews榜上香港大學55名,東京大學81名。
無論英國還是美國都認為香港大學遠超東京大學,這是一個非常客觀的事實。
香港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月薪也遠超東京大學畢業生。
2023年日本與香港的人均差距達到歷史最高,日本比香港低了2萬美元。
1996年,香港回歸前,香港人均gdp是24818美元,日本人均gdp是39150美元。香港人均只有日本的63.3%。
2023年,香港回歸後,根據imf估計香港人均gdp是52000美元,日本人均gdp是33000美元。香港人均已經是日本的157.6%了。
2023年香港人均壽命也遠超日本,這說明了粵菜不但比日本菜好吃,而且比日本菜健康。
香港人一年單單在深圳的消費都超過了在整個日本的消費。
2023年德國人口只有日本的66%,但是德國gdp總量卻是日本的106%。
從目前的經濟形勢看,2024德國gdp總量可能是日本的112%。
德國經濟已經全面超越了日本,這是一個客觀事實。
未來德國經濟將繼續全面遠超日本。
英國和法國gdp超日本機率也不小。
我在日本生活十幾年了,沒有任何貶低日本的想法,都是客觀的。
歐洲發達國家其實都有進步。
很多人把日本和歐洲並列,其實日本和歐洲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單單從歐洲拿一個德國出來,德國的gdp總量和人均gdp就已經遠超了日本。
英國和法國雖然gdp總量稍微比日本低,但是人均gdp遠超日本。
日本人均gdp遠低於英美法德意加澳及愛爾蘭奧地利丹麥荷蘭瑞士比利時紐西蘭等歐美國家。
發達國家之間也有差距,日本人均就比歐美國家低很多。
事實上,日本的音樂遠不如英國和德國。
從巴赫到貝多芬、瓦格納、卡拉揚,再到重金屬、電音,德國對音樂的貢獻遠超日本。
單單一首貝多芬的《歡樂頌》就超越了所有日本歌曲。
在英國美國留過學的朋友都知道,德國音樂家漢斯·季默(Hans Zimmer)在歐美的知名度遠遠超越所有日本音樂家。
未來日本與德國在音樂上的差距還會更大,因為在2023年,德國無論是人均GDP還是GDP總量都遠超了日本。
英國一首《Never Gonna Give You Up》在美國的知名度就已經超越了所有的日本音樂。
英國並出了許多對全球極富影響力的歌手及樂團,像是電台司令、披頭士、比吉斯
合唱團、衝擊合唱團、單向組合、鐵娘子樂團、猶大祭司、平克·佛洛伊德、性手槍、誰合唱團、深紫色樂團、滾石合唱團、酷玩樂團、皇后樂團、創世紀樂團
、超級流浪漢合唱團、愛默生,雷克與帕瑪(Emerson, Lake & Palmer)、埃里克·克萊普頓、洛斯圖爾特、羅克希音樂樂團、Foghat、奇想樂團(The Kinks)、Rockpile、超凡樂團(The Prodigy)、艾爾頓·約翰、綠洲合唱團、布勒樂團、齊柏林飛船合唱團、壞公司合唱團(Bad Company)、謬思合唱團、幻覺皮衣合唱團(The Psychedelic Furs)、流行尖端樂團(Depeche Mode)、治療樂隊、黑色安息日、史密斯樂團、比利·愛多爾、大衛·鮑伊、險峻海峽合唱團(Dire Straits)、ELO、異教樂團(The Cult)、Yes、警察合唱團、放蕩樂團等。
英國在影視方面的文化輸出也遠超日本。
單單希區柯克
對電影的貢獻就已經超越了整個日本影業。
但英國不止有希區柯克,還有克里斯托弗·諾蘭、雷德利·斯科特、史蒂芬·戴德利、保羅·格林格拉斯、馬修·沃恩。 詹姆斯·伊沃里、彼得·格林納威、肯·羅奇、邁克·李,丹尼·鮑爾、蓋·里奇,克里斯托弗·史密斯、史蒂夫·麥奎因等等著名導演。
單單《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在全球的影響力就已經超越了所有日本電影。
2023年世界500強中英國殼牌公司排第9名,遠超所有的日本企業。
日本GDP佔全世界GDP的比重從1995年的17.7%降到了2023年的3.5%。
1995年的英國人可能會覺得日本人的工資高,但2023年的英國人只會覺得日本人的工資不過如此。
日本人均GDP遠遠落後於歐洲國家(比如德國)。
2023年日本人均GDP是3.3萬美元左右,德國是5.3萬美元左右。日本人均GDP比德國低了2萬美元,未來差距還會變大。
而且德國gdp總量也遠超了日本。
1995年日本人均GDP高是因為貨幣協議引起的匯率虛高,2023年日本人均gdp低是因為競爭力下降導致的匯率實低。
1995年的日本人均GDP是虛假的虛高,2023年的日本人均GDP是真實的實低,這是一個重要事實。
這是一個十分客觀科學的事實,沒有任何貶低日本的意思。
1995年歐美的經濟還沒完全從冷戰的陣痛走出,而中國和韓國的很多產業還在追趕發達國家,所以就顯得日本經濟相對比較強。
即使在日本經濟最輝煌的1995年,日本所有的大學加起來,也都比不過英國的一所劍橋大學。
即使在日本經濟最輝煌的1995年,日本所有的大學加起來,也都比不過英國的一所牛津大學。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d960d4d205948a33c8372f6f76eef152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76" data-size="small" data-original-token="v2-d960d4d205948a33c8372f6f76eef1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
牛津大學校徽如果說日本是「失去的三十年」,那麼歐洲就是「嚴重地失去的七十年」。
其實日本沒有失去的三十年,反而歐洲真的有失去的七十年。
如果不是冷戰影響了歐洲發展,英法德的gdp總量至少是日本的三倍,人均gdp至少是日本的六倍。
七十年的冷戰嚴重地拖累了歐洲的經濟發展。
歐洲失去了七十年,但是人均gdp還是比日本高很多很多。
有些人說日本gdp比德國低是匯率因素,如果日本gdp比德國低是匯率因素,那日本gdp比德國高是否也是匯率因素呢?
還有人說算本幣的話日本經濟增長很快,如果算本幣的話津巴布韋
狂喜,津巴布韋就是頭號經濟強國了。
很多人說中國靠人口多才讓GDP總量高過日本,那日本何嘗又不是靠人口多才讓GDP總量高過英法加澳。德國人均GDP比日本高一大截,英國法國加拿大人均GDP也都比日本高一大截。
某些日本人和日本媒體,跟中國比就比人均GDP,隻字不提中國GDP總量,跟英法德加就比GDP總量,隻字不提人均GDP。這樣是不對的。現在連GDP總量都不如德國了。
歐洲作為冷戰前線,冷戰拖累了歐洲的發展,令到日本的GDP總量超越了英法德。
冷戰結束,歐洲經濟復蘇,現在愛爾蘭的人均GDP都有日本的三倍了。
要知道,德國人口只有日本的66%,德國人口比日本少了整整四千萬人。在這種情況下,德國GDP總量能遠超過日本,確實很厲害。我的日本朋友也對德國的快速發展感到震驚。
英國遊戲產業規模沒有日本大,但英國在很多遊戲領域遠超日本,沒有任何日本遊戲的銷量比得過英國遊戲GTA5。
GTA系列作為美國人出資英國工作室做的遊戲當然算英國遊戲。
正如美國人出資日本工作室做的動畫也算日本動畫(例子:網飛的日本動畫)。
日本人出資美國工作室做的遊戲也算美國遊戲(例子:戰神系列,蜘蛛俠系列,最後的生還者
)。
有人說日本人看中國人,相當於中國人看越南人東南亞人印度人,這個說法是不客觀的。
主要理由有以下幾點:
1.中國大學排名遠超日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的國際排名都超了東京大學。無論英國qs榜還是美國usnews榜都是如此,英國美國都是這樣認為的。況且東亞有史以來最強的科學家就是清華大學畢業的中國漢族人楊振寧。
越南印度的大學排名比不過中國。
2.中國的gdp和影響力遠超日本。中國gdp是日本的430%,香港特區的人均gdp在回歸後遠超日本,已經是日本的157.6%。中國的手游和app卷席全球,在歐美的年青人當中非常流行。
越南印度的gdp和影響力比中國低太多。
3.中國人學習英語的能力遠超日本。中國人學英語不但比日本人快,而且口語比日本人標準。在英美加澳的中國留學生,英語普遍遠超日本留學生。
越南人東南亞人英語不比中國好,印度的話英語還不錯。
4.中國人均肉類消費超越了日本。中國年青人普遍比日本青年人高,比日本青年人強壯。
越南人和印度人的人均肉類消費比不過中國。
5.中國古代漢字和近代英漢詞典新詞被日本大量複製。
越南和印度的文字幾乎對中國沒有影響,無論古代還是近代。
綜上所述,中國很多方面已經超越日本,但是越南和印度很多方面沒有超越中國。
其實英國美食也遠超日本美食。
英國飲食在美國受歡迎程度遠超日本,日本所有美食加起來都不及英國一個三明治的影響力大。
各種三明治,特別是用精細白麵包片(去掉麵包邊)做成的迷你三明治
,還是在美國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如蛋黃,金槍魚(罐頭),還有黃瓜三明治都是非常經典的,做下午茶也很典型。店裡賣的當飯吃的三明治里,夾烤牛肉(roast beef)的在美國一些地區很流行。三明治是英國人偉大的發明,比他們搞出來的切片麵包更偉大英式酒吧文化也挺普世的,世界各地的酒吧,多多少少受到影響
英國的三明治,金槍魚,夾烤牛肉,炸魚薯條在美國都是日常飲食了。
美國人吃茄汁焗豆
(英)多還是吃納豆(日)多,吃夾烤牛肉(英)多還是刺身(日)多,吃三明治多(英)還是壽司(日)多,相信大家心裡也有答案。
很多人對英餐和日餐有雙重標準,外來菜繫到了日本就瞬間變成日本菜(比如中國的拉麵和印度的咖喱),外來菜繫到了英國就只能是外來菜系。
英國菜其實無論口味還是歷史底蘊都遠超日本菜。
其實英國菜很好吃,很多歐洲各國的菜式美食傳入英國數百年甚至一千年,早已經成為英國美食的一部分。
那些不承認英國有英式咖喱英式法餐英式意餐的人,也請不要承認咖喱天婦羅
拉麵是日本菜。畢竟拉麵是中國的,天婦羅是葡萄牙的,咖喱是印度的。
咖喱傳入英國幾百年,有些人拒絕承認有英式咖喱。咖喱傳入日本不過才一百年,有些人卻承認有日式咖喱。這是很沒有邏輯的事情。
有些人狡辯說三明治是麵包夾肉,太簡單所以不能算英國菜。那壽司是飯加菜,也是非常簡單,飯加菜全世界都有(西班牙海鮮飯也是飯加菜),所以壽司不能算日本菜了嗎?
