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8篇帖子。
(转载知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博士生齐太磊持枪袭击校园致 1 死,死者疑为一名华人副教授,如何评价这一事件?
4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09
作者:wateroda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914678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件事是这个时代一个典型的悲剧。
我不赞成过度分析齐太磊坎坷的经历或者偏执的性格,并将悲剧归因于此。
导致这个悲剧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农村出身+家境贫寒+一路做题+性格偏执+求学坎坷+“高龄”读博+材料科学+不适应美国+生在这么一个好时代,这几个因素但凡缺了一样,可能这幕悲剧都不会发生。
我对这个问题下的某些回答非常气愤 
@安随波@老实人,正是你们的狭隘和短视为这个本就不宽容的社会又平添了一些压力与怨气。大学多读一年,多次转换专业方向怎么了嘛?30岁读博怎么了嘛?出身寒门又怎么了嘛?June Huh大学读了6年呢,本科期间学习的还是与数学完全不相关的新闻专业;薛其坤院士考研还考了三次呢,家里也一穷二白;我和浙大一个来自欧洲的教授聊过,他亲口说30岁之前都是too young to pursue a doctoral degree;那张益唐经历坎坷不坎坷啊?人家做出成就了你们又知道在这马后炮在这说什么庾信平生最萧瑟了...有些回答在这鞭尸他剑走偏锋,没有一件事情做成功过,我想说这些答主太没人性了。恶心!是否正是这个时代对于“剑走偏锋”的宽容度过低,才导致了如此悲剧的发生?
要我说这个悲剧就是时代的眼泪。June Huh家境好从小有美国国籍,薛其坤生于60年代,张益唐早早就扎在美国生活不回来...我确实就是出题让大家反思,顺带为杀人犯辩护两句。什么时候齐太磊这种经历的人能够取得世俗成功了,而不是被压力压垮成为杀人犯,才能说明我们的社会、这个时代真的是好起来了。
4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10
想起曾经导师夸过我适合做学术,因为虽然能力不咋地,但心态足够好。
读博是心理疾病高发地,无论海内外,除非你天赋过人,或者没心没肺(我就是后者),不得个抑郁症都不算个合格博士。我读博时,同届大多服用过抗抑郁药物。所以,建议各位同样经历这份旅途的同学们关注自己心理健康,平时多和学校wellbeing的帮助人员聊聊,而且再差还有免费甜甜圈吃。
是不是导师压迫在没有警方细节之前不建议各位臆测,哪里都有好人坏人,但至少我遇到过的华人学者人都很友善谦逊,也都非常帮助自己的学生。如果您正在经历压迫,请找所在学校博士学院沟通!


