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36篇帖子。
(轉載知乎)現在部分德國人為何會有東德情懷?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17 17:29

老中不也很多這樣的嗎?

市場化之前,都覺得國家妨礙了自己當大老闆賺大錢泡嫩模,然後開始恨天恨地。

市場化之後,發現自己給大老闆賺大錢,讓大老闆泡嫩模,於是也開始恨天恨地。

以至於今天有很多爭論,一方是現在的困境時還不夠私有,一方時覺得困境時因為私有得太多了。

但實際呢?

私有了,也不可能所有人都當大老闆,一定是九成九的人給百分之一的人打工。

公有了,也不可能生活得異常幸福,官僚僵化得問題是一定會存在得。



作者:韓煊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96711/answer/470375912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17 17:29

作者:舊北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96711/answer/74712431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53屆柏林電影節上一舉奪得歐洲最佳電影獎的德國影片《再見,列寧》在德國引起極大反響。該片在電影節閉幕幾天後正式在德國公演。一時間所有首映影院門口排起長隊,購票人群擁擠不堪,一周內的電影票全部售空。正如此間輿論所述,並非這部電影的藝術水平與眾不同,而是電影內容深深打動了觀眾,特別是原東部地區的觀眾。

《Goodbye Lenin》

「這電影的厲害在於,你看的時候會笑,但看完後一嚼,馬上就會感覺到苦味。編劇寫出了一大批東德人的感情:他們有些懷念那個消失的國家,那是他們的母親,他們的根,也許不完美,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許現在的生活更好,但他們還是懷念,因為他們就是這樣長大的。」

東德情結(Ostalgie,來自德語中Ost(東)和Nostalgie(懷念)兩詞)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在柏林圍牆倒塌三十周年之際,讓我們回過頭來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交通信號燈小人(Ampelmännchen)東德情結的象徵之一

在翻閱一些資料之後,我覺得有三點值得考慮:戀舊情結、社會保障問題、怨憤文化。前兩點一些回答也已經提到了,本文會更多分析第三點——「怨憤文化」。

一、人與生俱來的戀舊情結

如果到了柏林,你可參加特拉貝特之旅,入住東柏林酒店,在當地餐廳中品嘗東德的傳統菜肴。一家東部飯店 (OSSERIA)為了保證老東德的特色菜味道純正,飯店老闆特意請來了原東德時期在市政府餐廳工作多年的廚師,他能做一手純正的東部菜。戀舊情懷想必人人都有,很好理解,這裡不再細說。

一家賣東德菜的東部飯店


「年輕的老闆娘不僅提供特色菜,她還讓客人回憶起長達40年的原民主德國。為此,老闆娘在飯店牆壁上掛了許多原東德時期的歷史文物:其中一面牆上掛有東德產的衛星牌小汽車的照片,還有一張老柏林地圖,上面只有東部是彩色的,柏林西部只用了黑白色。飯店裡擺著一部東德產的星星牌錄音機,這部錄音機是老闆娘在她母親的儲藏室里找到的。另外還有東德郵票、東德貨幣,甚至還有老闆娘的親友所得的各種東德勳章。而且這裡的收藏一直在擴大。」——人民網

二、社會保障與就業問題

除了對日常東德生活的懷舊,東德的高就業率和低貧困率也成為東德情結的內容。在統一數年後,東德的情況並不樂觀,許多東德教授到西德尋找工作,造成人才流失,並且大量國企工人下崗,失業率激增。部分東德人懷念曾經社會制度以及和睦的社會氛圍。德國著名雜誌《明鏡》曾詢問前東德居民,東德好的一面是否比壞的一面多,57%的受訪者回答是肯定的。採訪的記者提出:「東德居民沒有自由旅行權」,一些德國人回應道:「現今低工資的工人也沒有旅行的能力」 。

民主德國時期領到救濟金的一家人

但是經濟這個因素正在逐漸淡化。

1.為了拉平東部和西部的發展差距,以及民眾生活水準,統一後的聯邦政府給原東德地區以持續的財政支持。首先,東德人的工資得到很大提高,統一之初,東部的平均實得工資僅為1 370馬克,但是到1998年就上升到2470馬克,相當於西部水平的88%。其次,保障失業人口的生活,從1991年到1996年,聯邦政府對東部地區發放的失業津貼由781萬馬克增加至1650萬馬克。

