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6篇帖子。
(轉載知乎)「访问学者(Visiting Scholar)」是怎样的身份?和留学生有多大区别?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59
作者:张伟用谈美国签证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623697/answer/229098764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在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

做过访问学者,也帮助一些朋友申请到了美国访问学者的机会。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福利是,学者持有J1签证,在美国学习、交流、研究,配偶持有J2签证,可以在美国合作工作。最重要的是,未成年子女持有J2签证,可以在美国就读公立中小学。我觉得比较适合家庭出国进修,因此也分享下相关经验。

大致浏览了前面的一些回答,个人经历类的就不评价了,网上内容粘贴复制的回答,存在很多误区和瑕疵,有些以偏概全,因此梳理一些要点吧。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访问学者也属于留学生的一类,当然我想提出问题的网友(以及社会普遍默认为),留学生是指攻读学位的学生,而访问学者是不需要拿国外大学学位的研究人员。因此本帖也从这个角度适当展开。

访问学者(Visiting Scholar)是受到美国大学的交流访问邀请机会,在成功申请到J1签证后,在相应的美国大学从事研究和学习。按美国官方的定义是:美国交流访问学者是指参与美国交流访问学者计划的人员。该计划是美国移民法规定的,旨在促进在教育、艺术和科学领域内人员的知识和技术交流。交流访问学者项目所对应的J类签证旨在促进教育、艺术、科学领域人员知识和技能的交流。参加者包括大、中、小学的在校学生;参加公司、机构和办事处在职培训的人员;小学、中学和专业技术学校的教师;赴高等教育机构任教或从事研究工作的教授;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赴医疗或相关机构进行专业培训的人员;以及赴美进行下列活动的国际访问学者:旅行、观测、咨询、研究、培训、分享或示范专业知识/技能、参加有组织的民间交流项目。

关于访问学者身份,存在一个普遍误区,“只有大学教授才有资格去美国做访问学者”!其实认真研读上文的朋友,应该能明白,美国交流访问学者,并不限于哪一类人群,白话就是,基本上,任何人,都有机会去美国做访问学者。在校生,包括大、中、小学生。成年人也是各领域的人员,教授和学者只是其中一类,文化艺术类从业者,公司高管和职员等。我本人申请美国访问学者的时候,主要工作经历就是小微公司的职场人士。

整体来说,访问学者和留学生一样,都受美国大学的国际中心管理,分别获得DS2019表格和I20表格,可以办理J1和F1签证。入学后,可以办理校园卡,享受校园设施和福利,包括不仅限于参加课程学习、参与教授课题研究,使用图书馆和健身设施等。

不同点有很多,列几个重点吧:

一、留学生需要参加美国大学全日制课程,因此普遍需要在学习方面投入很多时间,当然也要完成教授布置的各项作业。而访问学者以交流访问学者和研究为主要任务,一般没有参加课程的硬性要求,因此时间比较灵活。至于研究任务多重,主要看美国大学的要求。如果学者没有获得美国大学教授的资助,一般不需要看美国教授的脸色,说白了就是美国教授也不会对学者有太多要求,比较随意。所以呢,访问学者爱干啥干啥,因此荣获“透明人”外号。

二、留学生以攻读学位为目的,因此成功留学的标志是,顺利从目标大学毕业,捧回金灿灿的文凭。而访问学者,一般目的不在于学位,因此主要是访学的过程。当然,也有朋友访学期间,疯狂学习并获得国外大学学位的情况,这就看个人能力和投入了。

三,留学生持F1签证,访问学者持J1签证,其实差别不大,原则上不能在美国工作的。因此经费来源,其实也因人而异,留学生/访问学者有获得美国大学(或政府、基金会相关机构)全额资助的,俗称全额奖学金;留学生/访问学者也有从中国获得资助的,比如国家留学基金委

(或地方政府、大学相关机构),俗称“公派”;当然也有留学生/访问学者自带干粮的,俗称“自费”,我就是自费访学美国的一员。

四,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也都可以带家属随行,但只能是配偶和孩子,不能带父母,分别办理F2和J2签证。福利是,未成年人子女,持有F2或J2签证,可以在美国免费读公立学校。略有区别的是,配偶F2签证不能在美国工作的,而配偶J2可以在美国工作。因此,我有一些朋友,想移民美国,但没有下定决心的,夫妻会以J1、J2的身份访学美国,这样可以在美国工作、生活一段时间,进可攻退可守。

