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教系副教授林雅容向BBC中文表示,一般幼童要到3歲左右,家長才會比較容易掌握孩子在車廂的行動,但亦有時間限制,「有時候20分鐘(安靜)已經蠻不錯了,除非家長懂得帶故事書或小型玩具、拼圖,讓小朋友有注意力的轉移。」
她補充,若是發展遲緩或身心障礙的孩童,即使是小一,不容易掌握車廂規範,家長會很辛苦。
「今天高鐵要求寧靜車廂,我覺得倒不如反過來,是不是要像台鐵有一個親子車廂,讓孩子在那裡比較舒服一點。」
林雅容表示,一方面家長可以早作準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民眾也應該體諒和包容家長,「絕大多數家長覺得,我已經盡力,我真的沒有辦法,我孩子安靜的時間可能只有15、20分鐘,之後他可能需要抱抱,需要我抱著他在走道走來走去。」
翻查資料,台鐵在2017年起設立親子車廂,位於指定班次的自強號其中一節車廂,提供給有未滿12歲孩童隨行的家庭或孕婦旅客優先訂位。親子車廂內部有卡通彩繪,設附有桌子的親子座、親子廁所、哺(集)乳室、嬰兒車停放區等。
對於台灣高鐵會否增設親子車廂,該公司董事長史哲給出了明確的「不」。
他指出,有親子車廂的列車通常集中在長途,但台灣高鐵平均乘客行程在一小時內,高鐵公司要考量市場性、經濟效益,是否足夠支撐提供親子車廂,加上大幅成長的乘客人數,現實營運層面沒法做到親子車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