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雋永zZ
鏈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147528/answer/265784664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不請自來。我來講講和國內校園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2022.12.16 更新 九、師生組內任務分工等
2022.09.05 更新
一、出勤
對於這邊的第一體驗:基本沒人出勤。。。。
我這工位在地下室負一層,一個大房間加上我四張桌子,其他兩個博士,一位實驗師(兼秘書),還有就是我。基本上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我一個人。有的時候那位新入學的博一學生還來,另一位博士基本見不到人。這位實驗師在樓上還有自己的辦公室,下面除了做實驗基本不會來,而且她還是兼職,一周只上3天班。至於教授麼,幾位教授都是偶爾來,他們對於學生沒有任何考勤要求,每周只要保證組會那天早上一定出勤就行。
有一次周末教授過來看到我問我:你為什麼每天都來,你沒去秋葉原玩麼,哪裡好玩的可多了,我基本每天都是中午來,吃個飯下午三四點就下班了。
對於學院行政職員,基本上就是早上9.30-10點上班,下午4.30下班。這邊每天晚上7點-早8點學院樓鎖門,周末全天鎖門,非上班時間想要進來需要去學院辦公室打申請開通門禁卡權限。
學校食堂周六中午開門,下午不開,周日全天不開。
二、課題組人員
日本這邊每個課題組基本上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每個課題組只有一位正教授,一位副教授,一位助教或講師,一位實驗師或者秘書,只有上一位退休和離職,下一位才有可能補位,但是也有可能面臨校外人員競聘。
日本這邊為了防止「學術近親繁殖」,所有畢業博士不得直接在本校任教,必須去校外任職,一定年限後再通過競聘回來任職。此外,課題組還有一個特聘教授,是企業和課題組合作某個大項目,可以得到一個特聘正教授名額。
目前組內出現了3個正教授,一位是快要退休的實驗室負責人,一位是即將接任的教授,在負責人退休前會轉正教授,另一位是和企業合作的特聘正教授。
此外,課題組人數全部加起來和國內比還是很小,十幾個人,其中近一半都是本科生。這點和國內完全不一樣,日本這邊本科就要進組,而且學籍上面也會寫清楚 XX教授 研。
三、企業合作
對於日本高校來說,資金更多是來源於企業合作。
國內課題經費來自於兩個方面:(1)縱向:基金、國家部委課題撥款;(2)橫向:企業合作經費。
日本這邊國家直接撥款基本上都是到學校用以學校公共建設,課題組基本都是和企業合作拿企業的錢,按照國內說法基本都是橫向經費。因為日本高校教師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所以畢業生基本都直接選擇去企業就業,對於企業來說高校就是為他們培養人才的後花園,也十分樂意和高校開展各種支援合作。
而在國內,高校和企業除了合作還存在競爭關係,尤其是縱向課題,高校和企業競標。
目前在東大這邊,企業更多會給高校很多技術支持,例如實驗平台建設、定期交流與講座。經常去看展板就能發現講座更多的是企業,為了加強高校所欠缺的工程技術短板。
目前來看,日本這邊高校和企業合作的關係確實能有利於科研成果轉化。
四、社會責任
對於高校在社會中所承擔的責任,我覺得國內和日本這邊最大的區別就是:日本高校會將最新研究向全社會公開,而國內民眾是很難直接接觸到高校和企業最前沿的研究都在做什麼。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東京大學開放校園活動。每年都會有,所有課題組和實驗室都像社會群眾開放參觀,課題組教授親自給群眾講解自己目前做的最新研究,以及實驗室內的各類設備,其中主要聽眾是初中生和高中生,以及個別家長。這在國內是完全不存在的。
此外,高校和企業還在定期舉辦各類全公開講座。之前去東京自然科學博物館,就能看到各個大學教授過來給幼兒園和小學的小朋友講解地質和恐龍化石,在負一樓還有教授給幼兒園小朋友講解什麼是粒子對撞機。
按照日本人這邊的想法,他們覺得我們企業和高校既然拿了社會納稅人的錢,那所有公民都有權利知道他們都在做什麼。
五、科研成果評價體系、學位及職稱
目前所在課題組沒有明確的論文發表要求,碩士(修士)和博士可以不發表論文按時畢業,碩士(修士)2年,博士3年。日本這邊也不需要發表SCI乃至其中頂刊,目前看了以往發表成果,很多相當厲害的研究都發表了本國期刊上。
日本這邊和德國很像,有自己的論文數據庫,並不一定都要走歐美那一套。
說個很奇怪的事情,在日本社會科學相比較自然科學類博士,反而是更難畢業或者無法畢業的,這與國內的情況完全相反。
理工科博士都可以不需要小論文,學位論文做完就能畢業,而社會科學對於小論文的要求很高。這也導致了很多社會科學類的博士生都是4年學滿以後直接退學,拿一個結業證就走人了。奇怪的是,日本社會竟然承認你的博士學習經歷,就業中依然可以按照博士來擇業。更奇怪的是,東京大學作為法學頂樑柱,這邊的教授和博導,一大堆自己都是結業的沒有博士學位。
我還問了幾個早稻田的同學,他們說他們那邊也一樣,基本沒什麼人能博士畢業。。。。。
六、師生關係
用一個詞來形容師生關係,那就是「尊重」。
老師尊重學生,學生尊重老師。教授基本不會發脾氣,和學生需要溝通都會提前預約,對於學生的自由時間絕不打擾(這主要是日本的民族習慣),因為教授不會給學生髮錢,所以學生都要去打工。學生稱呼教授除了老師以外主要稱呼其為「先生/女士」,而教授叫自己的學生也是「XX先生/女士」。
七、圖書館
東大的圖書館和我在國內看到的圖書館完全不一樣!
