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17篇帖子。
(轉載知乎)PhD期间如何保持科研干劲避免burn out?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6:48

肆十叄:


前一阵子赶了一堆ddl,已经burn out

现在全靠内疚感写代码,靠开会做实验,靠天亮入睡

单机模式,身边都像npc

读论文是一个人的,想idea是不work的,健身是24h健身房的,旅游是不存在的,家庭是没有的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6:48

曦雨:


主要是你得相信你做的事情是对的。一般你越是坚信就越有干劲。

但是一旦开始思考这个问题通常就不坚信了,所以其实有点无解。你不能试着解构自己的心理和动机,但是问这种问题其实解构已经开始了。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6:48

作者:游人说俗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8848345/answer/35341148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只要发自真心的热爱,不妨做一个科研浪子。

科研浪子不会随波逐流,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而自己可以拥有自己精彩的科研生活,只要科研的每一分钟是用心的,生活本来就可以很精彩。

我在读博时,最大的体会是用好有效时间,并不是每天坐在那一动不动就是有效时间,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节奏。比如我发现没有课题时,坐在电脑前看文献非常枯燥,那么去和师兄讨论、和同行讨论,甚至某日在游湖时忽然想到了一个idea。所以做好自己,足矣,用三句话来科研,甚至做其他的事,比用蛮力去做,要好不少。

第一句:是苏东坡说的着力即差。就是在讲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应过度用力或不到位,而是要选择性地投入适当的精力和时间。过度用力可能会导致事情走向反面,科研的有效时间就是你热情满满投入科研的时间,至于那些痛苦的煎熬、无意义的焦虑都会吞噬你的热情,让你在科研道路上走不远。

第二句: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缺乏人文和素质教育,脑子里只有卷文化,一切都是要更快更好的得到,比如最年轻的副教授,最多的文章数量,最好的期刊,还要用这套评价体系去把身边的人物化。然而社会上既有年少成名,也有大器晚成,每个人成就的时间点不一样,命里早就写好了,和别人比较,不过是作茧自缚。

第三句:徐霞客说,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从徐霞客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梦想未必要为了追随主流而让别人艳羡,比如在那个士农工商的年代,他放弃了那些选择,成为了明代地理学家。科研也一样,科研的范围太大了,有基础学科研究,探索最本质的物理化学原理;有技术研究,用于解决技术难题;还有产学研转化,去真正实现科技创业;更广泛的还有科普研究,探索科普对教育、对人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还有科技管理,做优科技服务,让科技工作者享受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创造和谐健康的科技社会。所以与其说看别人如何科研,不如想想如何聚焦目标,将有效时间用在有效的工作上,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6:48

mtfy:


首先要扎扎实实做到一件事儿:

别跟别人比。

大部分人都在做容易灌水的问题,

大部分人都在玩数数的游戏,

大部分人的干劲儿也是用力表演欺骗自己,

你眼中的大佬们也不会把自己造假的事儿告诉你。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6:48

我分别中美三个相当有实力的实验室待过,以我看到的科研干劲强的人,特别保持了很多年的那种,大概都不是网友们映像中的聪明人,反而是有点“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莽夫。请注意我这里不是贬义哈。

博士科研,是在人类的知识圈⭕上刺破一个点,突入无人之境,任何专业都一样。你要是太聪明,把社会、工作与生活思考的太多,着实不利于专注到科研上。相反,一些你觉得天真,傻傻的家伙,反而很容易陶醉其中不自拔。

我看到评论里面有个别人说这种人很傻。比如有一个说看着坑里面死跳不知道出来。怎么说呢?或许也是对的,聪明的人呢很多时候喜欢浅尝辄止,如果马上没有获得很好的收益的话就不想做了,或者现在流行什么就做什么,因为蹭热点,蹭流量获得的财富肯定比钻牛角尖去研究什么新东西要快。

科研它本身就不是挣钱的,你要是特别聪明,特别机敏,你压根就不应该来做科研,应该搞那些跟钱更近的行业;你既然搞了科研,进了学术这个圈子,那不正说明你有这个钻研的兴趣吗?



作者:xxlthegreat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8848345/answer/357494640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6:49


等到明天再退学:


考虑给每天定时陪家人,比如11pm开始必须放下工作陪家人,然后11pm就成了你今天要赶的ddl

我们最擅长赶ddl了!

并且每周限定一天啥都不干,这种时候才能想出idea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6:49

杜杜:


谢谢邀请~

我从今年四月份确定了最终的博士去向后开始步入系统性质的科研,导师给我布置了一个小课题先练练手。这两个多月我从0开始调研文献和进行实验,目前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工作,打算在七八月份投出去一篇,另一部分完全算法类的idea打算再细化一下冲一冲明年的CV顶会。等九月份后会开始博士主线的工作(特殊场景下的计算成像问题+底层视觉应用算法),我给自己的规划是每年保持1-2篇的高质量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项目的工程化和商业化。

这个速度谈不上快,甚至规划都达不到那些top学校博士的自我要求。但自我感觉目前的节奏还是稳的,时间上是9 10 6的分布。我目前对博士生涯也有了一个很直观的感性体验,这里也来分享一些避免burn out观点:

1、上手科研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

之所以现在这个课题能上手很快是因为我之前就是做相机的,对各个品种的相机功能原理甚至底层实现基本非常熟悉,所以只需要就问题本身展开调研就好,避免了前期对所用实验设备的学习以及对课题未知性感到害怕。Fundamentals and perspectives are very helpful for research,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路走慢一点可能会最后走得更快。一旦对某些事物有了具象理解,上手科研是一件不太难的事情。