法餐意餐西班牙餐傳入英國至少七百年,有些人拒絕承認有英式法餐意餐西班牙餐;葡萄牙的天婦羅傳入日本不過三百年,有些人卻承認天婦羅是日本菜。
以比日本嚴格苛刻十倍的態度來定義英國菜,再把英國好吃的美食剔除出去,自然就得到英國是美食荒漠的偏見。
英國街頭隨便一家賣炸魚薯條的街頭小店,都比東京的高級餐廳好吃。日本菜還不錯,但確實比不過中國菜和英國菜。
歐洲就算被冷戰影響了發展,科技水平也還是比日本高很多。
舉個例子:
即使在日本經濟最輝煌的1995年,日本所有的大學加起來,也都比不過英國的一所劍橋大學。在一般印象中,德國東部經濟比德國西部差很多。
即使如此,德國經濟較差的東部地區(原東德)的人均GDP都比日本人均GDP高一大截,更不要說德國西部地區了(原西德)。
要知道,21世紀以來,英法德的人均GDP雖然高了日本一大截,但鑒於英法德人口遠比日本少,所以英法德經濟總量沒有超過日本。
但是在2023年,德國無論是人均GDP還是GDP總量都遠超了日本。
在發達國家當中,日本人均GDP的確屬於比較低的那一檔。
2024年的日本與英美法德加澳意愛的人均GDP差距越來越大。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e19be089fcc63632c16793ad760255b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65" data-rawheight="1280"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8e19be089fcc63632c16793ad760255b"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7d512f2f17dad0b303f2e3e7dbf11674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5"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8e19be089fcc63632c16793ad760255b_r.jpg?source=1def8aca"/>
2024年德國人口只有日本的66%,GDP卻有日本的112%。
2024年英國人口只有日本的50%,GDP卻有日本的87%。
2024年法國人口只有日本的50%,GDP卻有日本的77%。
2024年加拿大人口只有日本的30%,GDP卻有日本的52%。
2024年澳洲人口只有日本的20%,GDP卻有日本的45%。
2024年意大利人均GDP超越日本,日本人均GDP在G7中排第7,位列倒數第一。
2024年愛爾蘭人均GDP歷史性的達到了日本的3.7倍。
2022年洛杉磯的GDP總量超越東京,現在美國已經有兩個城市(紐約和洛杉磯)的GDP總量超越了東京,按人均GDP算的話紐約和洛杉磯的人均GDP遠超東京。
2024年英法德加澳等歐美國家人均GDP遠超日本。
其實按移民比例來說,日本的移民傾向比中國高很多。
日本1.2億人,在美的日本人200萬;中國14.5億人(包含港澳台),在美的華人500萬。
換算下來,1.2億的中國人當中只有41萬人移民美國。
所以日本移民美國的比例大概是中國的5倍。
日本1.2億人,在巴西的日本人200萬;中國14.5億人(包含港澳台),在巴西的華人15萬。
換算下來,1.2億的中國人當中只有1.24萬人移民巴西。
所以日本移民巴西的比例大概是中國的161.3倍。
日本菜與中美歐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日本文化輸出一直比不過英國。現在很多方面也被中國和韓國超越。
英國電影電視劇遠超日本電影電視劇,就不用多說了,英國演員和導演在荷里活純在感也比日本演員和導演高得多。
全世界銷量最高的3A遊戲《GTA5》也是英國人做的,GTA5由位於英國的Rockstar North工作室開發,而Rockstar總部則是由兩個英國人創立的美國公司。
日本目前有25位諾獎得主,日本所有諾獎得主加起來的成就都比不過楊振寧先生一個人。
正如即使在日本經濟最輝煌的1995年,日本所有的大學加起來,也都比不過英國的劍橋大學這一所大學。
美國的確給楊振寧先生提供了科研機會,但歸根結底還是楊振寧本人有本事。換個角度想,那麼多日本人在美國留學,怎麼不見這些日本留學生能取到楊振寧級別的成就?
楊振寧先生的偉大成就對整個人類來說是世界級的史詩級的。很多日本右翼貶低中國科學的時候都不敢提楊振寧,因為這些日本右翼心知肚明,任何日本科學家和楊振寧先生相比,都將黯然失色。
楊振寧是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幾個物理學家之一,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的貢獻是史詩級的,極其偉大。日本沒有科學家能比得過楊振寧。
楊振寧的主要成就如下:
相變理論
玻色子多體問題
楊—Baxter方程
1維δ函數排斥勢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溫度的嚴格解
超導體磁通量子化的理論解釋
非對角長程序
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
時間反演、電荷共軛和宇稱三種分立對稱性
高能中微子實驗的理論探討
CP不守恆的唯象框架
楊—Mills規範場論
規範場論的積分形式
規範場論與纖維叢理論的對應東亞有史以來最強的科學家就是清華大學畢業的中國漢族人楊振寧先生。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戴維·麥克米倫(David W. C. MacMillan)是擁有英美雙國籍的蘇格蘭人,戴維·麥克米倫和楊振寧一樣,在本國大學畢業後去了美國升學。大量蘇格蘭人認為作為蘇格蘭科學家的戴維·麥克米倫是蘇格蘭的驕傲,美國本地人也認可戴維·麥克米倫是蘇格蘭科學家。
楊振寧和麥克米倫一樣,都有本國國籍。
楊振寧出生於安徽省,母語安徽話。法律上的國籍身份是中國,他本人的自我認同也是中國人。毫無疑問,楊振寧就是百分百的中國人。
再舉個例子,日本足球國家隊的隊員大部分都在歐洲球隊踢球,那這些人算日本球員嗎?
