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17篇帖子。
(转载知乎)为什么日本的拉面都是机制的?
10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2 16:29

赤子雄心蒋英羽:


刀切 手拉 机器压都能做出筋道的面条

关键是面粉 和面 和压面 这三项

面粉要用高筋面粉 和面要加碱 压面要反复多次

10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2 16:30

lllovell:


因为翻译成拉面本来就是中文翻译问题,ラーメン确切点的翻译其实应该是更接近“啦面”这样的翻译,因为日文中的拉和中文中的拉字义其实并不像,也不通。而且ラーメン中的ラー原本就不是拉这个字,就只是没特别意思的拟音,所以原本就只是啦面,原本就不是手拉面。


10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2 16:30

铁棍医院桶主任:


拉面仙人。


10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2 16:30


Johann Faust:


意大利通心粉,朝鲜冷面也都是机制了。

这类比较硬的面条,不用机器真没法出型。

10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2 16:30

爱不走吧:


为什么你要问日本的拉面都是机制的

10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2 16:31


不再迷失:


日本外宣这钱还真没白花,隔这吹起来了

10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2 16:31

RiddleView:


首先机制面本身不代表不筋道,缺少口感;

手拉的面不代表一定有口感。

实际上面筋的形成过程和方法与机制还是手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是和饧面的事件有关系。而机制面事实上是可以有更低的含水量加盐,加碳酸钾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而现在的制面机本质上都是意面的制面机,方法都是从意面的上百种不同形状衍生出来的,无论是 Tortelloni, Fusilli, Rigatoni, Spaghetti, Capellini, Fettuccine etc.

首先就中国拉面的有限的形状,真的没有挑战,无论是做 Fresh 的还是 Dry 的….也没有必要纠结是不是手拉的,兰州牛肉面的“拉面”,拉条子 什么的都会出现粗细不均的问题,有的时候什么粘在一起的一坨面也会出现的,实际上是非常影响顾客对一碗面的感受的…

中式面最劲道的竹升面也是机制面,韩国及东北地区的冷面也是靠压面机和切面机制造的,本质上也是机制面,才能得到如此劲道的口感和效果


https://www.delallo.com/blog/pasta-shapes?srsltid=AfmBOoqCHcmjjrJEsK8ZVe9T4CxYfmSpP3aGJv570upUmVnTi1GULjwN​

www.delallo.com/blog/pasta-shapes?srsltid=AfmBOoqCHcmjjrJEsK8ZVe9T4CxYfmSpP3aGJv570upUmVnTi1GULjwN

而日式拉面,从博多豚骨拉面

的硬细面,到二郎系的粗面,本质上都是条状的,而实际上都是好吃的。我在日本吃面就没吃过踩雷的面,感受都是蛮好的,就是别在“中餐馆”吃面就行,牛肉面/拉面专门店除外。

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汤底,但是实话说,论研究pasta还是意大利人研究的比较明白,Spaghetti Bolognese 是不科学的,因为肉酱挂不到面上,容易沉底,缺少整体性,导致面是面,酱是酱;而 Pappardelle Bolognese 才能让酱好好的挂到面上,从而不会让酱脱离面。

Alfredo 也是一样的道理,还有最简单的 SPAGHETTI AGLIO E OLIO 都是一样。

日式的蘸面用的也是粗面配酱汁,为的也是酱汁可以好好的挂在面上…..口感也是非常不错的,博多系的细面也是同样的道理。

实话说,我不觉得机制有任何问题,机制做不好是人的问题,不是机器的问题,因为可以用更低的含水量让面筋更充分的develop,让面更筋道。

10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2 16:31
作者:supersk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54935/answer/188088750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附图,我上周刚吃的。

货真价实手拉的


10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2 16:31

日本的拉面来自于中国,对于日本来说“ラーメン"是一种面制品

只不过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才把““ラーメン”翻译成本来的“拉面”,因此你才看出“拉”这个动作

至于说机制、手工的优点,那很简单。

优点就像鲁迅在《藤野先生》写得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机器少的时候,自然机制面稀少珍贵,机器多的时候,自然手工面稀少珍贵。

上海、苏州的面之所以用机制面,原因就在于民国时期机器少,机制面是高档货,所以导致了这些地方用机制面。

日本也是同样的道理。拉面刚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时候,当然是用手工拉制的,但机器进入日本后,自然流行机制面。



作者:清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54935/answer/186498307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2 16:32

作者:芬芬入想的阿道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54935/answer/1855764455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为中国的也是机制的((bushi

其实问题本就是错的,应该说为什么日本是全机制,而中国是不是

因为日本对面的口感种类要求少,定制化选择需求少,需求固定,自然就能用单一的机器去解决,同样,在我国一些吃面较少,或者面食要求单一的地区,需求固定,一样会有全机制面

而哪怕是在面食大省,面馆一样会用机器,只是大部分时候解决的是和面按压的问题(中国人也是人,不是什么和面仙人)

但是在出面阶段因为需求过多,需要满足顾客对面形制提要求,故而会转人工,而这点在日式拉面就不行

面食中的各类变形需求,比如兰州拉面中的毛细、三细、二细、韭叶,其他的诸如山西的面馆,除了广为人知的刀削,还有剔尖、揪片、猫耳朵、饸饹,隔壁老陕的裤带面、扯面、旗花面、大刀面都是面形制上的选择,软硬口感各不相同,食客们的偏好也各有不同故而使得单一类型的面条无法满足需求,进而难以统一以机器代替

我小时候就很讨厌宽面,嘴太小塞不进去吃着觉得费劲,对零零碎碎拿着勺子就能吃的猫耳朵特别钟情

网图侵删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