同时在搞paper前可以先把框架写出来,像introduction、relative work甚至method,都是可以边调研边写的。等开始正式做实验之前论文的整体架构基本也都出来了,只需要做实验和修改文章即可。包括做coding工作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比如我个人就喜欢先写伪码,之后再分块写成各级代码文件最后合并修改,这样工作效率还是蛮高的。

2、坚持开源思维和多交流

之前本硕的时候我虽然做了很多项目,但基本上没有很好的习惯进行备份和保留。鉴于当时知识水平的限制,本来可以拓展的工作被搁置掉了,所以我有计划博士期间要经营好自己的github,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项目和文章写到的代码都开源掉,这样也是对自己所作工作的一种肯定,也能给自己项目进行一个备份。

同时presentation是很重要的,除了每周组会以外,每周日我会和几个来自伯克利、港中文的小伙伴做一次paper sharing session。相信能把一篇文章读明白并讲出来并经受住别人的提问,这基本上才能算真正读懂了一篇文章。

3、把读博当作工作来做

工作其实相对读书来说还是更严肃一些的,自己负责的部分做不好就会导致整体项目的延误,每个周都有开不完的会议和写不完的工时报告。读书则相对灵活很多,适度摆烂也不会受到什么制裁,不过这也会让人滋生惰性,很多ddl完不成,所以还是要给自己制定好很明确的时间进度安排,避免项目头重脚轻,最后达不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即使我们不必每天都制定计划,但是每周计划总是要有的。每个周六晚上都可以想想,这周做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下一步准备做什么、需要向外界要什么,列出一个list,搞一个自己的类似confluence的地方来做记录。

4、别焦虑我们还是学生

有一说一,读博在精神劳累程度上比我之前在大厂时候轻松多了。那时候有时为了一个从结果来看相当无聊的bug吵N次架,开N次会。而博士生做东西,做多做少都是自己的,根本上还是一个探索和学习过程,修身也修心,能获得更多的精神快感。我认为在二十多岁的年龄,为了梦想奋斗总比为了赚钱奋斗更有价值一些。同时同学比同事更容易成为朋友,所以除了科研,我们要有良好的人际和正常的生活,我也很幸运碰到现在从来不pua学生并全力支持我做喜欢事情的导师(按硕士学弟的说法是学院里面人品独一档存在的好老师),我也可以自己规划正常安排时间。平时去健身跑跑个步,周末去酒吧和朋友聊聊天,这都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手段。

并且我们不要做延毕的打算或者担忧,既然选择了这个路,踏实走完每一天,我相信每一个认真考虑选择走博士这条路的同学都是有一定能力的,延毕这种情况基本上不会发生。

以上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6:49

作者:盘铭日新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8848345/answer/35724942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实,避免burn out是不太可能滴。

首先,题主可能知乎逛多了,或者所在平台高。其实我所见过的大部分博士生,自律才是非典型的。

但能读到(高平台)博士的,几乎没有不自律的。这一点大可放心。因为有个说法,说PhD Candidate都是自我PUA的高手,后来用词文雅了,叫做优绩主义者。一个意思。

如果说硬要给建议:就是一个清晰具体的目标。

比如说,希望今后在学术圈混出名堂,就要提前规划,比如说什么学校,什么团队的平台能出人才?怎么才能在博后或者就业时进去呢?进去的话需要几篇,什么水平的论文敲门?现在离毕业还有几年,打算什么时候发?发这个论文的必备条件是什么?自己还差什么?差在写作还是Idea?高水平Idea有什么特征,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我的差在哪儿?

设定一个目标,从靶子开始往准星回溯。大概率你会发现,其实留给中国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时候根据总目标,分解出子目标,制定计划,该social就social,该埋头写就埋头写。就像你做横向,甲方给你设立了DDL,几号模块测试,几号整体测试,几号联调,几号上线,一环扣一环,而不是在学制结束的那年六月份等着,你就会明显把节奏拉起来。

再比如说,你想毕业后进科研院所,就看看人家招人有什么要求,桌面上的和桌面下的,自己够不够。是需要扩大学术影响力,还是需要多参加他们的横向项目。

但如果说,我家都给安排好了,就差个文凭,那就没必要问了,继续这种非典型不自律的生活也挺好,谁说非得天天苦哈哈的才是人生了?

看得出来题主是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注意适当给自己的心态松松绑,有些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不必要负罪,希望你立好目标,付诸行动,得偿所愿。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6:49

如果是单纯的没动力或者懒,定期的组会就是你最大的pressure和motivation. 

如果是做科研做到一半突然没干劲了,可以试试改变一下生活环境,比如给自己买个新的电子产品,又或者养个植物,甚至是买些装饰品点缀一下工位,换个不同味道的香薰。没钱的话还可以大扫除一下自己的房间,清理手机电脑的屎山数据,重新打理一下个人网站,或者去参加个学校的志愿者活动。

就我个人来说,生活上的一点点变化就能给我提供很长一段时间的新鲜感和情绪上的一种...清爽感?就好比在闷热的夏天,刚下完一点点小雨,在桑拿房一样的街道上徒步了大半个小时,突然走进空调房里的那种感觉。趁着清爽感没消退,可以把要读的但压箱底吃灰的论文都拿出来看一遍,生产力仅次于DDL. 

一尘不变且没有的生活对意志力是极大的考验,这也是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人能坚持撸铁但不喜欢有氧。



作者:子言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8848345/answer/190082145192745091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5-7-23 16:50

Finance101:


玩的时间比做research的时间多就行了 曾被朋友评价为“play the hardest and no research at all”,我倒是觉得做学术就得用巧劲儿,还得多放松玩耍。

——— 来自两年八个月博士毕业 & 顺利找到AP教职的学术混子真实经验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