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哈肥小羊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606222/answer/19064621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有鄙视链,而且走进圈子,会发现严重到让人发指。总结一下,就是:
喝奶咖的,瞧不起喝速溶的;
喝美式的,瞧不起喝奶咖的;
喝手冲的,瞧不起喝美式的。
————————
每个链条上的人,都自我感觉良好;
每个链条上的人,又得自诩有点小“情怀”。
说到情怀,往往在那些做“精品咖啡”的人身上,表现越明显。
也许嘴上说着,“哎呀,喝咖啡嘛,图个开心,速溶也挺好。”
其实心里早已把速溶鄙视到了骨子里,骂了一千遍“那是什么玩意?也配叫咖啡。”
因为,曾经我就是这样的人,哈哈,好像是挺让人讨厌~~
——————
我从高中开始就接触咖啡,到现在也有小10年了。
现在每天至少两杯,已经成了习惯。
但是,真的是啥咖啡都喝,就图个开心。
心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瑞幸,星巴克,各种路边小店,各种速溶、冻干粉、挂耳,偶尔买点意式豆自己在家磨。

近期部分购买截图,只想说我是真的咖啡大户~~~
从最开始的速溶,到去咖啡店打工,接触所谓的精品咖啡—豆子烘焙、研磨、制作挂耳、学习奶咖&拉花、练习手冲,甚至搞个小课堂,为大家介绍各种豆子的区别(肯尼亚、曼特宁、耶加雪菲等),偶尔再搞个豆瓣同城活动,教大家学习拉花。
反正吧,这些工作我都干过。但我只敢说我接触的是“皮毛”,纯粹是兴趣层面。我对那些真正做好咖啡的专业人士还是很佩服的。即便现在很久不接触了,每年依然关注着WCTC比赛。
说起这个鄙视链,我刚开始接触咖啡时候,真的是很傲娇。装的不要不要的~甚至把喝咖啡、了解咖啡当成一种朋友圈的谈资与骄傲。
每天在研究豆子研磨粗细度、温度、时间、手法等等因素,对咖啡口感的影响中,乐此不疲。就为了下次看到朋友,不经意的炫耀一番~~
too young ,too simple···
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心态发生了很大转变。
一是,随着接触咖啡时间长了,心态不是变得更加挑剔,而是更加宽容。咖啡店里,每天都会接触形形色色喜欢咖啡的人。每个人喜欢的口味、偏好都不一样。但是,面对客户,尊重是前提。喜好不重要,喝得爽、喝得开心,才最重要。
当然,最根本的转变是发生在17-18年,那个时候互联网“众筹咖啡馆”很火。很多创业者以此为噱头,打着情怀,吸引了一批想开咖啡馆的文青粉。
但是,可怕的是,拿着钱,不干好商人应该干好的事情,天天把情怀当口号,还对那些踏踏实实、不敢冒险的普通人,嗤之以鼻,各种以情怀洗脑。
这就和有些“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人一样。你辞职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没关系啊,这是你的自由与魄力。但别把其他人都视为“生活的奴隶”,甚至还脑补了一出人生遗憾的大戏。
其实,人家过得都挺好。
那个时候,我就是被众筹入坑的一份子。
不过,也确实是不懂,对咖啡过于执念。


没有预算,就在出租屋弄了个简陋的
说这段插曲,不是想抨击什么。只想说,其实每个行业、每种消费都有鄙视链,这是无法改变的,人性使然,也是正常的。
我真正不喜欢的,不是那些迷恋手冲、美式,可能还常常炫耀、对速溶不屑的人。
我不喜欢的,是那些过度放大情怀,其实肚子里啥都不懂的人,他们喜欢的不是咖啡本身,而是仅仅享受咖啡给他们带来的阶层骄傲。
不过都是滤镜罢了。
众筹咖啡馆那件事,让我对行业一些人很失望。他们打着做精品咖啡的名义,一边享受着咖啡给他们带来的光环,一边又做着不专注、不纯粹的事儿,不断消耗股东和客户的信任。
就和现在很多开咖啡馆的一样,不过拿着咖啡馆这件听起来很浪漫的事,消费客户的情感。
没有品控,咖啡口感,垃圾得很。
你名字叫咖啡,就可以比咱们中国的茶卖的贵了?
如此这般,怎么好意思去鄙视其他人?
当然,我只是说存在这样一部分人。
我尊重每一个为梦想打拼的人。
——————————
喝咖啡,我还是觉得应该回归到口感本身。
存在即合理,你觉得好喝、觉得开心就完事了。没必要明明喝不惯美式,还“为赋新词强说愁”。
——————————
最后,想说一句,任何行业都有人金玉其中,也有人败絮其中。
对那些一直坚守“精品咖啡”的执念者,我一直心怀敬畏。即便不赚钱,依然心守一方净土。始于热爱,也不辜负热爱。对得起“匠心”二字。
之前写过关于黑咖啡&咖啡杯的推荐,有兴趣可以下面两篇文章:
推荐阅读:
全麦面包是智商税吗? - 知乎 (zhihu.com);
怎么养成一张干净的脸? - 知乎 (zhihu.com);
肚子一直圆鼓鼓的,内脏脂肪要怎么减? - 知乎 (zhihu.com)
————————————
系统健身2年,咖啡重度患者,热爱研究各种健康美食&减脂运动
如果你和我一样对【健身&护肤&穿搭】,以及一切变美、自我管理的知识感兴趣
别忘了【点赞+收藏+关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