2.福利上,從1990年-2010年,東部地區總共獲得1.4萬億歐元的資金援助,其中70%被投入到了社會福利中。東部福利由此大幅提高,如統一前東德的養老金只相當於西德的29.1%—37.3%,1995年初已相當於西部的72.7%。東德人的生活得到明顯改善。

3.聯邦政府撥款為東部地區修建了大量基礎設施。——數據來源於騰訊網

德國統一後東西部經濟對比

總的來看,德國統一後,原東德地區的民眾雖然感到種種不適,但從統一十周年時做的民調看,絕大多數東德人生活好轉,並不希望回到過去,僅有14%的人希望重建「柏林圍牆」。因此不能把「東德情結」產生全部原因歸咎於失業與社會保障。

三、怨憤文化——「柏林圍牆」沒有倒

在東德劇變後與所謂「歷史的終結」同時形成的怨憤文化,其深層影響從「牆倒」時就已埋下伏筆。

「劇變之後,西德中學生的畢業成績在統計時一律被乘以1.2——正如九十年代初我所經歷的那樣,理由據說是東德學生的成績普遍較低——那是什麼意思?這當然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時隔多年後可以一笑置之,但我卻始終無法忘懷。」—— 托馬斯·奧伯蘭德(Thomas Oberender),1966年生於耶拿,柏林藝術節總監。

雙方的偏見與東德人的「二等公民」心態

儘管物質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部分東德人還是滋生出一種失落情緒,感到自己的過往生活被否定。他們甚至已不再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而是像酒店服務生那樣被無視。相反,難民近年來卻得到了來自政界和社會上的越來越多的關注,對難民群體的妒忌情緒導致了「反伊斯蘭移民」的抗議運動(PEDIGA)。

「一批批窮孩子投入了默克爾「媽媽」的懷抱,而我們自己家中另一些被忽視的孩子長久以來卻受盡冷落。他們中並沒有誰因為新難民的到來而被奪走了什麼,但還是難免因妒生恨」「憑什麼他們得到了錢和房子,我們沒有?」他們厲聲責問。事實上,那些在默克爾面前怒罵的人在乎的並不是物質,而是被剝奪了其他東西:他們的驕傲和過往。—— 托馬斯·奧伯蘭德


共和國宮原貌

2006年,德國政府不顧前東德民眾反對,開始對共和國宮進行拆除,2008年12月,共和國宮被永久拆除

在歐洲的中心地帶,在德國的土地上曾經有一個國家存在了四十餘年,這個國家在1949年後完成了工業國有化和農業集體化改造,建立起一套由所謂全民所有制、計劃經濟、人造貨幣和社會主義國家教義構築的制度。沒有人願意回到過去,但它卻在歷史上開闢出另一種形態的思維模式和生產方式,創造出了另一種形式的文化,這種文化在意識形態上既有集體主義的盲從,同時也以古典教育和美學實驗著稱。

「必須允許人們回望過去,這就好比一個人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時光,而無需擔心動輒被貼上「退化守舊」的標籤。西德人始終不明白一點:東德人是被剝奪了身份認同和過往的生活」。

柏林圍牆並不是因年久失修而悄然坍塌的老建築。在統一的歷史趨勢之下,瓦解是其政治命運使然,而德國人心中的「柏林圍牆」什麼時候才能倒塌?統一大業,任重而道遠。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17 17:29

直到今天,德國男女收入差距,西部19%,東部6%,你猜是因為誰?(東部的數據已經接近北歐國家了)

如果你感觸不深,再舉個例子,東亞文化圈國家和地區的男女收入差距,日本32%,韓國30%,中國香港19%,中國台灣16%,中國大陸12%。

這是因為什麼?你品,你細品。

別忘了,世界上第一個法定允許婦女墮胎的國家是哪個?是蘇聯。第一個法律規定男女教育權平等的國家是哪個?是蘇聯。

東德在很多方面落後西德,但也不是一無是處。

我都拿出北歐的例子了,評論區里還有親西方的神奇生物說「經濟越發達男女越不平等」?那你們解釋解釋:為什麼女權主義會產生於工業時代而不是農業時代?為什麼已開發國家的男女平等整體上好於發展中國家?為什麼最富裕的北歐男女平等是全世界最好的?