作者:JKLMOPQ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853313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4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10
作者:Helen Holmes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9332348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完知乎和美国reddit的评论,我想说双方其实都挺令人唏嘘的,导师好不容易成了教授有了家庭被学生枪杀,学生好不容易有了博士毕业的基础却因为压力太大无人倾听而且自己太好面子走火入魔导致的悲剧。
虽然我现在的压力远没有齐太磊那么大,但是我在美国上大学的时候也因为自己太好面子不肯接受自己作业抄袭差点在2020年秋季学期跳楼,幸运的是和我一起上有机化学的罗马尼亚同学劝阻了我(后面他成了我对象,今年异地恋分手)。我当时和他哭诉说有了这个记录我永远申不到牙学院了,他严肃地说如果牙学院因为这个不接受我那说明他们太小家子气了不配培养出好的牙医,他劝了我好久我才走出来。后面我有了很多活动和兼职,也提前一学期毕业,申请去读生物医学硕士再去考牙医。
相比齐太磊,我真的是幸运很多,我可以有家人陪伴,没有身份压力(已经美国绿卡),有过爱我的前任,有好朋友陪伴,有车可以搬家,英语沟通毫无问题。尽管我童年被老师同学霸凌,被身材羞辱,父母离异,上大学时抑郁症和焦虑症发作导致成绩不好,但是现在我在一个新的城市,没人认识我的地方读书,我知道我想做什么,就像飘里郝思嘉说:“明天会是新的一天。”
我想说在美国的留学生和新移民,如果你很焦虑,你可以拨打免费防自杀咨询热线800-273-TALK (8255),虽然他们没法针对你的问题进行辅导,但是他们可以尽力安慰你们不会对你不耐烦,英语吃力的可以慢慢说,不着急。去心理咨询不是失败的表现,有学校保险的可以免费心理咨询,顺便可以练练英语。如果教授和导师不公,可以上网看看reddit还有学校相关部门举报。以上都是个人建议,广告勿扰!
希望所有的留学生和新移民都能和自己和解,往自己的目标前进。
(这篇回答比较跑题,希望大家嘴下留情)
4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13
作者:五个小目标的胖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80662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虽然不知道这起案件的具体细节,但看了一下嫌疑人和受害人的基本情况,大概率是跟博士毕业有关,所以要慎读博士,因为现在全球的博士基本都是”宽入严出“,一旦延毕会有非常多的矛盾。老师,尤其是大学老师,特别是商科专业的大学是一个”高危行业“,因为离诱惑太近(当然这几年随着商科遇冷,好了一些),软的有一些女同学的”温柔乡“,硬的有一些同学的”枪林弹雨
“。现在的氛围不用说那些乱七八糟的,在本科及以上师生恋仍然是一个比较禁忌的话题。很多人会说,都是成年人了也不行吗?法律上允许,纪律上不允许。
看看本案嫌疑人齐太磊
,1989年生人,34岁,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应用物理科学系在读博士生。以下是他的教育背景。
34岁的博士生,年龄太大了。30岁博士毕业我都觉得挺大,凡事要趁早,我博士毕业的年龄大部分人刚硕士毕业(跳级+直博)。之前我关于读博的一些回答详见《张雪峰为什么不劝人读博?》、《读博期间真的会“开窍”么?》、《而立之年初入职场,博士学历是加成还是负担?如何看待?》、《你们在博士毕业离开学术界伤心吗?》。
2009年他高考的时候就已经20岁了,由于没有被天津大学录取,所以复读了一年。这个没有办法,我查了一下河南当时一志愿是没有学校平行志愿的,调到二志愿学校就太亏了。
2010年考上了武大,也算非常不错了,但是本科就读了五年,延毕了一年,要知道本科延毕的情况是非常少的。为什么不得而知。期间还辅修了武大的工商管理专业。武大在刘道玉
校长期间做了非常多的高校改革,至今我们还享受其利,比如转专业和辅修双学位都是武大首创。
然后又去了苏州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苏州新材料研究所,待了将近两年。
然后又去了南科大
做科研助理。在南科大一定没有编制,也就是所谓的”合同工“,因为他这个时候仅有本科学历,不可能在南科大这种高校拿到编制的。但是在南科大的时候,齐太磊在学术上有了一些成果,发了一篇一作的SCI——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e1c12467d01b4e75a0b46e27d75fa217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911" data-rawheight="328"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original-token="v2-ca1f824eee9fea0b5e84b03b648be158"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1c6a1fc8fa1b91b7bde1ea43ac626a76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1"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e1c12467d01b4e75a0b46e27d75fa217_r.jpg?source=1def8aca"/>然后又gap了三年,这三年去哪儿了不得而知。一般gap一年还算常见点,gap三年的,一定有一些故事。然后就去了北卡罗来纳大学这一乔丹的母校读博。
看完这个消息还是挺令人沉重的,很多小镇做题家以为好好学习就能有一个美好的出路,其实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尤其是近几年社会内卷使得学历、学位越来越不值钱了,因为机会少了,而且这些东西不稀缺了,大部分年轻人上升的道路被堵的非常逼仄。相反,钱和硬关系变得越来越值钱了。努力不再那么重要,选对风口、敢于下注才能实现阶层跃迁。虽然听起来有些残忍,但这却是社会最真实的一面。我见过、经历过的年轻人太多了,或者说我见过、经历过的人太多了。
4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14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87420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博士生本身就是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32%的博士生有潜在的精神疾病(psychiatric disorder)风险,特别是抑郁症[1]。
Results based on 12 mental health symptoms (GHQ-12) showed that 32% of PhD students are at risk of having or developing a common psychiatric disorder, especially depression.我们学校经常给硕士博士发邮件,鼓励去学校的健康中心和心理医生聊聊。特别是疫情期间,基本每周都会给博士发信息。学校在前几年刚成立了一个新的独立部门,帮助博士生解决关于学术/导师相关的霸凌和其他相关问题,同时也兼顾心理医生的角色。所以博士心理状态,以及学术方面的困扰应该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通常来讲,美国很多学校会对博士生有特别的关照和保护。一来学校本身对博士生投入就比较高,自然产出贡献也比较大。二来,统计上,博士生面对的工作和社交环境也相对糟糕。
和几个认识的博士生聊下来,大家遇到的问题无非是这几个方面: 年龄焦虑,工作环境,社交环境,学术压力。
齐太磊很可能是其中之一,或者是所有的叠加。
其中一个细节,他之前在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是机械工程的phd candidate。但最终是退了学,拿了硕士走人。
Tailei Qi, 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 PhD Candidat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echanical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Baton Rouge[2].见过很多博士中途退学拿硕士毕业的(很多学校会在博士第2年,送一个硕士学位,就是为了避免最后辍学,学生啥都没得到),对科研失去热情/个人身心状态糟糕占绝大多数。他可能也有自身的考量和挣扎。
但他后来又上岸读了北卡的phd。很大原因可能是的确没有其他更好的路子。国际学生本身就难找工作,加上学位是material science,导致了经济和身份上的困难(本身又是贫困家庭出身)。如果回国的话,材料硕士+大龄,也不是一个最优组合。加上其他不太清楚的个人原因。最终选择重新读phd,但原先的憧憬和热情应该已经消磨完了。碰上一路顺当上来的小博士生,可能还没那么糟糕,玩玩游戏,划划水。但他一路非常坎坷,也缺少明事人的指点,加之社交环境也不理想。他在twitter里提到有个美国女生想让其他人帮助他,但他对此很反感。所以,进入这个新的实验室后,心理状态可能处于崩溃的临界点。
导师这一边,在齐太磊的twitter里也有提到,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的领导。很可能两个人平时关系也不错,没有很大的矛盾冲突,但可以看出齐太磊对导师在实验室的工作处事原则有一定意见。很多时候,一些偶发的独立事件就能让关系比较好的两个人突然情绪失控。譬如某天导师行政方面事务出了问题,心情不顺,加上学生这边试验进展也不顺利,同僚压力大。两个人正好在这个时候开了会,很难避免言语上不出现冲突。
就像我之前硕士的导师对学生非常友善,为人处世也是很典型的美国老教授风,申请移民/工作推荐全是开绿灯,推荐信写得能够给人看感动。但在工作科研环境,他能把我们实验室一个学生直接训哭。有次期末后,还有学生在他办公室门口直接瘫坐地上哭得稀里哗啦。
所以,读博需谨慎。30岁前后能有其他更好的出路尽量避开phd。读博虽说4-5年,但对个体的影响可能超过10年甚至更多。这10年做啥事情不好呢!


