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哈肥小羊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606222/answer/190646213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有鄙視鏈,而且走進圈子,會發現嚴重到讓人髮指。總結一下,就是:
喝奶咖的,瞧不起喝速溶的;
喝美式的,瞧不起喝奶咖的;
喝手沖的,瞧不起喝美式的。
————————
每個鏈條上的人,都自我感覺良好;
每個鏈條上的人,又得自詡有點小「情懷」。
說到情懷,往往在那些做「精品咖啡」的人身上,表現越明顯。
也許嘴上說著,「哎呀,喝咖啡嘛,圖個開心,速溶也挺好。」
其實心裡早已把速溶鄙視到了骨子裡,罵了一千遍「那是什麼玩意?也配叫咖啡。」
因為,曾經我就是這樣的人,哈哈,好像是挺讓人討厭~~
——————
我從高中開始就接觸咖啡,到現在也有小10年了。
現在每天至少兩杯,已經成了習慣。
但是,真的是啥咖啡都喝,就圖個開心。
心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瑞幸,星巴克,各種路邊小店,各種速溶、凍乾粉、掛耳,偶爾買點意式豆自己在家磨。

近期部分購買截圖,只想說我是真的咖啡大戶~~~
從最開始的速溶,到去咖啡店打工,接觸所謂的精品咖啡—豆子烘焙、研磨、製作掛耳、學習奶咖&拉花、練習手沖,甚至搞個小課堂,為大家介紹各種豆子的區別(肯亞、曼特寧、耶加雪菲等),偶爾再搞個豆瓣同城活動,教大家學習拉花。
反正吧,這些工作我都干過。但我只敢說我接觸的是「皮毛」,純粹是興趣層面。我對那些真正做好咖啡的專業人士還是很佩服的。即便現在很久不接觸了,每年依然關注著WCTC比賽。
說起這個鄙視鏈,我剛開始接觸咖啡時候,真的是很傲嬌。裝的不要不要的~甚至把喝咖啡、了解咖啡當成一種朋友圈的談資與驕傲。
每天在研究豆子研磨粗細度、溫度、時間、手法等等因素,對咖啡口感的影響中,樂此不疲。就為了下次看到朋友,不經意的炫耀一番~~
too young ,too simple···
後來因為一些事情,心態發生了很大轉變。
一是,隨著接觸咖啡時間長了,心態不是變得更加挑剔,而是更加寬容。咖啡店裡,每天都會接觸形形色色喜歡咖啡的人。每個人喜歡的口味、偏好都不一樣。但是,面對客戶,尊重是前提。喜好不重要,喝得爽、喝得開心,才最重要。
當然,最根本的轉變是發生在17-18年,那個時候網際網路「眾籌咖啡館」很火。很多創業者以此為噱頭,打著情懷,吸引了一批想開咖啡館的文青粉。
但是,可怕的是,拿著錢,不幹好商人應該干好的事情,天天把情懷當口號,還對那些踏踏實實、不敢冒險的普通人,嗤之以鼻,各種以情懷洗腦。
這就和有些「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的人一樣。你辭職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沒關係啊,這是你的自由與魄力。但別把其他人都視為「生活的奴隸」,甚至還腦補了一出人生遺憾的大戲。
其實,人家過得都挺好。
那個時候,我就是被眾籌入坑的一份子。
不過,也確實是不懂,對咖啡過於執念。


沒有預算,就在出租屋弄了個簡陋的
說這段插曲,不是想抨擊什麼。只想說,其實每個行業、每種消費都有鄙視鏈,這是無法改變的,人性使然,也是正常的。
我真正不喜歡的,不是那些迷戀手沖、美式,可能還常常炫耀、對速溶不屑的人。
我不喜歡的,是那些過度放大情懷,其實肚子里啥都不懂的人,他們喜歡的不是咖啡本身,而是僅僅享受咖啡給他們帶來的階層驕傲。
不過都是濾鏡罷了。
眾籌咖啡館那件事,讓我對行業一些人很失望。他們打著做精品咖啡的名義,一邊享受著咖啡給他們帶來的光環,一邊又做著不專註、不純粹的事兒,不斷消耗股東和客戶的信任。
就和現在很多開咖啡館的一樣,不過拿著咖啡館這件聽起來很浪漫的事,消費客戶的情感。
沒有品控,咖啡口感,垃圾得很。
你名字叫咖啡,就可以比咱們中國的茶賣的貴了?
如此這般,怎麼好意思去鄙視其他人?
當然,我只是說存在這樣一部分人。
我尊重每一個為夢想打拚的人。
——————————
喝咖啡,我還是覺得應該回歸到口感本身。
存在即合理,你覺得好喝、覺得開心就完事了。沒必要明明喝不慣美式,還「為賦新詞強說愁」。
——————————
最後,想說一句,任何行業都有人金玉其中,也有人敗絮其中。
對那些一直堅守「精品咖啡」的執念者,我一直心懷敬畏。即便不賺錢,依然心守一方淨土。始於熱愛,也不辜負熱愛。對得起「匠心」二字。
之前寫過關於黑咖啡&咖啡杯的推薦,有興趣可以下面兩篇文章:
推薦閱讀:
全麥麵包是智商稅嗎? - 知乎 (zhihu.com);
怎麼養成一張乾淨的臉? - 知乎 (zhihu.com);
肚子一直圓鼓鼓的,內臟脂肪要怎麼減? - 知乎 (zhihu.com)
————————————
系統健身2年,咖啡重度患者,熱愛研究各種健康美食&減脂運動
如果你和我一樣對【健身&護膚&穿搭】,以及一切變美、自我管理的知識感興趣
別忘了【點贊+收藏+關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