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共發了16篇帖子。
(轉載知乎)「访问学者(Visiting Scholar)」是怎样的身份?和留学生有多大区别?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56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57

易晓波:


终于轮到我上场了


鄙人国内top 2野鸡学校在读直博生,两次背井离乡出走美帝游玩,哦不,去美帝求学(J1 visiting scholar)。先大概介绍两次经历。

第一次属于国家公派,由留学基金委资助飞机票和生活费,基金委给的生活费根据不同城市而不同,在美帝分三等,大城市如纽约,波士顿,洛杉矶等1700,中等城市1600,再次等1300。 如果自己做饭的话还是很够的,如果经常在外面吃的话就得家里补贴了。期限基金委规定为6到24个月,出国之前就确定好时间,到了美帝之后可以申请延期,但延期期间不给生活费。每月月初生活费就会到账,这点还是很赞的,而且出去之前还是预支三个月的费用。在美帝的研究学习情况就完全根据导师而定了,老板愿意管你的话还可以跟着做点事情,不愿意管的话就可以真的做到visit了。吐槽一下因为是基金委资助,手续相当的啰嗦。。。又是找公证又是交保证金,巴拉巴拉,前前后后办了好几个月,下面的流程图大家可以感受下

第二次是美帝那边的一个老师出钱让我过去,学生穷不好自费了,而且基金委只给一次出国的费用,第二次就不管了。但是到了美帝之后1个多月都没发下工资,最后问小秘居然给出了:they haven't figured out how to classify your salary,尼玛劳资只带了2000块钱,交了房租之后就快没钱了,结果给我这样的答案。好在老板还是比较nice的,自己掏钱先借我。相比基金委资助,美帝老师出钱的话手续要简单很多,只要美帝寄个DS2019表,就可以去办签证了。

PS:1,J1签证大部分都有two years rule,结束后要回国待两年,可以申请豁免,不清楚具体怎么申请;

2,J1除了在校生外还有一般就是国内高校教师,据我看到的现象好像是高校教师居多,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想要在国外混个出国经历,这样可以在国内混得更好。(啥,你问我出国是想干嘛,当时是游山玩水还能镀层金了,哦不,我是要顺应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增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能力。);

3,我觉得如果不用外国那边的老师出钱的话还是很好申请的(自费或者基金委答应给钱),基本只要国内老板同意介绍下就问题不大(啥,你问我为啥第二次美国老板肯给钱,那还不是哥哥我牛掰掰嘛);

4,很多J1出去的国内高校教师都带着家眷,家眷可以办理J2,小孩在这边上学啊,那英语蹭蹭地上升的好快,我这从初中开始学了十几年的英语的感觉被完爆啊;

5,在国外待满半年就可以向大使馆申请开一个留学证明。

6,第一次美帝报道的时候ISSS的人就跟我们说:You can not have jobs, you can not take classes, you can not have ssn。工作嘛本来也不指望,上课不能选只能旁听,ssn的话一般办信用卡需要,听了这个之后我还真没申请ssn,后来好几个同去的人都申请通过了,说不用管ISSS的人说的,赶脚被骗了。。。

7,第一次去的时候基金委给的钱不够当地最低生活标准,最后小秘让交一个其它的资助证明,看来当地人的最低标准还是挺高的。


先写到这吧,有问题再更新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57

访问学者或客座教授在学术界定义是指一所学术单位(医院、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学者(医生、研究员、教授等)前往拜访另一所学术单位。

他们在所访问的学术机构里,有专题的开堂授课,或者进行着有专题的学术研究。

若是要进行学术研究,则专题通常是访问学者所认为重大且亟欲探讨的。

此职大部分是未给薪的,而年限基本为一年,但可视情况延长时限。


设立访问学者的目的,在于使从事此领域的学者,能将所在学术研究机构(尤其是学者本身)所欲探究的学术问题,带到另一所学术机构去研习和深造。

他们所要探究的学术问题,必须是能在研究完成后,对社会于知识和研究上,因其社会价值性而引发更多的国际学者有兴趣且前来跟进探索。

因此为了促使更多的学者去研究所设定的专题,访问学者需要积极地参与许多具有贡献性质的学术机构活动,包括:

1. 在所访问的机构内,开堂授课

2. 积极与研究生讨论正式或非正式的议题

3. 参与所访问的学术机构之文学院或理学院(的学术职员)正进行的研究,并担负着一定的研究任务

4. 在所访问的学术机构内,于客座讲学或小型研讨会上,以教学形式做出贡献

5. 发表学术论文,以做为整个学术访问计划的总结


光凭定义和其本来的目标,我们是无法窥探其根本的工作内容的。

在传统的理念中我们普通人觉得访问学者肯定得在国际上做了很有影响的工作,人家才会邀请你去访问的。

而事实上人家主动邀情什么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都是学者自己想去访学,主动提出,让对方的研究机构发个邀请函,然后人家才来邀请。

通俗的可以理解跟找工作差不多,并且待遇不高。


那么访问学者算留学生吗?