西德、日韓港台這些國家和地區,在經濟更發達的前提下男女平等還不如文化與之更接近的相對不發達地區,那只能說明他們在女權方面做得更差勁,這都能有人洗?

communist party有些地方就是做得更好,有些人這也要硬說成西方更正確?合著有些人為了維護西方,連他們的p都能說成是香的?



作者:經致分子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96711/answer/463257355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17 17:30

某乎1000萬:


現在西方主流都在推LGBTQ+等妖魔鬼怪,但凡是個正常人都會有東德情懷了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17 17:30

作者:桂玫爾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96711/answer/419251187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之前在德國給娃找幼兒園的時候,跟導師吐槽過幼兒園排隊難的問題。

曾經拖家帶口輾轉德國各地的導師深表贊同:「在德國西部和南部,托幼機構確實僧多粥少;如果在原東德的那幾個聯邦州,情況會好⼀些。」

沒錯,曾經的東德在某些方面確實可以碾壓西德,比如高就業率和低貧困率,以及婦女和家庭政策。

由於就業保障和社會福利的存在,東德嚴格來說並沒有「失業」這個概念。但是兩德統⼀之後,東德失業率激增,許多人不得不前往西德打工。

而女性,尤其是在東德享有全民醫保和同工同酬的職業女性,比男性遭受了更大的衝擊。

女性就業所對應的婦女解放是社會主義思想的⼀部分。東德在1950年通過了《產假和保護婦女兒童權利法》,通過建立全面的兒童保育體系促進女性就業,並且為有孩子的夫婦優先分配專項貸款和住房。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1990年,德國完成統⼀。

截至1989年,東德約有92%的女性參加⼯作,這⼀數據遠超西德;然而1990年後,約有70%的東德女性失去了工作。

女性比男性下崗的速度更快,加之國營兒童保育機構的倒閉,迫使她們不得不回歸家庭。此前不被提倡的家庭觀念,又開始在東德大行其道。

女性的地位不升反降。隨之下降的,甚至還有性生活的質量。

2006年,一部「大尺度」紀錄片在德國播出:《東部的愛不同嗎?——分裂德國的性生活》(Liebte der Osten anders? - Sex im geteilten Deutschland)。

英語譯名則更為直白:Do Communists Have Better Sex?

油管上有片源, 注意年齡限制

不同於《竊聽風暴》、《再見列寧》等著眼於東德負面形象的影片,這部紀錄片以一種風趣幽默的方式展現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東德:在東德,性生活更和諧更自由,女性享有更多性快感。

原因在於, 西德深受傳統性別觀念(男主外女主內)和教會道德觀念(性即罪惡)的影響,女性必須依附男性,公開談性是一種禁忌,兒童性教育更是一片空白。另外,性商業化(色情雜誌、艷舞表演)也會讓人分心。

反觀東德,幾乎不存在性別角色期望和教會道德觀念的影響,公共性教育得到順利推行和廣泛普及,與此同時性商業化是不受歡迎的。

東德的性觀念更開明、更自由,這尤其要歸功於更高水平的性別平等。一方面,這來自女性的高就業率和全面的兒童保育體系;另一方面,這來自簡便快捷的離婚程序和簡單易得的避孕及墮胎途徑。

東德女性幾乎都有工作,因此實現了經濟獨立,加之離婚非常容易,她們在選擇伴侶時更加自由,也能更好地享受性生活。

另外,避孕和墮胎也很容易。14歲以上的女性可免費領取短效避孕藥,婦女允許在懷孕的前12周墮胎。這樣一來,女性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

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東德的性生活「更早、更好、更頻繁」,婦女性⾼潮頻次「是西德的兩倍」。


《明鏡周刊》之前的一項民意調查中,超半數受訪者表示,東德好的一面多於壞的一面,儘管存在一些問題,但大多數人在那裡過著美好的生活——比重新統一的德國更美好。

一位出身東德、現居西部的受訪者認為,獨裁與自由沒有本質的區別:「過去有斯塔西(秘密警察),現在有GEZ(強制行收取電視費的一個機構),他們不都在收集我們的信息嘛。」