五,从申请条件来说,一般留学生会比较严谨,至少主流学生,目标拿学位的,要求就比较多了。比如,美国研究生一般要求留学生有学士学位,以及托福、GRE或GMAT之类的考试成绩。而访问学者则随意得多,大专学历甚至都可以。我目前任职美国极妙国际教育集团,成功与美国菲迪大学达成官方合作,设立交流访问学者项目,接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申请者,也不需要提交托福之类的英语成绩。非常适合成年人带家庭随行的,尤其是陪读妈妈,毕竟美国没有陪读签证。 我在美国访学期间,认识一些陪读妈妈,好些拿着旅游签证待着美国,风险很高,在美国逗留时间过长,而且频繁出入境,有一些直接被海关拒绝入境,然后被遣返了。

就说这些吧。如果还有细节问题的朋友们,可以给我留言。

张伟用老师在美国做研究学者,研究课题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业与职业发展。来美国之前,在北京创业做留学公司十余年,帮助学生申请美国名校和奖学金,对美国留学和留学中介行业很了解。

目前也开通了【付费咨询】,提供美国留学和交流访问学者的申请经验和选校定位,选择优质留学中介和维权,出国考试培训机构和留学后服务,OPT,求职就业等。希望通过知乎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张伟用谈美国签证

91 次咨询

5.0

清华大学 MBA

1430 次赞同

去咨询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59

Vicky:



美国的访问学者属于J1签证,一般通过国内高校申请外派访问的,学费和生活费由政府负责。一般会有2年的回国限制,在美国完成学业或是交流后,必须回国服务2年。留学生签证属于F1签证,所有费用自理。没有必须回国的限制。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59

作者:Paper Ki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623697/answer/17331175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美国为例。访问学者是J1签证,留学生是F1签证。访问学者可以带直系亲属赴美,为其办理J2签证,面签时需要一起去大使馆。据了解,很多年轻老师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赴美访问,在美的1-2年里,孩子的英语水平可以获得很大水平的提升。

如果你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不论你在国内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办理的J1签证,即访问学者。有些水平比较高的教授,会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访问,但本质上也是访问学者,也需要J1签证。即便你在国内是学生,当你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美国时,对美国高校来说,你并不是以学生的身份来的,而是visiting researcher,也就是所谓的访问学者。访问学者可以免费使用学校的公共资源,例如图书馆、机房等;可以旁听一些课程,但不能进入选课名单;一些学生可以享受的福利,访问学者可能无法享受,以答主在Rutgers访问时为例,其本校学生进入健身房是免费的,但答主需要每月支付40美金,但这一点可能因学校而异。

访问学者不可以去打工赚钱,只能做义务工;访问学者不能办理ssn(类似于中国的二代身份证),因此无法办理信用卡。关于后者,这是ISSS规定的,但在有些州,我的同学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办理ssn成功了。


此为PK入驻导师或往届学员撰写,更多干货或需要留学、考研/保研的背景提升、科研论文辅导服务,请关注微信公众号:Paper King。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9:00

中创侨智Artemis:


近年来,我国留学人员不断攀升,不论是通过国家公派资助,还是自费出国,海外学术经历已经不再高不可攀。除了攻读学位的留学生,访问学者这一名词也越来越多地映入人们眼帘,但是访问学者(Visiting Scholar)是什么身份?它和留学生有什么不同?依然有很多学生弄不明白。今天中创侨智将详细为您介绍访问学者的定义,以及这两者的区别。

1、访问学者的定义

维基百科关于访问学者(Visiting Scholar)的定义为:在美国学术界,访问学者/访问研究员/访问讲师或访问教授(visiting scholar, visiting researcher, visiting fellow, visiting lecturer or visiting professor)均可归类为访问学者。指某机构的学者受到邀请,到另一高校/机构开展授课、演讲、学术研究等活动。通常访问学者是无薪的职位,历时几个月到一年,在一定情况下,访问学者职位也可以延长。在中国学术界,根据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于 1987 年发布的《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身份的管理细则》中规定: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身份,按留学目标分为大学生、研究生、进修人员或访问学者。访问学者(visiting scholar)是指以进修和研究为目标的留学人员。

不论国内外,访问学者大多是拥有工作经验的教师、科研人员、医生及各领域小有所成的学者。他们通过去国外做访问学者,观摩国外授课/临床,开展共同课题研究,丰富两机构间的国际交流,同时为自身论文写作、职称评定、科研创新奠定基础。现在国内各大高校、医院、科研机构,普遍将海外学术经历与职称评定挂钩。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访问学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家或单位公派,不少学者愿意自负生活费到海外进修。

与留学生相对应的访问学者,严格意义来说应该是联合培养或交换生。因为国外没有交换生或者联合培养的概念,留学基金委也指出,在申请联合培养时,导师发来的邀请信给出的头衔应为:joint student、visiting student、visiting researcher。故而一部分学生因为在学校里耳濡目染,认为访问学者与留学生类似,但是实质上两者有非常大的区别。用包含关系来解释就是,访问学者和留学生都属于留学人员,访问学者包括访问学生(虽然在公派中属于不同项目)。

