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7篇帖子。
(轉載網易)在韩国,花钱砸补习班,砸海外留学的家庭,发现自己始终没逃出“内卷”的圈子
11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2
但是,有幸“卷”进SKY联盟,真的就能成就美好一生了吗?这或许仍旧是属于少数人的童话。
纪录片《学习的背叛》中,私立高中毕业的学生会在校服上缝上高中的名字,与中学校友抱团撒欢。尽管学校每年都会组织特困生活动,但在特困生们看来,无异于把家境公之于众,一位学生说,“感觉其他同学只是把心里的那句‘乞丐’消音了而已。”
就业的差距更大。从私立高中考到SKY的学生很早就开始建立校友网络,可以轻松拥有财团前辈们的手写推荐信。“小镇做题家”们呢?
毕业于韩国西江大学的满吉,尽管学历不错,但上学时因为贫困,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打工。比起有高级企业实习经历的同学,他的简历毫无竞争力,最终,他也只能离开城市,回到老家。
更糟糕的是,近两年的数据表明,即便是SKY的毕业生,进入大公司、国企和事业单位的比例也在降低。未来这个赛道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12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2


图源:纪录片《学习的背叛》
13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3
美国社会学家Richard Reeves曾在《梦想囤积者》中写道,上层阶级的父母千方百计地创造厚厚的“玻璃地板”,防止孩子跌落。然而,这层“玻璃地板”可能是下层孩子的“玻璃天花板”。
或许是看透了这一点,一部分年轻人选择主动离开。
来自济州岛的南珠恩曾经也对首都圈无限向往,尽管没考进SKY,还是去首尔读了大学。不过,如今的她早已放弃了在首尔买房生子,主动选择回家乡开了一家书店。加上自己平时教授一点园艺和手工课,虽然挣不了大钱,但胜在自给自足、岁月静好。
毕业于高丽大学的小K则一口气跑到了加拿大,因为文科专业不太好找工作,她在加拿大端了好几个月的盘子。但是她告诉外滩君,她感觉自己在加拿大终于能喘口气,哪怕只能端盘子,也比在韩国内卷来得好。尽管端盘子的薪水不高,但也足够她目前的一个人的生活所需,她英语水平也不错,未来换工作也是写在日程里的事。
14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3


跳出高考的精英
困在海外大学的学历圈子
再说韩国的精英阶层。2019年一项报告发现,尽管韩国各代人之间的收入流动性较低,但是在收入最高的10%范围内,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收入存在非常强的相关性。
为了让子女延续自己的社会地位,这部分精英也计划深远。比起韩国国内“卷”出来的文凭,海外知名大学的学位取而代之,成为了精英圈内的“通行证”。
原因之一,是在过去三十多年中,韩国的大型企业和教育政策一直在塑造一种“全球精英”崇拜。
1994年,时任总统金泳三在向韩国公众发表的新年致辞中说道:“我们不能忘记,每个公民都是国际竞争中的一员。我们必须获胜。” 同年,三星在广告中喊出口号:“历史只会记得第一:全球第一流”。
从“知识社会”,到“G20一代”,再到“创意经济”,尽管不同时期提出的建设口号并不相同,但主题始终未变——让跨国精英引领韩国的发展。
《韩民族新闻》曾在韩国市值最高的30个公司中开展了调查,发现2001年时,132名执行董事中仅有26人拥有海外大学学位(19.7%);到2021年底,已经达到了38.4%(86人中有33人)。
韩国政界也是如此。韩媒Newstapa发现,截至2022年5月中旬,现任总统尹锡悦确认或提名的17名部长中,有10人(58.5%)在海外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而他们的31位成年子女中,有12人(38.7%)正在海外大学就读本科或研究生。
15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3
16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3
原因之二,则是韩国“学历社会”的共识,让精英们也不得不拿到光鲜的大学文凭,不管使用什么方法。
韩国圣公会大学社会学教授Kim Dong-choon曾分析,韩国以考试为基础的精英制度,不仅几次考试(主要是大学入学考试和就业考试)就能决定人的终身地位,更让海外大学学位给“全球精英”带来了稳定、可观的收入。
而且,韩国社会对精英也相当宽容。韩泰研究社2018年关于“韩国社会公平感”的调查显示,66%的受访者同意“根据个人能力和努力,在薪酬方面有更大的差异更好”。这里所说的“能力”,就是通过学历和职业来区分的。
所以,不知不觉,精英们也困在了一个圈子里——以至于有人不惜贿赂、造假,也要让孩子拿到offer。
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韩国法务部长官韩东勋的女儿Alex Han陷入入学舞弊丑闻。今年,有账号披露Alex Han涉嫌抄袭论文和竞赛作假等,请愿要求MIT重新考虑她的入学资格。
17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3
韩媒的反应更早,去年年中,《韩民族新闻》就顺着这条新闻,暗访了首尔多家留学机构。他们发现了至少两个突出问题:
01
造假现象盛行
一家线上课程的负责人透露,有的机构为了保证学生的平时成绩,会帮忙写作业,论文代笔也很常见。

“升学指导原本的职责是提供大学最新资讯,指导学生规划学业和职业发展,结果现在本末倒置,朝着替学生做事的方向发展了。”
此外,资历造假也屡见不鲜。这位负责人还展示了自己每月至少收到一次的邮件,邮件写道,如果他们能推荐愿意和藤校教授合作发表论文的学生(学生会被列为合著者),收件人将获得利润的20%作为佣金。“为什么一个藤校教授会想和一个韩国高中生一起写论文?这里面显然有猫腻。”
相比之下,那些被批评太商品化的体育运动、课外活动,比如击剑、成立非营利组织等,至少学生有真实的参与和付出。
18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4
02
收费不透明
《韩民族新闻》暗访时,某机构的仅仅每周的基础咨询就要收费550万韩元(约4300美元)。加上参加比赛、SAT备考和个人文书等推荐项目,费用飙升至2000万至3000万韩元。
有机构人员透露,在韩国,留学咨询费通常一年收费2000万韩元,但如果父母舍得花钱,收费1亿到2亿的案例也不是没有。很多韩国父母本身就深陷焦虑,抱着“留学就是非藤校不可,不然就不留学”的心态来的,机构也迎合了这种焦虑心理。
这种不健康的发展之下,韩国学生的留学之路也并不好走。在不少美国招生官眼中,韩国的升学指导/升学咨询市场已经是“不正确”,甚至“危险”的。

19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4


从大学到工作
年轻人依旧没能逃出“内卷”?
韩国政府对教育系统的沉疴并非无知无觉,甚至可以说还是在积极尝试改革的。但效果总不令人满意。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韩国补习支出一直大幅增长。要知道,2017年韩国还禁止晚上10点以后的补习,这都没能阻止补习的潮流。
对于未来,韩国教育的一些研究者也持悲观态度——每当高考制度发生变化,学生必须为变化的制度做好准备,聪明的补习教育市场就会利用学生的担忧和焦虑,提供服务。
所以,补习问题的根源并不在高考制度本身,而是学生之间的竞争,去竞争顶尖大学稀有的入学名额,去竞争本就不多的社会资源。补习问题,背后是韩国社会和经济结构的问题。
20樓 JosephHeinrich 2024-3-31 18:04


图源:纪录片《学习的背叛》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