記者反對:「東德人沒辦法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

小哥回懟:「窮人也沒辦法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

好一個耿直boy。

「對我的朋友們來說,統不統一真的沒啥區別。只不過如果沒有統一,他們的旅行目的地會是莫斯科和布拉格,而不是倫敦和布魯塞爾。」

他懷念曾經的社會制度以及和睦的社區氛圍, 尤其是那種陪伴和團結的感覺。

「努力工作的人也能夠在東德過上好的生活,而這是脫口秀節目中一直竭力否認的事實之⼀。那些西德人表現得就好像,東德人今天仍然應該跪下來感謝統一。」

對此,《明鏡周刊》援引一位歷史學家的話試圖挽尊:「玫瑰色的記憶比關於試圖逃跑和申請出境簽證的統計數據更強烈,甚至比關於圍牆殺戮和不公正政治判決的檔案更強烈。」

不過小哥堅決反對「勝利者書寫的歷史」。他說:「我知道,我告訴你的並不那麼有趣,受害者的故事大家更愛聽。但在人們的認知中,往往只有受害者和作惡者,占絕大多數的普通民眾卻不見蹤影。」

不禁讓人想起曾經的東德人民議會共和國宮,在統一後竟然被以環保的名義拆除一空。經歷了全盤否定和抹殺,前東德唯一留存下來的,大概只有對受害者和作惡者的記憶,以及誤以為這就是全部真相的幻覺。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17 17:30

社會牧羊人:


哈瑞迪人為什麼反以色列

網上宣傳的是哈瑞迪人是猶太的八旗,吃著鐵杆莊稼,不用服兵役,拿著各種補貼,國之蛀蟲。

但是以前可不是這樣說的,哈瑞迪本來就是本地居民,靠著小農經濟維持,外來的猶太人說你把土地給我給高規格待遇,不用服兵役拿補貼等等,而且哈瑞迪還給予了外來猶太身份認同,教他們如何完成猶太禮儀,猶太語言等等。現在不認賬了想讓哈瑞迪服兵役,削減補貼,你能把土地返回來嗎?

東德回歸後,西德經濟迅速膨脹,西德自己幹了啥自己清楚,東德這邊沒工作只能吃補貼,還得接受有色眼光,人家沒造反只是懷念以前的時光已經算好的了,不過那種社會是蘇聯支持才能維持的。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17 17:32

作者:張大桃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96711/answer/120230616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昨天正好寫了一篇文章,只講感受不加評價,與大家分享。

再見列寧


mp.weixin.qq.com/s/1Kj_RWJnEzKF2aLwG3pZZw


《再見列寧》

一次出差,乘計程車。司機是一位中年女士,她把車收拾的乾淨清新,不像柏林的計程車總瀰漫著奇異的混合氣味。汽車行駛在德國東部的海岸線上,迎著波羅的海的凌厲寒風駛向目的地。

我們的目的地是一座小城,它在冬天時是極為孤寂的——大西洋的西風帶把所有遊客都送去了阿爾卑斯,夏日熙熙攘攘的小城不得不降溫了。車內開著暖風,但周遭的凄涼風景讓人不知該說些什麼,於是車內外的氣氛一致起來,司機女士看著我們幾個中國人一言不發,也沉默著。

我們三個人里,還是領導先打破了這種沉寂——他的德文一流,也非常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他和司機女士攀談起來:「您是這裡人嗎?」

「是的,我一直生活在這裡,」她抬手指向右前方,「您看那裡,那是我出生的醫院。很可惜,這家醫院下個月就要關門了。」

「城裡還有別的醫院嗎?」我問。

「沒有了。最近的醫院在100公里外的大城市。」她回答。

「那還真不方便。」我不成熟的聊天技巧似乎要終結這個話題了。

「您曾是一位東德公民吧?」領導接過話題,「我很好奇,您覺得現在的生活和過去比怎麼樣?我的問題可能有些唐突,您當然可以不回答我的問題。」

「生活上的確更好了,畢竟東德不復存在已經30多年了。」她用的詞是existiert nicht mehr,而不是aufgelöst(被解體)甚至umgestürzt(被推翻)這兩個當代德語中提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時的常用語彙。「但我仍然懷念那個時候。」