2、访问学者与留学生的异同

留学生的目标是攻读学位,毕业后将获得国外院校的学位证书。学生需要选修学分,达到听课标准,完成报告,论文,考试等结课考核。

访问学者(学生)可以旁听课程,但是不会获得学分,也不需要参加任何课业考核。其主要目标是在导师的监督协助下,完成指定课题研究。同时也可以参加校内的研讨会,讲座等学术或课余活动。

国际留学生的申请通常由院校招生部统一管理,学生需要达到指定的标准,才可以申请入学,包括但不限于学业成绩GPA、语言成绩托福/雅思、该国入学考试如GRE/GMAT等。即使外方教授从学术角度认可申请者,但如果申请者不达标,也依然无法申请。

访问学者的申请条件则较为宽松,只要外方导师对申请的学术背景认可,通过导师面试或外方院校人事部门面试,即可获得外方邀请函。通常需要申请者向外方教授发邮件,附上自己的简历,并表达想去做访问学者的想法。如果导师对申请者感兴趣就会进一步交流,比如要求提交推荐信或研究计划,当然也有部分导师比较爽快,可能会直接表示同意接收。邀请函及后续流程则由教授转接人事部分办理。

另外因为留学生要按照学年入学,申请需要遵循学校要求的招生时间。访问学者则相对灵活,只要导师有接收访问学者的名额,在学年内大多数时间都可以赴职,需要注意的是人事部门在节假日、寒暑假休息,在办理相关手续时需要注意避开这些时间,以免延误签证等流程。

留学生一般需要交纳比较高昂的学费,特别是英美澳加等国家,相当于每年几十万人民币,国际生的学费、杂费每年都在增长。对留学生家庭是一大压力。

访问学者一般不用向国外院校交学费,只需要自己承担在国外的生活费及一些学校内的手续费,如办理签证表格、办理校园卡等。部分专业如商科、法学,学校可能会提出需要交纳管理费,但远远低于学费的标准。如果能申请到学校或单位的公派,则支出将进一步消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访问学者帮助导师完成一些项目或实验,导师愿意支付部分薪酬,虽然不及博士后的薪水,但是在生活待遇上也是部分可观的补足。

访问学者的在学校的待遇近似留学生,可以办理校园卡,享受图书馆、实验室等待遇。通常导师会给访问学者安排工位等办公条件,但是一般学校不会为访问学者提供宿舍。访问学者可以向导师咨询附近租房相关事宜,我们很多老师就是通过导师或未来的同事解决的房源问题。

在回国发展方面,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可以在驻该国的中国领事馆开出《留学人员回国证明》,访问学者的交流时间长于6个月,也可开出《留学人员回国证明》,不过两者的头衔不同。拥有《留学人员回国证明》,回国后即可享受海归福利待遇,如购买免税车、人才引进落户、申请资金等。

美国学生签证为F1签证,携签为F2签证。美国访问学者是J1签证,携签配偶及子女是J2签证。以J2身份来美国的义务教育年龄范围子女可以申请入读当地免费的公立学校,不仅访问学者自己进行学术交流,孩子也可以在美国中小学体验多文化教育,这对孩子的英语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一优势使部分学者以子女教育为目的来申请国外访问学者。

综上所述,也有部分学生想要以访问学者为跳板,一边提升自己的英语、学术水平,一边准备后续的学位申请,并争取留学奖学金。这一想法固然好,但是中创侨智也要提醒大家,如果是去美国做访问学者,因为中美协议J1签证一旦回国需在国内工作或学习2年,然后才可以申请赴美。如果抱着以上目标,则需要在美国办理J1豁免,请中国使领馆出具“不持异议信”,豁免成功后再变更为学生签证。另外如果是拿国家公派资助出国,则一律无法办理豁免,这也点需要注意。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9:00

Elite美国访学J1签证:



访问学者(Visiting Scholar)是指在自己国家已有一定学术地位和研究成果的学者,他们前往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短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与此不同,留学生则是为了获得更高学历或学习新知识技能而出国学习的学生。

访问学者的时间安排相对较短,主要专注于与合作导师或研究团队的学术合作和研究项目,而留学生则需要完成整个学位课程,并获得相应的学分和学位。在生活和社交方面,访问学者通常更专注于学术研究,较少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交圈子,而留学生则更多地融入学校和社区生活,与其他学生建立友谊。访问学者的申请条件通常包括一定的学术背景、职业能力、外语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他们的生活条件因所在国家的消费水平和个人经济状况而异。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9:00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