以下为原答案。
看了几个高赞,重点都在绕着“大龄”,“大龄没有前途”,“读书时间长”。
这套价值体系其实对国内留学生影响很大,虽然其实本身是个伪命题(特别是在美国)。我和我们学校的心理医生聊过,她发现中国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年龄焦虑,占到了来咨询的中国留学生的绝大多数。
如果当事人来美国后能及时摆脱这一套价值体系的影响,可能结果会不太一样。
毕竟,美国当地人30多读博毕业不算稀奇。我之前的导师45才博士毕业。下面是博士授予的年龄中位数(比国内28,9平均年龄还是高不少)32[3]。虽然中位数是32,但是其实在现实里的体感差别和国内还是非常大的。
SOURCE: Doctorate Recipients from U.S. Universities 2016. Related detailed data: table 27.下图是根据族裔情况作的分布。可以看到对于大部分族群内,有50%-60%的博士学位授予者超过了31岁;大部分族群内,10%-20%超过了41(国内41是读博入学年龄限制,35是大部分青基的申请限制)[3]。
SOURCE: Doctorate Recipients from U.S. Universities 2016. Related detailed data: table 27.这里并不是想说明大龄读博没有压力,只是相对而言,美国对于博士年龄的苛求较少(不需担心大范围的年龄歧视,和基金申请年限),对大龄博士的环境没那么糟糕。