即使日本步入發達國家多年,日本至今沒有任何科學家比得過楊振寧。
楊振寧先生不但學術上超越了100%的日本人,英文能力也超越了99.999%的日本人。
因為東亞有史以來最強的科學家就是清華大學畢業的中國漢族人楊振寧先生,所以清華大學的國際排名比東京大學高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很多有關日本諾貝爾獎的數據都有誤,把外國國籍的日裔也統計了。
南部陽一郎、中村修二、真鍋淑郎、石黑一雄都不是日本公民。
除非他們像楊振寧一樣改回母國國籍,否則都不能算日本的諾貝爾獎。
其次,即使日本步入發達國家多年,日本至今沒有科學家沒有物理學家比得過楊振寧。
我實在搞不懂,日本為何至今都沒有出現一個可以比得上楊振寧的科學家。
無論是美國的USNEWS榜單,或者是英國的QS榜單,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排名都比東京大學高。這其實是一個很客觀的結果。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都有諾貝爾獎獲得者。
楊振寧畢業於清華大學,李政道和屠呦呦畢業於北京大學。
楊振寧和李政道遠超所有日本科學家,所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世界排名比東京大學高是很正常的。
李政道研究領域涉獵廣泛,包括高能物理學(即粒子物理學)、量子場論、核物理學、統計物理學、天體物理學、流體動力學(即湍流理論)、多體物理學和固體物理學(後演變為凝聚態物理學)、量子力學以及廣義相對論等諸方面,在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方面多有建樹。開闢了弱作用中的對稱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物理等科學研究領域。
文學上,東亞有史以來最強的科幻小說家就是中國人劉慈欣,被白宮催稿,東亞僅此一例。
奧巴馬看《三體》欲罷不能,多次催更,劉慈欣當惡作劇秒刪郵件。
有一天上班時間,劉慈欣郵箱裡來了一份美國白宮的郵件,郵件大致內容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特別喜歡他的作品《三體》,希望能夠得到《三體3》的英文版本。
劉慈欣以為是病毒郵件,立馬給把它給刪除了。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又收到一份同樣的郵件,忙碌的劉慈欣沒有再理它。
直到外事部門打來電話,劉慈欣才知道這封郵件確實是奧巴馬從白宮發出來的。
原來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讀了《三體》第一二部後,迫切的想要知道《三體》第三部的內容,於是他才命人向劉慈欣發了郵件催稿,可劉慈欣遲遲沒有回信息,他這才動用國家力量向劉慈欣催稿。
奧巴馬在多種場合提到過自己是《三體》的粉絲,《三體》前兩部他反覆看了很多遍。他感慨,看了《三體》之後才發現總統也是很渺小的。他稱讚作者的想像力太豐富了,迫不及待想要看第三部,才放下架子直接催更。
但即使如此大咖位的粉絲,劉慈欣也沒法給他開後門,因為當時第三部的英文版還沒有出版,市面上根本買不到。
之後《三體3》的中文版出版之後,奧巴馬又找劉慈欣要英文版,但是英文版還在美國出版社,並沒有正式出版,沒想到奧巴馬還不死心,又找到出版社,要了翻譯稿,這下奧巴馬過癮了
奧巴馬卸任之後訪問中國,對此還是念念不忘,點名要見劉慈欣。剛好當時《流浪地球》大火,於是劉慈欣就把《流浪地球》的英文版送給了他。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9a2116482bcb8670c353f8cd1f549e37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59"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9a2116482bcb8670c353f8cd1f549e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9a2116482bcb8670c353f8cd1f549e37_r.jpg?source=1def8aca"/>
日本電視劇遠不如中國電視劇。
看到有人說日劇和日餐在歐美的受歡迎程度遠超中劇和中餐,那就錯得離譜了。
中國電視劇無論在歐美還是東南亞,受歡迎度都遠超日劇。
中餐在歐美受歡迎度都也遠超日餐。
單單Panda express在美國店面數量就有2000多家,規模直追KFC。
不要強詞奪理說不正宗的中餐屬於美國菜,如若Panda express屬於美國菜,那美國99.999%的日餐都屬於美國菜,因為美國99.999%的日餐都不正宗。
日本人不會在香港或者台灣的文化產品上花錢,但是日本人每年會花費數百億人民幣在大陸的手游和app(tiktok)。
歐洲,或者說歐盟,近年來的發展已經領先了日本很多。
日本的人均GDP在發達國家中是最低的那一檔,日本人均在G7(英法德美加意日)中倒數第一。
再舉個例子,愛爾蘭人均GDP在1995年不到日本的一半,愛爾蘭人均GDP在2022年已經是日本的3倍了。
我的日本朋友看到愛爾蘭的發展,都感到很震驚。
中國留學生在歐美其實比日本留學生更容易融入。
兩個原因:1.中國人比日本人高得多,而且未來差距還會增大(根據《柳葉刀》的數據,2020年中日19歲青年平均身高分別為175.7和172.1)。
2.中國人的英文能力遠超日本人。
為什麼大家總是覺得日本小?我們來拿歐洲發達國家和日本作對比。
歐洲發達國家中,丹麥(含格陵蘭),瑞典,挪威,西班牙和法國比日本大。
很多人說日本護照好用,日本護照好用只適用於短期旅遊。一個日本人想在西班牙(歐盟國家)長居,難度和中國人是一樣的。
歐盟國家用同一種貨幣,歐盟公民的在歐盟內其他國家長居很簡單,所以可以把歐洲算作一個整體,自然就比日本大很多。
日本的人均GDP在發達國家中是最低的那一檔,日本人均在G7(英法德美加意日)中倒數第一。歐洲人比日本人更有錢,出國更容易,所以日本就顯得小了。
中國古裝電視劇在海外全面遠超日本古裝電視劇,無論在歐美還是在東南亞。
中餐在歐美的受歡迎程度也遠超日本菜。
中國樂器比日本樂器更好地保留了唐尺八的特點。特別是洞簫。
中國對唐尺八的傳承遠超日本,只是日本抄了「尺八」這個名字一直不肯改。
從專業資料來看,中國尺八作為一種樂器並沒有失傳,後代一直存在,只是每個時代的大眾審美有變化,所以它的形態也出現了微調。不過如果考慮到曲譜、演奏方法等方面,唐尺八不論在中日都是失傳的,然而中國的洞簫等樂器和唐尺八的親緣更接近。
來源:http://xhslink.com/CCffbo
日本經濟90年代後發展變慢完全是自己的問題。日本經濟在冷戰後發展變慢主要三個原因:
1.冷戰後歐美國家防務減輕,重點發展經濟,與日本形成競爭,歐美人均GDP快速增長。
2.中韓經濟飛速增長,並與日本形成競爭。
3.歐美不再讓日本佔便宜。簡單地說就是二戰後日本在單方面占歐美的便宜,而到了90年代,冷戰結束,歐美當然就不再容忍日本佔便宜。
2023年德國人口只有日本的66%,但是德國GDP總量卻有日本的102%。
日本人均在G7(英法德美加意日)中倒數第一。
2022年中國GDP總量是日本的4.2倍(中國17.9萬億美元,日本4.3萬億美元)。
我在日本生活十幾年了。我支持中日友好,交過幾十個日本女朋友。
日本的真實生活就是,很多日本人不了解中國文化。
我有過一個女朋友很奇怪,她竟然完全不了解中國文化。
於是我就和她科普中國文化:
近代中國誕生中國英漢詞典的新漢字詞。這些中國翻譯出來的外來詞被日本大規模抄襲。
很多網上所傳的所謂日本漢字詞,都是假的,錯誤的。
這些其實全是純正中文詞語:內閣、選舉、新聞紙、文法、領事。使徒、審判、法律、醫學、自然的、新聞、精神、單位、行為、言語。電池、光線、分子、地質論、物理、動力、光學、國會、函數、微分學。 知識、幹事、物質、偶然、教養、天主、小說、本質。蛋白質、銀行、幻想、想像、保險、文學、元帥、原理、右翼、法則、戀愛、讀者。變數、函數、微分、積分、系數、極大值、極小值圓錐、曲線、軸線、代數、微分、積分、系數、橢圓、級數、常數、變數。文科、理科。幾何這個科學名稱,並、點、線、直線、平面、曲線、對角線、並行線(平行線)、直角、鈍角、三角、面積、體積、相似、外似。
日本在近代大量引入英漢詞典的外來語,不但不標明出處,反而造謠說這些外來語是和制漢語。
現代漢語詞彙大半部分是中國人發明的,是中國人的本土文化,不是什麼和制漢語。
「物理」「化學」「數學」都是誕生於中國的中文漢語詞彙。「物理」是1872年盧公明翻譯出來的。「化學」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格物探原》,這是一本由英國人魏連臣(A. Williamson)寫的中文書,所以「chemistry」一詞就是由他翻譯成「化學」。之後,英國人偉烈亞力(A.Wylie)在其所著的《六合叢談》給出了對「化學」的解釋:「言物各有質,自有變化」,化學是闡述物質各自的性質和變化規律的學科。「數學」一詞是從古沿用到今的漢字詞語。
有些英漢詞典翻譯者是生活在中國的歐美漢學家,不是純正中國人。但這些漢學家是在和中國人交流,用中文思維去翻譯的。最重要的是這些翻譯家本人也明確認定這些漢字詞語是中文,是Chinese。
盧公明《Vocabulary and Handbook of the Chinese Language》(1872):電報、電池、光線、分子、地質論、物理、動力、光學、國會、函數、微分學。
羅存德《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 with Punti and Mandarin Pronunciation》(1866~1869):蛋白質、銀行、幻想、想像、保險、文學、元帥、原理、右翼、法則、戀愛、讀者。
馬禮遜《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1822): 使徒、審判、法律、醫學、自然的、新聞、精神、單位、行為、言語。
麥都思《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1847~1848): 知識、幹事、物質、偶然、教養、天主、小說、本質。
衞三畏《An English and Chinese Vocabulary in Court Dialect》(1844):內閣、選舉、新聞紙、文法、領事。
中國派留學生去日本其實是在甲午戰爭後,而大部分英漢詞典成書於甲午戰爭前。
中美兩國的首次通商是從1784年開始的,比美日通商(1858年)早70年,廣州人當時稱呼美國為花旗國。
而美國傳教士伯駕1835年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家西醫院,比日本早幾十年。很多醫學用詞也是從中國傳去日本的。
「內閣」和「大學士」這些詞語明朝就已經出現。在明朝皇帝不上朝的時候,朝廷就靠內閣運行管理,「大學士」也是由科舉考試的得勝者擔任。衞三畏英譯中就用了內閣二字了。後來這個漢語流入日本。
德國尚未統一的1752年,普魯士開始和中國通商了(1752年普魯士國王號抵達廣州)。1800年廣州就有十幾個國家的領事館機構。漢語和歐洲語言的交流比日本早很多。