「為什麼?」我問她。我這代人在第一次聽說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時,這個國家就已經不復存在了。到我接觸德國、認知德國和研究德國時,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對於東德的官方定義是Unrechtsstaat——「非法國家」。

「從前的快樂很簡單,不會在商品中挑花眼,也不會背上還不完的貸款。每個人都有工作,每個人都有存款。假期能去一趟匈牙利就非常幸福。」

到達目的地,匆匆告別。我沒能繼續追問下去。


她不是我接觸的第一個前東德公民了,因為我們單位的保安恰恰是東柏林人。我曾聽她抱怨,柏林變得越來越無序了,滿街都是癮君子和酒鬼。「我很懷念我們的制度。」她這樣說。我玩笑道:「可別是因為你為中國人工作才這麼說!」平常愛開玩笑的她一本正經地回答我:「我和我的每一個朋友都是這麼講的。」

她對過往的態度是比較嚴肅的。一次,我在迎候來做客的一位前東德政要。我提前到傳達室找到她說,今天要來一位老朋友。「您的老朋友嗎?」她問。「我們的老朋友。」我回答。片刻,這位前政要走進大門,她突然從座位上起立喊道:「同志,您好!」我覺得那一刻,她眼裡閃著光。

那天,我和這位92歲的老爺子聊了一會兒,他對我說,西德人稱我為加害者,但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你,包括我在內的1600萬東德人民全都是受害者,西德對我們進行了清算。這句話我是存疑的。畢竟幾乎每天的德國電視節目里,都有前東德公民批判著東德執政者對民眾進行迫害。


關於迫害的問題,我問了前東德的某位著名翻譯,他精通中文俄文,戈巴契夫的名句「生活會懲罰遲到的人」也出自他口,和他聊天總能在語言切換中找到思維遊戲的快樂。「每一種制度都有支持者和反對者。」他以一種中性的姿態打消了我追問的興趣。

裹挾所有人的時代洪流通常都不是排他的,驚天之變下只有少部分人能悠然穿梭於夾縫之間。大多數人是迷茫的,他們不僅對未來迷茫,對過去也迷茫。就像電影《再見列寧》中的媽媽一樣,當信仰的基礎被拆除、生活的謊言被揭開之時,只有烏托邦才能給迷茫之人以庇護之所。我相信,1600萬東德人民仍然或多或少地生活在一個叫做DDR的烏托邦里,他們中有人每年10月7日高唱著Auferstanden aus Ruinen und der Zukunft zugewandt穿過Mitte區和Friedrichshain區的大街小巷;有人發展出自己的新主義,他們在新的舞台上隱晦地陳述著自己的歷史觀;有人成為了西德「文化記憶」的座上賓,為柏林市1300萬遊客講述著東德人民的生存焦慮——只可惜,制度是沒有記憶的。


學術界曾經討論的兩德1+1問題,最終被證明為1+1<2。西德大躍進式的「東西平等」設想也從5年期、10年期變成了30年、50年。東西兩德這兩個生來就缺乏法理性的怪胎國家,最終以一方「勝利」、一方失敗的結局完成了自己的法理統一和獨立。東德的非法性最終被西德消滅,這種消滅的過程也在名義上消滅了西德的非法性,並成為了統一德國的法理基礎之一。

去年的某一天,為了迎接新來的小夥伴,我和朋友們相約去吃了一頓餃子。回家時我提議繞遠路兜風。我左轉離開Otto-Braun-Straße,告訴他們倆回頭看。朋友驚嘆:哇!好美的夕陽!

我說:這是卡爾馬克思大街上的東德餘暉。歡迎來到柏林!

再見列寧


mp.weixin.qq.com/s/1Kj_RWJnEzKF2aLwG3p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17 17:33
作者:9494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96711/answer/435586128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接受過唯物主義改造的人是不會跟那些封建主義思想下的愚民蠢婦混在一起的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17 17:33

普凡:


這個問題應該問中國人,前幾天在公園裡,我看見一大幫子老頭老太太在紀念《上山下鄉55周年》,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聲響徹雲天。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17 17:33

螢火蟲:


部分中國人還有文革情懷呢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