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芦苇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6040126/answer/27749753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哀莫大于心死,我选择默默离开是因为心中无法排解的郁闷、无奈和对公司彻底的绝望。无法在沉默中爆发,只能在沉默中离开!
我曾经在世界500强国企工作15年,从事管理岗位,当时年龄30岁出头,人力资源部门主管的助理,上下级关系融洽,工作小有成就,领导重视、同事认可,貌似前途光明、未来可期。工资待遇在当地算得上中上水平,有车有房,没有贷款和债务,生活稳定!
即便如此,我不顾家人的反对、领导的挽留和同事的奉劝,于2015年毅然决然选择了辞职。
当时我所在公司的状况简单概括下就是:一群60年代的领导,坐在70年代的办公室里,吹着80年代的牛逼!70后们在喝茶而且要泡上枸杞人参、养生,混日子等退休;80后们在喝酒、每次喝的烂醉、托关系忙着提拔;90后们在井下一线干着最苦最累的体力劳动看不到出头之日。简单阐述一下我离职的原因:
首先,这家老国企工资分配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标准,基本工资真的差距不大,最低岗位的普通员工和最高级别的总经理相差不到1000块钱,而且员工每年还能涨工资,而总经理的基本工资大多已经定格了,员工的的基本工资跟领导是在缩小的,看到这里别忙着喷我。您往下看,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国企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早就已经面目全非,在基本工资之外,增加了绩效工资、效益奖金、安全奖金等等项目,起初员工是支持的,毕竟增加了员工的收入,领导多分一点,工人少分一点,差距不大,还能接受。进入二十一世纪,领导们的各项奖金像坐了火箭一样,一飞冲天,处级年收入动辄三四十万,科级也普遍达到十万,重要岗位的能拿到近二十万,普通员工的收入一如既往的稳定,拿到手不到五万,地面低岗位的年轻员工年收入不到三万。更加不幸的是,这个差距还在不断的扩大。
其次,这家老国企的选人用人制度几乎是几十年不变,拿着八九十年代的文件修改一下学历标准和发布时间,放到今天依然能用,无非卡着各种条条框框,如:工龄、年龄、学历、职称、是不是党员这几项指标,符合条件的员工自愿报名应聘,人力资源部门组织考试,成绩达标的员工再接受职工的投票,选出得票高、成绩好的两、三个人选报给总经理办公室,由公司领导班子开会研究确定最终的人选。方案定的公平公正,严肃严谨。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却是精彩纷呈,如果公司的一些管理岗位出现空缺,一般情况下总经理都会有内定的人选,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一系列的暗箱操作,无论如何也要确保领导内定的人成功当选。如果年龄超了,可以改档案,这个不看身份证,以档案年龄为准;学历不够,可以改档案,塞上假的学历材料,包括假的毕业证。这些都是小儿科,有段子说,某些领导的人事档案除了性别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这绝非危言耸听!考试环节,提前给内定的人透漏笔试和面试的考题和标准答案,如果人太笨,知道答案了还考不了高分,人力资源部的人偷梁换柱,做一份高分的试卷给替换一下。职工投票环节就更有意思了,领导提前找参与投票的职工谈话,确保把内定的人选上去,一般职工也明白,只要跟这个人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总会给领导面子的,领导让选谁就选谁。如果这家伙的人缘太差,职工不买账就是不选他,也难不住万能的人力资源部,继续暗度陈仓,唱票环节像变魔术一样,神不知鬼不觉用早已准备好的写着“同意”的选票替换出“不同意”的选票,随后大大方方的公之于众,反正是不记名投票,不怕翻旧账。
第三,国有企业虽然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严谨的监督机制,但由于一把手的权力过大,制度流程往往流于形式,监督监管更是形同虚设。有一次,公司社会层面招聘员工,人力资源部对报名人员情况进行逐一审核,筛选出一个肺结核患者和一个尿毒症患者,这种人肯定不能录用,汇报领导后,总经理的电话打来了,要求重新修改查体报告,隐瞒患病事实,办理入职手续,原来这俩人一个是总经理老婆的亲外甥,一个是总经理的老乡。肺结核被安排到了质监部门,基本属于事少钱多无责任类型,尿毒症直接特批,休长期病假,不上班白拿工资,而且医疗费报销的那种!其余符合招聘条件的员工,统统安排到一线从事重体力劳动。
在国企工作的这十五年,尽管在外界看来工作稳定,前途光明,实际上颤颤兢兢、如履薄冰。时时刻刻感到心灰意冷,很多事情明知不对,但又不得不做,而且要昧着良心去做,内心纠结、矛盾,经常进行强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有一天,领导授意我做一些事情,严重侵犯到一些员工切身利益,我像往常一样,表面平静,但是没有按照他的意思去办,而是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维护了那部分员工的利益,事后,我的内心无比的畅快,面对领导的歇斯底里的批评和质问,我拿出准备已久的辞职报告,交给目瞪口呆的领导,毅然决然的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