就算是日本把英語翻譯成漢字的某些詞語,這些詞語版權都不是日本的。例如「science」是日本先翻譯成「科學」的,但「科」和「學」這兩個字都是中國發明的文字,所以「科學」這個詞的版權還是中國的。就好比我把楊振寧先生的A論文和B論文兩篇論文,隻字不改地組合成(A+B)論文,(A+B)這篇論文的版權依然屬於楊振寧。因此中國對所有漢字詞語都有版權。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35c8504f819765a51dee826059f3bf5c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330" data-rawheight="440" data-size="smal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35c8504f819765a51dee826059f3bf5c"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0"/>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2fd6d7eb4fdf610f7a4765b6b9a703c7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428" data-rawheight="136"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2fd6d7eb4fdf610f7a4765b6b9a703c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8"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2fd6d7eb4fdf610f7a4765b6b9a703c7_r.jpg?source=1def8aca"/>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9bfe42a293816541191db23cad1ccdec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102"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9bfe42a293816541191db23cad1ccde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9bfe42a293816541191db23cad1ccdec_r.jpg?source=1def8aca"/>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63b90119a80dfa839eb89714a8e36f84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94"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63b90119a80dfa839eb89714a8e36f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63b90119a80dfa839eb89714a8e36f84_r.jpg?source=1def8aca"/>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675ab5317ec908461f7208d6e13c1035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788"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675ab5317ec908461f7208d6e13c10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675ab5317ec908461f7208d6e13c1035_r.jpg?source=1def8aca"/>
從1872年出版的英漢字典《Vocabulary and Handbook of the Chinese Language》可見「China」與「中華」,以及「People」與「人民」相對應。
在1822馬禮遜的《英華字典》「法律」和「law」對應。
在1822馬禮遜的《英華字典》「自然」和「nature」對應。
而「理性」的英文是reason,1822馬禮遜《英華字典》出現以「無理性」對應「unreasonable」。
1866-69羅存德《英華字典》用「理性」對應「reasoning powers」。
「資本」二字也是中國先翻譯出來的。
美國傳教士丁韙良譯著,於1864年刊行的《萬國公法》,就釐定了遺產、慣行、關涉、管制、限定、權利、交戰、固辭、國權、遵守、臣民、專管、宣戰、大局、追求、通知、特派、法院、民主、友誼、維持、異邦、會議、管轄、議定、權威、權利、公法、國政、國法、國民、戰時、戰爭、法院、盟約等新詞。
傅蘭雅等譯著,並由江南製造局翻譯館於1885年出版的《佐治芻言》,創製新詞涉及面頗廣,如數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學科名稱至今仍被沿用,創作了「執照」、「國債」、「銀行」、「資本」、「價值」、「物價」、「公司」、「股份」、「工資」、「巡捕」、「空氣」、「機器」、「鐵路」、「汽車」、「紡織機器」、「煤氣」、「自來水」、「自來水公司」、「自來火」等等詞語;首次提出了「動產」、「不動產」的概念,稱「動產」為「能移動之產業」,「不動產」為「能傳授之產業」,並多次採用了「資本」這個詞,提出了「資本」的概念:「所謂資本者,不弟錢財已也,凡值錢之物,如舟車、房屋、鐵路及寶石之類,皆可謂之資本。」
《微積溯源》中釐定了變數、函數、微分、積分、係數、極大值、極小值等術語。《電學》釐定了電極、電線、電鐘、摩擦生電等。
1843年英國人在上海創建的墨海書館,中外人士合作譯著刊行了《大美聯邦志略》(1851年)、《博物新編》(1855年)、《續幾何原本》(1857年)、《植物學》(1858年)、《代微積拾級》(1859年)、《代數學》(1859年)、《全體新論》等書籍,釐定了圓錐、曲線、軸線、代數、微分、積分、係數、橢圓、級數、常數、變數、植物學等等一批術語。
1844年美國人在澳門開設的花華聖經書房,1845年遷往寧波,1860年遷至上海,改名美華書館,印刷出版了幾十種自然科學書籍,如《萬國藥方》、《格物質學》、《代形合參》、《八線備旨》、《心算啟蒙》、《五大洲圖說》、《地理略說》等。1877年在上海成立的益智書會,為當時諸多大學堂編譯教科書,如《圓錐曲線》、《金石略辨》、《天文揭要》、《光學揭要》、《西學樂法啟蒙》、《中西四大致》、《治心免病法》、《化學衛生論》、《熱學圖說》、《植物學》、《代數備旨》等。
1822年出版的由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纂的《華英字典》(共三部分六卷),已經將「使徒」、「鉛筆」、「消化」、「交換」、「審判」、「法律」、「水準」、「醫學」、「自然的」、「必要」、「新聞」、「風琴」、「演習」、「半徑線」、「精神」、「單位」、「行為」等詞彙與英語進行了對譯。
1844年美國傳教士衛三畏編纂的《英華韻府歷階》將「文法」、「新聞紙」(到現在日本的報紙還稱為「新聞紙」)、「金剛石」、「內閣」、「領事」、「碼」等等詞彙的漢英對譯, 1848年英國傳教士麥都思編纂的《英漢字典》將「直徑」、「本質」、「知識」、「機器」、「幹事」、「物質」、「平面」、「白金」、「偶然」、「教養」、「交際」、「天主」、「默示」、「同情」、「小說」等等詞彙的漢英對譯。
1869年間出版的由德國傳教士羅存德編纂的《英華字典》將「園藝」、「侵犯」、「蛋白質」、「陽極」、「映像」、「副官」、「銀行」、「麥酒」、「公報」、「想像」、「碳酸」、「陰極」、「克服」、「保險」、「白旗」、「自由」、「文學」、「元帥」、「原罪」、「受難」、「原理」、「特權」、「宣傳」、「右翼」、「法則」、「記號」、「隨員」、「寒帶」、「熱帶」、「噸」、「戀愛」、「讀者」等等詞彙的漢英對譯。
1872年美國傳教士盧公明編纂《華英萃林韻府》將「電報」、「電池」、「光線」、「分子」、「民主之國」、「地質論」、「物理」、「光學」、「理論」、「動力」、「國會」、「會議」、「納稅」、「函數」、「微分學」、「代數曲線」、「沿海」、「羅盤」、「閃電」、「午線」、「拋物線」等等詞彙的漢英對譯。
除此之外,中國人還自己開辦翻譯機構,如京師同文館、上海廣方言館、江南製造局翻譯館、海軍衙門、稅務總司、京師大學堂編譯館、上海的南洋公學、湖北官書局、北洋官書局等。據統計,僅江南製造局及翻譯館從1855年(咸豐三年)到1911年(宣統三年)近60年間,共有468部西方科學著作被譯成中文出版。其中總論及雜著44部,天文氣象12部,數學164部,理化98部,博物92部,地理58部;所譯之書內容廣泛,包括算學測量、汽機、化學、地質地理、天文、航海、博物、醫、工藝、造船及水陸兵法等共180種。今天常用的很多科學名詞,都是江南製造局及翻譯館最初定下來的。
1607年徐光啟和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首先釐定了「幾何」這個科學名稱,並創製了諸如「點」、「線」、「直線」、「平面」、「曲線」、「對角線」、「並行線」(平行線)、「直角」、「鈍角」、「三角」、「面積」、「體積」、「相似」、「外似」等等新詞彙,引入了西方科學的新概念。
1613年利瑪竇和李之藻合譯的《同文算指》。也創製了諸如「平方」、「立方」、「開方」、「乘方」、「通分」、「約分」等等新詞。
1602年利瑪竇為李之藻印製的「坤輿萬國全圖」撰寫的總論和各部分說明,「地球」、「南北二極」、「北極圈」、「南極圈」、「五大洲」、「赤道」、「經線」、「緯線」等等一批地理術語,利瑪竇和李之藻合著的《渾蓋通憲圖說》中出現了「天體」、「赤道」、「子午規」、「地平規」、「天地儀」、「地球儀」等天文地理術語。
1627年葡萄牙人傅訊際和李之藻合譯的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名理探》就出現了「明確」、「解釋」、「剖析」、「推論」等詞,
1623年意大利傳教士艾儒略譯著的《西學凡》和《職方外紀》二書,已經創製了諸如「原罪」、「採取」、「處置」、「救世主」、「造物主」、「公法」、「文科」、「理科」、「法科」、「法學」、「地球」、「大西洋」、「熱帶」等詞彙
在中國人士李善蘭、徐壽、華蘅芳等人的配合下,西方人士馬禮遜、丁韙良、傅蘭雅等譯著了諸如《萬國公法》、《佐治芻言》、《微積溯源》、《三角數理》、《電學》、《聲學》、《光學》、《以太說》、《地學淺釋》、《化學鑒原》、《公法總論》、《幾何原本》後九章等等西方書籍文獻。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52baca21e41294bdfda2e74b679c7a8e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280"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52baca21e41294bdfda2e74b679c7a8e"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52baca21e41294bdfda2e74b679c7a8e_r.jpg?source=1def8aca"/>
為何我強調漢字版權屬於中國,因為很多日本人在對外宣傳的時候,經常拿漢字出來跟外國人宣傳:這就是日本文字的美。這些絕大部分漢字都是中文原生含義的,比如花花草草樹木美景。所以我們要正本清源,強調漢字版權屬於中國。為何我強調漢字版權屬於中國,因為很多日本人在對外宣傳的時候,經常拿漢字出來跟外國人宣傳:這就是日本文字的美。這些絕大部分漢字都是中文原生含義的,比如花花草草樹木美景。所以我們要正本清源,強調漢字版權屬於中國。
明確一件事,日本和韓國從來都不是西方國家。
西方國家的必要條件是歐洲文明及歐洲文明的延申(如美加澳)。
我從未沒見過一位歐美人士承認日本是西方國家。
在歐美(包括社會,媒體及學界)是不會有人說日本和韓國是西方國家的。
在歐美(包括社會,媒體及學界)是不會有人說日本和韓國是西方國家的。
在歐美(包括社會,媒體及學界)是不會有人說日本和韓國是西方國家的。
重要的事情說三次。
日本古代抄中國,近代同時抄中國和西方。
某些不客觀的日本右翼,對比中日諾貝爾獎,對比中日科技的時候。都會略過楊振寧不談。因為楊振寧先生成就過於輝煌,遠超所有日本科學家。
甚至不誇張地說,日本所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加起來,對科學的貢獻,都比不過楊振寧一個人。
至今還沒有日本科學家在科技成就上,可能看得到楊振寧的車尾燈。
我不是說日本的諾貝爾得獎者不厲害,他們很厲害。但問題在於楊振寧太過厲害太過超前。
順便我來闢謠,一些常見的關於日本的謠言。
謠言一:鋰離子電池是日本發明的。
現實一:世界上第一個鋰離子電池由英國科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於1974年發明。
M. Stanley Whittingham discovered the concept of intercalation electrodes in the 1970s, and invented the first rechargeable lithium-ion battery, which was based on a titanium disulfide cathode and a lithium-aluminum anode, patented in 1977, and assigned to Exxon.
Research on rechargeable Li-ion batteries dates to the 1960s; one of the earliest examples is a CuF2/Li battery developed by NASA in 1965. The breakthrough that produced the earliest form of the modern Li-ion battery was made by British chemist M. Stanley Whittingham in 1974, who first used titanium disulfide (TiS2) as a cathode material, which has a layered structure that can take in lithium ions without significant changes to its crystal structure.