总结,对于大龄出国/读博,很容易受到生活习惯和年龄焦虑的冲击。就像 
@硅谷IT胖子提到的。这些都不影响工作后的生活体验,最难的是头几年。


参考

1.^Levecque, K., Anseel, F., De Beuckelaer, A., Van der Heyden, J., & Gisle, L. (2017). Work organization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PhD students. Research policy, 46(4), 868-87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8733317300422
2.^LSU Student Public Profile https://www.lsu.edu/eng/cimm/Profiles/Students.php
3.^ab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atistics. 2018. Doctorate Recipients from U.S. Universities: 2016. Special Report NSF 18-304. Alexandria, VA.  https://www.nsf.gov/statistics/sed/2018/nsf18304/

4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16
到此一游​:


这个案例让我想起来几年复旦姜文华案。不一样的是那个行凶者是助理教授,背景是非升即走。
姜文华案至今没出结果,齐同学案刚刚进入审理
有兴趣的可以分析一下两个国家分别如何处理这种事以及判例结果,法律依据,还是挺有参考价值的

4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17
风风雨雨雪花飘飘:


国内博士只能跳楼,导师跟没事人一样。
美国导师完了。
就是不一样的。

48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20
国内的年龄焦虑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吗?多读几年书在学术上就要被判死刑?搞过学术的人都知道,最终我们可以看到的科研成果由太多不同因素决定了,很多时候运气占的成分远远超过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对于那些站在道德高地上指手画脚的人,有没有可能你们现在的成就不是因为你们努力,你们勤奋,而只是因为你们接了一个对的项目,而在风口上猪都能飞呢?
再说难听点,有多少人读博的时候没想过刀了自己老板(虽然这么做的人不多),我们组在私下聚会的时候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如果老板突然暴毙谁来带我们……这其实主要是因为老板和学生的地位太不平等,老板的权力太大了,这不是老板的错,也不是学生的错;老板也是人,也会犯错,但是他的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完全无力的
平心而论,杀手只是一个科研之路坎坷,自己拼命努力但没遇到贵人也没什么运气的可怜人;他老板也一样,自己努力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拿到ap过上好日子,正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被自己学生刀了;这种时候争论谁对谁错真的没有什么意义,世人皆苦,任何没有来由和根据的恶意揣测都只会给双方带来更多痛苦


作者:驴驴666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943263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49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24
作者:yanyan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624530/answer/31890471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般出这种事,我第一反映都是凶手科研压力太大了。但是这次看到凶手推特感觉是凶手有问题,这不就挺典型偏执型人格

估计凶手因为从小地方出来见识少性格敏感容易自卑。可是他从小学习好,他爹妈亲戚村里老少都对他众星捧月,他认为他学习好大家都应该哄着他,所以他又自大。就那种自卑自大又完全不会调节,到了美国闯荡还考验心态,所以内心越来越扭曲。
他科研遇到困难,有女生号召大家帮他,他觉得女生故意宣传他的困难不给他面子。给导师告状说项目组里有人背后骂他,事实上很可能真实情况根本没人骂他,大家相处久了知道这人心态有问题根本不想理他。
还有被他杀害的华人导师,其实和他走过的道路差不多,都是从中国出去的,同一个专业,导师好像也就比他大几岁。然后人家是他的导师,性格开朗,朋友多,几乎所有和他合作过的人都认为他随和好相处。那凶手不是和导师有矛盾,实际就是嫉妒导师。
ps:平时举例偏执型人格的时候第一个反映都是说丁蟹。事实上吧,丁蟹无论怎么神经,他都有一种特别向上的乐观气质。他是真的打心眼里觉得他都对别人都错,甚至性格还比较大咧咧,不会什么事都往心里去。可是现实中的偏执型人格有很多是非常阴的,和这种人相处中能感受到他内心散发的阴森。很可能正常人看起来不值一提的小事他会记着,总觉得别人都说他坏话,然后总想着报复。
50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 20:25
Magenta麻肩塔:


就算他不读博,本科毕业进大厂写代码,也很有可能35岁中年危机自杀或杀人。本质上,看他经历,应该从小就被教导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无路可退。要转变这个心理很难。转变了,也就各种无所谓。鸡蛋放多个篮子里,没有篮子就先去造篮子。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