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7篇帖子。
(轉載網易)在韓國,花錢砸補習班,砸海外留學的家庭,發現自己始終沒逃出「內卷」的圈子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2
但是,有幸「卷」進SKY聯盟,真的就能成就美好一生了嗎?這或許仍舊是屬於少數人的童話。
紀錄片《學習的背叛》中,私立高中畢業的學生會在校服上縫上高中的名字,與中學校友抱團撒歡。儘管學校每年都會組織特困生活動,但在特困生們看來,無異於把家境公之於眾,一位學生說,「感覺其他同學只是把心裡的那句『乞丐』消音了而已。」
就業的差距更大。從私立高中考到SKY的學生很早就開始建立校友網路,可以輕鬆擁有財團前輩們的手寫推薦信。「小鎮做題家」們呢?
畢業於韓國西江大學的滿吉,儘管學歷不錯,但上學時因為貧困,不得不花大量時間打工。比起有高級企業實習經歷的同學,他的簡歷毫無競爭力,最終,他也只能離開城市,回到老家。
更糟糕的是,近兩年的數據表明,即便是SKY的畢業生,進入大公司、國企和事業單位的比例也在降低。未來這個賽道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2


圖源:紀錄片《學習的背叛》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3
美國社會學家Richard Reeves曾在《夢想囤積者》中寫道,上層階級的父母千方百計地創造厚厚的「玻璃地板」,防止孩子跌落。然而,這層「玻璃地板」可能是下層孩子的「玻璃天花板」。
或許是看透了這一點,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主動離開。
來自濟州島的南珠恩曾經也對首都圈無限嚮往,儘管沒考進SKY,還是去首爾讀了大學。不過,如今的她早已放棄了在首爾買房生子,主動選擇回家鄉開了一家書店。加上自己平時教授一點園藝和手工課,雖然掙不了大錢,但勝在自給自足、歲月靜好。
畢業於高麗大學的小K則一口氣跑到了加拿大,因為文科專業不太好找工作,她在加拿大端了好幾個月的盤子。但是她告訴外灘君,她感覺自己在加拿大終於能喘口氣,哪怕只能端盤子,也比在韓國內捲來得好。儘管端盤子的薪水不高,但也足夠她目前的一個人的生活所需,她英語水平也不錯,未來換工作也是寫在日程里的事。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3


跳出高考的精英
困在海外大學的學歷圈子
再說韓國的精英階層。2019年一項報告發現,儘管韓國各代人之間的收入流動性較低,但是在收入最高的10%範圍內,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收入存在非常強的相關性。
為了讓子女延續自己的社會地位,這部分精英也計劃深遠。比起韓國國內「卷」出來的文憑,海外知名大學的學位取而代之,成為了精英圈內的「通行證」。
原因之一,是在過去三十多年中,韓國的大型企業和教育政策一直在塑造一種「全球精英」崇拜。
1994年,時任總統金泳三在向韓國公眾發表的新年致辭中說道:「我們不能忘記,每個公民都是國際競爭中的一員。我們必須獲勝。」 同年,三星在廣告中喊出口號:「歷史只會記得第一:全球第一流」。
從「知識社會」,到「G20一代」,再到「創意經濟」,儘管不同時期提出的建設口號並不相同,但主題始終未變——讓跨國精英引領韓國的發展。
《韓民族新聞》曾在韓國市值最高的30個公司中開展了調查,發現2001年時,132名執行董事中僅有26人擁有海外大學學位(19.7%);到2021年底,已經達到了38.4%(86人中有33人)。
韓國政界也是如此。韓媒Newstapa發現,截至2022年5月中旬,現任總統尹錫悅確認或提名的17名部長中,有10人(58.5%)在海外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而他們的31位成年子女中,有12人(38.7%)正在海外大學就讀本科或研究生。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3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3
原因之二,則是韓國「學歷社會」的共識,讓精英們也不得不拿到光鮮的大學文憑,不管使用什麼方法。
韓國聖公會大學社會學教授Kim Dong-choon曾分析,韓國以考試為基礎的精英制度,不僅幾次考試(主要是大學入學考試和就業考試)就能決定人的終身地位,更讓海外大學學位給「全球精英」帶來了穩定、可觀的收入。
而且,韓國社會對精英也相當寬容。韓泰研究社2018年關於「韓國社會公平感」的調查顯示,66%的受訪者同意「根據個人能力和努力,在薪酬方面有更大的差異更好」。這裡所說的「能力」,就是通過學歷和職業來區分的。
所以,不知不覺,精英們也困在了一個圈子裡——以至於有人不惜賄賂、造假,也要讓孩子拿到offer。
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韓國法務部長官韓東勛的女兒Alex Han陷入入學舞弊醜聞。今年,有賬號披露Alex Han涉嫌抄襲論文和競賽作假等,請願要求MIT重新考慮她的入學資格。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3
韓媒的反應更早,去年年中,《韓民族新聞》就順著這條新聞,暗訪了首爾多家留學機構。他們發現了至少兩個突出問題:
01
造假現象盛行
一家線上課程的負責人透露,有的機構為了保證學生的平時成績,會幫忙寫作業,論文代筆也很常見。

「升學指導原本的職責是提供大學最新資訊,指導學生規劃學業和職業發展,結果現在本末倒置,朝著替學生做事的方向發展了。」
此外,資歷造假也屢見不鮮。這位負責人還展示了自己每月至少收到一次的郵件,郵件寫道,如果他們能推薦願意和藤校教授合作發表論文的學生(學生會被列為合著者),收件人將獲得利潤的20%作為傭金。「為什麼一個藤校教授會想和一個韓國高中生一起寫論文?這裡面顯然有貓膩。」
相比之下,那些被批評太商品化的體育運動、課外活動,比如擊劍、成立非營利組織等,至少學生有真實的參與和付出。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4
02
收費不透明
《韓民族新聞》暗訪時,某機構的僅僅每周的基礎諮詢就要收費550萬韓元(約4300美元)。加上參加比賽、SAT備考和個人文書等推薦項目,費用飆升至2000萬至3000萬韓元。
有機構人員透露,在韓國,留學諮詢費通常一年收費2000萬韓元,但如果父母捨得花錢,收費1億到2億的案例也不是沒有。很多韓國父母本身就深陷焦慮,抱著「留學就是非藤校不可,不然就不留學」的心態來的,機構也迎合了這種焦慮心理。
這種不健康的發展之下,韓國學生的留學之路也並不好走。在不少美國招生官眼中,韓國的升學指導/升學諮詢市場已經是「不正確」,甚至「危險」的。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4


從大學到工作
年輕人依舊沒能逃出「內卷」?
韓國政府對教育系統的沉痾並非無知無覺,甚至可以說還是在積極嘗試改革的。但效果總不令人滿意。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韓國補習支出一直大幅增長。要知道,2017年韓國還禁止晚上10點以後的補習,這都沒能阻止補習的潮流。
對於未來,韓國教育的一些研究者也持悲觀態度——每當高考制度發生變化,學生必須為變化的制度做好準備,聰明的補習教育市場就會利用學生的擔憂和焦慮,提供服務。
所以,補習問題的根源並不在高考制度本身,而是學生之間的競爭,去競爭頂尖大學稀有的入學名額,去競爭本就不多的社會資源。補習問題,背後是韓國社會和經濟結構的問題。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4


圖源:紀錄片《學習的背叛》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