(翻譯:M. Stanley Whittingham在20世紀70年代發現了插層電極的概念,並發明了第一個可充電的鋰離子電池,它是基於二硫化鈦陰極和鋰鋁陽極,於1977年獲得專利,並轉讓給埃克森公司。
可充電鋰離子電池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最早的例子之一是1965年美國宇航局開發的CuF2/Li電池。1974年,英國化學家M.Stanley Whittingham首次使用二硫化鈦(TiS2)作為陰極材料,該材料具有層狀結構,可以吸收鋰離子,而不會對其晶體結構造成重大變化,從而實現了現代鋰離子電池最早形式的突破。)
謠言二:二維碼是日本發明的。
現實二:最早的二維碼PDF417條碼於1991年在美國被華裔博士發明。
謠言三:日本人均GDP比大部分歐美國家高。
現實三:日本人均在G7(英法德美加意日)中倒數第一,比意大利略低。
謠言四:日本在21世紀後獲得的諾貝爾獎數量排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現實四:英國在21世紀後獲得的諾貝爾獎數量排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即使是21世紀的諾獎數量,英國還是多於日本。
謠言五:日本諾貝爾獎的數量比中國多,所以日本科學家的能力遠超中國科學家。
現實五:中國的諾貝爾獎數量雖然不及日本,畢竟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但中國諾貝爾得獎者的含金量非常高。
某些不客觀的日吹,對比中日諾貝爾獎,對比中日科技的時候。都會略過楊振寧不談。因為楊振寧先生成就過於輝煌,遠超所有日本科學家。
甚至不誇張地說,日本所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加起來,對科學的貢獻,都比不過楊振寧一個人。楊振寧的主要成就如下:
相變理論
玻色子多體問題
楊—Baxter方程
1維δ函數排斥勢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溫度的嚴格解
超導體磁通量子化的理論解釋
非對角長程序
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
時間反演、電荷共軛和宇稱三種分立對稱性
高能中微子實驗的理論探討
CP不守恆的唯象框架
楊—Mills規範場論
規範場論的積分形式
規範場論與纖維叢理論的對應甚至不誇張地說,日本所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加起來,對科學的貢獻,都比不過楊振寧一個人。
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戴維·麥克米倫(David W. C. MacMillan)是擁有英美雙國籍的蘇格蘭人,戴維·麥克米倫和楊振寧一樣,在本國大學畢業後去了美國升學。大量蘇格蘭人認為作為蘇格蘭科學家的戴維·麥克米倫是蘇格蘭的驕傲,美國本地人也認可戴維·麥克米倫是蘇格蘭科學家。
楊振寧先生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所以說楊振寧是中國科學家是沒有問題的。
謠言六:高鐵是日本發明的。
現實六:高鐵是德國發明的,1931年,德國「齊柏林號」列車的速度就突破了230.2km/h。
謠言七:日本的電子遊戲世界第一,日本是電子遊戲的創造國。
現實七:美國的電子遊戲世界第一,美國是電子遊戲的創造國。
世界上第一個電子遊戲於1958年由美國人William Higinbotham創造,遊戲名字叫《Tennis for Two》。
《Tennis for Two》是遊戲是遊戲歷史上的里程碑,沒有任何一款日本遊戲能與之相提並論。
而第一個多邊形3D遊戲同樣由美國創造:1983年雅達利的街機遊戲《I, robot》。
而目前世界上營收最高的系列遊戲是《使命召喚》。正傳,外傳,手游加起來的營收遠超所有日本遊戲。
謠言八:日本在90年代後經濟發展變慢是因為美國打壓。
現實八:日本經濟90年代後發展變慢完全是自己的問題。日本經濟在冷戰後發展變慢主要三個原因:
1.冷戰後歐美國家防務減輕,重點發展經濟,與日本形成競爭,歐美人均GDP快速增長。
2.中韓經濟飛速增長,並與日本形成競爭。
3.歐美不再讓日本佔便宜。簡單地說就是二戰後日本在單方面占歐美的便宜,而到了90年代,冷戰結束,歐美當然就不再容忍日本佔便宜。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2d725bf1982650cae69eee7d3a23f29d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959" data-rawheight="1124"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2d725bf1982650cae69eee7d3a23f29d"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d725bf1982650cae69eee7d3a23f29d_r.jpg?source=1def8aca"/>
絕大部分西歐和北美國家的人均GDP都遠超日本<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168a5997d118e89a5186cfc5b258e85f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6"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168a5997d118e89a5186cfc5b258e85f"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168a5997d118e89a5186cfc5b258e85f_r.jpg?source=1def8aca"/>
由圖可知楊振寧先生在科學界的地位日本人歷史上的確做了很多薄情的事情。中國對日本有再生父母之恩,而日本卻是這樣對中國的:忘恩負義,過河拆橋,趁人之危,恩將仇報,落井下石,反客為主,以怨報德。
聲明:本文只針對抹黑詆毀中國的日本人,不針對其他日本人。我是和平主義者,希望中日友好。但在漢文化領域上,我們要正本清源,奪回本應屬於我們的文化。
復興漢服,正本清源,對全世界所有國家(包括中國和韓國日本在內)都是有益的。既有益於世界和平,也有益於整個人類文明。
任何國家和民族的人都可以支持漢服,都可以支持漢文化。
舉個例子:中國漢服電視劇在美洲,歐洲,韓國日本等地方有很大的受眾。漢服為全世界數不勝數的人帶來了快樂和美的享受。
正本清源,是為了以正視聽(清晰地分出正版和盜版),絕不是為了以盜代正(以日代中)。中國文化一直在中國,正版的交領文化也一直在中國。
電視劇也是文化輸出的重要憑證,中國電視劇在國際上屌打日本電視劇。
中國電視劇在海外,受歡迎程度雖然比不上韓劇,但是屌打日劇是沒問題的。尤其是中國古裝劇,無論是在亞洲還是在歐美,都有大批粉絲。
中國電視劇精美的製作和高超的演技屌打了日劇,自然受外國人歡迎。
中國軟件(TIK TOK)和中國手游(codm,原神,幻塔,明日方舟,第五人格等等)在國際上也是屌打日本軟件和日本手游。
我支持所有中國電視劇和中國遊戲賺外國人錢,也認同中國電視劇中國遊戲受外國人歡迎就是文化影響力的表現。
但作為中國手游海外營收第一的原神有兩個地方做得非常不好:1.名字拼音沒有用漢語拼音。2.沒有在璃月做漢服。
作為中國人,無論玩不玩原神,喜不喜歡原神,都可以多支持中國遊戲用漢語拼音和漢服。用漢語拼音和漢服只有益處,沒有壞處。
請各位仔細看完本文,這樣就能理解答主的想法了。
史學界結論:日本在六世紀前都是沒有文字的,過著原始人的生活,因為沒有文字就不會產生基礎的文明。當時中國無條件恩賜了漢字給日本,日本才能走出原始社會。中國人和中文對日本有再生父母之恩。
如果說漢服是《上古卷軸5》,那麼和服就是《打了MOD的盜版上古卷軸5》,並被盜版者改名為《大和卷軸5》。
復興漢服,最傷心的應該就是日本右翼了,畢竟日本右翼一直想偷走中國交領右衽文化。
從來就沒有什麼JK制服,JK穿了西式校服,不代表西式校服就屬於日本。JK還說英語呢,難道英語要改名成JK語了嗎。不懂為什麼這麼多人把西式校服稱為JK制服,西式校服的誕生和設計跟日本完全沒關係。
JK制服是抄襲西方的,和服是抄襲中國的。
就好像蘋果公司的員工不喜歡盜版的蘋果產品,很多中國人也因此不喜歡所謂的日本文化。因為日本文化的查重率太高了,方方面面都抄襲中國,日本甚至連中國的成語俗語都要抄襲。
這種程度的抄襲在數量上規模上其實是史無前例的。
所謂的「日本和服」其實抄襲了漢服。所謂的「日本JK制服」其實抄襲了西式制服。所謂的「日本Lolita」其實抄襲了歐洲傳統服飾(尤其是維多利亞時代服裝和洛可可時期的服飾)。
所謂的「日本和服」是中國漢服的盜版,所謂的「日本JK制服」是了西式制服的盜版。所謂的「日本Lolita」是歐洲傳統服飾的盜版。
和服根本就是漢服的山寨品。和服基本沒有原創的東西。和服受中國的影響極深。
正本清源,是為了以正視聽(清晰地分出正版和盜版),絕不是為了以盜代正(以日代中)。中國文化一直在中國,正版的交領文化也一直在中國。
日本所謂的JK制服,其實就是對着西方人的校服照抄,並沒有原創的東西。日本的校服是抄西方的,和服是抄中國的(包括木屐和穿木屐用的分趾襪)
日本所謂的JK制服,其實就是對着西方人的校服照抄,並沒有原創的東西。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dc396ca970beffce019672a38cd0b513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4"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dc396ca970beffce019672a38cd0b5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c396ca970beffce019672a38cd0b513_r.jpg?source=1def8aca"/>
不同年代的JK制服如圖所示,JK制服從來都是西式校服的山寨品,日本並沒有專利。
「白襯衫,蝴蝶結,領帶,西裝外套,皮鞋,蘇格蘭裙,西式毛衣」,沒有一樣是日本發明設計的。日本社交媒體上,很多日本人看到中國人穿西式校服,就罵「老土的中國人又山寨日本的文化」「中國成為日本的文化附屬國了」等等極為難聽的話。
敢情中國人穿西式校服就是山寨?日本人穿了西式校服就變成他們專利了?
那蘇格蘭人知道他們世世代代都在「山寨」日本的JK裙子嗎?
