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煮夫:
米飯一直以來就是我國最為重要的主食,因為它清香又百搭,可以這樣說,色香味俱全的中國菜,最後都是為了把那一碗米飯吃下去。
但其實西方各國也會吃米飯,他們和中國不同,他們很少有「下飯菜」這個概念,更重視米飯本身的調味。
也可以這樣理解,貪圖方便一鍋燴了,有飯有菜乾手淨腳不麻煩。

西班牙海鮮飯
西班牙美食中知名度最高的就是它了!作為西餐三大名菜之一,它和法國蝸牛、意大利麵齊名。
它的主料包括魷魚、大蝦、蝦夷扇貝、雞胸肉、火腿肉、西紅柿、青豆、白洋蔥等,用紅酒、橄欖油、檸檬汁、鹽和新鮮檸檬 ,特殊調料:藏紅花、煙熏辣椒粉、甜椒粉調味。口味層次豐富,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

意大利芝士焗飯
光是聽名字,彷彿就能感受到它香醇絲滑的口感。它做法的前半部分和中國的炒飯有一點相似,將脆皮腸和各類蔬菜一起和飯炒熟,可別記着吃,重頭戲在後面。
在炒好的飯上均勻地抹上一層馬鈴薯泥,鋪上培根肉片,最後在再蓋上芝士片,芝士一定要能把整個碗都蓋住。然後進微波爐高火加熱,芝士熔化後還有拔絲的效果,非常醇香!
阿拉伯麥克魯白
阿拉伯和新疆一樣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地方,因此飲食習慣也非常相似。麥克魯白其實就是雞肉抓飯,它是用洋蔥、胡蘿卜、西紅柿、花椰菜等蔬菜與雞肉一起烹制而成,是當地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法式牛奶飯
來自美食大國法國。將牛奶倒入鍋中大火煮開,加入大米,香草籽檸檬皮和葡萄乾,不斷攪拌至成熟。
牛奶飯一般是放入冰箱冰鎮一下再吃,夏天吃這種醇香絲滑的冰甜品,那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專指夏天,其他季節熱吃)。
看到了沒,作為西餐的代表法、意,也是有米飯的,只不過他們的做法,不會和我們一樣純煮一鍋白米飯,而是要加入各種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類似於咱們的煲仔飯。
這不奇怪,歐美的主食不是大米,而是麥子,其製品中的麥皮(片)、麵包、意麵是餐桌的主角。
我在白天鵝打工時,曾經向法廚ineofirst(我給他取的中文名)了解過,老外的普通家庭很少煮飯,這和中國人偶爾吃一次漢堡包是同樣道理。
他們的主食麵包,不同於國內的麵包,我吃過劉中做的全麥麵包,黑不溜秋質地堅韌(要用刀切,掰不開),口感粗糙,簡直就如吃玉米芯一樣。

但是劉中說,這能最大程度保留營養!
同樣的理由,大多數蔬菜是生吃,拌上醬稱沙拉;牛排不超過七分熟,我見過老外吃三分熟的,就是兩面略煎(3-5秒),和血淋淋的生肉沒啥區別。
未完,還有極端,以馬鈴薯為例,老外另一個至愛,切條炸酥脆稱「薯條」,煮熟還不夠,要壓成「馬鈴薯泥」,淋入澆汁(西餐的特點就是各種醬汁,少了它沒法做菜了),相比於咱們的醋溜馬鈴薯絲,天差地別。
這就帶來了最後一個問題:口味。
誰都會說本國的美食天下第一,包括三哥的糊糊,是你們不懂欣賞,不是嗎?
以我較熟悉的法餐為例,人家的孩子,從小到大吃喝的是奶油茶、咖啡、巧克力麵包、葡萄乾麵包、雞牛羊豬等肉類、蝸牛、鵝肝、培根,特別是奶酪,有專門經營的店鋪,相當於兩廣的燒臘檔,法國人常去「斬料」。
至於餐前開胃酒,肉類干紅,魚蝦干白,餐後白蘭地之類,我嚴重懷疑是酒庄的陽謀,為了多賣酒水。
在這樣環境長大的孩子,還會喜歡吃其他菜系嗎?
所以,劉中們鄙視英國為美食沙漠,德國菜傻大黑粗,俄菜只剩下魚子醬……只有遇到中國人,才會低下高傲的頭顱,稱咱倆家的美食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各有千秋。

喜歡請點贊關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