按照國內基本上是一個大學一個圖書館,所有資料文獻和書籍全部都在裡面。有的學校多個校區,分校區還會有自己的校圖書館。
東京大學的圖書館是按照學部、系、單獨劃分的。
以我所在的工學部(大學院工學系研究科)為例,本鄉校區就有工學部的14號樓,每一棟樓都對應一個或者兩個系。
基本上每個系自己樓內都有自己的圖書館,該圖書館只存放和本系相關的書籍、論文和學位論文。
日本這邊確實很喜歡紙質檔,對於出版的論文基本每期都會存放,此外以往畢業生的本科、碩士(修士)和博士學位論文都可以查到。
大概數了一下,東大這邊工學部有10個圖書館,各學部圖書館加起來超過30個。此外每個校區還有自己的綜合圖書館。
八、衣食住行
目前本鄉校區有兩個食堂,一個是在校區中央負一層的中央食堂,另一個是在醫學部那邊的第二食堂。一個詞來形容東大的食堂那就是:「遭不住」。窗口簡單的好像只有4個,一個賣拉麵,一個賣小菜,一個賣蓋飯,一個賣咖喱,基本萬年不變的菜單,每個窗口也就4-5種菜品,吃過幾次你就完全扛不住了。日本還有一種東西叫做生協,類似於國內的高校後勤公司,他們會發行定價股票,學生和老師可以購買60股共計2萬4日元(1200RMB),辦理一個實名生協卡,這個股票卡的唯一作用就是在學校食堂還有書店採購可以8折,最後你畢業或者離職可以全部返回2萬4。好吧,這在國內是妥妥的非法集資。。。。
此外校園裡還有移動餐車,世界各地各種風味,學校有5個擺攤定點,每周1-5中午每個定點一個餐車,下一周5個定點再轉一邊,也就是說你在一個定點可以把這25種都吃一遍。味道都很不錯,價格略貴均價800日元左右(40RMB)
校內還有各種便利店,LAWSON和生協便利店,吃喝學習用品,辦公用品,以及東大周邊(衣服,玩偶,各類)都可以買到。在法學部樓下那邊有一個打印店,東大專門開的用來賣近15年研究生考試真題,我之前好像在哪裡都沒見到過官方做這種生意的。。。。
東京大學校內沒有學生宿舍和職工家屬區,絕大部分學生都是校外租房或者在附近的寮內。據我了解日本的大學好像都沒有校區內學生宿舍。
至於交通,東大門口主要是兩條地鐵:南北線的東大前站,在彌生校區門口。進入校區農學部那邊天橋直接連接本鄉校區。還有一條是大江戶線的本鄉三丁目站,出口在本鄉校區最南邊,和文學部離得近。
九、師生組內任務分工等
對於學生和教授在組內承擔的任務安排,這一點和國內完全不一樣,甚至到了我無法理解的地步。一句話總結就是:學生因為身份原因,不和課題組以外的人員交流,都是由教授完成,學生只和教授信息交流。
組內合作企業或者單位基本均為日本頂級企業或者公務部門,來校交流多為主管高層,所以在接待和項目交流的時候均為教授接待和對接,學生可能是身份差距,基本都不會參與。這樣子的後果就是合作內容與需求還要教授再傳遞給學生,這就造成信息滯後的傳遞代差。
此外,學生也不會和校內行政人員直接聯繫,都是由課題組秘書或者教授親自辦理。例如之前某學生聯繫學院辦理入學,學院行政人員直接聯繫到了課題組負責教授,要求負責教授自己用他的校內郵箱發件諮詢辦理。此外對於各種瑣碎事情,學校也只會通知課題組負責教授。一個課題組只有一位正教授,所以其他教職人員和師生的事情都要由這個正教授來全權負責。整個校內行政運行效率低下。
還有一個讓我難以理解的點:實驗室內的所有操作,多為教授親自完成,學生基本不上手。之前實驗室內水電改造,設備安裝,機械設備維護,都是周末教授本人來親自完成,這一點讓我極為震驚。此外,實驗室的運行要求教授和實驗師必須在場監督才能開展,這一點我覺得不錯,畢竟學生操作存在很大安全隱患,而且按照安全規定,學生不是校內職員不得獨自完成實驗。但是!!為什麼很多時候我看到都是教授周末一個人自己在做實驗,學生一個都不來。。。。。
前幾天組內一位女教授周末過來一個人做實驗,開着自己的小MINI拉着一個幾十公斤的設備,她一個人根本卸不下來,而且她也沒有叫任何學生,我當時就很詫異為何如此,趕快去幫忙一起卸下來。
目前我看到的和國內真不一樣:教授一個人把所有大小事都大包大攬,學生坐享其成。
===============.
先寫這麼多,以後想起來了再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