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R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6079604/answer/351411521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先,对片假名词抵触,这不是我国日语学习者特有的。准确的说,是所有把日语作为第二外的初学者。这个是日语教育界公认的。原因的话我觉得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它本身自带的来源问题,里面有很多日本自创的单词和意思。所以欧美人其实也抵触。而且它们来源语种还五花八门,虽然大部分来源于英国,但是像タバコ、来自于葡萄牙语。烘焙类的还有很多源自法语,很难记忆。
第二个我觉得是教育体系问题,这个是主要原因。现行大部分的日语教材,先学平假名,再学片假名。然后词汇的读音还用平假名来标注。这就导致我们入门时候的那股激情放在平假名上,而且后期反复记忆,从而对平假名记忆深刻,甚至形成肌肉记忆。但是片假名的话,学习的时候激情会有落后,并且以后用的地方也不多。就会记不牢,看到后反应不过来,这样直接导致了抵触心理。这个可以拿我自己的体验来说。我自己对片假名没有抵触心理的触发点,是以前上班时候高强度输出片假名,和平假名有一样的肌肉记忆后就没有抵触心理了。现在平假名词,汉字词,和语什么的已经一视同仁,只有见过和没见过的区别。
另外补充一个案例。以前研究室日本同学教过一个爱莎莉亚小姑娘。日本同学为了解决这种抵触心理。入门初期就平假名,片假名同时教,让小姑娘做到一样的记忆深刻。结果小姑娘不负重望,丝毫没有抵触心理,而且后面比较偏好片假名,甚是碰到不会写的汉字词,全用片假名写。还给出理由:一样的读音,片假名笔画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