访问学者自身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工作经历甚至是有的已经是老师了,出国也不是为了攻读学位、也不需要去听课,所以访问学者只是对方研究机构的一个客人,是一种人生经历,而不能称为留学生。

做访问学者只是一种经历,是去开阔一下眼界、和国外建立学术联系。将来有机会开国际会议时候好歹还认识几个人。

但抵达国外的研究机构,大部分访问学者都是和研究生们呆在一起做事情,很难有机会像老师一样可以发表演说和个人见解。

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享受留学归国人员的优惠政策。


留学人员定义是指公派或自费出国(境)学习,并获得国(境)外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含)以上的人员;在国内获得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到国(境)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一年(含)以上的访问学者或进修人员。

所以没有学位和资格认证的海外经历是访问学者,拿到学位和资格证书的是留学生,实在是无法等同。


没有学位,访问学者出国“学”什么?

访问学者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但不拿学位、不需要上课拿学分,访问学者在国外学什么呢?


跟着华人老板的一般会被当苦力(此处没有歧视和偏见),如果国外的老板也提供访问学者资金资助的话,被剥削可能性是妥妥的了。

但是对像我们常年输出的公派访问学者来说,国外的老板不出钱,即便是华人老板他也就不好意思安排工作给你。

如果碰到欧美系老板、尤其是有了终身教授职位的欧美系大佬的话,他们更是不好意思用免费劳力,对访问学者基本放羊。


大部分访问学者会趁机将参观游览一下,然后看看有没有研究生的研究课题还不错共同研究一下,然后差不多时间就到了。

好比大臣出使外国,走一圈,访问的时间也就差不多了。



也有的访问学者和研究生一样去听一些课程,或者跟着自己感兴趣课题的研究生一起每天做实验做到深夜,如果恰好是国际会议,也可以自费去参加一下,深入了解国外的教授的课题......


时间太短学不到东西是不是可以延长点呢?

一般只有一年,尤其对于公派的访问学者,国家明显是知道访问学者还是不愿意回来的,所以公派访问学者要交很多押金,签了很多合同,强制时间一到必须回来。

国家还制定了很多优惠措施吸引你回来。

其实,对于真的不想回来专心留下来做学问的人来说,就要申请延期,在国外老板同意资助你的前提下,国内就要办理相关的停薪留职。

个别学者由于出国前的信息不通畅逾期不归要进行相应的惩罚。


拿医院做例子。对于公立医院的医生的访问学者什么时间最佳?

我觉得如果想以后在国内发展、而且已经有了理想的医疗机构单位的话,先国内占个窝再出去访问一年,至少能获得一点国际资源。

如果以后准备到国外发展,那就事不宜迟越早出去越好。

直接申请读博士,已经有学位的可以申请博士后这类的工作岗位,一方面可以安心做学问,一方面收入也不错。



以下是一些访问学者的访问文章

《协和医生在美国三所著名医院的访问学习》

《一位中国肿瘤医生在美国癌症医院的访问学习纪略》

《天津市口腔医院靳淑凤赴美访问学习见闻》


第一篇的协和医院医生作为访问学者来到了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麻省总医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神经外科三所外国医院访问。

这三所医院里第一所医院有针对访问学者的安排,能够照顾到每一位访问学者,提供随访资料。协和医院的医生来到这三所医院,主要是观看浏览医院的人员工作和医疗环境。

这位医生还参加了一项关于肢端肥大症的一项临床研究,学习他们如何进行临床科研。

这一篇文章的医生属于“游览+参与感兴趣课题研究”模式。


第二篇的肿瘤医生叶医生来到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访问学习,跟随着医生Paty学习。不过严格上来说也属于“游览”模式,Paty医生有着自己的工作,每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患者沟通。叶医生的访问学习获得了对国外手术的了解。


第三篇文章的靳医生来到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IC)的牙学院参观临床和教学。靳医生的访问学习模式属于“游览”模式,主要是在参考国外医学手术。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57

只知道一些美国的情况。在“访问学者”中,一部分是以访问学者名义拿J1签证来交换的国内在读博士,这一部分人外部特征及生活状态跟留学生类似,不过他们不是正式录取的学生,所以也不交学费(生活费一般是留学基金委资助),只能旁听不能选课,学业压力小很多,除非国内老板跟相应的海外导师有私交,或者国内派出院系与海外接收院系有合作。虽然前期与相应院系接洽的时候需要提交研究设计,但实际上并没人关心,访问期间的研究进展纯凭良心。

另一部分是在职的青年教师或者研究所的青年学者,大多以往没有留学经验,海外镀个金,简历加行字,孩子来学个英语,如果能在美国搞个孩子出来就最合适不过了。有以下特征的极有可能是访问学者:三四十岁,英语捉急,早上九点多来学校(因为八点钟要送孩子去上学并顺便在孩子学校吃个早饭),提个饭盒,三四点钟就要回家接孩子。