蘇格蘭人都不介意中國人穿格群呢,日本人有什麼資格指手畫腳?我想不通,不明白,不理解。
西式校服從來就是西式校服,絕對不是JK制服。JK還學英語呢,難道英語以後要改名作JK語?中國從兩千多年前就開始和西方(羅馬)交流,中國更有資格穿西式制服。以羅馬之名(In the name of Rome),中國人穿西式校服是理所當然的,是堂堂正正的: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023e8c9b65b8f5f4baca7bea4eae6f67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84"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023e8c9b65b8f5f4baca7bea4eae6f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023e8c9b65b8f5f4baca7bea4eae6f67_r.jpg?source=1def8aca"/>
如圖,被日本人抄襲的歐美校服制服。查重率高達100%。如圖,被日本人抄襲的歐美校服制服。查重率高達100%。
日本有水手JK制服和西裝JK制服,兩種JK制服。水手JK是照抄英國的,而日本最廣泛的西裝式JK其實就是照抄歐洲各國的西裝校服。
以後不要再把西式校服叫成JK制服了,西式校服就叫西式校服,我們應該為西式校服正名。下面我將展示一些日本人對中國人穿西式校服的看法(這已經不是最惡意那批日本人了):「(中國)沒有自己國家的文化嗎?」「因為動畫,寶可夢和「日本愛情片」的原因好像把他們(中國)完全殖民地化了。」「中國本來就是日本的殖民地,憧憬是當然的。」「真實的哥布林,為什麼他們的臉那麼大。" 「連JK都要山寨嗎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中國真是個空洞的國家。"
關於日本人對中國人穿西式校服的看法來自此文:
日本人是怎麼看待中國人喜歡穿她們的 JK 制服的?1.5 萬贊同 · 1794 評論回答1.5 萬贊同 · 1794 評論回答1.5 萬贊同 · 1794 評論回答1.6 萬贊同 · 1862 評論回答
166年(延熹九年)羅馬帝國的使團登陸了漢朝日南郡後前往洛陽,這是羅馬和中國首次官方會面,漢恆帝在洛陽皇宮接見了羅馬使團。中國和西方的官方交流比日本早了1500年,而且周朝開始中國和羅馬就有大規模的民間交流。
沒錯,是公元166年,中國和西方就有官方會面,羅馬帝國的使團也見到了中國的交領服飾。此時的日本還處於原始部落狀態。所以說中國人更有資格穿西式制服。以羅馬之名(In the name of Rome),中國人穿西式校服是理所當然的,是堂堂正正的。
順便我來闢謠。辟一些廣為流傳的有關日本的謠言。
很多日本右翼鼓吹「現代中國已經和古代中國文化沒有關係,古代中國文化的版權已經在日本」,這些日本右翼的行為非常噁心。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736c0af33381bf92f901bce0f6701fcd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17"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736c0af33381bf92f901bce0f6701fcd"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736c0af33381bf92f901bce0f6701fcd_r.jpg?source=1def8aca"/>
圖1如圖1,這才是真正的日本本土服飾,日本本土服飾是沒有交領的,色彩也極度原始。以下簡稱日本土服。這個時期的日本是沒有木屐和分趾襪的,因為木屐和分趾襪也是學習中國的。
這是日本人自己復原的日本土服,符合歷史事實。
交領是中國發明的。
根據中國史書魏書東夷傳的「魏志倭人傳」所記載,彌生時代日本人的衣着是以幾塊大布所剪裁而成。男的叫橫幅,女的叫貫頭衣。因為沒針剪,所以不成樣式,類似東南亞與百越民族的服飾。<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eb9c013ce57a35d915ead20cac0b5a73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648" data-rawheight="790"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eb9c013ce57a35d915ead20cac0b5a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8"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eb9c013ce57a35d915ead20cac0b5a73_r.jpg?source=1def8aca"/>
圖2如圖2,這是國家博物館的東漢漢服——皂朝服。現代日本的所謂「和服」和這個有九成相似,因為「和服」由始至終都是對着「漢服」照抄的。
所謂的「和服(吳服)」就是把「漢服」稍微改了一下,並沒有什麼原創的東西。
其實把「和服」稱呼為「崇中日本人的改版漢服」或者「日式漢服」更合適。
交領漢服對日本服飾有再造之恩,沒有漢服就沒有交領。
中國人也穿西裝,但中國沒有把西裝稱為中裝吧。所以我覺得任何有交領的服飾,日本人都不應該稱為和服。
中國也向外國(西方)學習,但中國並沒有把歐美的文化科技和成果說成是中國的東西,沒有中國人把牛頓定律叫成中華定律。這就是中國和日本的不同。
日式漢服,要怎麼改,才能變成真正的和服呢?很簡單,1.去掉交領。2.去掉大袖子。<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2bf10a820df9bd88ef1237213fa1933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82bf10a820df9bd88ef1237213fa19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2bf10a820df9bd88ef1237213fa1933_r.jpg?source=1def8aca"/>
日式漢服去掉交領和大袖子後,就能成為真正的和服<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4f3d8d0560c8664bfc025949d213ed37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4f3d8d0560c8664bfc025949d213ed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4f3d8d0560c8664bfc025949d213ed37_r.jpg?source=1def8aca"/>
日式漢服去掉交領和大袖子後,就能成為真正的和服如圖所示,只需要將日式漢服(所謂的「和服」)上的交領和大袖子去掉,日式漢服就能成為真正的和服。時間總會流逝,任何抄襲都會隨時間而變化。這只是自然現象,不是抄襲的理由。既然日本有能力設計自己的特色,為何還不放棄從漢服抄來的交領和大袖子呢。
現在已經有很多高品質的漢服了,漢服市場規模也越來越大,大家要對漢服有信心,數據是不會騙人的。<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601416e0d13e136e33b47cd94f29d57c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68"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601416e0d13e136e33b47cd94f29d57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601416e0d13e136e33b47cd94f29d57c_r.jpg?source=1def8aca"/>
漢服銷售規模極速增長對於漢服,我們要一邊正本清源,復興繼承。一邊要融入現代,面向大眾。對於和服,我們要從心底認清和服是漢服的山寨品,提醒日本人對外要註明交領右衽來自漢服。我用繁體字的原因:
a1937 贊同 · 195 評論回答
日本人關於月亮的表達基本只會一句: 今晚夜色真美(今夜、月が綺麗ですね)。
但中國人關於月亮的表達豐富得多了:
願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潔。——范成大(字至能)·《車遙遙篇》。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字不詳)·《春江花月夜》。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張孝祥(字安國)·《念奴嬌·過洞庭》。日本可以用中國文化,但如果日本把中國的文化說成是自己的東西,那就是抄襲了。
現代日本人應該對中國人感恩及感到愧疚。
歷史上日本多次對中國以怨報德:
1.隋唐時期中國善待日本的遣唐使,免費讓日本學習中國的文字建築服飾。日本一車車地把中國文化和技術複製回日本。學習了幾十年後,663年日本反手派軍隊去朝鮮打唐軍(白江村之戰),結果日本慘敗。
2.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日本損失慘重。當時北洋政府和中國民間出錢出力,捐給日本大量金錢和物資。但最終結果卻是日本忘恩負義,過幾年就入侵東北。令人心寒。
3.日本在近代大量引入英漢詞典的外來語,不但不標明出處,反而造謠說這些外來語是和制漢語。
現代漢語詞彙大半部分是中國人發明的,是中國人的本土文化,不是什麼和制漢語。
日本沒有發展出交領服飾與木屐。交領和服與木屐都是日本對着中國照抄的。在日語裡,交領右衽被稱為右前(日語:右前/みぎまえ)。在漢人交領服飾傳入日本之前,日本人仍穿着簡單的土著服裝,或為套頭裝,或為對襟裝。直到古墳時代後期,受中原和朝鮮半島服飾的影響,豪族服飾出現了交領左衽的傾向。進入飛鳥時代,推古天皇十一年十二月,宮廷開始仿照中原隋朝的交領服飾制度,制定了自己的冠服和朝服制度。
很多人說漢服寬大袖子穿起來不方便,實際上短袖漢服的品種非常多。交領半臂是純正的漢族服飾,非常適合日常生活。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91cb2fc426d84d32a56a14bdf790363b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5"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91cb2fc426d84d32a56a14bdf790363b"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91cb2fc426d84d32a56a14bdf790363b_r.jpg?source=1def8aca"/>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aafab1778129349d1a69c50b13671889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5"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aafab1778129349d1a69c50b136718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aafab1778129349d1a69c50b13671889_r.jpg?source=1def8aca"/>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47fae249a9e95ab573d6f82edd6f9721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3"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47fae249a9e95ab573d6f82edd6f97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47fae249a9e95ab573d6f82edd6f9721_r.jpg?source=1def8aca"/>
中國漢服——灰地菱格織錦緞半臂
中國漢服——紅地寶相花團紋半臂
大陸漢服——紫地立獅寶花紋半臂
唐朝人無論男女,都經常穿交領漢服——半臂。半臂是純正的中國漢族服飾,絕非日本服飾。
無論木屐還是分趾襪,都是純正的中國漢族本土文化。<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c89f129707d4e60e2b862d47e706071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617" data-rawheight="571"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0c89f129707d4e60e2b862d47e7060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c89f129707d4e60e2b862d47e706071_r.jpg?source=1def8aca"/>
