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esse Hu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1050427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并不看好去汉字化。但就这个问题本身而言,汉文拼音化不乏其例(古有小儿经, 今有东干文),日文又有何不可。
语言和文字是相互适应的。只要可以进行口语交流的语言,拼音化就至少是潜在可行的,问题是大家是否愿意顺从去汉字化带来的语言变动:常用实词总体上以双字词或多字词为主;容易产生歧义的同音词汇,会渐渐由歧义较少的同义词进行取代,比如以“期末考试”代替“期终考试”;常用词汇总数减少。
文字拼音化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语法结构能否有效地保留。
以汉文为例:只要汉文虚词的拼音化可行,文字的拼音化就不成问题。在单字的拼读上,汉语拼音方案完全可以胜任;空格、大小写、连字符等其他符号,可以引进作为梳理句法结构的工具。
同事,实际运用中的实词使用频率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譬如题主的题目,如果汉字拼音化后,可以写作:
为什么韩国语可以去除汉字,而日本语不能?
请从语言特性上讨论。或者题目也可能修改成这样:为什么韩国语去除了汉字之后可以正常使用?日本语去除了汉字可以正常使用吗?
即将题主的“去”改为“去除”,“韩语”改为“韩国语”,“日语”改为日本语,“改成”改为“修改成”。以现在的语言习惯看,这自然有冗字之嫌,但语言的效率在于同时精简与明白,拼音化后的语言使用者会倾向于稍稍加长词语以减少歧义。
于是可以进而拼音化为:
Wèishénme HánGuó-Yǔ kěyǐ qùchú hànzì, dànshì RìBěn-Yǔ b- néng?
Qǐng cóng- yǔyán tèxìng -shàng tǎolùn. Huòzhě tímù yě- kěnéng xiūgǎi -chéng zhèyàng: Wèishénme HánGuó-Yǔ qùchú -le hànzì zhīhòu kěyǐ zhèngcháng shǐyòng? RìBěn-Yǔ qùchú -le hànzì kěyǐ zhèngcháng shǐyòng mā?
容易读吗?
遇到单字结构,我们可以使用连字符去标记,这是一个组合词、常用前缀还是常用后缀。常用的单字,久而久之会形成句法判断的标识,甚至可能被简化。比如常用的“的”字,久而久之可能就会写作“-d”;“不”字,写作“b-”;将常用字简写或繁写成异于同音单字的形式,也是为了避免高频字干扰其同音字的识别。(灵感来自清朝后期的皇帝,即位后改本名中的排行字为罕用字,以方便臣民避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