我怀疑哈佛燕京学者可能不是这样的,具体不清楚。

另外补充一下,在中国访问的富布莱特学者基本是不上课的,主要是做研究,吃喝玩乐也都不耽误。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623697/answer/893573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57

某匿名用户:


本组呆了六年,有过五个访问学者和四个访问学生的接待经历。组里要求严,大多老师还是有实验要求的,有部分人非常纯粹,真心喜欢科研,非常值得学习和尊重。但是学生我实在是槽点甚多。

最后两年甚至刷新我三观,毕业时差点还害得差点双向。

王姓南京某财女硕士,背景不说了,免得查专业。简直把系里当国内自家,来了一周不到自己一边秀恩爱一边劈腿了国内男朋友,然后来劲还搞了狗血在组里,完全影响工作氛围。

因为本学姐介绍认识的劈腿对象,完全没想到能一拍即合,结果戏来了,开始拿学姐当情敌,自己悄咪咪约么就约了该工科男博,被友人看到还钻草丛里怕被认出来。隔几天就犯病了,非要穿个礼服背个chanel包包(参见见家长装束)来实验室坐班表演本姑娘最美最有钱快来看...秀了一周,隔壁还坐着别组的国际生。估计后面有人讲了...终于给穿回裤子了。

届时学姐我还在准备prelim,压力甚大,心里简直万马奔腾,怨气滋生,一边准备一边骂,简直爆走到要去challenge老板怎么招的人。

真的,25岁的人,研二了都,真严肃点学术上讲两句么,就给我装柔弱,意思你针对欺负她。那姐姐就不讲话了呗,给你换人带你,组会还要挑拨一下。走时候还自己说自己论文查重80%,组里老美简直看戏呵呵。

听说女方家长施压男博回国后终成佳侣,简直可喜可贺。

希望各校送学生短期交流(6-12月),出来前做下学生心理素质的建设,别各个都恨嫁到别人挑一下就觉得赶紧上杆子劈腿也要定关系了,真的,学姐学长不欠你的,不是你妈,真是乱。

对国内学术氛围也颇为堪忧...雷几率甚高。

类似故事偶有听说,感觉到了一定时候多少都会经历或小卷风擦边,人生已经够艰难,本段亲身经历太震撼了,比research求毕业的压力更让人崩溃。

我组可作经久流传的故事,警示后人。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57

作者:树袋熊姑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623697/answer/8940445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访问学者,是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一种身份,其他公派留学人员身份还有高级研究学者等。重点在交流合作。1.费用。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员资助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奖学金(包括很多费用,具体记不得,数额不多不少,基本够用)。 2.国内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正式在职人员,符合条件的可申报基金委的留学项目,成为访问学者。3.有两种渠道,一是自行联系国外留学单位发邀请函,一般是和国内单位合作或有私人关系的。二是申报基金委的成班派出项目。4.零碎补充。留学期限一般为6至12个月。持因私护照,美国拿J1签。因为是国家公派人员,在外需遵守严格的规定,在外生育基本不可能。带孩子出去这事儿吧,也有规定,但是人之常情。出国前需缴纳保证金,回国后没什么问题了才能领出来。 有需要可关注国家留学基金委官方网站,很多很多公派项目。覆盖范围从高中生,本科生,硕士,博士,在职人员,还有国外在读生,非常广泛。

留学生,一般理解为自费在外求学的学生。重点在求学。但是国家公派项目出去的学生,也叫留学生啊,只是相对于自费出国的,需要遵守一些规定,比如回国服务期。


手机打字,不好排版,见谅。因为之前做过相关工作,还算略知一二。细节之处可能有偏差,烦请指正。

还有,国家公派项目真的非常多,资助对象覆盖范围也很广,特别是在校生,能做好语言准备的话,非常受益,说走就走也很可能哦!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58

某匿名用户:


说实话我也很想知道答案。望知情人士解答。

在高校体系里,多数访问学者是教师提职称的跳板。因为几乎所有好高校都要求海外经历,所以很多教师去了之后,回来就是副教授等等。但不太清楚这个是教师自发行为,还是学校的指标。

我理解将“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进行比较意思。但访问学者不属于一种学历,只能算一种资历吧。多数人都是拥有较高学历或教职之后再去做访学的。

确实有单独的访问学者签证,每个国家具体不一样。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58

翠花炸鱼不放油: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遇到瓶颈时的跳板。比如评职称,搞行政时遇到同等条件的对手,如果你近期比别人多一年的海外经历,那么升职加薪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58

某匿名用户:


访学多数人品有问题,习惯跪舔白人,对一切眼前利益都要争取(毕竟出次国不容易)。做的事情真的都太恶心啊!整一群阶级斗争的产物。

在海外最好远离此类群体。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2-28 18:58

周公子:


请问下如果以前申请过J1 回国后两年受限期内还可以再次申请J1吗?还是要等到两年满了才行? O(∩_∩)O谢谢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