中國的分趾襪(鴉頭襪)無論木屐還是分趾襪,都是純正的中國漢族本土文化。
唐李白《越女詞》之一:「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
宋 薑夔 《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詞:「 京洛 風流絕代人,因何風絮落溪津。籠鞵淺出鴉頭襪,知是淩波縹渺身。」 吳無聞 註:「鴉頭襪,女子歧頭襪。」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5776d2995812b08531e5000efd677ff8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39"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5776d2995812b08531e5000efd677ff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5776d2995812b08531e5000efd677ff8_r.jpg?source=1def8aca"/>
中國漆木屐<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78796a3e837c662ac652007c06e36b0c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418" data-rawheight="593"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78796a3e837c662ac652007c06e36b0c"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8"/>
南京顏料坊出土東晉-南朝木屐<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aac7ca882dcfcb30a288a348a773e066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960"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aac7ca882dcfcb30a288a348a773e0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ac7ca882dcfcb30a288a348a773e066_r.jpg?source=1def8aca"/>
淘寶搜中國木屐,注意是「中國木屐」不多不少四個字,就可以找到純正的中式木屐了。淘寶搜中國木屐,注意是「中國木屐」不多不少四個字,就可以找到純正的中式木屐了。日語維基百科也公開承認木屐來自中國。履物の下駄の起源は田下駄であるとする説がある。田などで使用されたと考えられるこのような道具は、紀元前3,000年前の中國浙江省寧波市の慈湖遺跡からも出土している(ただし慈湖遺跡の出土品は歯のない板狀のもの)。足の保護や水田・濕地での沈み込みを防ぐため使われたとみられる道具は、日本では彌生時代の登呂遺跡(靜岡県)からも出土しており、同様の履物は20世紀まで使われ続けた地域がある。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47d80bb4156d9e6e4efdd411de6b9e4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96"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a47d80bb4156d9e6e4efdd411de6b9e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47d80bb4156d9e6e4efdd411de6b9e4_r.jpg?source=1def8aca"/>
日本節目中的唐朝時期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如圖所示,日本電視節目中的唐朝人是穿馬褂留辮子的,簡直荒唐。日本影視產品中幾乎沒有漢服身影,日本很多人開始否認交領起源漢服,開始認為交領起源和服了。
漢服黑笑話一則:漢服黑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漢服黑,你又來編故事抹黑漢服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兩套和服,要木屐和分趾襪。」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不承認交領右衽和木屐都是中國發明的!」漢服黑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面對漢服史料啞口無言,哭着大喊史料都是假的。」漢服黑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和服不能算抄……和服!……日本人的事,能算抄麼?」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中國人抄襲才算抄襲,日本人抄襲就是善於學習」,什麼「外國人只知道日本,所以交領右衽算是日本發明的」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c0ac7a16c6a9af3aed536cce219172ce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96"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c0ac7a16c6a9af3aed536cce219172ce"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0ac7a16c6a9af3aed536cce219172ce_r.jpg?source=1def8aca"/>
很多人罵《尚氣》。但《尚氣》拍了中國交領漢服和中國九尾狐傳說。有很多日本人看了之後,驚訝地說:「欸?!!原來九尾狐是中國的嗎?!!」很多人罵《尚氣》。但《尚氣》拍了中國交領漢服和中國九尾狐傳說。有很多日本人看了之後,驚訝地說:「欸?!!原來九尾狐是中國的嗎?!!」
不少日本人已經開始把交領當成自己起源的東西,否認交領起源漢服。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日本土服沒有交領,日式漢服才有交領。
日本土服沒有交領,日式漢服才有交領。
日本土服沒有交領,日式漢服才有交領。
日本有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證明了日本是抄襲。一.日本抄襲中國抄得太多,查重率太高。
二.日本抄襲中國後不但沒有報恩,反而以怨報德。
三.日本人雙重標準,只准日本抄中國,不准中國抄日本。
日本這三個「無大義」的問題很嚴重,應該好好反思並改正。
總有人說古代沒有版權,所以日本不算抄襲,這種說法很荒謬。古代雖然沒有版權法,但是版權意識和概念是有的。
那些覺得日本不算抄襲的人,假如你穿越到了古代英國,跟英國人說「你這個時代是沒有版權法的,所以莎士比亞一直都算中國文化」,古代英國人只會當你是傻的。
明明是中國發明了尺八,很多人卻說尺八是日本樂器,他們的理由是日本人在用尺八,所以尺八就算是日本樂器。那按這個邏輯,小提琴結他鋼琴也算中國樂器,畢竟中國人也在用。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df414dae444de0674ea16881973548e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50"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bdf414dae444de0674ea16881973548e"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df414dae444de0674ea16881973548e_r.jpg?source=1def8aca"/>
日本教育裡,中國的茶與花文化被描述成日本的文化。導致這個日本中學生拿着中國的茶與花文化,向西方人宣傳是日本的文化,中國文化就這樣被霸佔了。我們要正本清源,奪回自己的文化。<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00965c1627ed9601377b6ca25c1ddce9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2"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00965c1627ed9601377b6ca25c1ddce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00965c1627ed9601377b6ca25c1ddce9_r.jpg?source=1def8aca"/>
日本教育裡,中國的茶與花文化被描述成日本的文化。導致這個日本中學生拿着中國的茶與花文化,向西方人宣傳是日本的文化,中國文化就這樣被霸佔了。我們要正本清源,奪回自己的文化。日本教育裡,中國的茶與花文化被描述成日本的文化。導致這個日本中學生拿着中國的茶與花文化,向西方人宣傳是日本的文化,中國文化就這樣被霸佔了。我們要正本清源,奪回自己的文化。
日本所謂的弓道也是抄中國的,中國叫射道,出自《禮記·射義》。
日本戰國的武田信玄抄了《孫子兵法》中的「風林火山(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為軍旗。直接抄,隻字不改。
日本遊戲《只狼》抄了《吳子兵法·論將第四》中的"有死而榮,無生而辱",無關痛癢低把「而"改成"之"。
日本人起名字也喜歡抄中國(畢竟日本沒有文字),但日本學不來中國博大精深的表字文化。孫承宗,字稚繩。
孫傳庭,字伯雅。
令狐德棻,字季馨
李泌,字長源。
賀知章,字季真。
范仲淹,字希文。
白居易,字樂天。
宇文愷,字安樂。
溫庭筠,字飛卿。
劉禹錫,字夢得。
韋堅,字子金。
杜甫,字子美。
海瑞,字汝賢。
劉綎,字省吾。
葉向高,字進卿。
王維,字摩詰。
蘇軾,字子瞻。
蘇勖,字慎行。
周顗,字伯仁。
文天祥,字宋瑞。
李靖,字藥師。
王導,字茂弘,小字赤龍。
石星 ,字拱辰。
宋應星,字長庚。
毛文龍,字振南。
李成梁,字汝契。
李如柏,字子貞。
李如梅,字子清。
袁崇煥,字元素。
高拱,字肅卿。
蘇頌,字子容。
蘇味道,字守真。
申時行,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
蔡琰,字昭姬,文姬。
楊愛(柳如是),字如是。
倫文敘,字伯疇。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
裴行儉,字守約。
裴度,字中立。
狄青,字漢臣。
雒於仁,字依仲。
中國名字是更有文化的,而且取表字後中國名字比日本名字更加好聽了。
現在很多人也開始重新取表字了,建議大家也給自己起一個。
壞人的名字和表字:安祿山,字軋犖山。 史思明,字崒幹。 魏忠賢,字完吾。
中國還有非常多的複姓:B百里、北堂、北野、北宮、辟閭
C淳于、成公、陳生、褚師
D 端木、東方、東郭、東野、東門、第五、大狐、段幹、段陽、帶曰、第二、東宮
G公孫、公冶、公羊、公良、公西、公孟、高堂、高陽、公析、公肩、公堅、郭公、穀梁、毌將、公乘、毌丘、公戶、公廣、公儀、公祖
H皇甫、黃龍、胡母、何陽
J夾谷、九方、即墨
L梁丘、閭丘、洛陽、陵尹、冷富、龍丘、令狐、林彭
N南宮、南郭、女媧、南伯、南容、南門、南野
O歐陽、歐侯
P濮陽
Q青陽、漆雕、亓官、渠丘
R壤駟
S上官、少室、少叔、司徒、司馬、司空、司寇、士孫、申屠、申徒、申鮮、申叔、夙沙、叔先、叔仲、侍其、叔孫
T澹臺、太史、太叔、太公、屠岸、唐古
W聞人、巫馬、微生、王孫、無庸
X夏侯、西門、信平、鮮於、軒轅、相裡、新垣、徐離姓
Y羊舌、羊角、延陵、於陵、伊祁、吾丘、樂正
Z諸葛、顓孫、仲孫、仲長、鍾離、宗政、主父、中叔、左人、左丘、宰父、長兒、仉督
我以為日本一千多年歷史,總會有幾個詩人可以勉強看得到中國古詩的車尾燈,但根本沒有。單憑這幾首清平樂,就遠超日本99.999%的詩了。清平樂·禁庭春晝
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繡。
百草巧求花下鬥,只賭珠璣滿斗。
日晚卻理殘妝,御前閑舞霓裳。
誰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清平樂·禁闈秋夜
禁闈秋夜,月探金窗罅。
玉帳鴛鴦噴蘭麝,時落銀燈香灺。
女伴莫話孤眠,六宮羅綺三千。
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誰邊?
清平樂·煙深水闊
煙深水闊,音信無由達。
唯有碧天雲外月,偏照懸懸離別。
盡日感事傷懷,愁眉似鎖難開。
夜夜長留半被,待君魂夢歸來。
清平樂·鸞衾鳳褥
鸞衾鳳褥,夜夜常孤宿。
更被銀台紅蠟燭,學妾淚珠相續。
花貌些子時光,拋人遠泛瀟湘。
欹枕悔聽寒漏,聲聲滴斷愁腸。
清平樂·畫堂晨起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
高捲簾櫳看佳瑞,皓色遠迷庭砌。
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
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胡無人(節選)李白
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
獄中上崔相渙(節選)李白
應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
愁陽春賦(節選)李白
天光青而妍和,海氣綠而芳新。
加兩首蘇軾的詩詞
行香子·過七裡瀨 蘇軾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樽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中國成語「火樹銀花」,意思是形容張燈結綵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日本人很喜歡拿這個中國成語去用。出自古詩正月十五夜。
《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字守真)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中國對星星的起名也有韻味,比如北斗七星:天樞貪狼星,天璿巨門星,天璣祿存星,天權文曲星,玉衡廉貞星,開陽武曲星,搖光破軍星。
「太郎」、「一郎」和「次郎」這些稱謂全是中國發明的。這些稱謂的版權都在中國。《開封府狀》載「太郎十歲,鄆王長子」。
明朝詩人張弼《和邢修撰遜之》有「太郎小郎俱能詩,惹我翩然高興動。」
張治《馬首劉氏重修族譜序》有「予聞劉氏有太郎者,死於王事。至於今,子孫無親疏少長,咸神事之」。
巢堪,字次郎,東漢和帝時期官員,先後擔任太常和司空。
文化交流就像寫論文,查重率百分之十幾可以接受,但日本抄足百分之八九十就不對了,抄完再改名更是錯上加錯。日本從文字服飾建築再到各種生活用品都原封不動地抄中國(例如油紙傘,被日本照抄過去,然後改名成和傘)。日本是這個世界上最沒資格指責「中國人喜歡山寨」的國家。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中國明天把日本現存所有的和服制式及圖案抄過來,改名成漢服2022款式。大部分日本人對此可以做到毫不介意嗎?不要再說什麼日本幫中國把文化科技發揚光大了,日本是單方面抄襲中國。換位思考,現代日本人願意放棄所有版權,全部文化科技送給中國嗎,日本人做得到嗎?這樣中國就可以幫助日本發揚光大了。那些覺得日本抄中國沒問題的人,那你是否做到同樣標準:支持中國對其他國家文化科技全盤抄襲,畢竟按你的邏輯,抄過來就是自己的東西了。很多人認為生魚片、壽司、納豆和拉麵起源於日本,這是錯的。生魚片、壽司、納豆和拉麵其實都是中國的。中國辭典《爾雅·釋器》,其中記載「肉謂之羹,魚謂之鮨。」意指肉醬叫羹(也叫醢,hǎi,ㄏㄞˇ),而攪碎熬熟的魚肉醬叫鮨(音「ㄧˋ」)。
劉熙的《釋名·卷二·釋飲食第十三》中記載:「鮓滓也,以鹽米釀之加葅,熟而食之也。」意指鮓滓是種用鹽、米等醃制,讓魚肉發酵後剁碎,煮熟後進食。
納豆,起源於中國古代,自秦漢(西元前221年-西元220年)以來開始製作,由黃豆通過納豆菌(枯草桿菌)發酵製成豆製品。
先秦時代膾最初的意思是指切細的生肉,《漢書·東方朔傳》:「生肉為膾。」《禮記·內則》:「肉腥細者為膾。」有的肉在蒸煮烹飪以後就喪失了原味,不夠鮮嫩,鮮魚就是其中一種。
中國早於周朝就已有吃生魚片(魚膾)的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五年(西元前823年)。出土青銅器「兮甲盤」的銘文記載,當年周師於彭衙(今陝西白水縣之內)迎擊獫狁,凱旋而歸。大將尹吉甫私宴張仲及其他友人,主菜是燒甲魚加生鯉魚片。
日本從中國學來拉麵:在明治時代早期,拉麵是橫濱中華街常見的食品。1900年代,來自上海和廣東的中國人在日本賣切面,配以簡單的湯底和配料。在昭和年間,拉麵在日本開始流行。
【古琴Guqin箏琵琶笛簫鼓】《長安十二時辰幻想曲》_嗶哩嗶哩_bilibiliwww.bilibili.com/video/BV1bp4y1979S?share_source=copy_webwww.bilibili.com/video/BV1bp4y1979S?share_source=copy_webwww.bilibili.com/video/BV1bp4y1979S?share_source=copy_webwww.bilibili.com/video/BV1bp4y1979S?share_source=copy_webwww.bilibili.com/video/BV1bp4y1979S?share_source=copy_webwww.bilibili.com/video/BV1bp4y1979S?share_source=copy_web
www.bilibili.com/video/BV1bp4y1979S?share_source=copy_web
中國樂器也遠超日本(日本樂器都是抄中國的),這個視頻第5分50秒超超超好聽。
就算比現代科技,日本也比不過中國。不說別的,只說楊振寧。楊振寧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幾個物理學家之一,絕對的名留青史。沒有一個日本科學家比得過楊振寧。
很多日本人還認為中國大陸已經沒有繁體字了,這簡直錯得離譜。請大家別忘記自己是繁體字的主人。大家可以多學多用繁體,並向外國人介紹繁體字從來都屬於大陸。
漢字是表意文字,就像一幅畫,因此漢字是有文化概念上的版權。古時抄襲漢字的國家有很多,現在只剩下日本仍在抄襲漢字。
東京二字也是中文,東京這個名字是抄襲中國的。中國的東京(開封府)才是正版,還有本很有名的中國古籍《東京夢華錄》。
說起東京我還想到了日本的《源氏物語》。公元前280年戰國時代中國的《風賦》,文筆遠超1300多年後日本的《源氏物語》。
楚襄王遊於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迺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今子獨以爲寡人之風,豈有説乎?」宋玉對曰:「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王曰:「夫風,安生始哉?」宋玉對曰:「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太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颶熛怒。耾耾雷聲,回穴錯迕,蹶石伐木,梢殺林莽。至其將衰也,被麗披離,衝孔動楗,眴煥粲爛,離散轉移。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降,乘淩高城,入於深宮。抵花葉而振氣,徘徊於桂椒之間,翺翔於激水之上。將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蘅,概新夷,被荑楊,回穴衝陵,蕭條眾芳。然後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幢,經於洞房,乃得爲大王之風也。故其風中人,狀直憯憯惏慄,清涼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發明耳目,寧體便人。此所謂大王之雄風也。」
王曰:「善哉論事!夫庶人之風,豈可聞乎?」宋玉對曰:「夫庶人之風,塕然起於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鬰煩冤,衝孔襲門。動沙堁,吹死灰,駭渾濁,揚腐餘,邪薄入甕牖,至於室廬。故其風中人,狀直憞混鬰邑,驅溫致濕,中心慘怛,生病造熱。中唇爲胗,得目爲篾,啗齰嗽獲,死生不卒。此所謂庶人之雌風也。」
《風賦》白話譯文楚襄王在蘭台宮遊玩,由宋玉、景差陪同。一陣風颯颯吹來,楚襄王就敞開衣襟迎著吹來的清風說:「這風好爽快呵!這是我與百姓共同享受的嗎?」宋玉回答道:「這只是大王享受的風,百姓怎麼能與王共同享受它呢!」
楚襄王說。「風是天地間流動的空氣,它普遍而暢通無阻地吹送過來,不分貴賤高下,都能吹到。現在你卻認為只有我才能享受它,難道有什麼理由嗎?」宋玉答道。「我聽老師說,枳樹彎曲多叉,就容易招引鳥來作窩。有空洞的地方,風就會吹過來。由於所依託的環境條件不同,風的氣勢也就不同了。」
楚襄王問道:「那風,最初是從哪裡生成的呢?」宋玉答道:「風在大地上生成的,從青翠小草尖上興起,逐漸擴展到山谷,在大山洞口怒吼,沿着大山坳,在松柏林下狂舞。疾風往來不定,形成撞擊物體的聲音;風勢迅疾飄揚,猶如怒火飛騰,風聲如雷,風勢交錯相雜。飛砂走石,大風摧樹折木,衝擊森林原野。等薊風勢逐漸平息下來,風力微弱,四面散開,只能透進小孔,搖動門栓了。風定塵息之後,景物顯得鮮明燦爛,微風漸漸向四面飄散。所以使人感到清涼舒暢的雄風,就飄動升降,淩越高高的城牆,進入深深的王宮。它吹動花草,散發香氣,在桂樹和椒樹之間往來迴旋,在疾流的水徊上緩緩飛翔。於是風吹拂水上的荷花,掠過蕙草,分開秦蘅,吹平新夷,覆蓋在初生的草木之上,它急劇迴旋衝擊山陵,致使各種芳草香花凋零殆盡。然後風就在院子裡徘徊,向北吹進宮室,上升到絲織的帷帳裡,進入深邃的內室,這才成為大王的風了。所以那種風吹到人身上,其情狀簡直淒涼、寒冷得很,清涼的冷風使人為之感歎。清清涼涼的,既能治病,又可解酒,使人耳聰目明,身心安寧,這就是所說的唯大王所有的雄風呀!」
楚襄王說。「你對這件事解說論述得太好了!那麼老百姓的風,是不是也可以說給我聽聽呢?」宋玉回答說:「老百姓的風是從冷落偏僻的小巷中忽然颳起來的,揚起的塵土,煩躁憤懣地迴旋盤轉,衝擊空隙,侵入門戶。颳起塵沙,吹散灰堆,攪起污穢骯髒的東西,揚起腐爛的垃圾,歪歪斜斜逼近用破甕口做的窗戶,一直吹到百姓住的草屋裡。所以那種風吹到人身上,其情狀簡直令人心煩意亂,憂鬱苦悶,受到悶熱之氣,得了濕病,使人內心愁昔,生病發燒。風吹到嘴唇上就生唇瘡,吹剄眼睛上就使得眼睛紅腫,受風得病後使人嘴巴抽搐,咬牙吮咂、大叫,陷於半死不活狀態。這就是所講的老百姓的雌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